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啃地板,父母全程淡定臉,放養式育兒太挑戰傳統觀念

2021-01-08 陪寶寶寫日記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陪寶寶寫日記」 「陪寶寶讀童書」。

大家對撒貝寧肯定都非常熟悉。提到撒貝寧的家庭,很多網友們都非常羨慕,因為他的妻子是加拿大人,我們也經常看到他們兩個人帶孩子的照片和視頻,一家其樂融融,令人非常嫉妒。

但是,有很多網友發現,撒貝寧在節目中曾經分享了自己的帶孩子的經歷。因為孩子總是啃地板,普通的爸爸媽媽看到這個舉動,想必都會及時的制止孩子。但是,撒貝寧兩口子卻沒這樣做,反而是放養。

剛開始,孩子有這種舉動的時候,撒貝寧也是非常不理解,然後想要去制止孩子。後來,在妻子的阻攔下才沒有這樣做。妻子說,孩子這是在自己的家裡,又不是別人家。孩子想要做什麼都是他的自由,我們也不能去幹涉。

後來,撒貝寧想了一下,發現其實這種理念是正確的。我們經常說要放養孩子,讓孩子有童年的自由。想必這就是一种放養吧!

01 放養式育兒太挑戰傳統觀念。

放養的教育方式其實不是我們本土的教育學概念,而是一個舶來品。隨著上個世紀兒童中心理論的提出,我們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引用放養式教育方式,認為這是對孩子真正的尊重。專家們也表示,放養其實是一種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為可以釋放孩子的天性,避免孩子被過早地約束和訓練。

但是,在傳統的教育觀念中,放養式不被認可的。在傳統的文化中,我們提倡儒家的三綱五常,認為孩子就應該聽父親的話。這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家長制和父權制。

父親掌握孩子的命運,說一不二,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觀點,更加也談不上要尊重孩子了。在這種背景下,我們的家庭教育也經常被認為是「殺子」的教育,孩子不能有觀點,也沒辦法自然的成長,總是受到各種各樣的束縛和約束。

可見,這种放養式的教育觀念,在本土看來,還是沒有辦法一時間接受的,這和我們的傳統觀念相違背,放養式育兒觀念可謂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是對傳統觀念的一種挑戰。

02 放養孩子好處多

我國的爸爸媽媽普遍都認為孩子是需要自己的無微不至的呵護的,孩子的一舉一動都牽動爸爸媽媽的心。能幫就幫,能替就替,總之是越俎代庖地幫孩子完成了很多的任務。

但是,有學者認為,只有孩子自己探索吸取的教訓,他們才能從中獲得收穫。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曾經說過,只有體驗才是屬於孩子的財富。我們學習其實更多的是學習直接的經驗而不是間接的經驗。

只有孩子通過親身體會獲得的直接經驗,才能促進孩子的成長。因此,我們強調,應該放養孩子,讓孩子有更多自主性。

如果爸爸媽媽總是限制孩子的行動,害怕孩子總是受到傷害,把孩子保護得太好,孩子的成長也會受到限制。類似的新聞其實有很多,除了清華大學的一個學生沒辦法自己剝雞蛋皮之外,很多孩子都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明明已經成年了,但是還是需要爸爸媽媽幫忙拿主意,這就是爸爸媽媽缺乏放養,保護孩子保護得太好的後果。

因此,一方面,我們應該培養孩子好的習慣。因為只有有了好的習慣,孩子才能更加自主地去探索。爸爸媽媽一方面不用操心,另一方面,孩子也有更多的探索世界的機會。

另外,我們也應該在孩子的面前樹立微信。很多爸爸媽媽誤解了放養的含義,認為只要是孩子喜歡的都不應該幹涉。但是,孩子不僅僅是自然中的人,更是社會中的人,因此很多社會規範也是要告訴孩子的。

