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齡之育兒引起熱議:培養孩子學習習慣,家長該嚴管還是「放養」

2020-12-25 小柳媽媽育兒指南

《獵場》中出演胡歌「女友」的章齡之,又一次進入了公眾的視線。章齡之教育方式也引起了大眾熱議,怕孩子跟不上進度,所以自己買教材當「補課老師」的章齡之可真是為了倆娃操碎了心。

章齡之為帶娃安排的計劃表,把一天的時間安排滿了。既要輔導大兒子的各種作業,又要照顧小兒子的午睡和英語課。這份帶娃計劃表也令許多網友發出不同的意見,有的認為感同身受,也有的認為章媽媽是不是對孩子的安排太緊密了。

章齡之深夜在微博上回應,帶著酒酒(大兒子)完成各種作業和網課,從最開始的有點難受和崩潰,她崩覺得自己已經慢慢熬過來了。章齡之深知,這段疫情期間,孩子不能無所事事。作為媽媽,她要讓孩子培養出良好的學習習慣。

從章齡之身上學到的教育方式

1. 給孩子制定嚴格的時間表

從《天天向上》中能夠看出,章齡之在短短的兩個月內為孩子奉獻了多少愛。到時間就必須上課、寫作業,雖然這些看起來都很像是在逼迫孩子,但章齡之的做法卻是在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讓孩子能夠把學習與時間觀念結合,到什麼時間就做什麼事,也是讓教導孩子能夠自己獨立學習的能力。

2. 自學課程耐心教導

為了輔導兩個兒子,章齡之不僅是精心選擇教材,更是竭力思考該用什麼角度讓孩子能理解。面對兒子的「媽媽,你還是以前的媽媽嗎?」,章齡之的內心很是受傷。因為輔導兒子的功課,章齡之的脾氣慢慢從溫和變得急躁,哪怕她在孩子心中排名從第一到最後一名,但她始終保持著耐心。

章齡之的「虎媽」式教導,其實離不開對孩子幼年期學習習慣的培養。「高壓」下的逼迫會讓孩子進入到學習的緊迫中,而「舒壓」下的學習方式與環境會讓孩子對學習有不同的理解。兩種學習方式和習慣的養成都基於父母的的選擇與應對。

好的學習習慣帶給孩子的優勢

1. 充分的自律意識

孩子的主觀能動性高,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孩子自己主動學要比父母逼迫下效率更高。並且在習慣養成的條件下,孩子會逐步誕生自我規範行為,進而演變為自律意識。

2. 合理調動學習積極性

孩子在形成習慣後,對於學習的態度會發生改變。在態度的轉變後,孩子會產生對學習上的興趣,對學習的進步產生積極正面的促進作用。並且在積極性的調動起來後,孩子的學習基礎才會更加牢固。

3. 有良好的的自覺性

習慣往往伴隨的就是自覺性,就像每天早起後洗漱吃早餐,一個好的習慣會把孩子帶到一條正確的道路上。自覺性的形成會讓孩子擁有比其他孩子更好的忍耐誘惑的能力,也能幫助孩子在生活中不會丟三落四,過的更輕鬆一點。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約·凱恩斯

習慣造就性格本性,在孩子人生道路上,性格又決定了這條路道路的分支方向。章齡之的教育方式是大多數家長心中的痛,為孩子的學習習慣進行科學的培養才是最重要的,而非排滿一天的時間。家長要注意,要用適當的管理方式。

家長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家長細心的陪護

孩子最初的學習很簡單,家長需要做的就是陪伴孩子一起做學習上的預習,幫助他們完成對知識的初步了解;陪伴孩子完成留下的任務,家長不要過多幹預,前期可以家長適當給予幫助,隨後家長就不能再幫助孩子。防止孩子產生依賴性

2. 夫妻之間不拆臺

有一點很重要,當章齡之在家帶娃,陳龍每天視頻打電話時第一句話就是「寶貝累不累啊,媽媽今天兇不兇啊」。這個問題很嚴重,身為爸爸不能隨便破壞媽媽的樹立的威嚴,否則章齡之這一天的努力就都白費了,也會讓孩子產生「學習都是我媽媽讓我去做的,我自己根本沒想去做」。

夫妻之間的觀點要保持一致,尤其對孩子的教育這一方面上。「拆臺」只會讓孩子的心態發生變化,也會讓孩子對學習的態度從主動化為被動。

3. 規劃時間送鼓勵

家長要對孩子從小就進行時間上的規劃,在規定時間完成任務就給予獎勵。獎勵不可以太大,獎勵只是促進孩子對習慣的養成。在往後的學習過程中,孩子會對學習產生自主性。

孩子對於學習最開始都不可能是喜歡的,家長要在這個期間引導孩子,將孩子的情緒撫平,利用科學方法將孩子的興趣轉變為學習習慣。章齡之是出於為孩子考慮,但一個人的壓力得不到分擔,孩子的學習習慣也不會變為主動意願,這些都是家長需要重視的。

