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走出去的中國步伐

2020-12-2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教育走出去的中國步伐

2012-11-06 來源:《中國教育報》

  黨的十六大以來,隨著政治、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中國同世界的聯繫更加緊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升。中國教育「走出去」,是黨和政府在新形勢下高瞻遠矚、著眼全局作出的科學判斷,是時代賦予教育的重要使命和職責。

  十年來,中國已與近200個國家建立教育交流合作關係,與俄羅斯、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與39個國家和地區籤署了學歷學位互認協議,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到142萬,遍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教育在國家「走出去」戰略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培育出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

  走出去,練就創業報國真本領

  9月的一個周末,北京賽特飯店一層人頭攢動,「全球100所著名院校招生巡迴展」在此舉行。陪女兒前來諮詢的劉先生感慨:「我們那時候,留學機會鳳毛麟角,而現在的孩子,出國學習很容易。」一個普通家庭的兩代人,分明感受到中國教育「走出去」的大潮。

  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離不開人才。面向世界,參與國際競爭,離不開「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的人才。閉門造車,培養不出國際化人才。早在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就對出國留學作出了明確指示。伴隨著國力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國留學呈現出新的態勢。

  回溯這一切的起點。2003年,國家留學基金委公布的公派留學規模為3025人,增幅高達31.5%。此前多年,公派留學的選派人數每年保持在2300人左右。同樣在這一年,教育部發出《關於簡化大專以上學歷人員自費出國留學審批手續的通知》,破除了自費留學的一道「門檻」,即不再向自費留學的高校在校生及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但尚未完成服務期年限的各類人員收取「高等教育培養費」,不再進行「自費出國留學資格審核」。同年,中國教育還釋放出另外一個強烈信號,即設立「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

  在教育對外開放的進程中,中國展現出一種不同於以往的開放和自信。「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這個曾經寫入黨的重要文件的方針得到進一步落實。以公派出國留學為主導、自費出國留學為主體的工作格局進一步形成。

  來自教育部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年底,中國在外留學人員總數達142萬,近3年年均出國留學人數增長達23%。2012年國家公派留學計劃創下1.6萬人的新紀錄。

  提升的不僅是規模,也有質量。「到國外一流高校、專業,師從一流導師。」2007年,國家推出「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每年選派5000名研究生,到國外頂尖名校接受聯合培養或攻讀博士學位,足跡遍布哈佛、牛津、斯坦福、普林斯頓……

  擴展的不僅是範圍,也有內容。「到國外進行課程學習、畢業設計,赴國際組織、企業、實驗室實習。」2012年,國家推出「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每年選派1000名大學二年級以上的優秀大學生,將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創新人才培養起點大大提前。

  走出去,不僅需要降低自家門檻,也需要鋪平一條路。從國家間的學歷學位互認到學校間的學分互認,就是這樣的「鋪路工程」。據不完全統計,從1988年到2003年的15年,與中國籤訂學歷學位互認協議的國家有16個,基本都是發展中國家。從2003年到2012年的10年,籤署協議的國家增加到39個,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都涵蓋其中。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世界對中國國力提升和教育質量提高的認可。

  往來有通途,創業正當時。當今時代,大批中華學子飛往世界各地,學習知識技能、參與科學研究、交流文化情感;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留學人員在學有所成後選擇「回來」。「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春暉計劃」、「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國家為留學歸國人員設立多個項目,提供「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中國海外學子創業周」等創新創業平臺。在不斷優化的環境和愛國之情的感召下,越來越多學有所成的優秀人才選擇回來,為中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僅2011年,留學回國人員就達到18.6萬人,比2010年增加近5萬人,近兩年來留學回國人數增長比例達到31%。

  走出去,把中國形象展現給世界

  2011年5月,西班牙漢語水平考試在馬德裡、格蘭納達、瓦倫西亞和巴塞隆納等多個城市舉行。西班牙全國的考試人數超過2000人,創下歷史新高。此非特例,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在漢語國家之外約有5000萬人在學習中文,並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攀升。

  漢語,作為了解中國和與中國交往的重要工具、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越來越受到外國政府、教育機構、企業和廣大民眾的重視。在許多國家,學習漢語已經成為把握機會、掌控未來的必然選擇。

  面對機遇和競爭,中國邁出「走出去」的重要一步,在海外支持設立以教授漢語和傳播中華民族文化為宗旨的非營利公益機構——孔子學院。

  2004年6月,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幹,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第一所孔子學院合作協議籤字儀式。

  2012年5月,肯亞奈洛比、義大利羅馬、美國舊金山、古巴哈瓦那……世界不同地區的年輕人,站在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漢語大賽的舞臺上。他們不僅都有一個好聽的中文名字,而且都在當地的孔子學院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

