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旅行社花式自救:員工「共享」賣燒烤 老闆直播當網紅

2020-12-18 海報新聞

員工「共享」賣燒烤 老闆直播當網紅

疫情下 傳統旅行社「花式自救」

過去的4個月裡,80後、徐州玉屏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負責人蘇鋒一籌莫展。「在這一行幹了7年,好不容易站穩腳跟,營業額逐年遞增,卻因為疫情,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仿佛一夜之間回到剛創業時,一切都要重頭再來!」

對蘇鋒而言,以往這個時候,本該是旅遊業的春天,也是生意最紅火的時候,但目前的現狀是「只出不進」。他算了一筆帳:春節前,約100萬元旅遊預付款全部退回,推廣、展會、禮品等支出打了水漂,每個月還有員工基本工資、社保及房租等硬性成本,公司已虧損了160萬元左右。

更讓他無奈的是,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公司只收了幾個省內遊的散客,他將遊客「移交」給同行,才湊了個小團。5月10日母親節,公司做了一場「感恩之旅」親子遊活動,也只有老客戶來捧捧場。

他觀察到,近段時間,身邊一些小旅行社倒閉,或乾脆轉行。「一些旅行社老闆做起了房地產銷售,但他們大多都三四十歲了,很難和年輕人去競爭同一個崗位。」

蘇鋒的遭遇折射出當下旅行社所面臨的共同困境。旅遊業是受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有數據顯示,僅2020年春節期間,旅遊業損失至少在5000億元以上。旅行社「零收入」,導遊變主播賣貨,員工改行做微商……當下,規模不同、定位不一的眾多旅行社該如何開展自救,儘快走出疫情陰影,又能否以此為拐點,走上轉型發展的道路?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了多家旅行社企業。

同行一股腦兒都去做微商了

1月24日,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下發通知,要求全國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暫停經營團隊旅遊及產品,暫停旅遊團隊出行。自此,蘇鋒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刷新聞,關注最新的行業政策,可他打開朋友圈發現,身邊很多同行不再發旅行美景圖片了,反而開始做起了微商。

「能掙一點是一點!」蘇鋒終於坐不住了,他先在朋友圈售賣徐州當地特產,為擴大銷路,又想辦法聯繫了安徽的客戶資源,開始賣宣城鍋巴、黃山臭鱖魚等特產食品。

但他很快發現,這條路行不通。「同行們一股腦兒都在做微商,受疫情影響,經濟本來就不景氣,再加上幹這行沒經驗,還是收手吧。」蘇鋒無奈地說。

那段時間,蘇鋒腦海中也有過關門的念頭,但是他還是捨不得。「就算是虧錢也要撐住!作為公司創始人,要把這些年積攢的客戶都斷了,心疼啊!」蘇鋒這樣安慰著自己,也鼓勵員工們繼續堅持。

與此同時,黃山世友國際旅行社負責人劉浩也正經歷一場痛苦的自救。「以往這個時候,營業額要到30萬元是小菜一碟,但是今年1月底到4月,我們沒有一點收入。」在旅遊業打拼近20年的劉浩坦言,本以為疫情很快結束,3月底打算重振旗鼓,但隨著形勢愈發嚴峻,自己也越來越著急、焦慮。

劉浩起初對微商還有些牴觸,覺得天天在朋友圈「吆喝」,有些「沒面子」,但旅行社遲遲不能復工,他開始「妥協」。3月開始,他將黃山燒餅、臭鱖魚、毛峰茶葉等黃山土特產「搬」進朋友圈。

「生意最好的一天,才賣了七八單,大多數時間,一單都沒有。」一周後,由於生意慘澹,劉浩又放棄了微商。也有人勸他去做電商品牌的分銷商,但他一口回絕了。「一方面術業有專攻,自己對電商並不在行,另一方面,實在不想就此離開旅遊業,我的根在這裡啊。」

疫情逼出了「異業合作」

就在蘇鋒和劉浩「想破了腦袋自救」之時,安徽本地規模最大的旅行社——安徽環球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徐華玉開始另闢「合縱連橫」的蹊徑。

「越是沒業務的時候,越忙,越心累!好多東西要慢慢捋順、重新考慮。」疫情發生至今,旗下14個分公司的管理層、員工都在忙著自救,並抽空完善企業培訓和未來發展規劃,為旅遊業復甦做準備。

