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順德區小學期末考試結束,家長和孩子們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當然,大家最關心的還是最後的成績,今年成績公布的形式與往年有所不同。
01 成績公布時間
根據教育局文件,順德區小學期末考成績將在1月17日公布。
02 成績公布形式
關於期末成績,很多家長已經接到學校的通知:不公布原始成績,也不開放成績查詢,只向學生公布成績等級。簡單來說,就是期末成績不再以分數形式呈現給學生和家長,取而代之的是等級形式。

這個舉措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分數等級制」在去年已經開始執行。但是對於順德區的家長來說,往年會有原始成績查詢的系統,但今年該系統不再開通。

所以,這是順德區家長第一次真正無法知道孩子的具體成績。在家長心裡,多少會產生一些疑慮或不解的情緒。面對這項舉措,家長該如何看待?
什麼是「分數等級制」?
「分數等級制」就是考試成績不以分數形式發布,而是採用符合國際慣例和標準的等級來評定,即以ABC等級來呈現。順德區的期末成績以A+、A、B+、B、C+、C六個等級形式呈現。
為什麼要實行「分數等級制」?
這一做法是為了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和心理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改變社會、家長對學生片面的期望,引導社會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
有家長表示:」不知道分數,怎麼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早前,教育局就曾有回應:採用等級評價代替具體成績,已經足以體現孩子的學習現狀。目前按照成績細分了六個等級,可以客觀看到孩子處於哪個層次,孩子心中也應該知道丟分在哪裡。
」等級制「的實行,是為了真正的減負,避免分分計較和過分依賴課後培訓補習來提高分數,影響孩子在課堂上的正常學習。
理性看待「分數等級制」?
1、評價學生不該「唯分數論」
在以往的學習和考試中,評定一個學生的情況往往是分數,多少分以上是牛蛙,多少分以上能考名校。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分數高的孩子,孩子的學習目標也不再是提升自己,而是不斷追求高分。
其實,學習本不該如此。考試從來都只是檢驗學習成果的方法,而不是學習的目的。評價學生不該「唯分數論」,學習不是百米衝刺,而是一場馬拉松,比的是方法、耐力、持久力等素質。
2、分數是一把心頭尺
有一位媽媽的分享,充滿理性和理解:
「分數是家長的一把心頭尺,也是孩子們的心頭尺。但這個尺在兩人心中卻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其實孩子心中能知道自已考有多少分,也明白在哪丟分,但都不希望作為父母過分看重分數這個數字。對於自尊心強的孩子,最好的保護莫過於多關注孩子成長。
家長需要做到
期末成績出來後,家長們需要做到的是:
1、考好不「捧」,總結經驗
如果孩子考好了,我們誠然喜上眉梢,但將孩子「捧」得高高在上,無形中會滋養孩子驕傲的情緒。我們可以帶孩子到書店買幾本書、滿足孩子一次合理的請求,但我們更應該幫助孩子分析學習情況,揚長避短,為以後學習「更上一層樓」打下基礎。
2、考差不斥,總結差距
發揮不佳,考試不理想,訓斥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孩子成績不佳時更需要家長和風細雨般的安慰和鼓勵。找到原因,是基礎掌握不牢,還是方法不對。家長要引導孩子自己找到改進的方法和應該採取的措施,找出差距所在。
佛山小升初總結:
」不以分數論英雄「已是大勢所趨,評價學生不該」唯分數論「,希望家長們看重孩子的不僅是那一紙分數,而是背後的努力和收穫。小番茄認為,在成長和成績之間,成長才是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