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石蒜生產技術流程
1.林地準備
(1)林地選擇
石蒜野生品種生長於蔭蔽潮溼的林地,土壤類型為紅壤。在選擇石蒜栽培地時以野生石蒜自然生長環境為依據進行選擇,以生態環境優良的落葉林最好,林分有一定的鬱閉度,土壤為疏鬆透氣、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酸性壤土,附近有水源並且要求交通便利。
(2)林地區劃
根據設計規劃要求進行栽培地的區劃,區劃蒔還矗因地制宜,並在滿足石蒜生長的前提下儘量地盡其力、節約用地。
(3)林地地被物清理
石蒜較耐陰,雖然在不同的蔭蔽條件下石蒜表現出的特徵不同,但這不影響石蒜的生長。因此,在種植前清理林地時可儘可能保留林地原有植物,但要對林下的雜草進行清除,避免林地土壤養分過分消耗。林分鬱閉度應達到 0.6。若林地植物過於稀疏,鬱閉度達不到要求,則可在石蒜花期進行遮陰,有利於石蒜開花質量的提高。
(4)土壤整理
石蒜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土壤條件優良能夠保證石蒜的成花質量及鱗莖生長,所以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鬆透氣、土壤富含有機質、水源豐富、排水條件良好的地塊作為栽植地。栽植前要深翻土壤30 - 40cm,每畝圃地施腐熟有機肥500 - 1000kg。除此之外,要施用一些磷、鉀類肥,如骨粉、草木灰、過磷酸鈣、氯化鉀等,以滿足石蒜對磷、鉀元素的需求。種植前一周要對土壤進行消毒,預防土壤中的病蟲害發生。一般用2%的硫酸亞鐵水溶液進行土壤消毒,有條件的也可用高溫消毒的方式進行土壤消毒。
(5)設置排灌系統
石蒜耐乾旱,對水分要求不嚴格,生長期每月澆水一次即可滿足其生長發育要求。石蒜的肉質鱗莖怕積水,所以在前期要做好場地排水系統。簡單的場地排水系統可利用地形進行排水,即在栽培地設置一定的坡度,用於疏導多餘的水分,避免栽植地積水。
2.種球準備
(1)種球選擇
以粒大飽滿、品質純正、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品種優良的石蒜球莖作種球。
(2)種球處理
為了防止種球被細菌侵染導致腐爛,在種植前應對種球進行消毒處理。消毒一般採用廣譜性的消毒劑,如百菌靈、硫菌靈、苯菌靈、克菌丹、苯萊特等。把消毒劑配製成一定濃度的溶液,將剝去外部乾枯種皮的種球放入消毒劑溶液中浸泡20min,然後撈出陰乾備用。
3.林下種植
(1)種植時間
石蒜可在春、秋兩季進行種植,一般來說,春季4-5月或秋季花後分球種植。南方溫暖地區一般秋季種植,北方寒冷地區常於春季種植。
(2)種植方法
露地種植時要求選擇地勢高且排水 良好的地方,否則應作高畦。種植時可採用穴植或溝植,其中溝植比較常用,株行距15cmX 20cm。種植不宜過深,以鱗莖剛埋人士面為好,所以覆土時要注意覆土的厚度。生產上也可採用40cmX 60cm的框進行栽培。一般每框種植種球16個,這種方法便於移栽且易於管理。
若在潮土中進行栽植,栽植後短期可不澆水,若土壤乾燥可澆一次透水。
4.生長期管理
(1)水分管理
石蒜對水分的需求較小,正常氣候條件下不需要特意補充水分,但是在連續高溫乾旱的夏季,需要補充一定的水分,一般1個月澆一次透水即可滿足石蒜對水分的需求。石蒜肉質肥大的球莖在積水時間過長時容易腐爛,所以在雨季要做好排水工作,及時排出多餘的水分,確保石蒜種植地不積水。
(2)施肥管理
