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晶片五大優點及四大缺點分析

2020-12-13 電子發燒友

  微流控的五大優點

  (一)集成小型化與自動化

  微流控技術能夠把樣本檢測的多個步驟集中在一張小小的晶片上,通過流道的尺寸和曲度、微閥門、腔體設計的搭配組合來集成這些操作步康,最終使整個檢測集成小型化和自動化。

  (二)高通量

  由於微流控可以設計成為多流道,通過微流道網絡可以同時將待檢測樣本分流到多個反應單位,同時反應單元之間相互隔離,使各個反應互不相干擾,因此可以根據需要對同一個樣本平行進行多個項目的檢測。與常規逐個項目檢測相比,大大縮短了檢測的時間,提高了檢測效率,具有高通量的特點。

  (三)檢測試劑消耗少

  由於集成檢測的小型化,使微流控晶片上的反應單元腔體非常小,雖然試劑配方的濃度可能有一定比例的提高,但是試劑使用量遠遠低於常規試劑,大大降低了試劑的消耗量。

  (四)樣本量需求少

  由於只在小小的晶片上完成檢測,因此需要被檢測的樣本量需求非常少,往往只需要微升甚至納升級別。此外還可以直接用全血進行檢測,對於嬰兒、老人、殘疾人這些血量少、靜脈採集困難的人群,使其檢測更加方便;或者是非常珍貴稀少的樣本,使其多項指標檢測成為可能。

  (五)汙染少

  由於微流控晶片的集成功能,原先在實驗室裡需要人工完成的各項操作全部集成到晶片上自動完成,使人工操作時樣本對環境的汙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例如在分子核酸類檢測中,無論是樣本本身,還是製備後準備用於檢測的核酸,均會對實驗室造成汙染,氣溶膠的擴散使得後續樣本檢測容易出現假陽性。這也是為什麼常規分子核酸類檢測需要至少在3個房間分別進行不同的操作。微流控技術的使用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正因為微流控具有以上幾個重要的優勢和優點,使其成為了POCT的首選。而我們判斷這類產品在市場上有沒有需求和競爭力,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上進行判斷。

  微流控的四大缺點

  (一)核心技術缺乏規範和標準

  一個成熟的微流控產品,往往需要配套使用的試劑,核心的微流控晶片,晶片驅動平臺,光電檢測模塊,信號處理模塊以及人機互動的軟體系統等等組件。對於一個成熟的產業鏈而言,一個複雜的產品的不同組件是由不同公司大規模的生產,然後有某個掌握一個或者幾個核心技術的公司組裝而成。這裡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智慧型手機。資金雄厚如蘋果公司,也沒法把諸如CPU,內存,屏幕等等所有組件的產業線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上。但是在微流控的產業化中,由於這個技術還不太成熟,產品缺乏相應的標準化和規範化,目前還沒法實現組件的通用化。這樣也就沒法形成上下遊公司合作式的開發一個產品的模式。而微流控產品本身就是結合微機電加工、生命科學、化學合成、光學工程及電子工程等許多領域學科的新產品,技術要求高,開發周期較長。這也導致了,像諸如GeneXpert PCR分析儀這樣的具有突破性進展的產品,由於前期高昂的研發費用,到現在也沒能實現真正的盈利。

  (二)相關人才嚴重不足

  多學科交叉人才、企業研發人員、專業化市場人員嚴重不足;國內晶片人才特別是在企業從事產品開發的晶片技術人員極為缺乏。

  (三)目前生產成本高昂

  對於微流控免疫分析晶片來說,其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分析晶片都是一次性使用,不能充分發揮微流控分析平臺可多次使用的優點,導致檢測成本升高,在目前加工條件下,一塊供研究用的標準玻璃晶片價值可能在幾十到上百美元之間。

  (四)技術平臺的難題

  比如抗體的固定。非均相免疫分析是將抗原或抗體固定在固相載體表面,通過特異性免疫反應,將所需的抗體或抗原結合在固相載體表面形成抗原抗體複合物,通過簡單的清洗即可實現抗原抗體複合物與游離抗原抗體的分離。因此,如何將抗體固定在微通道的表面成為非均相微流控免疫分析晶片的一個關鍵問題。有很多方法可以將抗體固定在通道表面,包括通道壁對抗體的直接吸附、共價結合在基底面形成活性功能基團、微接觸印刷等技術。抗體等生物分子可以通過疏水作用直接吸附在疏水性微通道的表面,但是可能引起抗體的構相改變而導致活性降低。同時對微通道表面的封閉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封閉限制蛋白和小分子物質的非特異結合,這些非特異結合會影響分析效率。蛋白質的非特異性結合和抗體的變性使免疫分析的靈敏度大大降低,因此對於微流控免疫分析晶片系統,採用合理的方法交聯抗體顯得非常重要。

