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攻城這麼難,為什麼不馴養犀牛來撞開城門?

2020-12-11 史趣

用犀牛來撞開城門,還是蠻有想像力的。犀牛是犀科動物的統稱,有4屬5種。無論哪種,犀牛都具有動物腿短、體肥笨拙的特徵,體長一般在2.2-4.5米,肩高1.2-2米,體重2800-3000千克,甚至和大象有一拼,堪稱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動物。

犀牛體型笨重,卻能以相當快的速度向前奔跑,一般可達到每小時45公裡。我們知道,一個物體的動能與質量和速度成正比。質量相同的物體,運動速度越大,它的動能越大。不僅如此,犀牛皮厚且堅硬,鼻子上有長角。這樣看來,犀牛奔跑起來是有很強的衝撞力的。這種力到底有多大,這要看被撞物體的介質,筆者並沒有查到具體的數值。不過,從有關資料來看,犀牛掀翻一輛SUV或者對抗獅子、大象等大型動物是比較輕鬆的事情,更不要說奔跑起來了。

既然犀牛的衝撞力比較大,能不能馴養用它來撞城門呢?顯然是不能的,不然古人早就這麼做了。

首先,犀牛生存在非洲和亞洲溫暖區,喜歡獨居,個體之間很少接觸,即便是相對喜歡熱鬧的白犀牛群居數量也只有10隻左右,而且大數的時候都避開人類。可見,想要大批量馴養犀牛是多麼不現實的事。據統計,全世界有25000多隻犀牛生活在野外,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飼養在動物園。

其次,犀牛體型巨大,而且腦容量只有大象的五分之一,馴化起來比大象困難的多。最為關鍵的是犀牛視力差,鼻子靈,膽子小,而且暴力傾向嚴重。馴化犀牛需要大量的成本,即便馴化起來,效果也不怎麼好。試想,組織犀牛隊去攻城,聽到喊殺聲、槍炮聲,怎麼辦?恐怕最慌的就是犀牛了吧。

再次,古代的城門大部分由木頭製成,上面鑲有銅釘來加強防禦能力。古代的城門雖然不如現在的鐵門結實,但還是比較耐撞的。處於軍事重鎮的城市,除了堅固城門之外,還會放置千斤閘,形成一道「牢不可破」的屏障。如明朝初期,人們在修建正陽門箭樓時就放置了千斤閘,閘門為鐵皮包實木,布滿加固鐵釘。想要突破千斤閘還是比較困難的事。

綜合來看,通過馴化犀牛來撞開城門,並不是很現實的事情。戰爭異常殘酷,人們會趨利避害,犀牛這種動物雖然衝撞力強,但自身缺陷明顯,而且難以有效組織起來,人們最終不會選擇他來攻城。犀牛不行,人們最終會訴諸工具。這也是木牛車、衝車等攻城利器出現的原因。