  中國教育「走出去」的步伐和速度,令世界矚目。截至目前,全球108個國家建立了387所孔子學院和509個中小學孔子課堂。

  中國教育「走出去」戰略的質量和影響,令世界認可。各地華人華僑把孔子學院當作維繫民族情感的紐帶,其他民族則把它當作了解中華民族的窗口。

  中國教育「走出去」戰略的作用和效果,令世界嘆服。以和為貴、平等相待,繼承了儒家文化的孔子學院因不強加於人而受到歡迎。黨和國家領導人利用出訪機會,上百次出席孔子學院活動,各國領導人也常常是孔子學院的座上賓。中國與世界各國,在這裡架起一座相互了解、深化交流的友誼之橋。孔子學院也因此形成了中華文化走出去的知名品牌,承擔起公共外交的重要責任。

  中國能夠「走出去」的不只是語言。從古老東方的神秘到當代迅速崛起的奇蹟,中國對世界而言,始終保持著一種獨特的魅力。「將中國介紹給世界」,在這方面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黨的十六大以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以開放促改革、以開放促發展,「走出去」工作已形成良好的發展態勢。《中華典籍外譯》、《當代中國學術精品譯叢》、「中國文化經典外文匯釋匯校」項目等一批中國文化的經典之作從象牙塔走向世界。

  走出去,為了讓心與心相交。繼中俄人文交流機制建立後,中美、中英、中歐之間相繼建立起穩固的人文交流機制。

  「青年友誼年」、「國家年」、「語言年」、中俄中小學生互訪……在青年的交流中,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進一步加強。

  「公派萬名學生赴美攻讀博士學位」、「十萬人留學中國計劃」、萬人來華研修項目、1萬個專項獎學金名額,成千上萬的中美學子獲益,為中美關係向前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前不久啟動的中英人文交流機制,重申加強中英兩國教育夥伴關係建設,支持中英學生雙向流動。互派大學生實習、中小學結對交流、加強職業教育合作、推動高校與企業開展聯合研發等一系列舉措,進一步夯實中英合作的基礎。

  共建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平臺,開展高等教育領域政策對話,提供3萬個獎學金名額,資助中歐學生交換學習,中歐人文交流機制推動中歐關係躍上新臺階。

  教育搭臺,文化唱戲。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文明交流中,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展現了五千年歷史積聚的風採和神韻,彰顯了當代中國發展造就的創新和活力,反映了中國教育的改革成就和中國學生的精神風貌,推動了不同文明間的交流與對話,增進了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理解和友誼。

  走出去,中國教育登上國際舞臺

  2009年末,世界各大媒體在顯著位置登出一條消息:中國上海在經合組織「國際學生評價項目」(PISA)測試中,學生的閱讀、數學和科學成績均名列第一。

  這項有34個成員國和多個夥伴國參加的國際項目已進行多年,被視為衡量各國教育質量的重要依據,而中國則是首次參加。一時間,中國教育的優勢、質量、方法成為世界各國熱議的話題。

  這一年,恰逢國家教育發展規劃綱要頒布施行,這份中國教育文件的英文和法文版本,成為一些國際教育會議上炙手可熱的資料。

  與德國共建「中德職教合作聯盟」;與40個發展中國家啟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開發制定;承辦了每隔十多年舉辦一次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職業教育大會;為國際組織培養和輸送更多合格人才……每一個舉動的背後都是實力的支撐和自信的姿態。

  「我們的先知說:即使知識遠在中國,亦當求之。」在2008年舉行的中阿大學校長論壇上,黎巴嫩哈裡裡加拿大大學校長阿卡丹表達出學習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經驗的強烈願望。近年來,中國先後開啟了中國—東協、中國—阿拉伯、中日韓教育交流平臺,上海合作組織多邊教育合作以及亞太經合組織和亞歐會議工作機制,全面拓展中國教育的多層次、寬領域交流途徑,切實提高中國教育的國際化水平。

  在經濟全球化的開放時代,流動本身就意味著發展。歐盟將學生流動作為實現社會增長的重要發展戰略之一,並開始打造一體化的高等教育區。中國以敏銳的世界眼光和國際視野,捕捉到世界教育開放發展的潮流,積極參與歐盟項目,為學生和學者創造接觸世界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同時,借鑑歐盟高等教育區的經驗,積極協調亞太地區高等教育學歷互認公約的制定和籤署,打開本地區交流合作的通道。

  中國教育「走出去」,還表現在承擔了更多的國際責任。200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五屆全民教育高層會議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發言擲地有聲。擴大發展中國家校長、教師來華培訓規模;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洲能力建設中心和女童婦女教育中心提供100萬美元援助;3年內為發展中國家援助100所農村學校,並提供配套的教學設備;增加接收發展中國家來華留學生數量,增加政府獎學金名額;增加對遭受地震、海嘯、颶風等嚴重自然災害的發展中國家災區教育的援助。中國支援發展中國家教育發展的5項承諾為在場各國官員所稱道。