石蒜耐性強,管理較為粗放,抗逆能力強,自然條件下土壤中的氮、磷、鉀元素已經,足夠支撐石蒜的生長,可以不用另外施肥。但是在石蒜生長過程中適當施肥有利於石蒜鱗莖的生長及開花質量的提高,所以在石蒜生長發育過程中可以適當補充一些肥料。施肥把握薄肥勤施的原則。一般情況下在4月、7月施大量鉀肥,可用草木灰、磷酸二氫鉀、氯化鉀、硫酸鉀等;9月施大量氮肥,可用硫酸銨液肥,不宜施用尿素;11月施碳酸氫銨,1月施複合肥,中間根據需要可以施用一些微量元素肥,這種複合施肥方案適合在生產實踐中推廣。
(3)病蟲 草害防治
①主要病害防治 石蒜的常見病害有炭瘟病和細菌性軟腐病,預防措施:鱗莖栽植前用0.3%硫酸銅液浸泡30min,用水洗淨晾乾後種植;每隔半個月噴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 500倍液。發病初期用50%苯萊特 2500倍液噴灑。除此之外,為了預防病害,要在定植前對土壤和環境消毒;合理布局,避開高溫、高溼環境;及時清除病株;剪刀等用具需嚴格消毒。
炭疽病防治:可用波爾多液,或80%代森鋅600 - 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 800 -1000倍液,每隔7 -10天噴1次,連噴2-3次。
軟腐病防治:在發病前和發病初,及時在靠近地面的葉柄基部和莖基部噴施農用鏈黴素或新植黴素200mg/L,或敵克松原粉1000倍液,或38%噁霜嘧銅菌酯 800倍液,或50%代森銨600 - 800倍液,或77%氫氧化銅可溼性粉劑 400 - 600倍液,或氯黴素300mg/L,7 -10天噴藥 1次,共 2-3次,重者進行灌根治療。
②主要蟲害防治 主要蟲害有斜紋夜盜蛾、石蒜夜蛾、薊馬、蠐螬。
斜紋夜盜蛾:主要以幼蟲為害葉片、花蕾、果實,啃食葉肉,咬蛀花莛、種子,一般在春末到 11月為害,可用5%銳勁特懸浮劑 2500倍液或萬靈 1000倍液防治。
石蒜夜蛾:幼蟲入侵的植株,通常葉片被掏空,且可以直接蛀食鱗莖內部,受害處通常會留下大量的綠色或褐色糞粒,要經常注意葉背有無排列整齊的蟲卵,發現即刻清除。防治上可結合冬季或早春翻地挖除越冬蟲蛹,減少蟲曰基數;發生時,噴施樂斯本1500倍液或辛硫磷乳油800倍液,選擇在早晨或傍晚幼蟲出來活動取食時噴霧,防治效果比較好。
薊馬:通體紅色,主要在球莖發葉處吸食營養,導致葉片失綠,尤其是果實成熟後發現較多,可以用25%吡蟲啉 3000倍液、70%艾美樂 6000 - 10 000倍液輪換噴霧防治。
蠐螬:發現後應及時採用辛硫磷或敵百蟲等藥物進行防治。
③除草 在石蒜生長期間,少量雜草可以結合鬆土進行清除,若雜草較多,可採用藥劑進行防除。
5.採收及採後加工處理
(1)種球採收及貯藏
為了獲取種球,在石蒜培育過程中可適當遮陰,並在開花期去除花蕾,將石蒜的營養物質集中貯藏於石蒜鱗莖中。
石蒜種球採收一般在無葉期(5-9月),其中6月為最佳時間。選擇晴天進行挖掘種球,挖掘時避免損傷種球。挖掘出的石蒜種球要去除上面的泥土,但是不能用水衝洗。之後把種球攤平晾乾,待種球外部鱗片乾燥後按照種球的大小進行分級、包裝、運輸。
石蒜種球不適宜長期貯存,短期貯存時可以把其放在遮陰通風處,空氣溼度保持40%左右。
(2)鮮切花採收及貯藏
石蒜花形優美,色澤豔麗,花色變異較大,觀賞價值較高,素有「中國的鬱金香」之美譽。石蒜開花時正是花卉品種稀少的時候,且耐運輸,是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興切花資源。石蒜採收一般選擇在早晨,在花蕾剛顯色時即可進行採收。為了保證石蒜切花的質量,一般選擇植株健壯、花莖挺拔、花蕾剛顯色、無病蟲的植株進行採收。
石蒜切花在貯運期間採用幹藏方式比較理想,3天以內的短時間貯運可採用溼藏措施,但從降低成本、減少工序出發,建議採用幹藏措施。赤黴素對石蒜切花有一定的保鮮作用,能明顯改善石蒜的切花品質,經赤黴素預處理後進行幹藏貯運能明顯延長石蒜的瓶插壽命、實際觀賞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