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產業消費「雙升級」 暢通經濟大循環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產業消費「雙升級」,暢通經濟大循環(2020年中國經濟怎麼幹⑤)

近年來,重慶市綦江區實施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智能製造為方向,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圖為在綦江區橋河工業園區的華芯智造微電子(重慶)股份有限公司超淨化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在作業。   王京華攝(人民視覺)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要同消費、投資、就業、產業、區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位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其中,「產業和消費『雙升級』」的說法引發廣泛關注。專家指出,在經濟增長由消費引領的今天,產業消費「雙升級」是進一步暢通經濟循環的需要。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將從供需雙方發力推進高質量發展,也將進一步激活企業作為市場和創新主體的角色,發揮政府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方面的作用。

 統籌利用市場優勢

怎麼理解產業和消費「雙升級」?

「提出產業消費『雙升級』是為了進一步暢通經濟循環。當前經濟增長由消費引領,消費升級步伐加快,創造了新的增長點,但是供給方面還存在短板。」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向本報記者分析。

今年前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37萬億元,同比增長8.0%。前三季度,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達60.5%。一方面,消費作為經濟增長第一引擎的作用凸顯,但另一方面,消費需求與國內供給之間的不平衡也尤為突出。

「在經濟由追趕型向創新型轉變階段,立足國內消費市場引領產業發展是不二法門。」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所長董超向本報記者分析,當前產業發展與國內消費升級需求匹配度偏低,如消費品技術研發投資不足導致「大消費產業」發展滯後,國內消費市場供需脫節;基礎設施和部分重化工領域重複建設現象嚴重,國內投資效益和市場運行效率下降等。因此,需要立足國內消費需求統籌產業發展,下好在動蕩世界中謀取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

在董超看來,中國立足國內市場促進產業升級具備發展基礎。一方面,中國擁有超大規模的消費市場,目前總消費規模位居世界第二,消費增量位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擁有數量龐大的中等收入群體,消費的選擇性、靈活性強,後勁足、潛力大。

「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既有利於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統籌利用市場優勢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又有利於順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需要,促進人民生活更加美好。」董超說。

供需雙方協調推進

那麼,「雙升級」如何實現?

——供需雙方協調推進。

趙萍說,實現「雙升級」,從消費方面看,需要提高收入水平,改善消費制度環境,讓消費新亮點不斷湧現,進一步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但僅有消費升級還不夠,供給短板不僅會制約消費升級的趨勢,還會讓升級速度趨緩,因此需要供給層面的同步升級。從供給方面看,需要瞄準消費的新趨勢,通過產業創新發展補齊短板,既帶動產業升級,也助推消費升級發展。

「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是互相支撐、互為前提的。」趙萍說,「雙升級」的提出意味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下,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供需雙方協調推進。

——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齊發力。

在趙萍看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明確,將會有一攬子政策實施,致力營造良好的環境。財政政策方面,通過減稅降費、完善基礎設施環境等,為產業和消費升級發展創造必備的條件;貨幣政策方面,通過融資等金融服務,給與產業發展必要的資金支持。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已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7834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8.74萬億元,在為企業減負、滿足資金需求方面,政策效應正不斷顯現。

發揮企業主體角色

實現「雙升級」,還要發揮不同主體的作用。

「作為市場和創新的主體,企業也是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的主角。」趙萍說,在實踐中,企業可以根據市場需求和變化調整商品和服務投資,瞄準市場短板,加大創新研發力度,從而增強供給能力,推動產業升級不斷實現,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專家分析,當前企業在推動「雙升級」過程中面臨營商環境改善等諸多利好條件。今年以來,創新創業環境不斷優化,如針對外資企業出臺《外商投資法》,發布2019年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打造透明化、法治化營商環境;針對全國市場,《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19年版)》正式發布,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門檻,為企業創新創造提供更廣闊的舞臺。

與此同時,政府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視。專家指出,政府應著力建章立制,為企業創造更好的市場環境,在醫療養老等民生服務領域進一步激活市場供給的靈活性優勢等。