很多孩子都形象地形容自己的爸爸,說看到爸爸就像是看到警察在家一樣。作為父親,應該重視自己的責任,承擔教育孩子的重任,把很多規範和規則告訴孩子,樹立自己的微信。

做到張弛有度,既不過分的限制孩子,也不總是越俎代庖地幫孩子完成各種任務,才是我們說的正確的放養型教養方式。相信爸爸媽媽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

03 放養不意味著放縱。

最後,我們還要明確一個觀點,那就是放養從來都不意味著放縱孩子。剛才我們也提到了,孩子不僅僅是自然中的人, 還是社會中的人,這就啟示我們的爸爸媽媽,放養是給孩子更多體驗和自我探索的機會,但是並不意味著爸爸媽媽可以推卸自己教育孩子的責任,讓孩子完全處在自然的環境中生長。

朋友就是一個誤解放養式教育的人。她平時看到孩子犯錯誤,一般都假裝沒看到,今年孩子已經上了幼兒園,很多時候朋友都會被老師叫到幼兒園,說孩子好像是無法融入社會,總是搗亂。從同事的故事中我們就可以發現,如果把放養教育等同於放縱教育,孩子也是沒有辦法很好地成長的。

我們應該在放養孩子的同時也要進行監督。當孩子生命財產安全遇到威脅的時候,爸爸媽媽也要及時地幫助孩子。另外,關於一些社會規範和規則也要及時的培養,讓孩子成為一個有規則意識的人。

這樣,在社會中和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孩子才能迎刃有餘。所以,最終的原則只有一個,該管的時候管,該放養的時候放養,做到張弛有度,而不是用錯誤的理解去進行放養式教育。

相信爸爸媽媽們都已經知道了什麼是真正的放養式教育了。其實,放養教育是一種非常先進的教育理念,雖然和我們傳統文化不相符,但是我們也要勇於的改變自己的觀念,給孩子更好地教育。

