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攻城時,城門上的人為何不把梯子推倒?不要以為古人傻

2020-12-13 廢柴新視野

自古以來,戰爭一直困擾著人類,只不過到了現代幾乎已經沒有冷兵器作戰了。除非雙方沒有子彈或沒有開火的權利,否則基本上將不會進行肉搏戰鬥。過去,沒有飛機和飛彈,每場戰爭基本上都是在人命的基礎上取得的,但是現代士兵的生命變得更加寶貴。當年都是依靠堅固的城牆來防禦敵人,一旦前線的士兵沒有阻擋敵人,城門便是最後的防禦線,一旦城門丟失,整個城市幾乎等於淪陷。當敵人攻擊城市時,他們通常使用梯子爬上城市,而我們發現捍衛城市的士兵通常更喜歡向他們扔石頭,而不是破壞梯子,為什麼會這樣呢?

許多人對攻城的印象主要來自電影和電視劇。由於當前的電影和電視劇很少能還原真實的場景和細節,為了節省經費攻城戰通常比較簡單,並且為了突顯戰爭的困難,攻城戰的描繪重點是那些正在梯子上爬的士兵,其實這和古代完全不同。

竹梯並不會被應用在攻城戰中,他們不會將梯子放置於城牆上,進攻性戰鬥中使用的梯子通常比牆壁短,並且頂部是尖的。在許多情況下,它會布滿毒液,以防止士兵推下梯子。害怕死亡的士兵會向攻擊這座城市的士兵投擲石塊,如果是忠實的士兵會冒著被毒死的危險推下梯子。

這只是早期戰爭的形式,之後伴隨著時代的進步,武器也在不斷改進。古人的智慧超出了我們的想像,我們目前的消防隊在營救高層建築時將使用梯子和其他設備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存在,此類梯子在過去實際上曾被稱為「墨子破雲梯」,曾被用於攻城。現代消防梯的底座是重達幾噸的消防車,在古代攻城梯要比我們的消防梯大,而且使用實木製成,只有幾十個人聯合在一起才可以將其推入城樓的前面,所以幾乎不可能被推開。

除了雲梯,過去戰爭中使用的箭頭,弓箭和投石車實際上是非常強大的武器。幾乎可以算作冷兵器中手槍的存在,弩相比於箭更加方便,而且其殺傷力巨大,操作簡單。所以我們不能低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古代人的動手能力超出我們的想像。

