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授業解惑之外的教育真諦

2020-12-13 阿郎小理科

在我之前的文章

小升初家長的焦慮:淺談教育的本質與通識基礎教育

我引用了我國著名的教育葉聖陶先生曾說過的關於教育本質的論述:「教任何功課, 最終目的都在於達到不需要教;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受教育的意義和目的是做人。」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雅斯貝爾斯(Karl Theodor Jaspers)在《什麼是教育?》中寫道:「Education is a tree shaking a tree, a cloud to promote a cloud, a soul awaken another soul. 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首先,人是社會性的具有自主意識的高級生物,受社會意識形態和社會道德的規範和約束。

所謂立人先立德,「傳道」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要素。對於成長中的中小學生,德育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行為的示範、榜樣的力量相對於說教更有說服力。

其次,人需要生存,其有意義的生存方式需要通過技能來換取必要的生活物資。按照新教育體制改革,技能教育不再僅僅是某種單一技能的學習,而在於綜合能力素養的提升。

」授人以魚, 不如授人以漁「, 講究的是方法論,除了傳統的通識教育外,」授業「的範圍需要進行擴展和擴充,教授成長型思維是根本原則。

總而言之, 教育將不是再是僅僅教導知識,而是挖掘內在的潛能。而是引導如何思考,去認知世界。激發進行自我終生學習,才算得上真正的教育。

相關焦點

  • 教育的本質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嗎?為什麼?
    教育的本質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嗎?為什麼?我的回答:是,但不全是!首先,教育包括傳道授業解惑之外,還有其他。教育做的大部分工作就是上面的內容,總結起來就是:教書育人。教書育人就是老師的天職。但是,除了傳道授業解惑,教育的本質特徵還有其他。第一,教育有時代性,也就是不同時代,對教育本質的定義不同。
  • 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錯了
    (請點擊上方+關注本號)咱們從小都在讀「聖賢書」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於是對此都深信不疑,覺得這就是老師的職責,也是學習的全部。然而,如果整個社會的教育都是這個模式的話,那人類的未來堪憂呀。傳道授業解惑,無非就是灌輸,將自己經驗和知識傳授給學生,這當然是應該的,但這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因為如果只是傳道授業解惑,那我們和動物有什麼區別呢?動物的天性就是模仿,小雞出殼後,就會模仿其它雞來採食、飲水,老母雞還會教給它捉蟲子,獅子老虎都會教自己的孩子如何捕獵,不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嘛。
  •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始終忘不了有那麼一句話:農村孩子的臉,笑起來比城裡孩子的臉更燦爛!
  • 思政課要做好「傳道授業解惑」
    (3月20日《人民日報》)「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古往今來,教師都是學生前行的引導人、栽培者。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思政課教師特別要做好「傳道授業解惑」。盡好「傳道」的責任。教師第一位責任是「傳道」。
  • 平天下 |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唐代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是第一位的。一個老師,如果只知道「授業」、「解惑」而不「傳道」,不能說這個老師是完全稱職的,充其量只能是「經師」、「句讀之師」,而非「人師」了。古人云:「經師易求,人師難得。」一個優秀的老師,應該是「經師」和「人師」的統一,既要精於「授業」、「解惑」,更要以「傳道」為責任和使命。
  •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 ?」
    說到教師,大文豪韓愈早有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古人的「師」與現代人的「師」已經出現了很大的理解誤區,「老師」已經不在僅僅專注為「傳道授業解惑」,從「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學高為師,德高為範。「師」永遠是諄諄教誨背後的一片冰心玉壺,是三尺講臺背後的一支硃筆靈魂。
  •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好,我們感謝這樣的老師。不過我們也不能忘記那些體罰學生的老師,還有那些禽獸不如性侵學生的老師。這種渣滓老師正在社會上猛增。這些老師啊你們傳道授業解惑了嗎?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正在社會上迅速變少以至消失。社會上應該造成一種壓力,讓老師的門檻大幅度提高。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當老師的,哪怕是幼兒園老師。
  •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自保也!
    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在《師說》一文中總結的很好: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傳道,即傳授道理。試問一下,哪個老師,沒有對自己學生,滔滔不絕的擺事實講道理?三尺講臺上,老師們口若懸河,學生們耳朵都聽出繭子了!但是道理說歸說,怎麼聽,如何做,老師有什麼辦法?正如韓寒在電影《後會無期》裡所言: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道理在書上,做人在書外。
  • 怎麼理解:「師者,傳道授業解惑」?