那麼,大家對此還有什麼好的觀點和看法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和一起討論!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撒貝寧吐槽妻子,孩子舔地板啃拖鞋都不管,明星也有育兒分歧
    對於父母來說,孩子的事無小事,孩子的成長教育一直是家長最為關注的焦點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家長都非常關注孩子的安全問題,尤其是寶寶小的時候家長更為操心,恨不得孩子走到哪裡都要跟著。這幾年,有不少明星在節目中透露了自己的育兒觀念。我們發現這些明星也是普通父母,在日常育兒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 撒貝寧吐槽「外籍妻子」散養式育兒,龍鳳胎舔地板啃拖鞋,她不管
    育兒理念不和是很多夫妻面臨的問題。在教育孩子這方面很多夫妻都有不同的見解,一般來說,男性育兒的時候比較理性,因此很多爸爸在帶娃的時候,都不會太注意細節。因為外籍妻子的育兒理念比較先進,所以李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直是散養式育兒。但是撒貝寧卻不太贊同這種育兒方式,兩個人經常因為育兒理念不合起衝突。
  • 跨國婚姻,不同的育兒觀念,放養和圈養,朋友們,你支持誰
    兩個可愛的小傢伙在家裡大鬧天宮,把家裡折騰得一片狼藉、插腳不下。可是李白是越亂越開心,孩子們在一邊拼命鬧,李白在一邊拼命笑。撒貝寧回家看見兩個小可愛在地上摸爬滾打,互相舔地板玩,小嘴唇弄得髒兮兮的,撒貝寧趕緊跑過去制止,可是李白卻讓他不要管,說孩子就應該釋放天性。
  • 撒貝寧吐槽妻子讓孩子啃拖鞋,少對孩子說不,孩子放養更聰明
    婚後兩個人經常因為觀念不同發生爭執,尤其是在育兒方面。前不久,撒貝寧在一檔綜藝節目中就吐槽起了妻子的養育方式。撒貝寧說,妻子李白養育孩子的方式屬於放養,孩子摔一下就摔一下,孩子想在地上爬就在地上爬,即使孩子趴在地上舔地板也不會去阻止。
  • 撒貝寧家孩子舔地板啃拖鞋,妻子放任不管,老外都這麼教育小孩嗎
    相信大部分中國家長,都特別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吧?特別是年齡小的寶寶,幾乎走到哪裡都有家長在後面跟著,生怕小孩做了危險的事情。就比如小孩在家裡玩耍時,父母都會在一旁陪護,但凡發現孩子亂啃亂咬什麼,家長們都會立馬阻止。
  • 撒貝寧綜藝吐槽妻子,因育兒觀念不同起爭執,難忍妻子育兒方式
    而在綜藝節目《你好生活》當中,尼格買提詢問撒貝寧在日常中會因為什麼事情和李白髮生爭執,而撒貝寧則表示因為育兒觀念的不同,所以在孩子怎麼餵養等問題上都容易起爭執。而李白最受不了的是撒貝寧太過於在意孩子的各種細節,因為李白是屬於"放養式"育兒。
  • 牛津熱詞:自由放養式育兒
    本期牛津熱詞,我們一起來關注自由放養式育兒。法律允許學齡兒童在合理的情況下不受監管地行事,例如走路上學時、在外面玩耍時,或者在車裡等待時,父母不會因為疏於監管而被起訴。自由放養式育兒旨在給予和教導孩子有更強的獨立性,這正是對千禧年以來過度保護的、無微不至的直升機式育兒(helicopter parenting)的一種相反趨勢。
  • 「放養式」育兒弊端在哪?父母緊扣兩點,讓娃體驗快樂教育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多數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把握不好尺度,要麼太緊,要麼太松,當下為了順應大趨勢的發展,多數家長聽信網絡「毒雞湯」,奉行「放養式教育」,充分發揮民主,可是最終卻換來孩子恣意妄為、恃寵而驕的頑劣秉性,究其原因就是曲解了「放養」的真實含義
  • 撒貝寧自曝與妻子育兒理念差距大,孩子啃拖鞋,妻子仍不管不顧
    由於兩人來自不同國家,因此在育兒理念方面存在較大分歧。在綜藝《你好,生活》第六期中,撒貝寧就自曝與妻子育兒理念差距大,甚至還想讓大家大家給他評理。 在節目上,撒貝寧就育兒矛盾大吐苦水。由於兩人在照顧孩子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分歧,妻子最受不了的,就是撒貝寧太在意孩子的各種細節。
  • 「放養式教育」並不適用所有孩子,注意這3點,因材施教才有成效
    不少父母因為工作亦或是其他不可抗力因素,沒有辦法一直陪在孩子身邊共同成長。所以有些父母採用了「放養式育兒」的教育方式,讓孩子自己尋找成長的方向,而他只提供給孩子物質上的滿足。其實,像小宇父母一樣頭疼的家長,我們的身邊還有很多。他們在採用「放養式育兒」的教育方式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以及孩子的個性特徵,導致「放養式育兒」無法取得優異的成果。
  • 放養還是圈養?「協作培養」的孩子才能更適應現代文明
