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互助」「她力量」「家族傳承」等入選2019十大公益輿論熱詞
中新網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 王祖敏)可持續發展金融、民間互助、科技慈善、善經濟、社會扶貧、體育公益、慈善走出去、社工+、她力量、家族傳承成為2019年十大公益輿論熱詞。
由國際公益學院主辦的益論沙龍——中國論「益」年終盛典25日在北京舉行。此次年度盛典揭曉了由國際公益學院校友和公益夥伴共同評選,由國際公益學院公益案例中心總結的2019年十大公益輿論熱詞並列舉了其上榜理由。
可持續發展金融:不僅追求經濟效益,更追求社會價值。影響力投資、ESG投資、綠色金融等成為全球金融發展趨勢,中國開始成為重要參與者。
民間互助:「水滴」事件將個人大病求助網際網路服務平臺置於聚光燈下。民間互助根植於中國傳統慈善,在網際網路助力下迅猛發展,但也不時爆出危機事件,輿論呼籲加強自律與監管。
科技慈善:「科技向善」融入科技公司價值觀,慈善組織運用科技解決社會問題。科技與慈善的結合,不但釋放了科技的力量,也助推了慈善事業的發展。
善經濟:社會價值引領經濟價值,善經濟時代已經到來。公益生態和商業生態進一步融合,美好生活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源動力。
社會扶貧:社會組織是扶貧攻堅的重要力量,全面介入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等領域,承擔公共服務、提供智力支持、實施幫扶項目、協助科學決策,社會組織扶貧項目惠及千萬人。
體育公益:體育運動為個人、社會、經濟和環境帶來積極影響,「體育+公益」的模式越來越常見,或籌款倡導,或解決問題,共建活力中國。
慈善走出去:開展海外項目、講述中國故事、參與全球治理,有效助力「一帶一路」民心相通,中國社會組織「走出去」成為新潮流,角色從行動者向影響者轉變。
社工+:民政部推進機構改革,設立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司。《高級社會工作師評價辦法》頒發,社工向專業化發展,實務領域出現多個細分崗位,「社工+」模式正在成型。
她力量:公益項目為女性賦能,促進性別平等;公益慈善組織女性員工數量攀升、影響力擴大。女性不僅是公益事業的受益者,更是公益事業的踐行者,她力量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家族傳承:中國家族慈善基金會嶄露頭角,代際傳承提上日程。慈善是財富、事業、社會傳承的必經之路,中國家族傳承走向善財融合新時代。
國際公益學院副院長、教務長黃浩明教授稱,回顧2019,中國公益圈內生態發展多樣化、行業競爭加劇、專業化態勢明顯。無論是關注對象還是解決社會問題的方式,公益組織都有新的選擇機會;社工、扶貧、走出去等領域的業務進一步細分,專業化程度顯著提升。
黃浩明認為,公益圈原有的邊界正在消融。從參與對象上看,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個人都已成為公益圈的有機組成部分,並持續發揮作用;從地域上看,中國公益組織與國際密切接軌,交流合作更頻繁;從領域上看,金融、商業、科技、體育都在和公益發生連結,合作促進社會更美好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