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4日 08:38:26
本文轉自微信公號「中信證券研究」
P/S並非SaaS企業估值唯一、永恆方法,SaaS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財務差異巨大,亦帶來估值方法相應調整,早期成長階段需更多關注收入成長性,中後期則逐步過渡至現金流、運營利潤等盈利相關指標,企業收入增速、FCF Margin為當前影響美股SaaS企業估值水平主要因素。傳統軟體轉型SaaS估值宜更多採用遠期FCF折現,並結合轉型進程、階段財務表現等調整分母端貼現率。美股聚集了全球大部分最為優質的SaaS公司,合計市值達數萬億美元。事件之後,企業料將加快數位化、向雲端遷移進程,且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業績確定性、成長性突出的SaaS龍頭企業具有長周期配置價值。
市場回顧:過去5年,盈利能力改善驅動美股SaaS P/S上行。
目前美股SaaS板塊P/FCF(NTM)為25X左右,高於歷史中值,EV/Sales/Growth(2020E)、P/S(NTM)為0.36X、9X,處於歷史高位。過去5年,美股SaaS板塊P/S持續提升,但更直接反應企業盈利能力的P/FCF相對平穩,財務層面變化形成上述差異:1)營收增速,過去數年,美股SaaS板塊營收增速自然小幅下滑,2019年同比增速為25%;2)盈利能力,源於SaaS帶來unit economics效應不斷顯現,板塊盈利能力持續改善,標普軟體板塊EBIT Margin從5年前的21%,上升至2019年的26%左右,並相應對衝營收端增速下滑影響,成為驅動板塊P/S上行主要支撐。
SaaS企業估值:回歸財務本質,聚焦成長性、確定性、盈利能力等。
P/S並不是SaaS企業估值唯一、永恆方法,SaaS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財務差異巨大,亦帶來估值方法變化:1)發展早期,現金流入不及傳統license模式,同期營銷、研發大幅投入,FCF、運營利潤等指標較弱,難以作為企業長期價值判斷的參考,營收規模&增速是一個較好的替代指標;2)平穩增長階段,各項財務指標趨於穩定,現金流、運營利潤成為合理估值指標。
當前美股SaaS市場,企業收入增速、FCF Margin為影響估值水平主要因素,FCF Margin能同時反映企業盈利能力、市場競爭力等。考慮到SaaS企業對單一指標的較強調節能力,市場一般合併考慮成長性、FCF Margin,並給予成長性較高估值溢價,當營收增速表現&預期出現調整時,估值端亦會跟隨出現劇烈波動,比如過去數年我們看到的Twilio等。
傳統軟體轉型SaaS估值:遠期FCF折現,並結合轉型進程、財務表現調整分母端貼現率。
1)財務層面,傳統軟體企業在轉型SaaS早期階段,財務特徵和早期階段新興SaaS企業類似,體現為收入增速、運營利潤等指標短期快速下行;伴隨轉型SaaS的逐步實現,相關財務指標觸底回升,同時受益於轉型SaaS帶來的運營效率改善,轉型成功後的成長性、運營利潤率一般高於轉型之前;
2)估值層面,轉型過程中,企業收入增速、利潤率、現金流等指標短期均出現明顯扭曲,市場更多跳過短期財務指標幹擾,並採用遠期FCF折現方式進行估值,同時結合轉型進度(SaaS滲透率)動態調整分母端貼現率水平,20%、50%是兩個關鍵的觀察節點;轉型完成後,企業估值定價邏輯和平穩增長階段SaaS企業類似。
M&A對SaaS企業估值影響:較難一概而論,仍需基於個案觀察整合效果。
美股SaaS企業M&A頻率不斷提升,市場亦出現明顯擔憂,包括:1)企業當前內生增長動能是否不足,需要持續整合資產以維持成長性;2)併購後的整合風險,以及對企業當期利潤率、股東權益的稀釋等。最近兩年頻繁併購的Salesforce,2019年以來股價表現持續跑輸軟體板塊。
我們認為,SaaS的unit economics效應,會推動軟體行業形成遠高於傳統軟體時期的市場集中度,產品的suite化趨勢符合龍頭SaaS公司的經營需要和業務訴求,M&A是其快速擴展產品線、吸收整合客戶資源的重要方式。從歷史數據來看,SaaS公司的併購整合一般都具有較好的效果。M&A對於SaaS企業長周期價值的影響,仍需基於個案視角、並持續跟蹤M&A後整合進程和效果。
風險因素:
企業短期業績大幅承壓風險;全球經濟超預期下行風險;企業IT支出大幅萎縮風險;數據隱私、信息安全風險;行業競爭持續加劇風險;核心技術、市場人員流失風險等。
投資策略:
在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運營策略下,SaaS企業財務差異巨大,亦帶來估值方法相應調整。SaaS是長周期優質賽道,是軟體產業持續前行核心支撐,短期雖面臨明顯壓力,但中期仍有望維持20%以上營收複合增速,且市場集中度、經營效率亦有望不斷改善。未來,企業料將加快數位化,及向雲端遷移進程,業績確定性、成長性突出SaaS企業具有長周期投資價值。在美股市場,我們建議關注:微軟(MSFT.US)、Salesforce(CRM.US)、Adobe(ADBE.US)、Service Now(NOW.US)、Zoom(ZM.US)、Veeva(VEEV.US)、Splunk(SPLK.US)、Datadog(DDOG.US)、Twilio(TWLO.US)、Atlassian(TEAM.US)、Slack(WORK.US)、Docusign(DOCU.US)、Okta(OKTA.US)等。
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均竭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和可靠度,但不能保證其絕對準確和可靠,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不管是否侵權法下的責任或合約責任又或其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