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這件事,父母要擁有「慢下來」的智慧
現在的家庭孩子是重點,往往都是父母干著急,孩子不著急,父母領著孩子在前面跑,孩子慢慢騰騰地追,最後的結果就是孩子達不到家長的期望,或者是和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出現問題。
其實在成長的路上,父母如果能先學會慢下來,孩子才能跑得更快,所有的成功都需要時間累積,教育孩子,經營婚姻,提升自我都不是速成的。
這些事情都很複雜,需要我們慢下來,用心感受,帶著積極的情緒去做才能一點點達到想要的結果。
尤其是在教育這件事上,父母要有「慢下來」的智慧,有的時候正是家長的焦慮和不接納,讓孩子的問題變得嚴重起來。
在家長的眼中孩子沒有小事,稍微出點問題就很擔心,一下子想到他們將來就更焦慮,然而很多事情都是因為父母的過度擔心顯得很嚴重而已。
事實上如果家長能夠懂得先去試著接納孩子的問題,理解他們所思所想,然後耐心地等待孩子自己行為的發展,說不定問題自然而然就會化解。
當孩子出現問題之後,第一時間是父母先穩定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太擔心太緊張,然後再處理孩子的問題。
有問題就需要解決,但解決的方式卻有很多種,可以是雷霆萬鈞的速戰速決,也可以是潤物無聲地慢慢化解。
「相信什麼,什麼就會發生」在孩子教育上這句話也成立,如果父母能夠相信孩子有足夠的能力去解決他們自己的問題,那他們就會最終自己找出辦法,而如果父母不相信,覺得一切都要替孩子出主意甚至包辦,那孩子就會變成一個沒有能力的人。
家長的信任是能夠通過表情和語氣傳遞給孩子的,情緒是流動的能量,能夠給孩子力量。
有的時候並不是問題有多嚴重,而是父母的焦慮和擔心讓問題變得嚴重,孩子其實是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的,他們也希望家長能夠給他們機會成長。
只要能夠看到孩子,並且相信他們,很多時候他們自己就能做得很好。只要有了好的開端,事情就會逐漸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家長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做的就是一個耐心的聆聽者,讓孩子把心裡話說出來,然後再給他們意見。
幫助孩子化解不舒適的情緒,陪著他們度過不開心的時間,慢慢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讓孩子學著從問題中累積經驗,將其轉化為資源,更好地為成長提供幫助。
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著急,要有耐心慢慢地等待孩子自己轉變,而不是急著想要將問題處理完。最關鍵的就是先處理好情緒,然後再解決問題。
著急的父母永遠都把重點放在事情上,會忽略孩子的情緒和狀態,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認為是孩子不懂事,認為他們總是給父母找麻煩,但如果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就會發現,他們並非是故意的,只有先處理好情緒,事情才能更好更順暢地解決。
想要更好地讓孩子成長,首先要接納他們的錯誤,承認孩子的情緒,並且在其中找出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先揚後抑,這樣孩子就能更好地聽取父母的意見,從而讓彼此在更加和諧的氛圍中將問題解決。
如果父母一上來就不問對錯地先把孩子批評一通,不僅不利於後面的教育,而且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不理解對親子關係的傷害是最大的,即使家長有再完美的解決方法,孩子也未必會接納。
這個過程中不應該是父母做主導,要讓孩子自己去想解決問題的辦法,家長只是輔助地給意見和引導,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從事情中累積經驗更好的成長。
綜上所述,在遇到問題之後,家長根據以下幾個步驟不僅能更好地處理問題,還能讓孩子更快成長:
接納當下已經產生的問題和孩子的情緒,看到孩子努力做好的部分,而不是只看到他們問題的部分。
放下心中好孩子的標準,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那就將重點放在如何解決問題上,而不是埋怨孩子不懂事,認為他們故意找麻煩。
在事情發生之後,接納問題,接納孩子,接納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進行後續的活動。
想要讓事情有圓滿地解決,首先要做的是處理好自己和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儘可能多地描述事情並且釋放出自己的情緒,這樣才有助於之後客觀冷靜的思考。
家長先放下對孩子完美的期望,不要認為他們應該怎麼做,而是抱著發現的心態去看到孩子在這次事情中做得好的地方,看到他們和過去相比的改變和進步。
肯定情緒,肯定動機,肯定做得好的地方,然後和孩子共同探討需要改進的地方。肯定能夠讓對話始終保持在積極的方向,只有這樣才能雙方都能處在更好的狀態中將問題解決。
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堅持相信和看見,看見他們行為背後的情緒和動機,每個生命都具備自發向上成長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