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觀察】中國學生如何走出「文盲英文」的困局

2021-02-11 新巨人英語示範校

ESLEFL的區別

印度、新加坡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由於英文是官方語言,學校和社會對學生學英文的要求與我們國內是不一樣的。學生們長大後需要將用英文作為一個工作語言,需要的是ESLEnglish as the Second Language)的學習方式,既將英文作為第二母語的習得方式。所以這些國家和地區存在非常好的英語聽、說環境和大量的支持資源:各種英文電視節目、從幼稚園至大學的英文系統課程、學校和社區圖書館裡大量的原版書籍、所有社會服務和公共環境都有英文標識、大部分職場員工和政府機構僱員都能流利地講英文。(我們這裡不討論印度人、新加坡人或者香港人的英文口音,因為全世界講英文的人都有口音,如英國人、美國人、澳洲和加拿大人的英文口音都不一樣。)

但是,亞洲很多國家如:中國、日本、韓國,由於缺乏英文的大環境,所以大部分學生還停留在走出「啞巴英文「這個層次。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國際貿易和交流增加,發現英文作為一門全球通用的語言非常重要,於是將英文納入義務教育大綱與語、數並列,成為考試的重點。但由於中國公立學校的英文教學還是以應試考試作為指揮棒,以教中文的方式來教英文(背單詞、背課本、學語法),孩子根本感受不到英文學習的樂趣。大部分中國學生英語學得異常痛苦,雖然能應付中、高考、大學四、六級考試,研究生考試,但連嘴都張不了,不會講也聽不懂外國人講什麼(大家回想一下我們學英文的痛苦經歷:英文學了十幾年還是學不好)。

一些家長也放棄了在學校裡學好英文的打算,而將目光轉向了國內的課外英文培訓機構,但又一次失望了。大家可以看到,目前國內的課外英文培訓機構基本上都是在做課內英文教學的補充:英文考試培訓或教學生的口語或聽力,因為有大量的市場需求存在。有很多學生在這些培訓機構學了多年英文,還只能說:「How do you do?」」I’m fine, thank you!」等千篇一律的話,不能用英文表達自己的觀點,既不能讀也不能寫。有一些英文的機構直接讓孩子將中教老師的課堂講義、課本或者範文背下來去學英文,大家最熟悉的是背新概念英語、思維英語。還有一些機構,確實是由外教教授,但孩子學的課堂語境孩子們在生活中根本不可能遇到(如跟動畫片學英語),所以離開了課堂後孩子回到中文環境中,幾天就將學到的東西還給老師了。如果您的孩子學英文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或者為了將來能跟外國人見面時進行簡單溝通,那具備基本的英文聽、說能力就行了。這些課外培訓機構也沒有做錯什麼,因為它們都在做EFLEnglish as the Foreign Language的教育,將英文作為外語教,也符合我們中國的國情和大部分學生的需求。

「啞巴英文」與「文盲英文」

有一些學生英文口頭表達非常流利,聽力也不錯,完全走出了我們所說的「啞巴英文」的程度,但他們的英文讀、寫非常的差。有些初二的學生只能讀懂美國小學一年級水平的英文讀物。如果讓他們寫一本書的讀後感,可能只會寫「Funny」。讓他寫另一本書的讀後感,還是「It’s so funny」。如果這些學生未來的學習計劃是去歐美留學深造;希望將來成為一個具有全球視野的國際化人才;或者能像香港和新加坡的年輕人一樣,流利地使用英文作為工作語言;那麼光是走出「啞巴英文」還不夠,他們還需要走出」文盲英文」。所謂「文盲英文」就是只能聽懂日常簡單的英文,學術英文、商務英文根本聽不懂。說也只能限於日常的簡單交流,不能用英文表達複雜的思想和觀點。英文閱讀和寫作的能力非常弱。對於這些孩子,公立學校和大部分英文培訓機構幫助不了他們,因為這些機構教英文的方式是EFL(英文作為外語教),完全不能滿足他們成長的需求。他們需要的是香港和新加坡的孩子們學英文的方式:ESL(將英文作為第二母語)的習得方式