  另外,微流控晶片與外圍設備如自動分析、顯示設備等的集成化也是需要重點攻克的難題。微流控晶片是註定要被深度產業化的科學技術。這種判斷首先當然是源於需求的不可逆轉,需求加劇,進程加快;另一方面,則是基於對這-科學技術在一些重大領域不可替代性的認識,而這種認識只是在最近的若千年內才被人們所逐步接受。它很可能發展成為當今產業轉型的一種模式,對以生物經濟為代表的新型經濟產生重要影響。例如未來幾年內,如果將微流控晶片與「生物手機」、 「網際網路+」進一步結合,這樣一個由一種新興技術引發的可能具有全局性影響的趨勢,是否能夠因此誕生一批「風口」行業值得大家期待。

  四種微流控晶片材料的優缺點分析

  1、矽材料

  優點:

  ·具有良好的化學惰性和熱穩定性

  ·良好的光潔度,加工工藝成熟

  ·可用於製作聚合物晶片的模具等(汶顥股份提供矽片注塑模具、PDMS注塑模具等晶片注塑模具)

  缺點:

  ·易碎,價格貴

  ·不能透過紫外光

  ·電絕緣性能不夠好

  ·表面化學行為較複雜

  2、玻璃石英材料

  優點:

  ·很好的電滲性質和光學性質

  ·有利於化學方法進行表面改性

  ·可用光刻和蝕刻技術進行加工

  缺點:

  ·難以得到深寬比大的通道

  ·加工成本較高

  ·封接難度較大

  3、有機高分子聚合物材料(PMMA等)

  優點:

  ·成本低,品種多樣,價格低廉適合大量生產

  ·可通過可見光與紫外光

  ·可用化學方法進行表面改性

  ·易加工得到寬深比大的通道

  缺點:

  ·不耐高溫

  ·導熱係數低

  ·表面改性的方法尚不夠成熟

  4、紙質晶片材料

  優點:

  ·較矽、玻璃等材質,紙的成本低

  ·無需模板,結構設計不受約束

  ·分析系統易微型化、便攜化。無需外置驅動泵,紙張可摺疊,易保存和運輸

  ·生物兼容性好。濾紙主要成本為纖維素,可固定酶、蛋白質和DNA等生物大分子

  ·檢測背景低。紙張通常是白色,有利於在紙晶片上開展比色分析

  ·後處理簡單,無汙染,可通過簡單安全的燃燒方式進行處理

  缺點:

  ·樣本殘留在紙通道中和樣品在運輸過程中的蒸發導致樣品利用率降低。

  ·對於一些具有低表面張力的樣本,疏水區不一定有足夠的疏水性,樣本可能會發生滲漏。

  ·結合傳統的比色法,對於太低濃度的樣本分析紙晶片無法檢測。

  微流控晶片材料選型原則

  ①晶片材料與晶片實驗室的工作介質之間要有良好的化學和生物相容性,不發生反應;

  ②晶片材料應有很好的電絕緣性和散熱性;

  ③晶片材料應具有良好的可修飾性,可產生電滲流或固載生物大分子;

  ④晶片材料應具有良好的光學性能,對檢測信號幹擾小或無幹擾;