董超認為,未來政府在財政、稅收、金融、土地等政策上可向育幼、教育、養老、體育等居民需求旺盛的服務行業傾斜,加大對相關公益性基礎設施投入。要充分挖掘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

相關焦點

  • 產業消費「雙升級」,暢通經濟大循環
    王京華攝(人民視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要同消費、投資、就業、產業、區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位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其中,「產業和消費『雙升級』」的說法引發廣泛關注。專家指出,在經濟增長由消費引領的今天,產業消費「雙升級」是進一步暢通經濟循環的需要。
  • 人民日報海外版:「購物天堂」將更多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徐佩玉去哪裡「買買買」?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還是海南三亞免稅城?最近,《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 國研中心研究員張立群:中國要把國內經濟大循環暢通起來 各國經濟...
    張立群認為,當世界經濟變得越來越不好的時候,產品沒有銷路的時候,掙不到錢的時候,大家對中國市場會越來越關注。「中國要把擴大內需戰略牢牢把握住,要讓國內經濟大循環暢通起來,循環速度加快起來。在此背景下,對世界經濟會形成強有力的拉動。各國經濟擺脫困難,要更多的依靠中國市場。這時候處理國際關係的戰略迴旋空間會顯著擴大,這是一個重要的機遇。」
  • 聚焦產業消費「雙升級」:5G,最受期待的升級「加速器」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到2020年底中國將實現所有地級市覆蓋5G網絡,5G終端有望迅速多樣化進入新一年,不少新潮的消費者換上了5G手機。地鐵站、商場裡,不到1分鐘完成一個遊戲更新、下載熱門劇集,5G的體驗雖然還比較有限,但仍引來驚嘆與豔羨。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新消費,提供增長新支撐
    隨著新業態、新模式加速創新,線上線下同頻共振、融合發展,新消費的澎湃活力正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強調「要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在擴大內需中,促進消費是一個重要內容。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消費總量仍在提升、消費結構持續升級。可以說,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拉動力,消費已成為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
  • 「雙11」電商拉動中國國內消費(專家解讀
    阿里巴巴及其競爭對手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以及抖音等內容平臺支持的電商業務部門,在購物季開啟後幾分鐘就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而這一現象則被視為中國消費復甦的晴雨表。印度《印度教徒報》刊文稱,今年「雙11」對於消費者乃至整個中國經濟都具有特殊意義。網購,尤其是今年在直播的推動下,已經成為國內消費的驅動器。
  • ...省消費帶動產業升級|製造業|廣東|雙11|電商平臺|李勇華|產業升級
    這家外貿導向型企業,與佛山家具產業帶一起,迅速投身到「雙11」電商大促中來。需求端的消費潛力,正在有效轉化為供給側的增長動能。隨著「雙11」大幕落下,廣東購買力再次穩居第一,「買買買」彰顯了強勁的內需。同樣,廣東產業也在各大電商平臺上不斷刷新銷售紀錄,紛紛晉身「億元俱樂部」「十億元俱樂部」。
  • 「雙11」11年,在消費升級中成長
    自2009年「雙11」誕生,它逐漸從一個普通日期成長為一個消費符號,見證著中國消費水平的持續旺盛,消費能力的不斷升級,也見證著中國消費市場不斷創新、包容、開放。「購物車」大變化「掃地機器人」「微波爐」「電飯煲」……今年「雙11」,北京市民張女士早早把這些物品加入一個電商平臺的購物車。
  • 【海外版國慶特刊·消費篇】消費,讓中國人生活更美好
    蓬勃發展的消費背後,不能忘記中國生產、製造、設計、研發的功力提升,迎來「新國貨」以品質閃亮登場;不能忘記開放、引進、合作的腳步加快,更多進口貨助力實現「買全球」。消費更有其特殊性。一頭牽動百姓生活,另一頭拉著經濟大勢。隨著近14億人的生活奔騰向前,消費積蓄起巨大能量。2018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6.2%,消費成為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穩定器」和「壓艙石」。
  • 沈晗耀:以第四產業為主戰場 以公共經濟啟動國內大循環
    在沈晗耀看來,「要標本兼治,以中國央行為第一推動力,以第四產業為主戰場,由公共經濟帶動私人經濟,形成公共經濟與私人經濟的國內高質量大循環,標本兼治,實現中國經濟的全面振興」。   國內大循環要以「人」為核心   沈晗耀首先對中國經濟形勢進行系統的分析。
  • 雙循環格局要著力抓好國內大循環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如何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指明了方向,也為我國經濟行穩致遠、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立足國內大循環,是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基礎。從外部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引發了全球經濟的持續萎縮,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
