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英文寫作亞洲墊底,不是英語不好,而是思維跟不上

2020-12-11 騰訊網

在近年來的託福、SAT等出國考試中,中國孩子的寫作平均分經常在亞洲墊底。中國孩子在寫作上面臨的挑戰似乎格外嚴峻。

當孩子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記單詞、套模板、背論據時,秦老師卻指出:國英語學習者在寫作中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語言,而是無話可說。

——秦文娟博哈佛博士學位,任教於復旦大學外文學院,主要教授學術是英語寫作。

在秦老師的一項最新研究中,她比較了中國、法國和一些南美國家(智利、墨西哥等)母語為英語的學習者的寫作表現。

詞彙水平對比

寫作質量對比

她發現,中國學生在寫作中運用的詞彙量遠遠高於另外兩個組別(上圖),但整體寫作質量卻不盡如人意(下圖):

這個結果並不意外。

在近八年的英語寫作研究教學中,她發現中國學習者習慣了在文章中大量堆砌華麗的詞藻和句型,卻忽略了寫作中更為重要的因素,比如內容和邏輯。

她分析道:「這可能由於他們從小接受的語言技能訓練比較多,而內容性的訓練比較少。

寫作,是一個人英語學術能力的綜合體現,也是在學習和工作中需要具備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秦文娟博士

去年她在哈佛的博士生導師Paola Uccelli教授曾來過上海一次,我與Uccelli教授暢聊了一小時關於語言學習的問題,當時秦老師也在場。

秦老師會用簡潔、易懂的語言細心地解釋Uccelli教授的一些深刻的語言學觀點,認真、專業的她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中國的英語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為什麼寫作能力如此那麼重要?

如何克服這些問題?到底應該怎樣學英語?

哈佛語言教育學博士

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助理教授

這一次,我跟暑假回到哈佛做研究的秦老師連線,好好聊了一下以上問題。

Part 1. 寫作能力是英語學術能力的綜合體現

01

為什麼口語和寫作的表現不如聽力和閱讀

這其實在語言習得裡是一個很正常的過程。

一般我們都是會先習得receptive language(輸入性語言),我們學習英語,都是先從聽得懂和讀得懂開始的。

口語和寫作屬於productive language(輸出型語言),它是需要反覆在語境中的練習才能去提高的。

而從我們目前的英語教學模式來看,會有大量的輸入性的練習。學生會做很多的題,讀的、聽的東西也比較多。但是我們並沒有給到學生很多去練習輸出性語言的機會。

口語,僅靠課堂上的那樣一點點習是不足為道的。而寫作我們就更弱了,目前中考和高考對於寫作的要求還是很低的,遠遠不能滿足學術和生活中對於學生的寫作能力的要求,而這個也恰恰是雅思跟託福考試裡面想要考察的重點。

秦文娟博士畢業時

對於那些本科、研究生甚至更小的時候就想出國念書的孩子來說,他們在歐美校園裡面臨的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寫作的能力跟不上,因為我們從初中高中階段就沒有相應的訓練。

這也是我現做的研究的一個主題,就是怎麼樣在青少年階段就為他們的寫作能力做好鋪墊。

02

為什麼你這麼重視學生的寫作能力?

第一,從功利一點角度講,這是SAT、託福裡面考察的一個重點。

第二,寫作能力是一種英語學術能力的綜合體現。你要想寫好一篇文章,你要讀很多材料,這就需要你概括總結他人觀點的能力。

它也是一種思維能力的體現,因為你需要通過相對於口語來說更複雜更書面化的語言, 表達出相對深度的觀點,這就需要你的邏輯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這些都是中國學生特別欠缺的。

人們一直講中國同學寫作不好,是因為英語不好。

但我們做過一個對比研究,讓中國的青少年和美國的青少年用各自的母語來寫作議論,都是初三或者高一的孩子。

我們發現,即使是讓中國的學生用母語中文寫作,他們在論點的客觀性、論據的科學性和論證的嚴謹性等方面也是平均落後的。

我們的孩子平時或者學校寫的東西散文和記敘文偏多。平時就缺少對於初高中生的邏輯能力、論證能力的訓練。

確實有一些老師,尤其是託福、雅思培訓機構會給到學生一些所謂寫作模板:要有引語、論點、舉例...

但是你仔細去分析他們的文章內容,會發現他們觀點裡面的論證其實是很弱的。

比如說怎麼用因果關係、條件關係來體現邏輯,來讓自己論點更具有說服力,我們的學生的差距主要差在這裡,而不單單是我們一直認為的詞彙和語法。

Part 2. 英語課上,不妨用母語去討論?

03

那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學習英語,才能夠補上我們在使用英語時所缺少的邏輯思維能力呢?

