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做個豐富的女孩,你才能主宰自己的未來

2020-12-14 潑妮娃

(文/潑妮娃)

你無需尋找真實的自己,也許這是個永遠無法解開的謎。即使存在真實的自己,你也需要一邊發掘,一邊創造。

No real you in fact,there is just a creative yourself.

不存在真實的你,只存在一個不停創造的你自己。

這就像,人是一種不斷流動的物種,像一條河,會不停地根據地形塑造自己的形狀。你所認為的真實,或許並不存在。外向還是內向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豐富」。唯一能做的,也只有「豐富」。

這也是美劇《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給人印象極為深刻的一點:做個豐富的女孩,你就能戰勝任何變化。

1 你的性格是否真實?

大概兩個月前,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我接觸了MBTI測試。

簡單說,這是一種性格類型指標,是在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所劃分的8種類型的基礎上,由美國心理學家伊莎貝爾·布裡格斯·邁爾斯和她母親凱薩琳·庫克·布裡格斯擴展成了16種,並因此命名「邁爾斯-布裡格斯類型指標」。

根據字面理解,我把自己迅速歸納進ESFP【外向(E)+感覺(S) +情感(F)+知覺(P)】。

接下來到處去了解關於ESFP的知識,邊看邊點頭,內心帶著一種「說的不就是我嘛」的欣欣然,心理暗示、對號入座什麼都來了,恨不能把ESFP的所有閃光點都當燈泡在頭上點亮。

ESFP:外向、友好、接受力強。熱愛生活、人類和物質上的享受。喜歡和別人一起將事情做成功。在工作中講究常識和實用性,並使工作顯得有趣。靈活、自然不做作,對於新的任何事物都能很快地適應。學習新事物最有效的方式是和他人一起嘗試。

你猜怎麼著?後來我又在國外一個專業網站做測試,結果我都是INFP【內向(I)+直覺(N) +情感(F)+知覺(P)】。

What! You kidding me?

INFP:理想主義,對於自己的價值觀和自己覺得重要的人非常忠誠。希望外部生活和自己內心價值觀是統一的。好奇心重,很快能看到事情的可能性,能成為實現想法的催化劑。尋求理解別人和幫助他們實現潛能。適應力強,靈活,善於接受,除非是有悖於自己價值觀的。

(當然真正的MBTI測試包含多個維度,簡單自測的方法並不科學也不鼓勵。)

這就有點蒙圈了,E和I,一個外向,一個內向,我向來活潑愛笑,臉上像裝著超大功率震動馬達,曾滿世界瘋跑(現在也還嚮往著),怎麼能是內向呢?可是這個描述怎麼又有點像?甚至還更貼切一點?

不信邪!我向最親近的親友求證。他們連連說:你很內向,還不是一般的內向。一個人要進入你的內心很不容易。

這不由得讓人大吃一驚。

這也解釋了我內心深處的龜縮,不太喜歡交際(呃~以前明明很喜歡啊~那麼多2B旅遊活動,好多還是我組織的呢),更喜歡探索內心和精神性的東西,以及能一個人枯坐一天做自己喜歡的事不感到乏味的原因。

這讓我想起大學時有一次老師讓我們做性格測試,瞄瞄周圍的同學,平時再內向的,也都在70、80分左右的分值,我的內向程度竟然達到120分,可以說當時自己對這個結果是拒絕的,一笑了之,怎麼可能!不科學嘛!

按川普式的口頭禪:沒有人比我更外向了!

我參加社團、參加演講、參加採訪四處出擊,能兼職賺錢的活也湊上一腳,到處都能見到我的身影。那時候的我,覺得自己會永遠這麼生猛活躍下去。

那時候,我是絕對不允許把自己定義為一個內向者的。

2 內向與外向的本質

內向與外向的定義,最早由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提出,這也是心理學類型理論中最為著名的劃分方式。榮格認為:

個體心理能量的活動傾向於外部環境,就是「外傾型」的人,他們重視外界,愛社交、活躍、開朗、易適應環境;心理能量的活動傾向於自己,就是「內傾型」的人,他們更重視主觀世界、好沉思、善內省、常自我欣賞和陶醉,孤僻、缺乏自信、害羞、冷漠、寡言、較難適應環境的變化。

