我的孩子,這是怎麼了?
王阿姨的寶貝孫子今年3歲,她最近半年都常常陪孫子去上早教班,孫子的有些表現讓她感覺特別詫異。比如,早教老師讓小孩子去拿桌上的彩球,很明顯就放在桌子上,別的小孩子都拿到手裡了,自己的孫子還沒發現彩球放在哪裡……又或者,老師在臺上演示什麼東西,當別的小孩遠遠注視的時候,孫子總是喜歡湊得特別近,怎麼拉都拉不回來!於是老師建議是否去檢查下眼睛,因為之前有小孩出現過類似的表現。於是家人急忙帶孫子到專業眼科醫院,才發現原來孩子患有弱視,幸虧及時發現,因為專家告知此病的治療效果與年齡密切相關,年齡越小治癒率越高。
0~8歲是高危期,也是最佳治療期
弱視是較為常見的兒童眼病,平均100個兒童中,大約有1~5個兒童患病,而且此種眼病僅發生在視覺未發育成熟的幼兒期。
兒童視力是逐步發育成熟的,視覺發育的關鍵期為0~3歲,視覺發育敏感期一般在8歲以前,在此期間,視覺系統的發育對視覺環境超級敏感,惡劣的視覺環境極易導致弱視,而恰恰此階段也是治療弱視的最佳年齡。研究顯示,低於4歲患兒治療效果優於6歲以上患兒。
弱視的成因
弱視發生的根本原因是患兒在0~8歲左右存在視覺剝奪和雙眼相互作用異常。
視覺剝奪:由於先天性(如先天性白內障、角膜混濁等)或在0~3歲期間進入眼內的光刺激不夠充分,剝奪了黃斑(眼睛結構中的視覺最敏銳部位)形成清晰物像的機會。嬰幼兒時期即便短暫地遮蓋單眼也可能引起剝奪性弱視,有研究表明,7天不恰當的單眼遮蓋就可以形成不可逆的弱視,所以在0~3歲尤其避免這種情況。
雙眼相互作用異常:兩眼視覺輸入不等,引起清晰物像與模糊物像之間發生競爭,造成單眼或雙眼的視力減退。
弱視的危害
弱視的危害在於患者不僅視力低下,而且沒有完善的雙眼視功能及精確的立體感。而立體視覺是辨別遠近、深淺所必備的功能,一個人若沒有完善的立體視覺,即使每眼視力正常,也不可能很好完成精細工作。國家在招生或招工中,常將視力作為一項重要關卡,比如航海、航空、機械製造等對視力和立體視覺都有嚴格要求,若因為弱視而失去了合適機會,會造成終身遺憾。所以一旦確診為弱視,應立即治療,否則年齡超過視覺發育的敏感期,可能會導致永久性的視力缺陷。
細節決定成敗,習慣決定命運:溫馨提醒您,良好的護眼習慣,從細節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