我們一直認為沒有內容的寫作,也就是純語言的訓練,是永遠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思維能力的。

比如現在的高中生,在英語課堂上很多時候寫的還是My hometown ,my hobby,這類比較淺顯的話題。

學生永遠只是使用很簡單的語言去寫很淺顯的話題。老師的教學重點全都放在了語法、句法、單詞上了。

我們現在試圖設計一種融合了語言訓練和思維提升的英語寫作教學模式。

比如說,學生會先閱讀幾篇按主題分類的科普文章,類似於Climate change, genetic testing 這些在科學界就本身存在爭議的Controversial topic(具有爭議性的話題)。

在閱讀和理解科學觀點的基礎上,我們會要求學生寫一篇總結類的短文,主要目的是提煉、總結和表達他人的觀點。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會模仿原文中的一些經典的用詞和句法,好的寫作永遠都是從模仿開始的。

但這不意味著照抄照搬,我們會從寫作訓練的一開始就告訴學生正確引用和闡釋他人觀點的方法,這本身就是一種學術思維的訓練。

相關焦點

  • 哈佛語言教育學博士:你的孩子不是英語不好,而是思維跟不上
    秦文娟博士從哈佛畢業後,任教於復旦大學外文學院,主要教授學術英語寫作課。在近年來的託福、SAT等出國考試中,中國孩子的寫作平均分經常在亞洲墊底。中國孩子在寫作上面臨的挑戰似乎格外嚴峻。當孩子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記單詞、套模版、背論據時,秦老師卻指出:中國英語者在寫作中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語言,而是無話可說。在秦老師的一項最新研究中,她比較了中國、法國和一些南美國家(智利、墨西哥等)母語為英語的學習者的寫作表現。
  • 雅思均分全球倒數第二 中國學生緣何墊底?
    對此,專家分析,閱讀是中國考生的強項,其次是聽力、寫作,口語則最弱,而「寫」和「說」恰恰是英語的運用部分。由此可見,在英語教學上存在缺失,多數學生會考不會用。  中國考生 雅思均分全球倒數第二  中國考生雅思均分全球排倒數第二,僅在阿聯之前。
  • 中國學生英語學術英語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成因及改進方法
    ,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適應高等教育環境下的寫作要求,從而導致學習效率較低,成績不好,以致於最後失去了對於英語和英語寫作的熱情。我們先分析部分當下中國學生學術英語寫作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接著會從這些問題中分析出造成這些問題的部分原因並給出一些實質性的建議。基於自己多年的英語學習經驗(包括四年大學英語專業學習和長達半年時間的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學術英語寫作」研究項目助理的經歷)和多年的英語授課和輔導經歷,發現了中國學生在學術英語寫作中常出現的如下問題:1.
  • 臺灣電競隊贏得世界冠軍 學生英文墊底
    想不到才十年光景情勢已經翻轉,現在反而是韓國人抱怨我們的英文不好了。新港兩地有著英語的傳統,有著與生俱來的語言優勢,我們先天不足,無話可說。社會背景與我們類似的韓國這些年來努力拚英文,種種政策措施甚至成為臺灣觀摩效法的對象,真讓身為英文老師的我覺得十分感慨。
  • 真正懂英語的孩子拼的不是詞彙量,而是這種思維能力
    而我更想感謝Stephanie的是,她告訴了我學習英語的本質。所謂語法,所謂詞彙量,所謂口語發音,固然是英語能力的基石,但是,基石的意思,就是說它們決定的是你英語能力的下限,而不是上限。真正能提高英文能力,讓你更上一層樓的,不是單詞,不是語法,更不是口音。而是什麼?而是英文思維。
  • 亞洲各地英語大賞
    日文寫作「ラジオ「,按照日文念出來的則是」垃圾哦「「(高級)公寓」的英文是「mansion」,日文寫作「マンション「,按照日文念出來的則是」芒熊「儘管在世界各國的託福成績數據中,日本在亞洲排名倒數第一,但這並不代表日本人不重視英語。
  • 寫作對學生的知識儲備量要求高,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思維
    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寫作模式生硬、呆板,學生的思維得不到開發,久而久之,學生在英語寫作中沒有寫作技巧,更多的是千篇一律的模仿,讓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一直處於低水準的狀態[1]。因此,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寫作思維的訓練,以下將對此提出有效的教學策略。
  • 一套兼具英文、寫作和思維的英文寫作教材
    相比中文寫作,英文寫作更難。要培養寫作能力,當然是越早開始越好。是「寫作」訓練,也是思維訓練:好文章來自好思維,書中涉及大量分析和組織信息的方法,對孩子是一種特別好的思維訓練;把「寫作」變成一項可按步驟執行的系統工程:從入門到進階,從造句到文章,步驟明確,路徑清晰。
  • 怎樣才能寫出高水平、有深度的英文文章,提高寫作能力呢?