一些已經移民美國的家長們非常了解這一點。他們的孩子如果英文能力沒有達到美國學校的要求,就會被要求去上「ESL」課程。在ESL課上,來自全世界母語非英文的孩子們被分到一起,老師會直接用英文授課,不管你的母語是中文、西班牙文,還是韓文。在ESL的課堂上,英文的聽、說、讀、寫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教授的,而不是側重於聽和說。孩子們很快能過英文聽、說關,但英文讀、寫關是要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過的。因為與他們同年級的孩子從三歲開始已經開始大量閱讀,從五歲開始已經開始簡單的寫作了。

Phonics幫助香港學生進行英文閱讀啟蒙

香港幼兒園與小學英文教育將Phonics、Sight Words的學習與英文閱讀和寫作一起結合起來。學生階段性學完Phonics、Sight Words後,從大量的「Share Reading分享閱讀」逐步成長為一個流利的「Independent Reading獨立閱讀者」。然後通過英語閱讀帶動英文的寫作。大家可以看到,這一教學方法與英美的教學方法是一致的。

任何文化中,學習口語都是非常容易的。以前的中國人,都會講中文,但大部分是文盲。如果將一個孩子放到一個全英文的環境讓他去適應,他會很快學會說英文,因為口頭表達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除非這個孩子是啞巴)。但他的英文閱讀能力不會自然地提升,他需要花時間去努力而且需要有專業的人進行閱讀指導。而且,大量的英文閱讀能提升孩子們使用英文進行思維的能力。讀得越廣、讀得越深,孩子們的口頭表達就會越豐富,也能夠聽懂更多深奧的對話和對方表達中掩藏的真實的想法和觀點。這些都是未來在全球化的工作環境中必須的。

學習英文閱讀實際上是學習理解和使用英文,特別是書面英文Written English。學習英文閱讀不像學習英文口語, 光聽別人說或是看別人閱讀對我們的閱讀沒有任何幫助,因為閱讀不是一個自然發生的過程。我們的書面語言不是可以自然而然習得的-它是一種人類創造的符號。

很少有孩子能看到一個單詞「day」時,能自然解碼,在心裡發出這個單詞的讀音。大部分的孩子需要系統性的、階段性的、直接的指導,才能將書面英文字母連在一起拼讀出一個單詞,如:A,C-a-t,s-a-t,o-n,t-h-e,m-a-t,然後將這幾個單詞連讀出來聲音來:A Cat sat on the mat.

幫助孩子Unlock解碼書面英文的關鍵是幫助孩子了解單個字母的發音,以及將它們Blend融合到一起發出這個單詞的讀音。有時候,一些字母組合在不同的單詞中發音是不同的,如「Ough」在「though」和」enough」中發音不同。孩子們要學會這些發音規則,就需要專業的老師指導。這些英文單詞的發音規則我們稱為Phonics,國內叫自然拼讀法。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將英文當第二母語學,Phonics就是最有效的方法。

Phonics不但能幫助孩子看到書面英文單詞時能拼讀出其發音,而且能幫助聽到單詞的讀音時能拼寫出來這個單詞。所以學好Phonics,對其學習英文基礎寫作是非常有幫助的。寫作的過程,我們也可以成為編碼(encode)的過程。當孩子面對一張白紙時,如果他的Phonics學得好,他就可以將他想說的話和句子,準確無誤地寫下來變成文章(當然還要學會將字母大寫和標點符號)。