相關焦點

  • 古戰場敵軍用雲梯攻城,守軍為什麼不推倒梯子?你想的太簡單了!
    在古代戰爭中,士兵不僅要在戰場上拼殺,最主要的還是攻城或者守城。作為攻城的一方,肯定派出的兵力是守方的數倍,其傷亡人數往往是最慘烈的,畢竟「易守難攻」。除了攻城人數多外,使用的攻城武器也要多,如投石器、弓弩車、雲梯都是必不可少的攻城武器。
  • 古人攻城用梯子,城牆上的人拿石頭往下扔,為何不直接推倒梯子?
    古人攻城用梯子,城牆上的人拿石頭往下扔,為何不直接推到梯子? 攻城戰是戰爭中非常殘忍的形式之一,戰爭中死傷的人數也是在攻城中死的最多的。攻城的兩種方式就是攻破城門和攻破城樓,很多士兵都是死在攻城中。攻破城門的方式就是用碩大的木樁撞城門,士兵們推著木樁一次又一次的撞,直到把城門撞開為止。
  • 士兵攻城時,城門上的人為何不把梯子推倒?不要以為古人傻
    當年都是依靠堅固的城牆來防禦敵人,一旦前線的士兵沒有阻擋敵人,城門便是最後的防禦線,一旦城門丟失,整個城市幾乎等於淪陷。當敵人攻擊城市時,他們通常使用梯子爬上城市,而我們發現捍衛城市的士兵通常更喜歡向他們扔石頭,而不是破壞梯子,為什麼會這樣呢?許多人對攻城的印象主要來自電影和電視劇。
  • 古代攻城,真實的「雲梯」長什麼樣?守城將士為何不把它推倒?
    攻城時對於守城士兵來說對付爬梯子的攻城士兵要容易的多呀!事實上是古人攻城的確大規模用「雲梯」。那麼,古人用「雲梯」攻城真的是就像電視劇裡那樣用人「堆」出來的嗎?不可否認,有這種情況,而且強攻的傷亡的確大。但是,也並不是完全像電視劇裡那樣簡單粗暴用人堆,小編注意到一個問題就是「雲梯」,古人如果準備強攻,那雲梯可不像電視劇裡的那般「磕磣」!古代的「雲梯」長什麼樣呢?
  • 古時打仗,為什麼不繞過城池?直取後方,專家:想繞但不敢繞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恢復國家兵力之後,就起兵討伐夫差,然而在這裡就牽扯到了一些問題,攻城!攻城的代價的非常大,守城容易攻城難,每一次攻城都必須做好萬無一失的準備。雲梯是後來出現的攻城器具,那麼在雲梯沒有出現之前,只是用砸破城門,才能攻城,這樣的代價無疑是最大的,那麼古人在攻城時為什麼沒有想過繞過城池,直取後方呢?這又是為何?
  • 科普古代人是如何攻城的:詳解古代攻城器械的發展和投石機的使用
    戰爭的目標和模式的變化,就需要新型的器械對城池造成傷害,各式各樣的攻城器械也就應運而生。周朝的生產力雖然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城池的建築技術依然不是很成熟,大部分的城牆還是夯土牆,呈梯形。在攻城的時候用一種頂端帶有鉤子的梯子、繩子或者長杆來勾住城牆,進攻者順著攀爬上去。這種簡陋的攻城設備叫做鉤援。因為是夯土牆,城牆也不算太高,鉤援在當時算的上是一種攻城利器。
  • 古代進出城,為什麼必須要走城門,其他地方不能進出嗎
    中國古代的城門可以說成是一個城市的標誌,城門和圍牆一般來說都是有國防防禦力,並且還能夠用於城市防洪工程用,可以說中國古代的城便是一個牢固的天然屏障。中國古代的封地都擁有 城牆的圍繞,除開東南西北四個方位設定了城門以供大家進出以外,別的地區全是有圍牆的。自然在碰到戰爭的情況下,便會關掉城門來作為防禦力。
  • 犀牛——從北到南,我也曾生活在中國
    安陽殷墟被動物學家們視為古代中國犀牛活動範圍的北界,甲骨文卜辭明確記載殷王曾「焚林而獵」,捕獲犀牛71頭,戰國之前,犀牛分布的記載集中於東部地區,戰國之後犀牛數量由於捕殺大量減少。犀牛減少的其中一個原因為冷兵器時代犀牛皮革用來製作鎧甲。
  • 三個犀牛精為什麼望風而逃,原來井木犴有絕招
    聽孫悟空說是去對付犀牛精,鬥木獬、奎木狼、角木蛟道:「若果是犀牛成精,不須我們,只消井宿去罷。他能上山吃虎,下海擒犀。」他們說得很明確,若真是犀牛精,井木犴一個人就足夠了,其他三人根本不用去。可孫悟空被犀牛精打怯了,怕不保險,還是堅持讓四個人一起去了。
  • 古代打仗,守城士兵為啥不推倒梯子而舉石頭砸?答案:推過的人屍體都涼了