  「走出國門,海外辦學」,是中國教育「走出去」的最新一步。金秋十月,寮國蘇州大學正式開學,迎來首批30名寮國學生,成為中國首家在境外創辦分校的大學。越南、加納、馬來西亞、泰國等多地的中國境外辦學項目正在緊張籌備。

  縱觀這十年,中國教育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同世界教育的關係發生了歷史性的升華和跨越。

  縱觀這十年,中國教育始終堅持發展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在借鑑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樹立中國的嶄新形象、搭建世界人民友誼橋梁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獨特的作用。

  縱觀這十年,中國教育培養出一大批國際化人才,為中國的繁榮昌盛、復興崛起源源不斷地貢獻自己的力量。

  本報記者 高靚

(責任編輯:王朋)

相關焦點

  • 加快「走出去」步伐,搶灘全球市場
    靚麗數據的背後,是越來越多的行業龍頭湘企加快「走出去」步伐,搶灘全球市場。  其中的緣由,得從農友集團的「走出去」戰略說起。幾年前,劉若橋在東南亞國家調研時發現,一些中低端農機因沒有售後服務,頗讓當地農民頭痛。公司當即推行以售後來打開國際市場的戰略,派駐技術員為當地農戶維修各種農業機具,並開設講座對他們進行技術培訓,由此獲得良好口碑,迅速打開了東南亞市場。  員工長期出國成為常事,語言不通卻成了最大的障礙和難題。
  • 雲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加快「走出去」步伐
    近年來,雲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積極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走出去」境外辦學與「引進來」合作辦學「兩條腿走路」結合;深化產教融合,攜手中資企業深拓國際市場,與援助發展中國家職業教育「兩隻手彈琴」的國際合作交流工作思路,依託行業發展、立足交通運輸、實施開放辦學,努力探索職業教育走出國門的途徑和方法
  • 加快「走出去」步伐|國立交通大學|職業教育|雲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教育資訊本報訊(記者 陳鑫龍 通訊員 趙林平 龐新虹) 近年來,雲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積極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走出去」境外辦學與「引進來」合作辦學「兩條腿走路」結合;深化產教融合,攜手中資企業深拓國際市場,與援助發展中國家職業教育「兩隻手彈琴」的國際合作交流工作思路,依託行業發展、立足交通運輸、實施開放辦學
  • 優質文教用品走出去 先進技術理念引進來 「永康館」閃耀中國教育...
    「永康館」的統一標識展現了來自中國文教用品生產基地的品牌力量,豐富的文教用品吸引了諸多走進教育裝備展的客商。此次教育裝備展示會,永康市文教行業充分展示自身優勢,廣泛開展貿易活動,不僅為文教用品產銷雙方的深入合作提供了新機遇,同時進一步開拓了企業負責人的視野,給全市文教用品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的動力。
  • 「山大王寶寶」手拎母雞,走出六親不認的步伐,網友:王者歸來?
    這不,近日一位「山大王寶寶」手拎母雞,走出六親不認的步伐的一幕在網上也是火了,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孩子從哪裡捉來了一隻母雞,從不遠處走了過來,看起來也是霸氣極了,就好像是山裡來的山大王一樣,走著那六親不認的步伐。如此造型,主要還是個女孩子,造型著實是令人佩服,估計如果不仔細看,連親媽都很難可以認出來的吧?看到這一幕,網友們也是不禁調侃:這是王者歸來?
  • 加快「走出去」步伐 搶灘全球市場---三湘都市報數字報刊
    靚麗數據的背後,是越來越多的湘企加快「走出去」步伐,搶灘全球市場。    全員學英語開拓國際市場      湖南省農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農友集團)是我國目前最大的丘陵山地農機生產企業之一,位於婁底市雙峰縣。    8月29日晚8點,夜色朦朧,公司工廠內依然燈火通明,工人們正在加班生產烘乾機。
  • 做一個考試機器,走出「六親不認的步伐」,這才是真正的快樂成長
    本公號發表的教育、服裝等廣告,都經由胡老師的認真審查。眼下,網絡授課已經成為中小學生課外學業的一部分,大家可酌情嘗試。即使廣告與己無關,也請幫我點擊一下。,在抖音上,看到了那個走出「六親不認的步伐」小視頻。
  •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MBA中心副主任孫龍:講中國故事 讓商學院「走出去...
    新華網北京4月24日電 「從過去的『引進來』學習,再到『走出去』,20多年來,商學院已經有了一個質的飛躍。」日前,在新華網第三屆商學院沙龍上復旦大學管理學院MBA中心副主任孫龍在題為「新時代商學院國際化辦學邁出新步伐」的圓桌對話中發言道。