相關焦點

  • 如何走出「文盲英文」的困局
    而為了走出「啞巴英文」,目前中國的教育界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太重視英文聽、說。而課外的培訓機構推波助瀾,將英文的口語和聽力推向了另一個極致,就是培養出一批批「文盲英文」學生。這些學生只能說課本和老師教的僵硬的對話,根本不能用英文進行有深度、有意義的溝通,去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也不能閱讀稍難一點的原版書,更不能寫出一篇好的英文文章。今天S爸推薦的這篇文章對還在摸索中的爸爸媽媽有幫助哦!
  • 「玩中學,學中玩」 一起中學讓學生走出學習困局
    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所以,寓教於樂成為了很多教育機構的主打法則,西方著名心理學家Piaget在一百年前就肯定了「玩」的重要性,Piaget認為「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認識世界、開發學習能力的工具;玩在本質上也是一種智力活動,通過大量的玩耍能夠體驗生活中的科學、培養自信,同時也能學習知識和建立規則。
  • 擊劍世界盃擺擂購物中心,中國「小眾運動」如何走出困局
    而在擊劍協會實體化之後,這項「小眾運動」也逐漸走出困局,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一場辦了15年的「景觀體育」縱覽國內的各項體育賽事,能將一場國際級別的大賽放在人流眾多的商業廣場中庭舉行,並不多見,更不要說一辦就是15個年頭。
  • 海外併購踩雷 昂立教育如何走出虧損困局
    海外併購踩雷 昂立教育如何走出虧損困局  昂立教育近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浦發銀行上海分行出具的《告知函》,要求其償還補足2.2億元相關併購貸款,否則將向監管部門報告並保留訴訟權利。昂立教育回復稱,公司目前現金流充沛。
  • 中國為什麼能從「文盲大國」邁向教育強國?
    來自陝西西安的趙解放一家三代學識學歷的「三級跳」,正是中國教育改革發展70年波瀾壯闊的縮影。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人口中80%以上是文盲,小學學齡兒童淨入學率只有20%,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人數僅11萬。文化水平過低成為民族前進道路上的「攔路虎」。一場讓億萬中國人民「睜開眼睛」的掃盲運動在全國展開。
  • 走出基層幹部「匿名化」困局
    走出基層幹部「匿名化」困局——為基層減負、為實幹賦能漫談⑤陳廣江「千萬別讓人知道是我說的」「別寫進去啊,咱可是兄弟,我才跟你說這些的」「領導可能嘴上不說,但會給我小鞋穿基層幹部或主動、或被動「匿名」,從表象看是基層幹部趨利避害心理作祟,或是擔心因提出問題、講出真話而被「穿小鞋」、被追責,但折射出當前基層治理的兩個困局:一是問責泛化、簡單化,有失精準,顯得比較隨意、隨性;二是幹部考核評價機制不健全,幹好幹壞取決於主要領導的評價。「英雄起於阡陌,壯士拔於行伍」。
  • 教育困局:把老師當學生管,把學生當祖先供
    有人說教育最大的困局是:把老師當學生管,把學生當祖宗供,這話不無調侃之意,卻又很耐人尋味。這裡需要先作出一個界定,此處談的教育僅指學校教育。除此之外,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自我教育都沒有涉及到。具體到學校教育,核心要素的確是教師和學生。牽涉到的相關因素還有教育主管部門和學生家長。
  • 教育懲戒的困局如何破
    郝群英攝/光明圖片  近年來,不時冒出來的一些發生在學校裡的極端事件,讓教育懲戒越來越陷入「用」還是「不用」、「用了會怎麼樣」、「不用不惹事」,進而「不敢用」的困局。  教育部日前公布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將於今年3月正式實施。
  • 英文教育在中國的墮落
    但是也要知道,民國教育當然也不是完美的,我們回過頭去看看民國時期的達人們,他們是怎樣看民國教育的。1946年,民國黎氏八俊之一的著名語文教育家黎錦暉先生,談到「現在教育成績最壞的是國文」,「今人已不會寫文章」,這是他對民國國文教育的一個評價。可見至少國文的教育的墮落,並不全是1949年以後的事。  民國的英文教育水平又怎麼樣呢?
  • 教育走出去的中國步伐
    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文明交流中,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展現了五千年歷史積聚的風採和神韻,彰顯了當代中國發展造就的創新和活力,反映了中國教育的改革成就和中國學生的精神風貌,推動了不同文明間的交流與對話,增進了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理解和友誼。
