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孤獨?孤獨是王維筆下的「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孤獨是李白筆下的「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孤獨還是杜甫筆下的「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孤獨是人生的常態,孤獨的方式有千千萬萬種。但你可否知道最孤獨的詩,是哪一首?這首詩我們大概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就接觸過,當初讀來並無太多的感觸,如今再讀,卻發現此詩中包含著千萬孤獨。
江雪 唐·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通俗易懂,從字面意思就能感受到,在那一片萬籟俱寂、冰天雪地中,鳥兒飛盡,尋不見人的蹤跡。只見江面上漂著一葉孤舟,孤舟上有一老翁,穿著蓑衣,戴著鬥笠,獨自在江心垂釣。讓人油然而生一種空洞、孤寂之感。
千山萬徑
仔細分析這首詩,短短四句,前兩句都在為營造孤獨的氛圍做鋪墊。千山無鳥跡,萬徑無人蹤。其中不免有一些誇張的意味,但卻將那種天地之間的一派寂寥、一塵不染表達的淋漓盡致,詩人不惜費筆墨來為江雪營造背景,這個背景營造的十分成功,廣大而寥廓,幾乎達到了浩瀚無邊的程度,令人嘆為觀止。
獨釣江雪
後兩句筆鋒一轉,把鏡頭移向了這寂寥天地中的一處江面的江心,表達孤獨,本應是靜態的,但前兩句盡顯孤寂,反而讓此句有了一股晶瑩剔透,滿含生氣之意。孤舟獨釣,可以感受到詩人本有心將鏡頭更近一步地移向此詩的主人公,即「孤舟蓑笠翁」,但最後三個字卻又轉向「寒江雪」,再次將鏡頭放大,給人以一種空靈剔透、可見而不可及之感。一種不可言說的孤寂湧上心頭。
縱觀此詩,「雪」是無處不在的,千山萬徑都是雪,可想而知,老翁的蓑衣和鬥笠上也都是雪,唯有江心不會積雪,而這唯一無雪的地方反倒更顯寂寥。詩人迫切希望展示給作者的,是那種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
那麼作者是出於何種目的寫下此詩呢?僅僅是為了描繪這一派寂寥的雪景和獨釣的老翁嗎?如果真是這樣,他為何要反覆調整鏡頭,給人如此空靈之感?顯然不是。
此詩作於柳宗元謫居永州期間。由於永貞革新運動的失敗,作者被貶為永州司馬,流放十年。但政治上的失利、險惡的環境並沒有將他壓垮,他選擇了一種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通過詩歌來展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思想情操以及理想志趣。這也許就是所謂的「文章憎命達」吧。
話說回來,這20字中的「千萬孤獨」,難道僅僅是靠讀者體會出來的?當然不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將詩中每一句的第一個連起來,便是「千萬孤獨」了。遠隔千百年,我們無法去考證這究竟是作者煞費苦心創造的「密碼",還是無意間創造的巧合,但不論怎樣,那份孤獨都隔著歷史長河,讓詩人與讀者之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真正的平靜,不是遠離車馬喧囂,而是在內心修籬種菊。在這個車馬喧囂的時代,我們更應該正確對待孤獨。前面提到孤獨是人生的常態,我們不應一味地排斥孤獨,迴避孤獨,一個無法去體會孤獨的人,永遠無法在內心修籬種菊,無法平靜下來與靈魂對話。學會享受孤獨,是會為一個人的生活錦上添花的。願每個懂得享受孤獨的人,都能擁有一個絢麗輝煌的人生!
歲月靜好,生活本味。如果可以把生活過成一首詩,你會選哪一首?
相思入骨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千古第一才女」用60個字來為你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