「佔公司業務總量四分之一的研學遊業務停了,境外遊業務也是前途未卜……」疫情發生以來,公司迅速配合政府部門暫停業務、退費,最大限度保護消費者權益,目前,營業收入損失慘重,還有一些境外遊業務預付費用無法退回。

徐華玉是安徽旅遊業的「老兵」。2003年非典期間,他下海創辦了這家旅行社,享受過旅遊經濟發展的紅利,也經歷過旅遊業改革的陣痛。在旅遊業打拼近30年的他回憶,當年非典後,旅遊業迎來一波「報復性」消費,說明疫情並未傷及消費者信心,只帶來了短暫的「物理變化」,但此次疫情對旅遊業的影響無疑是災難性的,影響時間長、範圍廣,旅遊市場將會發生顛覆性的「化學變化」,自己有一種「抓不住未來」的感覺。

為此,公司不得不開展自救,在不降預算目標、全年工資總額和不主動裁員前提下,撐住企業,穩住客戶、員工、現金流。

「高管降薪40%,員工降20%,每人只發1240元基本生活費,只為讓公司活下去。」徐華玉感慨,「公司就像300多名員工的家,家還在,員工心就定了。」

最初,他給微信通訊錄裡的100個朋友發了消息,想整合跨行業閒置資源,進行業務合作,立馬得到了很多表示支持的回覆。

隨後,徐華玉和一家農產品企業達成協議,由對方提供原料產品,並取得食品相關經營手續和許可。4月起,公司位於合肥一家商業綜合體內300平方米的旗艦店,銷售櫥窗被改造成了滷菜銷售窗口,客服人員「變身」食品推銷員,向來往客流推薦滷鵝等菜品。

「這些新舉措都是為了員工生存,不過擱在以前,會被認為是『不務主業』。」徐華玉感慨,疫情打破了傳統思維定勢,倒逼著公司上下實踐新思路。現在,他每天帶頭髮朋友圈,發動員工幫助周邊農戶賣草莓,並和本地的櫻桃種植大戶聯繫,策劃了一系列網絡銷售活動。

此外,該公司和受影響較小且用工有需求的行業合作,提供「共享員工」服務,並呼籲員工如果自己能找到出路,公司可以辦理「停薪留職」手續,並幫助購買勞動保險,等到公司渡過難關後再「回家」。

就在五一期間,蕪湖分公司邁出了跨度更大的一步,與當地一家知名燒烤店「共享員工」。經過市場調研和專業培訓,公司的幾位女員工已經到崗,可以勝任清潔、選材、備貨、炸烤等工作。分公司的微信公號上還打起了廣告——「左手旅遊,右手餐飲,不拋棄,不放棄!」

周邊遊成「熱點」想止損還是難

相對長途旅遊的低迷,讓徐華玉有些喜出望外的是,公司在合肥郊區馬郢基地打造的鄉村旅遊扶貧項目,正在逐漸恢復人氣,親子遊業務受到歡迎,很多家長帶孩子來體驗生活和勞動樂趣。

「當時是想通過研學旅、親子遊帶火餐飲和特產銷售,吸引外出青年返鄉創業,帶動貧困戶就業,變輸血為造血。」事實上,徐華玉很早就向員工提出「旅行生活」概念,倡導「旅行是一種生活方式」,但那時只是停留在理念上。眼下,因為疫情,旅行社不得不圍繞「生活」做文章,開始「深耕」周邊遊、短途遊等領域。

「盤活周邊黃山、廬江、九華山等地的民宿、古村落、休閒基地,打造農耕、田園、古典、讀詩等多元主題的旅遊產品,通過優惠吸引遊客。」徐華玉認為,目前形勢下,周邊遊一定會成為旅行社的發力點,但是此類產品利潤微薄,對於公司止損,只能是杯水車薪。

同樣在江蘇省,蘇鋒也積極轉變思路,將目光瞄向周邊的「小眾」路線。「我們旅行社以往都是走『名山名川』線路,現在,嘗試找風景好、空氣好的旅遊資源,打造短途線路。」

「必須要比別的旅行社快一步!只要不虧錢,咱們就成團。」抱著這個心態,蘇鋒和員工圍繞踏青、度假、療養等需求,推出省內、周邊短途線路,行程大多不超過兩天。

「我們是傳統的中小型旅行社,沒有雄厚資本,只有邊幹邊籌集資金,留住老顧客,藉機吸引新顧客。」蘇鋒坦言,自己也不知道公司還能撐多久,但眼下堅定一個目標:把旅遊主業做好,把周邊旅遊產品做實、做細,儘快恢復元氣。