  • 教育事業70年:從文盲率80%到義務教育鞏固率94.2%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80%的文盲率,到如今94.2%的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教育優先 築基發展(大數據觀察·輝煌70年)數據來源:教育部、國家統計局本版製圖:汪哲平「知識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教育能提高一個民族的素質。我們這一輩人對這些話感受最深,因為親身經歷過、親眼見證過中國教育的日新月異。」
  • 中國製造業如何走出「低端鎖定」困局?-虎嗅網
    中國製造業產值在2004年超過德國、2006年超過日本,並在2010年超過美國,成為了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另外,中國的外匯儲備在2006年末突破了1萬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2013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貨物貿易第一大國,成為了全球生產分工網絡中的「世界工廠」。
  • 從文盲率80%到義務教育普及100%,中國的掃盲運動為什麼能成功?
    但很多人不知道,在1949年,中國的文盲率高達80%,很多人都是大字不識一個。即便到80年代,中國的文盲率依然是世界之最。國外包括國內,有不少人認為中國這20年的發展,靠的是勞動力多和市場大。但這個並不是主要因素,我們的鄰居印度,人口也多,基礎建設當時比中國還好,為什麼一直沒發展起來呢。
  • 教育最大的困局:「把老師當學生管,把學生當祖宗供」
    把老師當學生管,老師還能好好教? 把學生當祖宗供,學生如何能學好? 看過這麼一則笑話: 老師發現有學生上課睡覺,就請他站起來聽課。
  • 中國家具業「品牌之爭」背後的三大困局
    但無論是消費者、策劃界還是製造業,其核心目的都是希望中國家具能有強勢品牌。中國家具「品牌之爭」推動了中國家具品牌的塑造,「品牌之爭」的戰火仍在不斷蔓延,它點燃了中國家具業的品牌意識,也燃燒了策劃界對塑造中國家具強勢品牌的強烈欲望。「品牌之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我們聽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聲音,從這些聲音中,我看到中國家具「品牌之爭」背後存在三大困局。
  • 對中國教育「均值」與「方差」的觀察可信嗎?
    近來,各種渠道傳來錢穎一先生對中國教育的「均值」與「方差」的觀察,初看覺得這種觀察有新意,深入思考便覺得這一說法很難立得住,就如同本人也曾經試圖列出函數關係式,建立教育場論,用能級躍遷解釋人和人群的成長發展,後來長期琢磨,覺得要做到像錢先生那樣形象描述一下還是可以的,但由於難以建立普適的規範,又缺少實證的基礎,再三考慮覺得還是不能生搬硬套
  • 「英語」成「英文」,啞巴英語這樣來的
    在中國學英語,經常出現一種現象叫「啞巴英語」,我們大多會把它的形成原因歸結為語言環境和教育體制。那麼真的是由於這兩個原因嗎?我們說不是,真正的原因是由於我們學了漢語。為什麼呢?所以在英語學習階段,我們的孩子也喜歡用自己擅長的方面,通過看文字和寫英文來提高自己英語水平,於是造成很多「啞巴英語」的現象。我們知道在美國那麼發達的國家仍然有20%的文盲,他們連報紙的標題都沒法認全。
  • 中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報告
    從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布實施,到2000年中國初步實現「兩基」戰略目標,再到2011年全面完成「兩基」戰略任務,經過中國政府和人民25年艱苦卓絕的不懈努力,中國全面完成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戰略目標,實現了從一個文盲大國、人口大國向教育大國、人力資源大國的歷史性跨越,為邁向教育強國、人力資源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 教師如何觀察學生行為
    研究小組進行學生觀察  在很多課堂教學活動中,細心的教師會發現,總有那麼幾個學生無法參與其中,他們或沉默不語,或自顧看書「對這些學生來說,老師安排的討論問題是否太難了」,等等。很明顯,對這些問題如何闡釋,將決定教師如何正確、及時評價學生和運用何種教育策略來幫助學生。  一位成長中的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問題,敏銳地抓住學生的問題與自身教育教學行為的關聯點,並加以反思,從而根據學生的需求,改進自身的行為,優化教學效果。  一、教師為什麼要觀察學生行為。
  • 如何解決「教師荒」所帶來的困局,對困局進行破冰
    每年考取教師資格證書的人數以萬為單位,師範生源外加有意願進入教育行業的非師範生均可報名參加教師編制考試,如此龐大的供需對比,我國各地區每年都會招聘數百人為教師,小、中、大學以及幼兒園的教師名額不等。城牆外的人擠著進去,學校的大門也越開越大,但是每年的教師荒不見消退,更者逐漸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