相關焦點

  • 古人攻城用梯子,城牆上的人拿石頭往下扔,為何不直接推倒梯子?
    古人攻城用梯子,城牆上的人拿石頭往下扔,為何不直接推到梯子? 攻城戰是戰爭中非常殘忍的形式之一,戰爭中死傷的人數也是在攻城中死的最多的。攻城的兩種方式就是攻破城門和攻破城樓,很多士兵都是死在攻城中。攻破城門的方式就是用碩大的木樁撞城門,士兵們推著木樁一次又一次的撞,直到把城門撞開為止。
  • 守城士兵為何不推倒梯子,反而往下扔石頭?
    影視劇中的攻城戰,常常會有這樣的場景,攻城的士兵抬幾架梯子,搭在城牆上,然後開始往上爬,結果城牆上面的士兵開始往下滾大石頭或者射箭,阻止這些試圖爬上城牆的敵人。每每出現這樣的場景,可能有不少觀眾朋友會納悶:城牆上的那些士兵是不是傻?使勁晃動梯子或者直接推倒梯子不就完事了,誰也別想爬上來。
  • 古戰場敵軍用雲梯攻城,守軍為什麼不推倒梯子?你想的太簡單了!
    特別是雲梯乃攻城必備,城門若一時撞不開,攻城一方只能使用雲梯爬上城牆,如果守城士兵直接推到雲梯豈不是事半功倍了,那為何寧願用石頭砸呢? 攻城之戰絕佳方法。攻城一方的兵力遠遠大於守方,攻方除了要攻破城門外,還有一個絕佳方法,那就是使用雲梯登城。士兵一個接一個爬上梯子,只要登上城牆就有打開城門攻破城防的機會。
  • 為何守城士兵寧願費力用石頭砸,也不推倒梯子?士兵:我可不傻
    其實發生戰爭最受罪的是老百姓,如果他們打仗的地方在邊界處就還好,但是如果敵方選擇攻城池,那麼老百姓就逃不了傷亡。老百姓最怕的是叛亂分子,因為和諧的生活家園會被破壞。我國古代的醫療技術非常落後,所以想要治好還是得看運氣。在我國歷史上發生戰爭基本上都是短兵相接,用肉體與敵人相撞。
  • 守城士兵為何不推倒梯子,反而往下扔石頭?原因其實很簡單
    重慶通遠門雕塑,爬城梯子就是一架普普通通的竹梯,真實的古代雲梯不可能這麼low 作為古代攻城工具的第一個偉大發明,魯班的雲梯得到了楚王的衷心讚賞,由此下定了攻打宋國的決心。只要認真想想,就知道雲梯不可能是幾把竹梯綑紮在一塊,由士兵扛著去攻城吧。
  • 古代打仗,守城士兵為啥不推倒梯子而舉石頭砸?答案:推過的人屍體都涼了
    但是有人有疑問,為什麼要用石頭砸卻不推倒梯子,這樣不是更節省武器和體力,讓對面徹底爬不上城牆?城牆上的士兵會告訴你:傻子才去推,推過的人屍體都涼了。攻城用的梯子可是早就做好了防備工作,古代就有在箭上塗毒的做法,同樣只要有條件攻城梯頂端會被削尖,塗上致命的毒藥,讓守城的士兵不好下手。
  • 古代攻城戰都會使用梯子,就不怕被推倒嗎?我們都被電視劇騙了
    古裝劇大火的今天,相信不少朋友都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每當戰爭發生的時候,守城的一方大關城門,在城牆之上使用弓箭來防守。而攻城的一方往往會駕著很多梯子,士兵們雖然要頂著弓箭的威脅,不過自然而然也就可以爬上城牆,從而將城池佔領。
  • 作為搭在城牆上的攻城器,「雲梯」為何總沒人去推倒?
    古代戰爭劇中,常有雲梯攻城的一幕,當看到反派的軍隊用雲梯登上城牆時,有沒有很想一把推一排下去的想法?而守城士兵卻不推,背後複雜因素如下:「攻城不破城」的雲梯誕生古代戰爭中,各勢力範圍最重要的就是城,這就決定了攻城戰的意義。
  • 古代攻城,真實的「雲梯」長什麼樣?守城將士為何不把它推倒?
    在各種古裝片裡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幕,「將軍下令攻擊某城,於是身後的士兵抬著梯子就衝了,緊接著就是攻城方爬梯子,然後守城方扔石頭,攻城方死傷慘重……」。每當看到這裡都不免生疑:「攻城方抬著梯子去攻城能爬上去嗎?」
  • 古代攻城時,攻城方不怕雲梯被推倒嗎?魯班:當我的發明是玩的嗎
    古代攻城時,攻城方不怕雲梯被推倒嗎?魯班:當我的發明是看著玩的? 愛看古代戰爭片的朋友們肯定對雲梯這種戰爭器械非常熟悉。我們知道,雲梯的作用主要是用來攀越城牆,進行攻城。古代的雲梯,下面一般都帶有輪子,使其可以非常方便的進行推動和行駛,故而,也有「雲梯車」的名號。
  • 為何古代的守城士兵寧可用石頭砸,也不把梯子推倒?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攻城者都快要攻上城牆了,守城者肯定不會坐以待斃,一般人的想法是把梯子推倒,這樣攻的人就上不來了,但是事實告訴我們相比起推梯子,用石頭砸的方法會更好。 攻城者爬上來,守城者不會傻到放低重心彎下身子去推梯子,力氣沒大到可以推掉幾百斤重的梯子,一不小心還會被攻城者拉下去。