  • 2020寧夏省考申論範文:範文賞析之「雙升級」需要齊發力
    事實證明,面對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只有讓產業與消費同步提升、比翼齊飛,才能實現供需完美對接,激發消費潛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因此,要齊發力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   第一段:開篇點題。先是一句話概括了供需和經濟之間的關係,然後以事實證明供需完美對接,才能激發消費潛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尾句提出本文的總論點:要齊發力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
  • 暢通「雙循環」浙江經驗!著眼數字經濟提升國際貿易打造新通路
    一方面要通過內需吸引全球先進要素「為我所用」,發展經濟、進行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則要通過龐大的內需市場打造規模經濟和差異化優勢。在開放環境下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絕對不能把國內、國際「雙循環」割裂開。省商務廳對外貿易發展處處長陳志成認為,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是因為內需在拉動經濟增長方面的作用將更為凸顯。
  • 全聯房地產商會2020年會成功舉辦|聚焦大循環 助力新消費
    新經濟·新機遇·新消費聚焦經濟大循環 助力住房新消費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對「十四五」和未來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戰略、路徑作出的重大調整完善。在新的經濟發展格局下,房地產行業如何更好的融入經濟大循環?未來民營經濟和房地產行業面臨哪些新機遇?
  • 國內大循環是什麼意思?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意味著什麼
    中央在此時提出「國內大循環」有何深意?新發展格局將給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  為探究個中內涵,「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相關權威人士和專家。  「國內大循環」是否是個孤立的概念?  多位權威人士表示:肯定不是!
  • 「網紅」家電點燃中國產業升級 反向定製模式受歡迎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破壁機、除蟎儀、垃圾處理器等新型家電產品不斷湧現——「網紅」家電點燃產業升級(聚焦產業消費「雙升級」①)近年來家電市場上新品不斷湧現,受到消費者認可。圖為採購商在第126屆廣交會的家用電器展臺前觀看。
  • 破題「十四五」,以國內大市場促進大循環
    「十四五」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迫切需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2014年至2019年間,我國消費連續六年成為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2019年人均GDP首次突破1萬美元大關,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1.2萬億元,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7.8%,拉動GDP增長3.5個百分點。內需消費巨大的增長空間形成我國牢固經濟根基的「壓艙石」,使我國可以依靠國內資源和市場來驅動產業體系構建,暢通國內大循環,有效應對國際經貿格局深刻調整的衝擊,增強經濟發展韌性和可持續性。
  • 堅持全國一盤棋思想 推進暢通國內大循環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探索推進暢通國內大循環有效途徑把需求牽引和供給創造有機結合起來,推進上中下遊協同聯動發展,強化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引導下遊地區資金、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上遊地區有序轉移,留住產業鏈關鍵環節構築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
  • 人民日報海外版嚴正聲明
    本報近日接到有關方面反映,日本日中新聞社網站(http://www.infochina.jp/)還在盜用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名義。人民日報海外版已於2012年8月29日向株式會社日中新聞社發出《終止合作通知》的告知函,終止與其合作出版《日本周刊》的協議。同時,明確告知禁止日中新聞報和網絡版以及工作名片、公司介紹、資料手冊等印刷品、數字音像電子產品等使用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名和標識。本報並於2012年9月28日、2016年4月7日兩次發出聲明。
  • 商業圈:「大循環」中的「小切口」
    升級改造步行街,進一步擴大城市商業圈,加強蘭西城市群建設,加快新型城鎮化發展步伐,促進線上線下緊密融合……走過極不平凡的2020年,青海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克服難點,打通堵點,全力以赴補齊短板,不遺餘力擴大內需,投資動力和消費動能在前所未有的困難與壓力下不斷釋放,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更為「十四五」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