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秉涵老人
尋根消「獨」之旅
我這個老人耄耋老人,是在「猶恐不見九州中同」的悲情下,於2016年7月3日,帶著四個天真無邪的小孫女,走向認祖歸宗、返鄉尋根之路。
按民進黨成立的宗旨,就是要建立一個「臺灣共和國」,「臺獨」,是民進黨的既定方向,是民進黨的黨綱,也是民進黨的黨魂,是不會改變的。
李登輝的「兩國論」、陳水扁的「一邊一國」主張,蔡英文則說「國民黨是流亡政府」、「臺獨是這一代年輕人的天然成分」云云。無一不是走向「臺獨」之路。
由於大陸崛起,臺灣當局在政治上不敢宣告「臺獨」,也只有從文化教育、意識形態各層面,大力推動「去中國化」,旨在逐漸使臺灣脫離中國母體,有步驟的培育臺灣主體意識,這就是「漸進式臺獨」。而中國傳統文化,便成了「漸進式臺獨」的絆腳石。所以要「漸進式臺獨」必先從中小學的兒童教育文化層面著手,以收潛移默化之效。
李登輝當政後,首先編訂充滿臺獨分裂意識的「認識臺灣」基本教材。陳水扁接著又大修中小學的教科書,將臺灣的歷史、地理和中國歷史、地理分開編訂,將臺灣「獨立」在中國之外,將中國視為「外國」。馬英九上臺後,因懼受罵賣臺,而竟維持原狀,八年未變。如此,「漸進式臺獨」教育延續已近30年。蔡英文掌權後第二天,即宣布廢止馬英九當權時所提出的「歷史課綱微調」案。仍維持蔣介石是從日本手中「接收」臺灣,而不是「光復」臺灣的「臺獨」理念,這是一件不折不扣的「臺獨」表現。
蔡英文說的也沒錯,「臺獨是這一代年輕人(90年代以後出生)的天然成分」。我有四個孫女,最小者11歲,最長者17歲,她們在這種書本裡、這類老師教導下、這種教育環境薰陶出來的青少年,當然各個都變成了充滿「臺獨」成分的小「臺獨」。
在中小學學習中的青少年,在他(她)們的心目中,書本裡所記載的,老師所講的,都是官方認定的,都是正確的,都比爺爺個人說的可信。由此可知,從中小學教育來推動「去中國化」,來推動「漸進式臺獨」是無微不至的,是無法阻擋的,是非常有效果的。
我是臺灣中華孔子聖道會長,我是孔子大一統思想的忠實信徒,我是菏澤旅居臺灣的遊子,我是主張兩岸統一的代表人物,但是,在我的家裡,卻充滿了天然成分的小「臺獨」,怎不讓我「憂心不見九州同」呢!所以我才會啟意這次「尋根消獨」之行,其主要用心有三:
一、返鄉掃墓,認祖歸宗,讓孫輩們知道,她們的生命源頭,她們的根,是在山東菏澤,她們是中華兒女,她們是炎黃子孫,兩岸都是一家人。
二、讓孫子們看看我出生的地方,讓孫子們認識一下我高氏祖宗生活的地方。我出生在什麼地方,我可以說我就是什麼地方的人,如同我出生在山東,我就是山東人,他出生在四川,他就是四川人,你出生在臺灣,你就是臺灣人,中國是採屬人主義國家,你的祖宗是中國人,無論你出生在那一國,那一省,你都是中國人,爺爺是中國人,爺爺的兒孫們當然也是中國人。諸如:日本佔領臺灣50年,定有成千上萬的日本孩童在臺灣出生,而在臺灣出生的日本人,因為他們祖宗是日本人,他們的國家仍然是日本,他們仍然是日本人。我要讓孫子們了解,他們和爺爺為什麼都是中國人的道理,以免她們中「獨」太深。
三、特意安排孫子們首先去參觀享譽海內外的—「曹州牡丹甲天下」的菏澤牡丹園,續往有中華民族母親河之譽的黃河,接著去鄆城參觀有充滿俠義的一百零八將水滸原始建物,再往曲阜參觀孔廟,孔府及孔林等傳統文化聖地,接著再往泰安登泰山,看一看「中國東嶽」之真面目,最後前往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名城濟南,讓孫子們一睹在書本裡所提到的「大明湖」和「趵突泉」等名勝景色。讓孫子們多了解一下,我國的錦繡河山,以促使她們也加倍熱愛,仍屬於她們的這片廣原沃土。