    怎麼理解:「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參考分析】「師者,傳道授業解惑」這句話的意思是老師不只是簡單的教書匠,還要教授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與主動學習、勇於質疑等可貴的品質。「傳道」要求老師言傳身教,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人格品質;「授業」要求老師要傳授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解惑」要求老師能有效地解決知識或者人生的困惑,並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要求教師的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不僅要言傳,更要身教。
  • 傳道授業解惑 溫暖攜手前行
    傳道授業解惑 溫暖攜手前行——2020級4班冬季主題班會紀實 12月26日晚8點,一個溫暖的冬夜,2020
  • 傳道授業解惑為師矣,什麼樣的人才能稱為老師
    韓愈的師說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不只是簡單的教書匠,還要教授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與主動學習的可貴品質。傳道授業解惑為師矣最近,在一個綜藝節目中看到,只要是有所成就,年長一些的嘉賓都被稱之為「老師」,讓我不禁有所思考,
  • 傳道授業解惑,正心正己再正人
    如今的教育,當然不可一概否決地說其不好,畢竟能流傳下來,還是有可取之處的。不過,仍然要說一下問題。教育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孔聖人時代,不過當時跟如今時代不同,方式也不一樣,但是思路還是有可取之處。今天的教育很普及了,小至幼兒園,大致高等院校,都在進行著教育的工作,只不過,越來越變味罷了,究其原因,或許功利所致。韓愈有說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幾乎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老師,當然也並不僅僅是在學校的。在韓愈這裡,傳道授業解惑,跟如今老師有差別嗎?自是有的,傳道為先,授業次之,再有解惑。
  •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等重要,現代社會學前教育興起,孩子在學校的時間越來越長,學校的校風尤為重要,其中作為和孩子打交道最多的教師的品質就更為關鍵,教師招聘考試作為教師的選拔測試只能通過硬性的筆試和短暫的結構化面試選拔出符合教師招聘標準的人進入教師系統,選拔出來的教師品質良莠不齊,近些年來的虐童案屢發不止更是引起社會的恐慌。
  • 傳道授業解惑——舊儒新說六十四
    傳道授業解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師說》(釋義——古代求學的人必定有老師。老師,是用來傳授道、教授學業、解釋疑難問題的人。) 自有人類,就有「教師」,原始人也新老傳授生活技能和心得。然後有夏商周官學興盛,再有孔夫子開設私學,直至韓昌黎先生的「傳道授業解惑」六個字寫盡了教師的風骨,古今一同。可是,也許真的是壓力太大、誘惑太多,校園已然不是一片最後的淨土了。學生多有不堪心理重負而做出輕率之舉,教師多有迷戀花花世界而不安傳道受業。
  •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課堂上,一個學生趴在桌子上睡著了,老師悄悄地走到那個學生跟前。全班的學生都屏住呼吸等待著老師的爆發和看那個學生的笑話。可是沒想到老師對著其它學生輕輕地說,他太累了,請不要打擾他!這樣的老師不止存在在書本裡或者同學們的想像中,其實在現實中也是真實的存在的。11月24日,在江西吉安一學校。一位女老師講課時,發現一名女生正在睡覺。
  •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的老師送外賣,你怎麼看
    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一個傳道的老師去送外賣,為何會引來這次巨大的反響?不要耽誤孩子,多為學生著想,為教育做貢獻。03老師群體一直以來,老師群體備受關注。又有多少年輕人願意做老師,教育下一代?而這一位老師,做兼職送外賣備受爭議。似乎,老師一直活在道德的煎熬中。老師的一舉一動都被放大。有網友攻擊的理由是有損老師的形象。那請問,什麼是老師的形象。神聖的光環,甘於清貧,不沾一點錢味,樂於奉獻。請問,這些網友,老師的這些形象你有從哪裡得來的。是四書五經,還是三從四德?
  • 教師節話教育,如何傳道授業解惑也
    您們的職業是神聖的,您們的使命是艱巨的,新時代,家長朋友們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何傳道授業解惑呢?我認為從以下三點進行培養孩子:一是家長朋友們一定要傳承中華文化,也就是品德教育。記得我們小時候,在門外面玩,發現地上有一個小包,打開一看:裡面有一盒人字的餅乾,還有幾塊紙包冰糖。
  • 教育改革:傳道授業解惑,這六字真經,要不要堅持?(原創)
    當今教育現狀,確實堪憂。哪怕現在立即改革,阿譽個人認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六字真經要堅持。我不想把百度詞條裡的解釋,照搬,把這六個字含義,寫在這裡。我只想說:當今的教育現狀,已部分或完全背離了這六個字的本質內涵。
  • 用批判性思維從根本上解決教育問題 傳道授業解惑回歸本位
    用批判性思維從根本上解決教育問題 傳道授業解惑回歸本位批判性思維就是通過一定的標準評價思維,進而改善思維,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維,既是思維技能,也是思維傾向。時過境遷,反觀當代教育領域,批判性思維確實是成了稀缺性資源!就開放思想而言,當代教育的主流是模式化教育。西方教育模式幾乎學了一個遍,由於脫離自身的教育實際,畫虎不成反類犬,最後全部流於形式,僅存一個素質教育的皮囊;然後又開始走向另一個極端,閉門造車,自己摸索,力圖自我創新模式,於是有了廣東模式、江蘇模式、河北模式等。
  • 高校課程思政要把握好新時代的「傳道授業解惑」
    顧裕文教育應該是全面培養德才兼備、有品格有思想有信念的人,是傳道授業解惑的有機統一。課程思政的興起和重視,是對中國傳統教育文化精神與理念的繼承和發揚,挖掘了其他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和內涵,強化了專業課的思政教育功能和內涵,賦予「傳道授業解惑」新的時代意義。在各個課程上全面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高校課程思政把握「傳道授業解惑」新時代特徵的一把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