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縣鄉村集市上,那些「擺地攤」的老人們

2020-12-20 愚伯的自留地

圖文:戴口罩的驢

六月,在豐縣的鄉村集市上,因著麥收,「擺地攤」的人,大多是年邁的老人,他們中,有人售賣的大多是家裡自種的農產品,有的是批發來一些東西零售,賺點微不足道的零花錢。他們,原本到了安享晚年的年紀,但依然自食其力,用自己的行為贏得別人的尊重……

他們不需要任何行當,通常是在路邊鋪一個磷肥袋子,然後放上家裡帶來的農品和水果,就可以經營了。

天氣炎熱,等待顧客上門的過程,也是一種煎熬。

如今,各村都有超市,但更多的老人還是會選擇去集市上購買,也許是習慣使然,也許是趕集所帶來的視覺衝擊,會更讓人愜意一些。

這位大嬸一大早就來到了這裡,一晃三個多小時過去了,才賣了6斤多點。

今年,老家的洋蔥才兩毛多一斤,但依然不太好賣。

這兩個相鄰的攤位,一個賣西瓜,一個賣黃瓜,兩人一邊做著生意,一邊拉呱,說些家長裡短。

這位老大娘眼前的蔬菜,即便賣完,也賺不了幾個錢,說真的,面對這樣的老人,我不會還價。每次我買菜的時候,都是這樣的動機:讓高溫下的他們,早點回家。

一些會理髮手藝的老人在市場一角落為老人理髮,現在各街道上都有理髮美容店面,理髮一次至少要10元,在市場上擺攤理髮,主要是給一些老人理髮,每次只需5元。半天下來,也能理十多個。

賣蔬菜種子的老人。

今年這種小瓜的價格還可以,如今依然售價在兩元左右。

6月,鄉村老人的標準裝束,一頂草帽,一件背心。

這種甜瓜品種,小時候經常看到,隨著不斷改良,集市上越來越少見了。

菜瓜也上市了,兒時我特別喜歡那種脆脆的味道。

看到有人過來,這位奶奶趕緊拿著旁邊的豆角進行推銷。

眼前的這位老人,趁「顧客」還沒上來的時候,精心的擺弄著每個西紅柿,希望能夠賣出好的價格。

9點多了,這位大嬸才開始吃早餐,她手裡拿著的,僅僅是一個饅頭。旁邊的老人,看上去應該80多歲了,她手裡抓著一把馬蜂菜。

懂事的孩子也跟著大人守攤,體會生活的不易。

一位賣鵪鶉蛋的大姐,在用心地盤算著什麼。

他們,大多清晨五六點鐘起床,整理好蔬菜,騎上三輪車早早的來到菜市場,找個好的位置一天的營生開始了,賣菜的幾乎都是年紀偏大的老年人。

從早上一直坐到下午3點左右,一年的收入十幾塊,幾十塊,早飯和中午飯不捨得買著吃,自己帶著饅頭,油餅,鹹菜等。她們,是我們每個母親勤勉的身影。

沒生意的時候和一旁同行們聊聊天,發發愣。

豐縣鄉村集市上的水煎包,堪稱一絕,那種入心的味道,你還記得嗎?

黃燦燦的,散發著濃鬱的香味,看著這些,是不是有點要垂涎三尺了!

山羊肉,也是咱豐縣鄉鎮集市上的一大特色。

夏日,為了防曬,這位帥哥,自有辦法。

老家的桃子,已經大量上市了。今年的油桃,價格不太理想。

西瓜攤,一家接著一家,我問了下價格,一元一斤。

燒餅,是在外的遊子回到家後,必吃的一道美食,當然,我也不例外。

終於又賣了一份。

帶著孩子趕大集。

向一位長輩問路……

騎三輪車趕集的老爺爺。

這老布鞋穿起來肯定比較舒服。

原始色的粉條。這種顏色的粉條大多是紅薯粉,吃起來很香的。

麥收的時間到了,賣鐮刀的地攤也多了起來。

農村集市上少不了農具,令人目不暇接,你認識的有幾樣?