愛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家長在管教孩子時,對於該嚴管還是「放養」的問題,家長要採取適度原則,總會找到一個更適合孩子的管教方式。

相關焦點

  • 章齡之談孩子教育方式引熱議,髮長文回應並分享教學輔導經驗
    節目播出後章齡之教育方式引熱議,本尊再髮長文回應並分享輔導孩子的經驗,感慨:「有點難崩潰過,但熬過來了。」,章齡之的情況代表了大多數的媽媽,讓不少家長看了都感同身受,章齡之實力詮釋了「中國式的好媽媽」被網友大讚。
  • 「虎媽」也敢「放養」的秘密,這次可以公開了!
    《天天向上》有一期節目聚焦了章齡之與黃覺麥子兩個有孩子的家庭。章齡之家是典型的「虎媽」教育,她每天的帶娃計劃滿滿當當,對孩子要求嚴格。圖片來源:《天天向上》節目截圖「虎媽」教育下她也很辛苦。章齡之除了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還要陪孩子上網課,輔導他們的作業,孩子們晚上睡著後,她還會自己備課,準備第二天教給孩子們。更可怕的是,倆個孩子還不怎麼好管。
  • 疫情期間讓孩子以玩為主,還是以學業為主?結果會讓我們知道差距
    文 | 動歷盒育兒袁老師(原創文章,歡迎家長轉發分享)明星的教子方法又引起大家的熱議,藝人章齡之發文稱老公陳龍在劇組無法回來,這段時間自己充當了「臨時老師」,負責兩個孩子的學業,說自己狠不下心來放養,怕孩子耽誤了學業進度。
  • 孩子該「放養」還是「嘔心瀝血」?|育兒法|嬰兒|家長會|啟發|天性...
    孩子的教育,是頭等大事!  但是對於不同的教育方式,社會各界也有不同的理解,之前就有關於「虎媽」「貓爸」的討論,其實本質上,大家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孩子,是該『放養』還是該『嘔心瀝血』?」Nurture」(本性與養育)—生來具有的天性素質與後天培養,已經基本取得共識:兩者都重要。  該「放養」還是該「嘔心瀝血」?都需要。
  • 現在星二代都這麼拼嗎 陳龍章齡之兒子才2歲半就開始上英文課了
    這讓許多四五歲還在玩泥巴的孩子的家長非常惶恐,別人起點這麼高還這麼努力,讓身為普通人的我們怎麼活?但往往越有錢的人越注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因為物資上不缺,自然注重精神世界。藝多不壓身,年輕多學點東西總是好的。再加上條件好,能花更多的金錢在孩子的培養上。
  • 章齡之回應教育方式說了什麼全文 章齡之個人資料老公是誰有幾個孩子
    3月22日晚,章齡之在家帶著兩個兒子透過網絡亮相《天天向上》,章齡之在節目中大談疫情期間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與黃覺家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引起了許多網友的共鳴,章齡之的教育方式代表了大部分媽媽,被網友贊爆了。
  • 孩子要怎麼管?放養OR嚴管?都不是,「漏鬥法則」讓家長做出選擇
    文 | 朗姐育兒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管孩子,這是一個自古以來就非常熱門並且存在巨大爭議的熱點問題。有的人覺得管孩子必須嚴格,比如奉行「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教育理念的華生,也有人覺得,具有一定自由程度的教育是具有意義並且優於普通的教育方式。
  • ​真正的放養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孩子的習慣~
    這種愛絕不是放養能帶給孩子的。《不平等的童年》一書中寫道:至少在一定範圍內,美國精英階層普遍實行協作培養,大致可以理解為「圈養」。而工人階級和貧民實行的育兒方式才是順其自然的成長,也就是我們說的「放養」。
  • 明星媽媽為上網課直接崩潰:雞娃輔導 VS 佛系放養
    最近,《天天向上》節目就特別連線了黃覺麥子和章齡之兩組明星爸媽,當「神仙式」放養型帶娃VS「虎媽式」嚴管型教學,節目一經播出,就火速竄上熱搜,引起不小熱議。演員章齡之,圖 / 《天天向上》而另一個家庭,演員黃覺和麥子家,則是佛系放養型,他們主張絕對不上網課,給孩子安排了很多娛樂時間,主張給孩子一個快樂童年。演員黃覺與麥子,圖 / 《天天向上》這樣天然的對立,賺足了觀眾的興趣,節目播出後,「章齡之育兒方式」就上了熱搜。
  • 別誤解放養教育,真正的放養: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好習慣