「當下,旅行社要找準新發力點,開闢多元化經營渠道,將旅遊服務拓展到生活服務,可以幫助企業自救,也可以拓展企業發展新空間。」黃山學院旅遊學院副教授姚李忠建議,旅行社可以推廣健康安全教育和科普旅遊、周邊遊,使旅遊和健康相互賦能,有針對性地規劃建設新的旅遊項目和業態,重構吸引力、競爭力。

傳統旅行社必須堅定地轉向「線上」

「很多優質民宿的宣傳方式太單一,我就和民宿老闆談合作,通過短視頻、直播來展現民宿的全貌及房間設施,為他們帶來流量,拉動銷售。」劉浩現在變身「網紅」,經常出現在西遞宏村等景點,直播人文風景和旅遊知識。在他看來,危機之中就蘊藏著機遇,眼下或許也是中小型旅行社轉型的契機。他這幾天經常和員工頭腦風暴,思考未來如何拓展「網際網路+旅遊」「旅遊+土特產」等合作形式。

事實上,徐華玉一直在琢磨傳統旅行社的線上轉型,但考慮到獨自搭建網絡平臺系統投入大,只能望而卻步。疫情讓他深刻意識到:傳統旅行社的產品種類少,從採購到生產再到落地,偏向作坊式的生產經營,就像「精品店」,有固定客戶源,但是產品選擇餘地少;網際網路平臺像超市,有多種線路產品可供挑選,開放程度較高,購買產品更方便。

在他看來,傳統旅行社不能再固守「精品店」的思維,包攬「採購、銷售、服務」一條龍的業務,必須堅定地轉向線上,「接入」新興的網際網路平臺公司,雙方共享產品、客流與服務。這對傳統旅行社來說,不僅是技術的迭代,也是內部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再造。

「隨著VR、5G、物聯網、人工智慧技術的廣泛應用,行業肯定會面臨變革與重新洗牌,跟上時代步伐的企業,才能活下來。」徐華玉說,在某種程度上,疫情加速了旅行社企業的轉型進程。

「『暫停』不代表『關停』,要化危為機,實現經營、品牌、內容的新突破、新升級。」姚李忠認為,疫情影響下,旅行社想要轉型發展,需要抓住「數字改造、變革模式、重塑自身」等關鍵詞。在控制成本、提高效能同時,要大力推進數位化變革,積極將抗疫中的遠程辦公、線上運營等方式轉變為常態化的工作模式。

徐華玉同時呼籲,旅行社自救的同時,希望相關部門深入旅遊企業調研,針對旅行社的經營性質、業態以及實際受損情況,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讓補助真正落到實處。

