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教育廳發布了一則重磅通知:要求中小學不得公布考試成績,把「身心健康」放在首位。消息公布之後,直接被頂上了熱搜!
而就在上一周天津市的部分中小學也都召開了線下或者線上的家長會,和家長直接說明,按照教育局的要求,作為非畢業年級全區不統一組織考試,各校組織考試不得進行排名,不得公布學生考試成績。在家長會後,很多家長群直接炸鍋,絕大部分家長對這項通知持反對意見!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學生在家裡呆了那麼久,各方面學習生活習慣肯定都不如在校上課時表現良好。各地各校要把學生身心健康放在首位,避免學校出現一味地追求成績,而給學生過大的壓力。
確實,複課以來,全國各地都有學生因為學業壓力跳樓結束自己的生命,小到七八歲的孩子,大到研究生。理由也多種多樣,有因為研究生不能順利畢業的,有因為考試作弊被抓的,有因為成績下滑老師請家長的,有因為偶爾一次考試發揮失常的,有對中高考失去信心的。
這一件件讓人痛徹心扉的事實,一個個冰冷的生命讓我們不由得感嘆生命之脆弱,感嘆現在孩子心理之脆弱!
血淋淋的事實,讓家長讓社會紛紛把矛頭指向排名指向分數,認為這才是逼孩子走向深淵的原罪:過分看重分數會給孩子貼上標籤,無形中劃分三六九等,孩子容易因承受不了巨大壓力而走向極端。
實際上分數本身沒有錯,它只是一個成績的量化標準,別說高考實行34年來它一直是各個大學錄取的唯一標準,即便是民國時期分數也是各個大學錄取學生的依據。
排名本身也沒有錯,中國實行千年的封建科舉制,就是對所有舉子從一甲到三甲大排名。金榜題名,狀元及第,一朝面君,騎馬遊街,那是讀書人最大的榮耀。在現代,每次中高考以後,都會公布一分一檔的人數,那是中高考填報志願的依據。為什麼中高考的時候可以正視自己的分數和排名,在平時反而無法正確看待呢?
表面上,不公布成績和排名是為了減輕學生壓力,緩解因為分數帶來的種種矛盾,實際上一切都抓瞎無疑使學生和家長變得更加焦慮和不安!
絕大多數的學生還是十分自律的,有較強的競爭意識,都有自己理想的高中和大學。每次考試後,知道自己各科的成績和排名,可以在假期裡有意識地做好查漏補缺,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
尤其對於準初三高三學生來說,這個假期顯得尤其珍貴,學生如果明確自己的定位,就能儘早確定自己的主攻方向,假期裡是自己刷題補習,還是去上哪科的輔導班,上什麼層次的輔導班。要是什麼都不知道,你讓學生怎麼提高補習,所有學科都去上輔導班補習不僅沒有必要,反而耽誤了時間。
退一萬步講,現在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不告訴他成績和排名,中考和高考的時候必然需要面對吧。考好了還好說,如果發揮失常,突然受到巨大的打擊,讓學生如何承受?
即便是在求學的道路上一帆風順,將來走入社會怎麼辦?誰還會像家長和老師那樣呵護你,那時誰會保護你脆弱的自尊心?一個簡單的排名和分數都接受不了,又如何面對更殘酷的社會競爭?
家長會後,很多家長就直接問我,說的不公開學生的成績和排名,那如果家長如果私下問老師,老師會不會告訴成績。很多家長也在私下裡串聯,把學生分數進行統計和排名。
所以,表面上不公布成績和排名,只不過是把明面上的事轉移到了地下,反而給老師和家長加重了負擔。一個負責任的家長連平時孩子一個單元測驗成績都在意,都要和老師溝通,一個學年的期末考試怎麼可能不關注。
對於準高三的家長來說,假期裡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參考今年高考以後的志願填報結果,給孩子提前做好規劃!只有了解孩子的成績定位,才可能去提前了解和熟悉相關院校和相關專業的錄取情況,否則你連一本都成問題的學生,家長去了解北大清華的錄取情況,不是白費勁麼!
如果家長和學校擺正心態,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分數觀」,幫孩子分析、評估,找到不足,教他改進的方法,相信沒有一個孩子會對自己的成果充滿厭惡,更不會因為自己的自尊心受挫而走向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