還有用荊條編織的筐子和叉子。在農村,會這種編織手藝的老人越來越少,用荊條編織的筐子和叉子等拿到市場上出售,老人告訴我,現在很多人家不用這些了,買的人也很少。

居然還有用菸袋抽菸的老人。

地攤經濟,貫穿著鄉村集市的前世今生。現在,家鄉的集市,因著他們的存在,才愈發彰顯出濃鬱的煙火氣息和淳樸的味道。

相關焦點

  • 豐縣鄉村集市上,簸箕葦席、木梳篦子、小雞小鴨都有,像回到童年
    圖文:紅豔 一年一度的蘇北豐縣歡口鎮賀堌集大會第三期,今天又拉開了帷幕,在這一段時間裡,十日一會。集市上賣的東西應有盡有,那場面可不是一般的火爆,它的親和力來自於接地氣和平民化、是鄉野間未經雕飾的原始風味,在四季的交替中永遠有著生動、溫暖、熱鬧和鮮活的場景。
  • 下沙大學生擺地攤一定要說是「創意集市」,英文名為i-Mart
    本報訊(記者 艾丹青 通訊員 羅佳旻)天黑就像一個暗號,每天傍晚時分,下沙高教區的主幹道旁會準時出現一群擺地攤的大學生。他們把這條街喚作「創意地攤街」。這個學期開始,地攤街逐漸紅火。  市場上淘來的東西  稍加修飾後灰姑娘變成了公主  梳著披肩直發,腦門上一排整齊留海的張卡飛看上去很卡通,像漫畫中的主人公。1988年出生的她平時很喜歡改造那些市場上淘來的小東西,杯子、發卡、飯勺、小石頭,甚至連一個廢舊的飲料瓶,她勾點顏色,添上自己做的卡通布偶,再稍作修飾,瞬時就成了一件既耐看又實用的工藝品。
  • 實拍:初冬的鄉村和集市,感受最本真的鄉土氣息……
    雖然沙莊的老橋,已經成為一個蹣跚的老人,但在她那裡,我依然能夠找到足夠的心靈撫慰。即便是如今已遠離家鄉,離開了鄉村,但那片綠色依然在我的心中搖曳著,似乎從來沒有走出我的視線。我好懷念小時候故鄉沙莊集上的情景。
  • 一個55歲的人,在農村集市擺地攤,賣什麼產品銷量大、利潤高?
    回答這個粉絲的問題,一個55歲的人,在哪吃集市擺地攤,賣什麼產品銷量大、利潤高?我這裡只能是推薦一些項目,僅供參考。  在現在農村的服裝消費市場中,女性和兒童應該說是主力軍,其中購買力最強的當屬女性,像在夏季這樣換衣服頻繁的季節,女性顯然不會嫌自己的衣櫃裡的衣服多,在夏季農村集市擺地攤賣應季的女裝,經常做一些打折促銷活動,銷量還是比較可觀的,值得推薦。
  • 農村冬天集市擺地攤賣什麼賺錢?看完你就知道了!
    到了冬天,農村田地裡的活計基本都忙完了,這時候正是農民們得了閒又有錢的時候,時不時地會上集市上逛一逛,採購些物資。按理說,這個季節正是擺攤賣貨的好時節。那農村冬天擺地攤賣啥能賺錢呢?這得看當地的經濟條件、農民們的生活習慣、消費偏好等等!像陌上花地處南方農村,冬日裡上集市逛時,攤位前光顧的最多的大致有這幾類:一、各色小吃可以是當地傳統小吃,農村人對於傳統的東西都有一種特殊的情結,見到了多少都會買點。
  • 我在農村擺地攤,曾經月入過萬,如今不夠溫飽
    火熱的地攤經濟中,有人擺地攤是為了生活,而有的人卻是為了生存。 而在擺地攤求生存的人群中,還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在地攤經濟成為「正規軍」之前,就一直遊走在農村各個鄉鎮的集市,以擺地攤為生,按照當地農曆逢四逢九或者逢一逢七等趕集節奏,奔赴一場又一場的「約定俗成」。
  • 豐縣華山鎮中胡樓村:濃鬱的鄉情,遊子們的鄉愁!
    圖文:程守忠豐縣華山鎮中胡樓村,轄中胡樓、前胡樓、謝集、趙安、后街、丁莊、謝新莊、凡堂屋、胡莊九個村落,雞犬之聲相聞,溫馨和美,安居樂業,充滿祥和之氣……豐縣華山鎮中胡樓村,像老家許多的聚落一樣,水泥路縱橫交錯
  • 豐縣人的最愛!一年一次,過期不候
    昨夜春風吹院落,正宜春食上春盤 豐縣人講究「不時不食」 饞哭豐縣人的春季美食已經上桌了 要不要一起去吃下整個春天?
  • 豐縣鄉村吃早餐的場面,把我震撼到了!
    而在我們老家的鄉村,老百姓喜歡的,才是真正好吃的美食,今天要說的就是鄉鎮街上賣的早餐,沒有什麼賣相但非常受歡迎。豐縣老家的早餐店,大多是夫妻檔。開早餐店的店主,基本都具備以下特徵,男的勤勞樸實,女的熱情好客。
  • 豐縣師寨鎮魏莊:美得有些意外,還以為來到了江南的鄉下!
    圖文:愚伯的自留地一別185天,今天再次踏上豐縣師寨鎮魏莊新農村的土地,我竟然陌生的不敢相認。三層的小樓房,依次而立,看上去簡潔舒適、溫暖清新、優雅別致,身在其間,還以為到了江南的美麗鄉村。夏日的魏莊草木一片蔥蘢,滄桑斑駁的路面上,可,剛搬入的農人心裡,依然停留在昔日的時光。
  • 和集這家原汁原味的「家庭農場」,在豐縣獨一無二,我被震撼了!
