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戴口罩的驢
六月,在豐縣的鄉村集市上,因著麥收,「擺地攤」的人,大多是年邁的老人,他們中,有人售賣的大多是家裡自種的農產品,有的是批發來一些東西零售,賺點微不足道的零花錢。他們,原本到了安享晚年的年紀,但依然自食其力,用自己的行為贏得別人的尊重……
他們不需要任何行當,通常是在路邊鋪一個磷肥袋子,然後放上家裡帶來的農品和水果,就可以經營了。
天氣炎熱,等待顧客上門的過程,也是一種煎熬。
如今,各村都有超市,但更多的老人還是會選擇去集市上購買,也許是習慣使然,也許是趕集所帶來的視覺衝擊,會更讓人愜意一些。
這位大嬸一大早就來到了這裡,一晃三個多小時過去了,才賣了6斤多點。
今年,老家的洋蔥才兩毛多一斤,但依然不太好賣。
這兩個相鄰的攤位,一個賣西瓜,一個賣黃瓜,兩人一邊做著生意,一邊拉呱,說些家長裡短。
這位老大娘眼前的蔬菜,即便賣完,也賺不了幾個錢,說真的,面對這樣的老人,我不會還價。每次我買菜的時候,都是這樣的動機:讓高溫下的他們,早點回家。
一些會理髮手藝的老人在市場一角落為老人理髮,現在各街道上都有理髮美容店面,理髮一次至少要10元,在市場上擺攤理髮,主要是給一些老人理髮,每次只需5元。半天下來,也能理十多個。
賣蔬菜種子的老人。
今年這種小瓜的價格還可以,如今依然售價在兩元左右。
6月,鄉村老人的標準裝束,一頂草帽,一件背心。
這種甜瓜品種,小時候經常看到,隨著不斷改良,集市上越來越少見了。
菜瓜也上市了,兒時我特別喜歡那種脆脆的味道。
看到有人過來,這位奶奶趕緊拿著旁邊的豆角進行推銷。
眼前的這位老人,趁「顧客」還沒上來的時候,精心的擺弄著每個西紅柿,希望能夠賣出好的價格。
9點多了,這位大嬸才開始吃早餐,她手裡拿著的,僅僅是一個饅頭。旁邊的老人,看上去應該80多歲了,她手裡抓著一把馬蜂菜。
懂事的孩子也跟著大人守攤,體會生活的不易。
一位賣鵪鶉蛋的大姐,在用心地盤算著什麼。
他們,大多清晨五六點鐘起床,整理好蔬菜,騎上三輪車早早的來到菜市場,找個好的位置一天的營生開始了,賣菜的幾乎都是年紀偏大的老年人。
從早上一直坐到下午3點左右,一年的收入十幾塊,幾十塊,早飯和中午飯不捨得買著吃,自己帶著饅頭,油餅,鹹菜等。她們,是我們每個母親勤勉的身影。
沒生意的時候和一旁同行們聊聊天,發發愣。
豐縣鄉村集市上的水煎包,堪稱一絕,那種入心的味道,你還記得嗎?
黃燦燦的,散發著濃鬱的香味,看著這些,是不是有點要垂涎三尺了!
山羊肉,也是咱豐縣鄉鎮集市上的一大特色。
夏日,為了防曬,這位帥哥,自有辦法。
老家的桃子,已經大量上市了。今年的油桃,價格不太理想。
西瓜攤,一家接著一家,我問了下價格,一元一斤。
燒餅,是在外的遊子回到家後,必吃的一道美食,當然,我也不例外。
終於又賣了一份。
帶著孩子趕大集。
向一位長輩問路……
騎三輪車趕集的老爺爺。
這老布鞋穿起來肯定比較舒服。
原始色的粉條。這種顏色的粉條大多是紅薯粉,吃起來很香的。
麥收的時間到了,賣鐮刀的地攤也多了起來。
農村集市上少不了農具,令人目不暇接,你認識的有幾樣?
還有用荊條編織的筐子和叉子。在農村,會這種編織手藝的老人越來越少,用荊條編織的筐子和叉子等拿到市場上出售,老人告訴我,現在很多人家不用這些了,買的人也很少。
居然還有用菸袋抽菸的老人。
地攤經濟,貫穿著鄉村集市的前世今生。現在,家鄉的集市,因著他們的存在,才愈發彰顯出濃鬱的煙火氣息和淳樸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