  ⑤晶片的製作工藝簡單,材料及製作成本低廉。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微流控晶片細胞分析技術的分類及優點
    自微流控晶片面世以來,以其微型化、集成化、自動化和便攜化等優勢越來越多地應用在細胞分析領域。 微流控晶片 微流控晶片具有分離效率高、分析速度快、分離模式多、所需樣品少、應用範圍廣、自動化程度高等優點,充分體現了當今分析設備微型化、集成化、自動化和便攜化的發展趨勢,被廣泛應用在生命科學、疾病診斷與治療、藥物合成與篩選、農作物育種與改良、環境監測與控制和戰時對病原體檢測等領域。
  • 一文看懂微流控晶片的工作原理
    微流控晶片的工作原理   微流控晶片採用類似半導體的微機電加工技術在晶片上構建微流路系統,將實驗與分析過程轉載到由彼此聯繫的路徑和液相小室組成的晶片結構上,加載生物樣品和反應液後電水力泵和電滲流等方法驅動晶片中緩衝液的流動,形成微流路,於晶片上進行一種或連續多種的反應。雷射誘導螢光、電化學和化學等多種檢測系統以及與質譜等分析手段結合的很多檢測手段已經被用在微流控晶片中,對樣品進行快速、準確和高通量分析。微流控晶片的最大特點是在一個晶片上可以形成多功能集成體系和數目眾多的複合體系的微全分析系統?
  • 「微流控·博士公開課」聚合物微流控晶片加工技術(上)
    公開課介紹你是否苦於沒有專業平臺了解微流控乾貨?你是否想掌握最全面深度的微流控知識?歡迎來到由含光微納傾情打造的國內首檔微流控博士公開課。含光微納特邀行業知名博士級專家授課,與數十位博士聯袂打造最專業的微流控知識分享欄目!博士公開課將成為微流控行業有深度的技術交流、專業知識分享平臺。這裡有微流控領域最深度的內容、最專業知識、最前沿的行業動態。
  • 微流控晶片開發:用於環境分析的微流控技術
    因此導致微流控技術在環境分析的應用得到了快速發展。小型化的系統僅需要痕量的樣品和試劑,有效地減少了採樣和樣品製備的時間和精力,並且產生的廢物極少。具有流體通道和微型化分析儀器的微型設備正逐漸成為可攜式設備的理想之選,適合現場採樣。
  • 第六屆微流控晶片高端論壇在廣州召開
    論壇旨在促成產、學、研、用等多領域人員的充分交流和緊密互動,為微流控晶片研究和產業化提供更充分的信息和資源。會議200餘位微流控晶片領域著名學者、生物醫學領域著名微流控應用專家以及正在形成中的微流控產業界人士參會交流,分享他們的成果和體會。
  • 微流控晶片表面親水、疏水技術
    打開APP 微流控晶片表面親水、疏水技術 發表於 2020-03-21 09:53:00 微流控晶片技術(Microfluidics)是把生物、化學、醫學分析過程的樣品製備、反應、分離、檢測等基本操作單元集成到一塊微米尺度的晶片上, 自動完成分析全過程。
  • 體外診斷行業專題報告:微流控晶片,高精度+自動化的新藍海
    1、微流控晶片,體外診斷新助力1.1 微流控晶片:嶄新研究領域,被譽為晶片實驗室 1.1.1 微流控晶片構建微型生物化學分析系統,設計及加工是研究基礎所在 微流控晶片技術是指把生物微流控晶片是微流控技術的下遊 應用單元,是當前微全分析系統領域發展的重點。通過微型電子機械系統(MEMS)技術,微流控晶片能 夠在固體晶片表面構建微型生物化學分析系統,快速、準確地實現對蛋白質、核酸以及其他特定目標對象 的處理和檢測,被業界譽為「晶片實驗室」。設計和加工微流控晶片是研究的基礎所在。
  • 微流控晶片設計在POCT產品設計中的重要性
    一次性晶片耗材通常需要以簡單的方式整合複雜的功能,並且體積儘可能小。因此往往採用高精度微流控盒的形式。採用微流控晶片的設計在成功開發完整的體外診斷儀器系統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中易用性、高通量和每次測試的成本是重要因素,因此將微流控晶片設計在開發儀器之前執行尤為重要。
  • 西安勵德推出微流控晶片加工平臺,助力晶片實驗室發展
    微流控晶片是以分析化學和分析生物化學為基礎,以微機電加工技術為依託,以微管道網絡為結構特徵,是當前微全分析系統(Micro total analysis system)發展的重點,它可以將整個實驗室的功能,包括樣品製備、提純、稀釋、分離、反應、標記、檢測等集成在微晶片上。
  • 【盤點】微流控晶片技術應用,助力精準醫療發展