    現如今,孩子的英文閱讀已經不是主要阻礙,真正困擾家長的反而是進入小學高年級尤其是初中後,孩子英文寫作如何提高的問題。孩子小學以後,閱讀側重點便從數量到閱讀內容的深度以及啟發能力。寫作是與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密切相關的。
  • 日本人英語亞洲墊底
    民族性、島國環境均成障礙   數讀天下   文/制表 陳周   廣州日報訊 在2013年公布的託福考試成績榜上,日本是成績最差的亞洲國家之一,近日,作為2020年奧運會的東道主,東京市決定努力加強日本一大弱項:英語。   不擅長對話、聽力能力低、害怕英語。患有「英語恐懼症」的日本人在聽到英語的瞬間就會提心弔膽。日本人自己總結英語差的原因:島國環境、害羞的國民性和日語是「單腦語言」的先天劣勢。
  • 中國學生英語寫作困境與突破
    一說起英文寫作問題,中國學生就特別頭疼,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和實質上的提高。課堂上老師給予學生的,只能是模板性的框架結構,結果弄得很多學生一寫作文就以相似的方式開頭。其實要提高應試類寫作,除去特別的技巧,修煉內功是關鍵。
  • 好的英語寫作要重視理性思維訓練
    大多數人起步的英文寫作不是文學創作,而是敘事或論說。敘事或論說類的文章,首先要自己想得清晰,才可能表達得明白。訓練自己思想分析的條理、層次和邏輯,是另一項基本功。
  • 高中英語應該怎麼學?我們的學生要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高中英語應該怎麼學?我們的學生要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要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我認為得從兩方面入手。一是老師用英語教英語(teach in English),二是學生用英語思考英語(think in English)。
  • 讀鮮活英語 寫正體英文 --- 《紐約時報》正體英語精讀寫作課
    很多家長與孩子都感到困惑:讀不進,寫不出,英語閱讀與寫作水平該怎樣提升?其實,讀與寫是有機整體——沒有高質量的英語閱讀,孩子難以閉門造車寫作;而沒有系統寫作訓練,孩子也難以理解語言背後的思維模式。與普通英語寫作訓練不同,NAEP寫作體系更注重實用寫作——即學生日後接受高等教育與職業發展所需要的寫作能力,其訓練方法、評估目標與託福、SAT等英語標準考試一脈相承。
  • 【教育觀察】中國學生如何走出「文盲英文」的困局
    所以這些國家和地區存在非常好的英語聽、說環境和大量的支持資源:各種英文電視節目、從幼稚園至大學的英文系統課程、學校和社區圖書館裡大量的原版書籍、所有社會服務和公共環境都有英文標識、大部分職場員工和政府機構僱員都能流利地講英文。(我們這裡不討論印度人、新加坡人或者香港人的英文口音,因為全世界講英文的人都有口音,如英國人、美國人、澳洲和加拿大人的英文口音都不一樣。)
  • 【1.21/31出發】英文思維閱讀營|英文閱讀+情境式寫作+美式運動!
    - 「這個單詞的比較級是前面加More,不是加er。」- 「這段英文你自己讀讀,是不是按照漢語邏輯直接翻譯成英文的?老師沒叫你外國人是怎麼說話的嗎?」原來這位著急的媽媽是在教孩子英文寫作,我們家隔音也不差,急得這麼大聲,可憐的孩子都被嚇哭了。
  • 閱讀、寫作、演講、批判性思維、跨學科英語能力,一課全搞定!
    描述以上現象不是要給家長製造焦慮,而是讓家長明白,對於體制外的學生,英語就是「語文」,況且他們還要用英語學習其它學科,想想我們自己是如何學語文的,就能明白為什麼我們要注重孩子的英語基礎,以及幫助孩子掌握每個階段該掌握的英語能力的必要性。從優秀的日常口語能力到優秀的英語學術能力及跨學科英語能力,如何避免語言能力的斷層,是體制外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
  • 雅思寫作中英式思維PK中式思維
    事實上,如果腦袋裡有一個中文的概念或者想法,要用英文來表達的時候總是免不了緊張,因為由於中英兩國的文化不同,很多東西無法表達,非常可能不是因為考生的語言問題,而是因為這個中國的概念在英文裡面根本就不存在。   有數字統計過中英兩國語言的詞彙量只有40%能互通(所謂的equivalent),而這就意味著剩餘的60%的表達肯定是和原文有很大出入的。
  • 「英語熱」不是中國獨有
    中國學生「會考試」的優點國際公認,為什麼會在雅思考試上落伍?    胡敏:英國文化委員會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中國雅思考生在寫作和口語單項考試中近幾年來的分數都是全球最低的。麥肯錫2006年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大陸)不到10%的大學生具備英語溝通能力。    中國學生對英語知識點的掌握還可以,但是交際能力,也就是語言的運用很弱。
  • 哥大學姐分享:中國學生如何應對大量英文寫作?
    在去美國之前,我在國內的公立初中,高中學習了幾年英文,因為當時英文課成績不錯,所以我自認為水平還是不錯的。等我到了美國大學的時候,就發現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了。英文寫作課的老師,不僅僅要求學生寫出來一篇「通順」的文章,對寫作的「質量」還有要求,希望學生的文章體現出我們的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