(實習生張帆對此文亦有貢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王磊

相關焦點

  • 疫情下 傳統旅行社「花式自救」
    旅行社「零收入」,導遊變主播賣貨,員工改行做微商……當下,規模不同、定位不一的眾多旅行社該如何開展自救,儘快走出疫情陰影,又能否以此為拐點,走上轉型發展的道路?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了多家旅行社企業。
  • 旅遊從業者紛紛轉型「花式自救」 有人兼職送外賣
    活下來就是勝利,旅遊從業者紛紛轉型「花式自救」「兼職送外賣,只是暫時的過渡」從春節假期的冰封,再到清明、五一、端午假期的逐步回暖,國內旅遊市場正在有序恢復。然而,疫情還未結束,旅行社仍處於寒冬期。直播介紹景點並帶貨賣扒雞阿膠還推薦民宿「我們在三四月的時候定了『活下來』的調子,因為活下來才能做準備、謀發展。首先公司不能倒閉,第二員工不要全部流失。現在來看活下來已然是最核心的主題。」張曉國說。
  • 被重創的境外遊:旅行社大裁員、導遊做直播自救
    在此大環境下,作為旅遊行業線下的「毛細血管」,旅行社的損失首當其衝,危難之下,他們不得不開啟一場自救行動。「要命」的退訂損失,近一半員工「離職」劉洋看到旅行社暫停海外遊消息時,他的旅行社一支俄羅斯9日跟團遊客戶已經分別從杭州、成都等幾個城市飛往北京。
  • 餐飲企業紛紛試水搞直播 花式自救各顯奇招
    行業觀察  花式自救各顯奇招  首播1小時 漲粉6000 營業額破6萬元  羊城晚報記者 宋昀瀟  4月1日,「中國第一代網紅」羅永浩在抖音開啟了自己的直播生涯。  連日來,羊城晚報記者以實地走訪、線上訪談、收看直播等形式,持續關注一些餐飲企業的直播情況,對部分初嘗甜頭的食肆而言,線上直播或許是線上引流的助推器,可以謀求出路柳暗花明。  受疫情影響,餐飲企業紛紛試水搞直播  在南京大牌檔的直播中,更多是使用「網紅達人」作為直播主角。
  • 賣燒烤自救的幼兒園要開學了,網友笑談:白天幼兒園,晚上燒烤
    受到疫情的影響,今年的各行各業都受到了影響,對於幼兒園來說山東濟南的一家幼兒園可謂是網紅幼兒園了。園長帶著老師賣燒烤山東某幼兒園,院長為了給老師們發工資,決定臨時轉行賣燒烤。受疫情影響,老師們5月份的工資實在發不出來了,院長無奈之下決定帶著老師們轉行自救。
  • 賣燒烤賣包子直播跳舞 陝西幼兒園上演「跨界」自救
    為尋求自救,陝西部分民辦園開始自謀出路,一時間,不少民辦幼兒園紛紛效仿「轉行」。臨潼一邊賣燒烤一邊跳舞直播 老師每天能分百餘元受疫情影響,西安市臨潼區行者偉童幼兒園目前還未復學,臨時轉行賣起了燒烤,同時,還有老師們表演才藝並進行直播,很多市民和家長慕名嘗鮮。
  • 鄭州實體書店復工後有老闆「跨界」賣滷味自救
    有書店老闆甚至「跨界」賣滷味自救,引發業內關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天,800萬元圖書消費券在鄭州各實體書店投放,有望為書店積攢一波人氣,助力實體書店回暖。不過,消費券能否有效把顧客「帶」進書店,有待進一步觀察。書店老闆自製滷味,不到兩天賣出500多單張小開怎麼也沒想到,開書店十五載,如今要「跨界」賣滷味。
  • 網紅雪梨直播擺臭臉,還大罵員工「蠢貨」
    作者|芳芳 責編|醬醬提要:近幾年,直播帶貨也成為了一種潮流,而很多網紅也是加入到了直播帶貨的行列。【雪梨直播罵員工蠢貨】在視頻中,雪梨正在展示自家賣的衣服,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雪梨突然臉拉得很長,然後就開始念叨,「無語死了,到底好了沒有以後」。
  • 關店4000家後,溫州老闆在朋友圈賣鞋
    在疫情的陰影下,很多企業都在艱難自救。溫州鞋企紅蜻蜓全國4000家門店幾乎全部停業的情況下,老闆帶頭在朋友圈賣鞋,通過社交零售業務自救,一天就狂賺214萬。全公司上下 8000 多名員工全部上線當微商,為公司賣貨。這樣的舉動在紅蜻蜓創辦25 年的歷史上,還是頭一回。 紅蜻蜓並不是個例,在全民居家,復工復產緩慢的情況下,轉戰線上成了自救的必經之路。
  • 代售門票兼職微商 我市旅行社花樣自救
    香瓜、草莓、保溫杯、化妝品……疫情影響之下,我市部分旅行社從業人員搖身變微商和帶貨主播,採取多種自救的方式渡難關。隨著疫情逐漸平穩,各行業全力復工復產,旅遊社依然在艱難中前行。雖然省內遊恢復,但很多遊客更願意自駕前往,旅行社只能從代售門票中獲取微利,無法完全滿足旅行社人員、房租等日常成本開銷。為此,有的旅行社做微商賣貨,有的轉戰其它行業,擺開陣勢謀求自救之法。