    因此,分子診斷是精準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精準醫療提供保障,而微流控晶片是其常用技術之一,近年來發展迅速,應用廣泛。按照技術原理,可暫將分子診斷技術大致劃分為PCR技術、分子雜交、基因測序、核酸質譜、生物晶片(包括基因晶片、微流控晶片)5大類。今天就為大家分析介紹微流控技術的相關情況。
  • 集百家眾長——第五屆微流控晶片高端論壇暨產業峰會(大會報告篇)
    其中,林金明課題組在微流控晶片上培養了肝癌細胞,建立了一種微流控晶片上的肝腫瘤模型,成功觀測到前體藥物卡培他濱的代謝和作用,並與質譜聯用對原藥及中間代謝產物進行檢測。此外他們成功構建的集成化微流控晶片,可用於細胞的共培養、缺氧誘導以及代謝物在線分析。林金明還在報告中大家展示了其設計的微流控晶片質譜聯用儀。
  • 第七屆微流控晶片高端論壇圓滿落幕 來年杭州再約
    基於微流控技術,楊教授團隊發展了高效核酸適體篩選方法,獲得多條可識別不同CTC 的高親和力、高特異性核酸適體序列;利用流體調控與表界面調控技術,構築了基於細胞尺寸與生物識別特性協同捕獲的微流控微柱陣列晶片,實現了CTC 的高效捕獲與無損釋放;藉助微流體器件的精準操控優勢,開發了一系列高通量單細胞分析方法,用於揭示CTC的分子病理信息。
  • 微流控自動化|微流控晶片行業發展及自動化設備
    微流控裝置的發展為醫學研究創造出難以置信的機遇。由於液體活檢、傳染病檢測和個性化醫療的應用前景廣闊,近幾年來微流控裝置市場的蓬勃發展。中國製造2025該計劃針對10大高科技行業,包括「生物製藥和高級醫療產品」。
  • 中科院聯合香港城市大學開發胃癌檢測微流控晶片
    中科院聯合香港城市大學開發胃癌檢測微流控晶片 2020-08-07 15: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創懷醫療獲華大集團基金領投數千萬融資,創國內微流控晶片領域最大...
    基層是微流控的市場所在   微流控晶片被稱作「晶片上的實驗室」,可以將以往要在大型實驗室才能完成的檢驗壓縮到一張小小的晶片上,微流控具有高度自動化和集成化的優點,通過在固體晶片表面構建微型的反應和分析單元,可以實現對無機離子、有機物質、核酸、蛋白質和其他生化組份快速、準確的檢測。
  • 復旦大學孔繼烈教授談微流控晶片與檢測儀器創新與挑戰
    微流控晶片技術是生物醫學領域的重要前沿方向,具有高通量、多靶點、快速、精準、操作簡便等特點,可廣泛應用於分子生物學、醫藥、免疫等領域。近日,復旦大學孔繼烈教授就微流控技術以及其團隊在微流控技術產業化方面的進展做了詳細報告。
  • 復旦大學設計並成功製備了一種簡化但功能性和適用性強的微流控...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丁建東課題組運用先進的微加工技術以及有限元分析,設計並成功製備了一種簡化但功能性和適用性強的微流控細胞拉伸晶片。 常規的微流控拉伸晶片由三層組成,即彈性膜層夾在兩個微通道層之間。製作這種微流控晶片需要進行對準和多次鍵合,而且兩側空腔的薄膜也需要去除,這極大地增加了製備晶片的難度。丁建東課題組設計了獨特的兩層微流控拉伸晶片。
  • 趙遠錦/商珞然《先進材料》仿生腎臟清潔的多孔凝膠及微流控晶片
    11月,東南大學趙遠錦/復旦大學商珞然教授團隊提出了一種可以同時去除許多不同大小的生物分子技術,並論述了與人字形微流控晶片集成在一起的分級分子印跡反蛋白石顆粒,以進行有效的生物分子清潔。該顆粒具有組合的多孔結構,具有表面和內部印記,可特異性識別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
  • 第八屆中國微流控高端學術論壇暨首屆國際微流控產業論壇圓滿落幕...
    微流控高端論壇旨在增強微流控晶片工作者間的合作交流,進一步推進微流控晶片學科及產業化發展。論壇特別邀請到國內微流控晶片領域頂尖專家和企業家60餘位,吸引近400位微流控晶片研究學者、生物醫學領域微流控應用專家、微流控產業界人士參會交流。
  • 微流控七大研究熱點之頂刊案例解析!
    微流控技術在生物檢測、化學分析和乳液合成等領域都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微流控器件的設計過程中往往涉及到對多個物理過程的理解,包括流體在特定通道內的流場分布、不混溶兩相流體的流動的控制、溶質在微流控通道內的輸運和擴散、以及流體在電場、光場或聲場這類外場作用下的響應。理解這些物理因素的相互作用是設計微流控器件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