    所以家長們,請不要盲目地聽信什麼「放養教育」,孩子的自我控制力和好習慣,都少不了父母的精心培育。真正的放養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孩子的習慣。孩子的敬畏之心需要家長們培養,就像孩子知道水是生命的源泉,去劃划船、打水槍非常的開心快樂,卻不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 孩子在家啃地板,父母全程淡定臉,放養式育兒太挑戰傳統觀念
    剛開始,孩子有這種舉動的時候,撒貝寧也是非常不理解,然後想要去制止孩子。後來,在妻子的阻攔下才沒有這樣做。妻子說,孩子這是在自己的家裡,又不是別人家。孩子想要做什麼都是他的自由,我們也不能去幹涉。後來,撒貝寧想了一下,發現其實這種理念是正確的。我們經常說要放養孩子,讓孩子有童年的自由。想必這就是一种放養吧!01 放養式育兒太挑戰傳統觀念。
  • 放養≠放縱,正確「放養」才能解放孩子天性,培養真正的興趣
    不想因為約束孩子讓孩子的天性被影響,不少家長都會因此用放養的教育方式對待孩子。然而,放養並非放縱,如果家長對放養的理解出了偏差,則會引起一些相對較為負面的影響。否則長期下來會導致孩子因為沒有被教育過,而缺乏一定的自知,到時候家長想要教育的時候就會變得非常艱難,孩子也不會聽從父母的教育。2、成長難以預計長期的放養但缺乏必要的教育,那樣孩子不僅不會解放天性,還會沾染許多不良習慣。
  • 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一位作家說過: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童年時,父母於孩子而言是萬能的,是唯一的依靠。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黃金時期。 等到孩子長大了,獨立了,就會和父母漸行漸遠。
  • 放養教育:放的是思維,養的是習慣
    放養式教育,是指讓孩子在一種寬鬆的環境中成長,讓孩子從小就適當地接觸自然、社會,較早的接受社會鍛鍊,有別於嚴厲的、教條式的應試教育。放養式教育比較適合男孩,有助於培養男孩的獨立精神和男子漢氣概。>培養他們的敬畏之心讓孩子理解規則,是教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步,也是教會他們保護自己的重要一步。
  • 醒醒吧,明星所謂的「放養」都是謊言
    綜藝《小巨人運動會》中,鄭希怡的「奇葩」育兒觀點引起了巨大爭議。她小時候上過各種興趣班,童年生活一點也不快樂。所以,當自己生下女兒之後,她下定決心要尊重女兒的天性,不給她太大壓力。因為當今社會的競爭激烈,很多家長都不願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哪怕是物質條件優越的明星群體中,像鄭希怡這樣堅持「逆流而上」的放養式父母也很少見。大多數明星為人父母后,一樣會為了孩子的教育操碎心。
  • 清北網校: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清北網校: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一位作家說過: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 真正的放養教育,放的是思維,養的是習慣
    想要培養一個三觀正並且心理健康的孩子,那父母就應該投入大量的時間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放養式的教育,指的是讓孩子在一個輕鬆的環境中成長,讓孩子從小適當地去接觸自然和社會,提前接受社會的鍛鍊,是不同於應試教育的。
  • 教育孩子該「雞娃」還是「佛系」?專家建議:適合孩子最重要
    近年來,「雞娃」「佛系」不僅成為家長圈中的流行語,也引發了不少熱議。 作為父母,你對孩子是嚴格管教還是放任自由?如何更好地管教孩子,和孩子有恰當的相處之道?近日,記者採訪了部分家長和老師,聽聽他們有什麼看法和建議。
  • 放養還是圈養?「協作培養」的孩子才能更適應現代文明
    你可以問問那些讀過《放養孩子》這本書的父母,他們有多少人能做到書中給出的建議。我有一個朋友曾跟我說,他們夫妻倆在周末的早上睡懶覺到十點,不到三歲的孩子起床後就自己在家裡玩。這就是他們家的放養。還在一些教育論壇裡聽父母說,初中以前孩子就該盡情玩,童年不玩以後就沒機會玩了。他們都太喜歡從字面意思上去理解「放養」。「放養」究竟該如何養?
  • 尹建莉怒批李玫瑾,「西式放養」還是「中式幹預」?到底該聽誰的
    主張「中式幹預」的教育理念,其「分階段教育論」受家長追捧:0-3歲:情感培養3-6歲:性格培養6-12歲:能力培養12-18歲:學習能力培養和尊重教育尹建莉最成功的案例就是自己的女兒,兩次跳級,高考成績超清華22分,採訪時表示家庭教育推崇「西式放養」教育理念,多借鑑國外育兒觀點,提高孩子的幸福感。槽點:尹建莉怒批李玫瑾,中國育兒VS 海外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