  • 老闆直接走到臺前 溫州服裝企業「直播」自救記
    疫情期間,D-HARRY加快了電商直播的布局,在溫州和上海分別組織設立了直播團隊和場地。而此前,他們的直播活動主要是和外部主播合作,不同的主播帶貨效果差別很大。除了讓員工走上直播前線,溫州一些鞋服企業的老闆們甚至直接走到臺前。比如康奈副董事長鄭萊莉就不止一次出現在公司的重大直播活動中。3月7日康奈今年復工後的第一場直播中,鄭萊莉親自推薦的一款包包人氣頗高。
  • 上熱搜被點讚,跨界賣包子的幼兒園花式自救下的「可遷移技能」
    由於幼兒園的廚房特別大,園長就琢磨著賣早餐的優勢,和全體員工一起商量挑戰「賣包子」,有一半員工由於家庭關係不方便,另外一半員工卻一拍即合,和園長說幹就幹。第二天,她們聯繫了幼兒園餐飲的供貨商,按照孩子的需求定製了製作包子的肉餡,精挑細選一切原材料,包子好了後,裝進泡沫箱子,拿到附近小區去賣。
  • 幼兒園老師賣燒烤,小學老師賣包子:疫情下,民辦教育如何自救?
    一家民辦幼兒園的園長,利用幼兒園現有條件,組織教職工臨時轉行賣起了燒烤,幼兒園老師成了燒烤師傅和服務員看到生意火爆的幼兒園燒烤現場,許多網友的在這條消息下留言。網友甲:園長乾脆轉行吧,燒烤生意可比辦幼兒園掙得多呀。網友乙:別忙,看一看來吃燒烤的都是誰?是不是家長來幫襯生意啊。網友分析的有道理,家長也怕幼兒園倒閉,不然復工後,孩子該送到哪裡去呀?能幫一把是一把!
  • 賣燒烤自救的幼兒園要開學了 燒烤做了三天只為自救 現已準備開園...
    賣燒烤自救的幼兒園要開學了 燒烤做了三天只為自救 現已準備開園核驗 迎接孩子們回歸 2020-05-18 10:58:42 來源:北京晚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賣燒烤自救的幼兒園要開學了】最近,山東濟南的一家幼兒園賣燒烤走紅網絡。
  • 紅黃藍虧損增十倍!疫情下賣燒烤賣包子自救的幼兒園們還好嗎?
    2  疫情下有幼兒園「賣燒烤」求生  疫情之下,今年以來的幼兒園乃至早教行業似乎都不太好過。  受疫情影響,此前不少幼兒園持續停業,沒有收入來源,普遍面臨教職工工資、房租、家長退費等沉重經費支出壓力,不少幼兒園一度難以為繼。
  • 不服周的武漢人 實體店老闆帶媽媽直播賣貨
    直播帶貨是最近的熱門話題,最近在網絡直播帶貨平臺上出現了一個來自武漢的新網紅——胖鍋鍋。不過,這個網紅有點特別,因為他既不是像有些美女網紅那樣擁有漂亮的臉蛋,也沒有一些帶貨主播的好口才。在漢口寶成路的一家化妝品店內,正在直播就是新晉網紅——胖鍋鍋。
  • 喜來登酒店幫你做PPT是真的 高星酒店花式自救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市場作為各大酒店集團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得益於復產復工的穩步推進,被集團總部寄予厚望,各個品牌都在「花式自救」,儘量提升產品收入結構,增加利潤。今年3月以來,香格裡拉、洲際、希爾頓、凱賓斯基等國際一線酒店集團先後上線餓了麼,提高餐飲板塊收入,一二線城市的高星酒店也相繼在各OTA(在線旅行社)平臺上線了低價且使用期限極長的酒店入住權預售,以提升短期收益。
  • 員工降薪、菜品漲價、押注外賣,餐飲企業花式自救
    其他企業則紛紛採取降薪、裁員、漲價、布局外賣等自救措施,希望能夠絕處逢生。2、餐飲自救面對疫情帶來的損失,餐飲行業也紛紛開展「花式自救」。海底撈和西貝憑藉漲價、致歉、再恢復原價的神反轉,多次登上微博熱搜,成為全民熱議話題。
  • 燒烤已停業!賣燒烤自救的幼兒園要開學了,網友:想接孩子同時吃點串
    受疫情影響,這家幼兒園不開學,發不出工資,園長便帶老師轉行賣燒烤。昨天,園長接受採訪時表示,餐飲已經不做了,計劃6月8日開學!園方目前已申請轉為普惠性幼兒園,通過後將能享受租金減免等扶持政策。網友評論:延伸閱讀:讀懂民辦幼兒園「轉行」自救釋放的信號近日,有媒體報導雲南麗江一所民辦幼兒園因停工4個月,幼兒園園長開包子鋪自救,「現在每天平均能賣70單,顧客大多是學生家長」。
  • 直播賣貨 微信推銷 下單點菜 河北「小老闆」危中尋機闢新路
    河北的「小老闆」們,如何在危機中尋求新的機遇?近日,記者走訪了街頭巷尾的餐館、花店、小商店等發現,這些店面的「小老闆」們不等不靠、不抱怨,在挑戰面前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通過網上直播、建微信群等方式,尋求商機,進入了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