    人們似乎很樂意接受這些文章裡傳達出的「放手讓孩子儘管玩耍」的簡單觀念,而他們接受的理由通常都是: 我的童年就是自由玩耍過來的,或者歐美的孩子童年都在玩,這才能保有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或者我的童年過得太辛苦,不想再讓我的孩子過得那麼累。放養的口號不僅僅在中國暢通無阻,在美國也一樣。
  • 妹妹二胎的放養式育兒,早早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
    作者:寶寶知道 倆寶的~麻麻都說「一胎照書養,二胎當豬養」,這幾天帶我的兩個孩子去了趟妹妹家玩,妹妹家也是兩個孩子,讓我充分看到了妹妹對倆寶的育兒經~ 記得妹妹生了他家大兒子那會,買了很多的育兒書籍學習,還經常向我們有寶寶的人請教孩子平常帶孩子時遇到的一些問題,幾個月會抬頭呀,幾個月開始添加輔食呀,幾個月開始寶寶會爬呀,幾個開始補鈣……
  • 家庭教育100問:004放養式教育
    首先需要承認,美國確實是在反思「放養式教育」,並且「精心栽培型教育」也已經逐漸取代了「放養式教育」,成為教育模式的主流。但是否就像我們認為的那樣,越來越多的美國父母變成了我們腦中的虎媽狼爸呢?自然放養型教育興起於二戰結束時期,1946年,著名的兒科專家斯波克博士出版了一本顛覆傳統教育觀念的書:《Baby and Child Care》,這本書曾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論》、波伏娃的《第二性》等書一起,被《時代周刊》評為「影響20世紀人類思想進程的10本書」。
  • 撒貝寧吐槽妻子不會帶娃,孩子舔地板啃拖鞋都不管,其實沒毛病
    撒貝寧吐槽妻子不會帶娃,孩子舔地板啃拖鞋都不管,其實沒毛病撒貝寧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顏值高、學歷高、情商高,是央視的主持人,也在綜藝上有很多亮眼的表現,而且,常常以「北大保送生」自居。但是,在婚姻中夫妻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尤其是跨國婚姻,兩個人的婚姻觀念並不同,需要相互的磨合,也很容易在帶孩子的時候發生問題。在一次綜藝節目中,撒貝寧就像朋友說起了自己和妻子因為育兒觀念不同,也發生過爭吵。
  • 「放養式教育」:父母盲目推崇西方教育的自由,可能扼殺孩子未來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放養不等於放任孩子,不去「教養」,不是讓孩子放任自由地玩耍就是給予他最好的人生。有個親子講座,有個媽媽帶著一對雙胞胎過來聽講,雙胞胎是非常小的男孩,正是對世界探索的年齡。
  • 「放養式帶娃」火了,從讓孩子自主進食開始,做「佛系媽媽」
    導讀:「放養式帶娃」火了,從讓孩子自主進食開始,做「佛系媽媽」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放養式帶娃」火了,從讓孩子自主進食開始,做「佛系媽媽」!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美國育兒四個新觀念
    近年來,美國一些新生派的育兒專家對傳統育兒觀念與做法提出了許多革命性的挑戰。這些新的育兒理論,主要根據一些腦部發展研究的新成果而得出,新生兒的腦部、感官與行為發展的新發現,在逐漸改變父母的育兒方法。美國出版《PsychologyTody》一書,整理了這群新育兒專家的理論,提出了養育嬰兒的4個新觀念。
  • 「放養式」教育是對孩子放任不管?這3點「放養」建議父母要知道
    導語:不知從何時,越來越多的中國父母開始推崇「放養式」西方教育方式,認為「放養」教育就是「釋放孩子的天性」 對孩子不管不顧,其實,這樣的理解是錯誤的。真正的西方「放養」教育其實是一種「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孩子的習慣」高級教育理念。
  • 中國傳統家庭育兒觀念的研究及歸納
    家庭中的父子關係佔優勢,其他關係遭排斥,從而形成了前文中各個學者所歸納的傳統家庭的特點。這些特點通過傳統育兒方式繼承下來,不斷的強化這一父子主軸,而主軸屬性下的育兒方式又決定了個體的態度和行為模式,對中國人的人格成長起到了巨大的影響作用。權威性是父子主軸的一大特點,也是傳統中國育兒觀念的一大特點。
  • 「圈養式教育」對比「放養式教育」,適當的空間才能讓孩子成長
    」和「放養式教育」的爭論持續存在,兩種教育方式的擁護者各執一詞,都認為自己最有道理。其實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的教育方式也在不斷進化,在適當的空間裡給予孩子適當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方法。王女士是「圈養式教育」的忠實執行者,由於自己童年時在鄉下放養長大,深深體會到了放養教育的不足,所以王女士精心為自己的女兒設定了「圈養計劃」。從性格培養到才藝學習,一件一件安排的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