在這次尋根之旅中,中央電視臺、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大眾網、濟南電視臺、菏澤電視臺等媒體,各派記者多人,幾乎都是全程跟隨採訪。在短短九天的活動中,記者們曾在不同的景點,對我們祖孫採訪提問了一些不同的問題。
7月3日,剛出濟南機場,濟南電視臺記者滕晨便及時訪問:「你們四位小妹妹第一次到大陸來,都想要看些什麼?」,就讀高中二年級的外孫子徐一綾回答說:「我們主要是來為老爺爺、老奶奶掃墓的,並希望能在大陸看到書本裡所講到的泰山、孔廟和黃河。」
7月4日上午,在我率領妻子兒孫七口人,跪向祖墓磕頭行禮完畢後,菏澤電視臺記者鄭國建當場訪問尚存有淚痕的小學六年級的小孫女高佑萱:「你向祖墓跪拜時為什麼哭了?」佑萱答說:「我現在才知道,爺爺每年為什麼都回老家菏澤兩三次,他口口聲聲說探親,原來爺爺的媽媽(我的老太太)就埋在這裡,爺爺已經八十多歲了,但他仍在想念他的媽媽,他是來看他媽媽的。」這令我感動的落下了眼淚。
7月4日下午,在參觀中華民族的母親——黃河時,山東大眾網記者樊思思訪問就讀高中一年級的外孫女徐一歆:「我們國家最長的江河是那一條?」一歆答說:「我們和你們(指記者)不是同一個國家,在你們中國是長江、黃河。在我們臺灣是濁水溪、淡水河。」接著山東廣播電視臺廣播頻道記者袁茹問:「臺灣不是中國的一個省嗎?」一歆答說:「以前曾聽說過,現在不是了,書本裡已經沒有臺灣省了。」中央電視臺第七臺資深編導王燦坤問到現讀小學五年級的小孫女高佑荷:「你的名字叫佑荷,那麼你就是山東菏澤人了!」佑荷答:「爺爺的老家在菏澤,爺爺才是中國的菏澤人。老師說,我們同學都是臺灣人,不是中國人。」王編導對我說:「你用古老專用地名菏澤的「菏」字為小孫女命名「佑菏」其用心真是良苦啊!」我點點頭,默默無語。
7月10日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楊璐主任設宴款待,在席間曾問及孫女們此行的感想和收穫是什麼?徐一綾首先說:「百聞不如一見,中國真是地大物博,山河秀麗,老百姓又非常熱情,本來臺灣人都是從大陸先後過去的,本是一家人,但現在書本裡寫的,老師教的,總是說臺灣和中國不是一個國家,真奇怪!」高佑荷說:「7月3日我們一出濟南機場,就有很多位記者跟著我們採訪、鎂光燈閃個不停,看起來爺爺在大陸比在臺灣偉大,比在臺灣光彩,所以爺爺才高興往大陸跑。」徐一歆說:「希望山東每年都舉辦一次傳統文化夏令營活動,好讓臺灣的青年學子多認識一下中華固有優良文化,讓學子都知道,臺灣的文化就是由中國文化一脈相傳過去的,我一定是山東文化夏令營的好學員。」
7月10日晚宴後,兼程從北京趕來濟南的央視「面對面」欄目著名主持人董倩小姐連續專訪我三小時,她對我這個耄耋老人在「猶憂不見九州同」的心情下,協同兒孫特作一次「尋根消獨」之旅,至表敬佩,所以才專程趕來濟南專訪,以期製作專題節目,定期播出。她的敬業精神,也令我讚佩不已。
結語
我的中心思想,是繼承儒家的大一統思想,是堅決主張海峽兩岸終極必須走向統一的,是不可分裂的。
蔡英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堅決要走入臺獨之路,亦彰彰明甚,而其全力推動「去中國化」,培育天然小臺獨,實踐「漸進式臺獨」的行動,一直在積極前進中。我眼見天真兒孫已陷入「獨」沼而不可自拔,我為兩岸的統一,至為憂心,我雖身單力薄,已無能扭轉獨勢,但基於「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之義,趁我在有生之年,只有盡一己之力,帶同無知兒孫,作一次「尋根消獨」之旅,至於「消獨」是否有成,效果如何,當無所知,但身為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盡心而矣!
來源:鳳凰資訊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