簡單說,外向和內向最主要的區別在於:

外向:從外部獲得能量。

內向:從內部獲得能量。

原來對自我的認知,對自我行為的固有印象和他人對自己行為結果的評價,竟然可以天壤之別。

後來我發現,很多人也會在自己是外向還是內向這個問題上感到困惑,更不用說其他更複雜的系統。

曾經的所作所為,更像給自己建立起來的一個厚重的玻璃罩,保護自己不被輕易擊碎;玻璃罩裡的自己,還是安靜、傾聽、脆弱、敏感、柔軟,像某種輕輕一碰就立即收回觸角的軟體動物。

原因就在於,因成長所需,因生活所迫,需要完成社會性(或者說社會化)這個極其艱難的過程,我們把自己偽裝得很外向,以獲取更多支撐存活的資源,像許多處在青春期的年輕人一樣,不停通過外向擴張獲得能量,並無形中以此定義了自己的性格相貌。

由此產生極大的自我認知偏差,導致職業生涯走了很多彎路,也讓自己在個人成長或情感生活中無法以更接近真相的方式獲得成熟。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做回自己,不再像個變色龍似的根據環境偽裝自己。用閨蜜的話說,就是「你變得越來越內向,而我變得越來越孤僻。

說實話,我聽了不僅沒有感到難過,反而有一種如釋重負的喜悅。恭喜我內向了,也恭喜你孤僻了。

3 內向者優勢

美國作家蘇珊·凱因(Susan Cain) 曾寫過一本書,叫《安靜——內向性格的優勢,發揮你本來的優勢》,她以《內向的力量》為主題的TED演講曾引起廣泛的共鳴,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對於內向的負面認識。這種負面認識很普遍,各行各業都有。

在成長的過程中,蘇珊也曾因自己的內向而困擾。

我的安靜內向,不應該是一般人應該有的表現。但內心深處我知道,內向才是我真正自在的表現。但多年來,我試圖否定我的直覺。部分原因是因為我需要向自己證明自己也可以大膽而果斷。

也就是說,我們其實把自己的性格造型凹得更外向,是環境的需要,大多數時候並不是真正出於自己的需要,只是想向這個世界證明自己的能力,證明「我很厲害」,I'm not weak,I am powerful!(我不脆弱,我很厲害。)很多人因此強烈感受到「人格分裂」的痛苦。

蘇珊指出,我們要承認,不僅是職場,這個世界看起來早已成為外向者的天下。我們最重要的機構、學校、工作場所,主要是為性格外向的人而設計的。這是一種典型的社會偏見。但事實上,內向者安靜的力量,更容易讓他們成為卓越領導者。性格內向的人並不需要假裝自己很外向,內向的性格也能成就偉大的事業。

甘地、羅斯福夫人、比爾·蓋茨、巴菲特、愛因斯坦……這些人的共同點是什麼?是內向。連我們最喜愛的女神奧黛麗·赫本,性格矜持內斂、平易近人卻又光芒四射,她曾親口對記者說:我是一個內向的人 。

香奈兒前CEO莫林·希凱,也是個典型的內向型領導者。在她的著作《深度思考:不斷逼近問題的本質》中,展露了她如何憑藉自己十分內向的性格、「比勤奮更重要的深度思考的能力」、卓越的洞察力、打破規則的好奇心以及女性敏感獨特的藝術品味,成為香奈兒歷史上最卓越的CEO之一。

蘇珊在大量實證的基礎上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們認識的人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內向的人。性格內向的人在更安靜、更低調的環境中會感覺到自己最活躍,最通暢,能力最強。最大限度地發揮才華的關鍵是讓我們所有人都處於適合自己的激勵區域。

內向者的優勢和潛在競爭力有很多,例如更注重深度、深思熟慮、孤獨帶來成效、更善於傾聽他人的聲音、關注細節, 擁有平和的自信、決策更加慎重,更有同理心等等。

我發現,很多優秀的內向者確實特別擅長沉思默想,有出色的邏輯思維、逆向思維能力,敢於質疑一切,勇於打破陳規,能忍受常人難以忍受的孤獨,並在孤獨中創造獨樹一幟的價值。