    圖文:紅豔對豐縣而言,由於人均耕地面積不多,中國的家庭農場發展受到了很多大制約,但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現在縣城周邊和鄉鎮附近的各種家庭農場,葡萄、草莓、蘋果等採摘園等發展很火,如今鄉村振興戰略下,家庭農場的發展前景也越來越呈現出它應有的生命力。
  • 你有多久沒趕老家的「鄉村集」了,今天就跟著我的鏡頭去看看吧!
    圖文:愚伯的自留地拍攝地:豐縣歡口鎮集市城市在日新月異的變化,老家的鄉村還是不緊不慢的節奏,農忙的間隙,趕集,,這就是農村集市的樣子。而上圖的這位爺爺,他的燒餅估計也很出名吧!趕集的境況,實際上是鄉村一道最亮麗的風景。
  • 豐縣歡口鎮和事樓村:這裡的每一張唯美畫面,都足以溫暖遊子們的心靈!
    我不知道該去如何描述,只能告訴他們一個大體的位置——我的家在蘇北豐縣歡口鎮的一個小村莊。她雖然渺小卑微,但她卻是我的驕傲,相較於少小離家的遊子,我對故鄉的親切感遠超於他們,而鄉愁更是他們的十倍百倍。
  • 寧波這所鄉村幼兒園的孩子們在「小集市」裡幸福玩樂,學做社會小公民
    在「診室」旁邊就是病房,一個個小「護士」悉心照料著床上的「病號」。這是在幼兒園二樓一間教室裡的「定塘衛生院」場景,繼續往四周走,記者看到,這裡還有「綠暢配送站」,孩子們扮演的工作人員正在把蔬菜、肉類等配送到臨近的「渡頭街燒烤」、「銀都海鮮面」。
  • 豐縣宋樓鎮葛芭草集村:一座古意隱隱、現代昭昭的魅力鄉村!
    圖文:程守忠豐縣宋樓鎮葛芭草集村,說它「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不為過。《史記》、明代隆慶版的《豐縣誌》、清代諸版《豐縣誌》,均有相關記載。祝福您,老人家,希望儘早拜讀到您的大作。老人還在編寫《葛芭草集村村史》,他說周建奎、張世金都是他的學生。老人的書法作品。老人說,西漢的盧綰、戚妃都是本村人。中陽裡,其實在這裡,演變過程是這樣的:(古)中陽裡——邀帝城——棠林集——安懷寨——葛芭草集。
  • 班車停運,集市取締,鄉村網上代購員守護著鄉親們的「菜籃子」
    鄉村網上代購員劉豔披上雨衣,戴上口罩,騎上小電動車,開啟忙碌的一天。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後,鄉村班車停運,集市取締,大家的生活物資不夠怎麼辦?這裡鄉親們就聯繫劉豔,讓她幫忙網上代購。每天,100多個訂單,劉豔準點送到。
  • 豐縣沒啥好吃的?就這幾碗湯,就足夠了!
    豐縣的美食種類非常多對於我們以麵食為主的豐縣人而言湯類也是不可缺少的尤其快到飯點的時候經常聽到人們相互問候一句在豐縣人的餐桌上有這幾碗湯,百喝不厭它們不是大餐但豐縣人對它們卻情有獨鍾……大席味丸子湯一口丸子,一口湯,簡直賽過活神仙,
  • 豐縣致遠學校:開學在即,老師們親自灑掃校園,迎接學子的到來
    圖文:程守忠為了迎接學子的到校,豐縣致遠學校的老師們,已經灑掃校園,做好了一切準備工作。讓我們一起參觀一下這所朝氣蓬勃的私立學校吧。豐縣致遠學校,坐落在豐縣城南宋樓鎮渠坑村254省道的東側,六年級、五年級各三個班,二、三、四年級各兩個班,一年級一個班,共十三個班級,近四十名教師員工,是一所私立學校,也是豐縣幾所私立學校中,唯一設在鄉村的學校。
  • 鄉村集市十足「鄉氣」勾起城裡人回憶
    而「鄉村集市」卻像一個梳著麻花辮子的姑娘,從鄉村悄然走向城市。  如今,她走在被大型蔬菜店、綜合超市、各類電商平臺、城市綜合體等交織的都市裡,不失優雅,不失自信,而且其「經濟顏值」居高不下。但是,這些生活上的改變似乎對林立在城市與鄉村接合處的集市未造成任何影響,而且,「鄉村集市」的人氣指數一直居高不下。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記者了解到,在全市新型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過程中,「鄉村集市」之所以沒有被淘汰掉,而且還佔據了一席之地,是因為這些集市上的蔬菜和超市裡的相比,價格非常便宜;而且很多蔬菜和水果都是城市周邊地區農民自己種的。
  • 擺地攤賣什麼最賺錢?擺地攤需要準備什麼?
    四川成都開放擺地攤,一夜之間創造10萬就業崗位的事,被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揚之後,「擺地攤」這事一下變得光榮並時髦了起來,在全國掀起了擺攤的熱潮,大家對擺地攤的熱情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更有甚者,城管直接打電話讓攤販出來擺攤,簡直讓人不敢相信。今天就來說說大家都關心的擺攤的相關問題,如:擺地攤賣什麼最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