  • 小朋友去幼兒園走出老大爺式步伐,被譽為「退休萌娃」有內味兒了
    因為分離焦慮導致的去幼兒園大哭大鬧撒潑打滾的「惡性幼兒與家長鬥智鬥勇事件」每年都有。甚至前段時間還有一位男寶寶哭著不要去幼兒園,大聲喊著要請假,家長問他,你請假做什麼?男寶寶哭著喊著說:要回家「娶媳婦」……請允許我先笑一會兒。我特別好奇:小朋友們是怎麼做到那麼可愛的?
  • 中國家電企業如何才能「走出去」 ?
    報告顯示,中國科研發展進入創新時代,不僅中國科研機構、高校及企業表現比較突出,家用電器、製藥和半導體材料領域進入論文數排行榜全球前十;而且,中國家電企業創新引發世界關注,美的集團更是在家用電器領域榮居專利數排行榜首。業內認為,在中國企業整體加快走出去大潮中,尋求全球市場的中國企業在謀求規避競爭風險的同時,正在加快創新的步伐,而創新正是決定廠商能否成功「出海」的關鍵。
  • 中國文化企業「走出去」 彰顯文化軟實力
    「走出去」彰顯中國文化軟實力全球化是文化產業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近年來,中國文化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文化交流和貿易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帶到了國際市場。越來越多的中國文化企業「走出去」,讓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越來越被世界認可。
  • 中國企業走出去,律師也應該走出去 ——國際工程專家崔軍專訪
    中國企業走出去,律師也應該走出去 ——國際工程專家崔軍專訪 發表時間:2017-06-21 11:12:32 作者:馬麗 來源:
  • 亞馬遜助推中國圖書走出去 18本書即將翻譯出版
    無論是科幻小說《三體》在美國的熱銷,還是曹文軒的《草房子》獲得國際安徒生獎,都證明了中國的圖書走出去已經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亞馬遜是美國電子商務公司亞馬遜在中國的網站,其為消費者提供圖書、音樂、影視等多種產品和體驗。亞馬遜一直致力於推動中國圖書的翻譯和對外交流。
  • 「超拽小蘿莉」學哥哥手插口袋,硬是走出了六親不認的步伐
    幾乎大多數的寶寶都會有一個年齡階段,對身邊的一切東西都充滿著好奇,並且用自己的方式去模仿,也正是因為如此還鬧出了不少的笑話呢。不管是奶爸寶媽,哥哥姐姐,還是爺爺奶奶,似乎都是寶寶們專注模仿的對象。
  • 翻譯為橋,助推中國文學「走出去」
    日前,由文化和旅遊部外聯局主辦,中國文化國際旅行社、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中國文化譯研網承辦的「2018年中外文學出版翻譯合作研修班」在北京、天津兩地舉辦,包括杜光民在內的來自35個國家和地區的41名出版翻譯界代表、出版家和漢學家,在為期6天的研修活動中與中國作家、出版商、學者圍桌共話,共商中國文學作品翻譯出版,為中國文學「走出去」鋪路架橋。
  • 走出去,一片天
    走出去,一片天。讓世人認識洛陽,走進洛陽,愛上洛陽,需要洛陽走出去。  走出去,需要自信。  將洛陽的美展示給世界,我們有這個自信。且不說夏都二里頭遺址閃耀華夏文明的光芒,盛唐繁華萬千氣象,洛陽現代發展的成就已經令人矚目。  作為世界「四大聖城」之一,洛陽應加快邁向世界的步伐,成為世界旅遊勝地。
  • 中國文學翻譯「走出去」
    中國文學翻譯「走出去」 2018年10月12日 07:4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查建國 仝薇 字號 內容摘要:中國文學的對外譯介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
  • 鄔書林出席全國科技類出版社走出去工作交流會
    為促進科技類出版社走出去工程的實施和經驗交流,8月30日,中國版協科技出版工作委員會在圖博會現場召開了全國科技類出版社走出去工作交流會。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科技水平的提高,出版工作者要認清自己肩負的責任,把品牌建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 中國企業「走出去」困難與解決建議
    摘 要  近幾年,隨著我國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企業在對外投資過程中也遇到形形色色的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我國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的水平低;企業人才國際化水平不高;企業與國際非政府組織和工會溝通能力有待加強;企業品牌國際化戰略受阻;以及應對法律風險和政治風險的能力不足。
  • 踐行中國文學走出去(2)
    有些則因之前代理的中國作家的銷售業績不太理想,以至於他們不願再代理後續中國作家的作品。 沒有經紀人代勞,我只好自己直接投稿,於是有了我的英文處女作Mao’s Town的出版。這家獨立出版社雖然小,但發行有力,讓我的書有了「國際範」,可以在全球的實體和網上書店購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