我們也只有去除偏見,以更包容萬物的姿態,才能讓外向者和內向者在「和而不同」的文化氛圍中鍛造各自非凡的創造力價值。

有些人要幸運一些,很早就收穫了「我是誰」的答案,有些人則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碰撞、追尋、揭示之後,才逐漸了解並觸摸到了自己的內核。

內向者常常排除萬難建立自己的個人空間,閱讀或者工作時極具專注力,做起事來毅力十足。當他們終於不必再刻意迎合別人,知道能夠在適當的位置發揮一己之長才是最好的,努力傾聽內心的聲音,在真我的指引下做出正確的抉擇,他們就能真正地擁有更多的自我。

4 活得豐富

都說做自己才是通往幸福的必經之路。於是我們決定,做真實的自己。

問題來了,到底有沒有真實的自己,或者說真實的自己應該是什麼樣的?

有研究者指出這樣一個充滿顛覆的創意觀點:

你無需尋找真實的自己,也許這是個永遠無法解開的謎。即使存在真實的自己,你也需要一邊發掘,一邊創造。

也就是說,不存在真實的你,只存在一個不停創造的你自己。No real you in fact,there is just a creative yourself.

這就像,人是一種不斷流動的物種,像一條河,會不停地根據地形塑造自己的形狀。你所認為的真實,或許並不存在。外向還是內向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豐富」。唯一能做的,也只有「豐富」。

活得豐富,就會充滿活力與創造的激情,不容易沮喪和怠惰。活得豐富而立體,努力探究靈魂的細膩微妙,熱情、複雜與騷動,挖掘它的深度和容量,體驗更多生命的真義,是性格賦予一個人真正的使命。

在精彩的復古美劇《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裡,男女主角有這樣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對話:

他:你很豐富,米菊。

你遇見一個女孩

或許她很美麗

或許她很聰明

或許她很風趣

或許你的父母很喜歡她

或許你真的幸運

她就是你要追求的事物

我都擁有了

真的很豐富

她:或許還不夠。

他:夠了。太足夠了。

寫在最後

願你活得更豐富,對自己更誠實。

來源:潑妮娃(ponew) 趣讀旅行(ID:Koalatravel)原創作者

致謝:圖片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

往期精彩推薦:

《一間自己的房間》:未來,是雌雄同體的世界

那個想去洱海,在花海中求婚的男孩被「殺」死了

《少有人走的路》:如何在心智成熟的旅途上堅毅攀登?