  • 古代守城士兵為什麼寧可用石頭砸,也不推倒梯子?老兵:傻瓜才推
    雲梯的種類有很多,搭梯子的形式叫做「飛梯」,梯子有木製的竹製的,長二三丈,梯子的一頭安有輪子,用的時候把梯子推到敵方城牆牆邊上,人順著梯子爬上去。」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攻城者都快要攻上城牆了,守城者肯定不會坐以待斃,一般人的想法是把梯子推倒,這樣攻的人就上不來了,但是事實告訴我們相比起推梯子,用石頭砸的方法會更好。
  • 攻城略池不是用普通梯子,其實都被電視劇騙了,雲梯梯子大不同!
    攻城略池不是用的普通梯子,其實都被電視劇騙了,雲梯梯子大不同!Hello各位小夥伴們,在我們看許多古裝電視劇的時候肯定都會看到一些打仗攻城的場景,也讓我們感受到了那種在戰場上的熱血沸騰以及殘酷,說起來在古代戰爭時的武器無非就是一些投石車或者雲梯等等,然而現在有很多朋友都誤會雲梯就是普通的梯子,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的,如果雲梯就是梯子的話那麼攻城的時候人家直接把梯子一推不就可以了嗎,還等著讓你爬上來?所以說雲梯和梯子是完全不同的結構!
  • 古代攻城這麼難,為什麼不馴養犀牛來撞開城門?
    用犀牛來撞開城門,還是蠻有想像力的。犀牛是犀科動物的統稱,有4屬5種。無論哪種,犀牛都具有動物腿短、體肥笨拙的特徵,體長一般在2.2-4.5米,肩高1.2-2米,體重2800-3000千克,甚至和大象有一拼,堪稱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動物。
  • 古代的攻城機器穿雲梯,令墨子都聞風喪膽的雲梯是什麼來歷
    古人發明出了一種梯子,是專門用來攻城的攀登城牆的設備,叫做雲梯。依雲而立的雲梯古書中有一句話:「雲梯可依雲而立,所以瞰敵之城中。」古時候的雲梯是一種登高設備,高度可與雲比肩,是用來的。當然真正的雲梯並沒有那麼高,這裡只是用了一種誇張的修辭手法。
  • 《騎馬與砍殺2:霸主》開發日誌——攻城(下)
    同時,AI會計算出每條戰線上所需部隊的數量,通過對部隊的分配來實現作戰目標。比如一側城牆已被投石機砸出缺口,AI會馬上派遣主力從這側突破城牆,而另一側的雲梯僅派遣少量部隊,如果此時又有一處城牆形成缺口,AI很可能徹底放棄梯子這側的攻擊,而將全部的兵力投入到城牆有缺口的兩處戰線上。
  • 科普古代人是如何攻城的:詳解古代攻城器械的發展和投石機的使用
    戰爭的目標和模式的變化,就需要新型的器械對城池造成傷害,各式各樣的攻城器械也就應運而生。周朝的生產力雖然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城池的建築技術依然不是很成熟,大部分的城牆還是夯土牆,呈梯形。在攻城的時候用一種頂端帶有鉤子的梯子、繩子或者長杆來勾住城牆,進攻者順著攀爬上去。這種簡陋的攻城設備叫做鉤援。因為是夯土牆,城牆也不算太高,鉤援在當時算的上是一種攻城利器。
  • 古代攻城戰,爬城牆的死亡率那麼高,為何士兵還是拼命往上爬?
    古代攻城戰,爬城牆的死亡率那麼高,為何士兵還是拼命往上爬?自古以來,人類的戰爭經歷了三個階段:人類與野獸的戰爭,冷兵器時代和熱兵器時代。顧名思義,冷兵器時代就是指的刀劍棍棒這些武器,大型的武器就是攻城車,投石器等。
  • 《騎砍2》攻城雲梯怎麼樣 攻城雲梯介紹
    導 讀 本次給大家帶來的是騎馬與砍殺2中的攻城道具介紹,在本作中有很多的攻城用具,本篇講的是其中最基礎的攻城雲梯
  • 古代城牆為何要建成「鋸齒」狀?有三種作用,這才是古人智慧
    有個成語叫「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是為何?因為古代戰爭,要想攻入城中,光靠爬牆頭還不夠,一定要攻破大門。為此,攻城一方常常放火燒城門,守城方為了保護城門,也會放火燒敵。城牆外就是護城河,要救火自然用其中的水。若水用盡,魚兒豈能活?為了保護城門,人們往往圍著城門建造甕城,有時候甚至建造三重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