相關焦點

  •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不再好看了嗎?
    《王冠》《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則代表了「雲端之下」,它觀察一個平凡的漂亮女孩如何從一個家庭主婦的牢籠裡跳出來,一無所有地開始全新的生活。去年,我也曾在迷思講過《麥瑟爾夫人》的第二季。這恰恰是麥瑟爾夫人了不起的地方。你要在喜劇界立足,要麼你得是一位男性,要麼你得像蘇菲一樣粗鄙得如同男性。但麥瑟爾夫人憑藉著自己——她的幽默,她的勇於自嘲,她的聰慧與得體,重新定義了脫口秀喜劇。
  •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完美主婦」的覺醒
    12月6日,亞馬遜影視大火劇集《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第三季已經全集上線,這部大火喜劇在其第一季剛剛播出之時就已經收穫了大批粉絲。女主角米琪·麥瑟爾生活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精緻、美麗、活潑向上,是個計劃性爆棚的猶太女子,如同當時其他所有上流社會的女人一樣,米琪上大學是為了尋找到一個不錯的丈夫,結婚後便全職做一個家庭主婦。
  •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一個女人精緻人生支離破碎後的浴火重生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以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為背景,講述了一位家庭主婦突然遭遇婚姻危機,在機緣巧合下走上脫口秀表演之路,展現了她逐漸獲得精神獨立的過程。電視劇的女主角米琪·麥瑟爾生活在上個世紀50年代的紐約,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是社會名媛。
  •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第三季回歸;米琪·麥瑟爾開啟全新旅程
    她跑回娘家,母親責問她:「你做錯了什麼?」父親數落她:「穿上喬爾最喜歡的裙子,找他回家,就當一切沒有發生過。」是米琪做的不夠好嗎?這一番撒野,她的優雅不見了,反而陰差陽錯地找到了自己的事業——成為一名脫口秀演員。在「業餘」經紀人蘇西的遊說下,她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要以自己的"失敗"為歌,進軍單口相聲界,成為喜劇之王......
  •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今年的壓軸大戲,非它莫屬
    最近,就有一部年代劇,瞬間把我們帶回到那個黃金時代——《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 第三季《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可謂最近兩年的一大爆款美劇,2017橫空出世,連續兩年奪下金球獎、艾美獎等重要獎項,如今第三季歸來,豆瓣8.6、IMDB 8.7、爛番茄87%,依然沒有讓人失望。
  • 參照《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為自信、精緻的自己尋個段位
    當女人的自信和精緻是為了取悅自己時才成就了最美的自己。——致即將改變的自己《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講述了20世界50年代的美國家庭主婦米琪.麥瑟爾在遭遇丈夫離開後自我覺醒、自我顛覆、尋找自我的一步家庭劇。參照麥瑟爾夫人為自信、精緻的自己尋個段位吧。米琪.麥瑟爾是一位猶太女人,在傳統的猶太人家庭中,女人只負責美貌和家庭。
  •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的男演員去世,死於吸毒和服藥過量
    今天看到新聞,《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的男演員布萊恩·塔蘭蒂納(Brian Tarantina)因為意外服藥過量,不幸去世,享年60歲。紐約市首席法醫辦公室向《Variety》證實了這個消息。Tarantina曾出演過《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和 《奇異果女孩(Gilmore Girls)》 ,這位土生土長的紐約人還在《法律與秩序(Law & Order)》、《紐約警署之藍(NYPD Blue)、》《邁阿密風雲(Miami Vice)》、《兇殺:街頭生活(murder: Life on The Street)、》《綠野仙蹤(Oz)》和《急診室的故事
  •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注入的不止是雞湯,更是時尚觀!
    最近一部美劇讓大家打開了瘋狂追劇的模式,它就是《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雖然劇情有些老套,講述了一個被丈夫拋棄的女士探尋自身價值的故事,但是架不住劇情它生動和女主它漂亮啊!雖然被網友稱為美國版的《我的前半生》,但是不管是從衣品還是人設,都分分鐘完爆羅子君!
  •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離開對自己不好的男人,你才能活得精彩!
    今天要為大家推薦的是拿下艾美獎和金球獎的復古美劇:《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壹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紐約,出身猶太上層家庭的米琪,從小就過著許多人望塵莫及的生活。蘇西知道米琪就是天生的喜劇演員,所以她認真的勸米琪發揮天分,鼓勵她去做脫口秀演員。這對一個一直以來以完美家庭主婦為目標的米琪來說,或許這是改變自己生活的契機。因為丈夫出軌的事件,讓米琪得以反思自己,她知道或許自己應該為自己好好的活一次了。
  •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人生而孤獨,那就在活著中追求人生極致
    追美劇已經習慣了等待,所以在開啟第三季觀看時,《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第二季又回顧了一下,相比第一季的激烈衝突來說,第二季的衝突相對比較平緩,也許是因為這種原因收穫了一些批評,不過此部劇集還是很出彩的,目前第三季已經完結,第四季亞馬遜已經預訂,後續精彩繼續。
  •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女性自我覺醒
    熱播美劇《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喜獲2018年艾美獎五大獎項。分別是最佳劇集、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導演和最佳編劇。執著追夢與其因為泯然眾人而惶恐,不如在追求夢想中尋覓自我,在這力求男女平等的時代,事業已經不只是男人的標誌,女性也可以有自己的夢想和事業,為之奮鬥,不因任何原因放棄夢想,劇中女主米琪在婚姻破裂之後,喝酒買醉,機緣巧合之中,發現了自己的才能,開始了與蘇西的合作,兩個人性格和社會地位不同,在磨合中彼此幫助
  • 做臉數次,毒舌脫口秀鼻祖,麥瑟爾夫人原型就是她!
    當你發現自己的閃光點時,會有膽量捨棄一切去追尋「海市蜃樓」嗎?麥瑟爾夫人敢,麥瑟爾夫人在《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這部劇裡是一個聰明漂亮有主見的猶太女人,6歲決定俄羅斯文學將會是她的專業,12歲找到了最適合她的髮型,13歲宣布會去布林茅爾上大學,如她所願,每件事情都按部就班的進行著,她對自己要求也越來越嚴格,結婚前幾天為了把自己塞進漂亮的婚紗裡一直餓著。
  •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她的大衣有100件吧!復古摩登配色超時髦
    從2017年起每一季開播都會燃爆影視圈&時尚圈的《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第三季上線不久,也是超好看。1.各色大衣感覺大衣是麥瑟爾夫人衣櫃的主場,各色大衣令人眼花繚亂。整潔帶來安穩的藍色大衣,比較中規中矩的設計,非常顯白淨凸顯她的驕傲,同色的包和配飾在色彩上呼應的也很到位。
  • 原來「麥瑟爾夫人」是Kate Spade的侄女,剛獲金球獎的她這樣紀念姨媽
    記者 | 張馨予在剛剛落幕的、素有奧斯卡風向標之稱的美國演員工會獎上,《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中的「麥瑟爾夫人」Rachel Brosnahan奪得喜劇類最佳女演員,她還在1月初贏得了第76屆金球獎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 學麥瑟爾夫人穿大衣,155cm變170cm+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第三季即將在12月6日播出啦!你們的精緻女孩麥琪就要回歸了,並且帶著更多上世紀50年代極盡優雅的新造型華麗歸來!在上一季,麥琪逐漸走出丈夫出軌的痛苦,前往山莊度過了悠閒美妙的夏日假期,不僅得到了一份喜愛的工作,同時自己的單口相聲事業也有了起色,一切都在螺旋式上升中。
  • 麥瑟爾夫人:十九世紀五十年代令人著迷的優雅復古風!
    上一次更新已經過去了十幾天了,因為一些不可抗力放假後的今天葡萄才拿到自己的筆記本電腦廢話不多說了,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內容是美劇:『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的相關穿搭介紹。▲麥瑟爾夫人的精緻秘籍劇中麥琪的穿搭可以說是抓住了大部分妹子的心了吧其實已經有許多時尚博主寫過麥瑟爾夫人的穿搭了
  • 近年來最了不起的女性喜劇,你還在追嗎
    作為近年來喜劇類電視劇集中當之無愧的一匹黑馬,《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The Marvelous Mrs.劇集《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後,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紐約,一位傳統女性在突如其來的婚姻變故中逐漸蛻變成為現代獨立女性的故事。
  • 你看的是麥瑟爾夫人的裙子?我看到的是創造出這些時尚的他們~
    前段時間,一部《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俘獲了很多時裝迷的芳心,不過片中並未出現大量流行服飾而是各種各樣的Vintage服裝,因為電視劇的時間便設定在20世紀50年代的紐約。故事情節我不做過多贅述,大致就是一心想做賢妻良母的麥瑟爾夫人(看了劇你就會發現她的生活簡直精緻的嚇人),發現丈夫出軌後她不得不依靠自己重新開始並成功的故事。
  • 麥瑟爾夫人真放得開!緊身裙勒出「遊泳圈」,還是大衣穿搭更驚豔
    美劇《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與其說它是一部女權劇,不如說是一部時裝劇,憑藉精緻的「麥瑟爾夫人」一角,其扮演者蕾切爾成為了很多人追捧的「熒幕穿搭博主」,印象深刻的就是她在劇中的大衣穿搭,因為擁有各色復古大衣而被女人們羨慕,不過,這次蕾切爾在洛城亮相造型,卻是清涼大膽的裝扮。
  • 跟著電視劇學穿搭,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色彩穿搭,美式復古太上頭
    現在看點書會很下意識地去注意它的服道化,男女主顏值高但是也會有被服道化拖累的時候,當然也有很多因為穿搭,服裝店的質量出圈的影視劇,小編今天就要講一部叫《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影視劇的穿搭,帶大家體驗一下美是復古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