    古代戰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就是攻打城池,古代軍隊攻打城池專用的機械化器具,能有效對城池防禦體系進行直接破壞或協助攻擊,常見的攻城器具有:衝車、雲梯、渡濠器具、投石車等,它的出現,是技術的進步也是戰爭的需要。
  • 古人打仗,遇到久攻難下的城池,為何不繞過去?專家:你繞下試試
    文|武品文史導讀:戰爭固然殘酷,但無疑是歷史進程必不可少的推動者之一,但古代戰爭相對笨拙,而且經常會遇到打不下的城池,按照現代的思維來說,他們為啥不繞過去呢?其實不是不想繞,而是繞不了。其實中國古代的戰爭是特別難打的,為什麼呢,因為華夏大地幅員遼闊,人丁興旺,動輒幾十萬大軍參戰,加上城池林立,依險而築,中國古代的攻城戰異常艱險,這在外國人眼中是很難想像的。
  • @宿遷人 到市博物館玩一場「攻城遊戲」
    「你倆負責找零件,我來拼湊。」「媽媽,我找到了這個車頭了。」湊近一看,記者發現,他們拼湊的都是一些古代兵器模型——弓弩機、攻城車、投石車等。「隨著電視劇《大秦賦》的熱播,許多觀眾對於劇中出現的古代兵器尤為好奇。其實,宿遷市博物館展廳內也有不少兵器文物,其中有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劍、青銅矛、青銅戈等,還有泗水王陵中出土的國家一級文物——錯金銀銅弩機,都十分珍貴。」
  • 宋代就有記載揚州人馴養鳥類 最早馴養的是八哥
    原標題:宋代徐鉉最早記載揚州人馴養鳥類導讀:揚州有兩件關於鳥的新聞:第一,蔣永慶先生數年如一日,在揚州拍攝了大量精彩的鳥類照片,他的專題攝影集《揚州溼地白鳥風情》已由吉林美術出版社正式出版;第二,王玉生先生長期致力於揚州傳統雀籠的傳承與製作,他做的雀籠甚至被國家博物館收藏,如今以他為傳承人的
  • 為何守城士兵寧願費力用石頭砸,也不推倒梯子?士兵:我可不傻
    後面發生的戰爭主要是跟其他國家和一些叛亂分子,肯定有人想說跟其他國家打我能理解,為什麼還有叛亂分子呢?主要是因為天子的能力不行,手下的大臣才會有造反的心思。其實發生戰爭最受罪的是老百姓,如果他們打仗的地方在邊界處就還好,但是如果敵方選擇攻城池,那麼老百姓就逃不了傷亡。老百姓最怕的是叛亂分子,因為和諧的生活家園會被破壞。
  • 《騎馬與砍殺2:霸主》開發日誌——攻城(下)
    你可以根據你部隊的戰備狀態設定多種戰術:比如放棄一個攻擊區域而重點攻擊另外兩個區域;或者使用雲梯或者攻城塔強攻城牆;又或者使用破城槌砸開城門;當然也可以用更暴力點的方式:直接用投石機轟塌城牆!一旦你的部隊和攻城器械部署就位,第二階段,也就是真正的攻城戰便拉開帷幕。你的部隊會根據你設定的戰術開始行動。
  • 古代攻城戰都會使用梯子,就不怕被推倒嗎?我們都被電視劇騙了
    古裝劇大火的今天,相信不少朋友都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每當戰爭發生的時候,守城的一方大關城門,在城牆之上使用弓箭來防守。而攻城的一方往往會駕著很多梯子,士兵們雖然要頂著弓箭的威脅,不過自然而然也就可以爬上城牆,從而將城池佔領。
  • 南京城明明地勢險峻、易守難攻,為何太平軍只花十來天就佔領了?
    1853年3月7日清晨,李開芳率陸軍到聚寶門外,擊潰城門外鄉勇,兩江總督陸建瀛坐守孤城,18日,太平軍爆破儀鳳門,次日太平軍發起總攻,當天傍晚,太平軍已經幾乎控制了南京城內所有街道,剩餘清軍在明皇城中掙扎,20日,太平軍佔領全城。一個有著得天獨厚地理優勢的南京為什麼僅僅堅持了十餘天就被太平軍全部攻佔?
  • 古代攻城時,攻城方不怕雲梯被推倒嗎?魯班:當我的發明是玩的嗎
    古代攻城時,攻城方不怕雲梯被推倒嗎?魯班:當我的發明是看著玩的? 愛看古代戰爭片的朋友們肯定對雲梯這種戰爭器械非常熟悉。我們知道,雲梯的作用主要是用來攀越城牆,進行攻城。古代的雲梯,下面一般都帶有輪子,使其可以非常方便的進行推動和行駛,故而,也有「雲梯車」的名號。
  • 小班戶外遊戲教案及教學反思《攻城遊戲》
    守城人相應比攻城人少。  2、城堡內放入準備好的「寶貝」(小金魚、沙包、絨布玩具都是城堡內的寶貝),。教師或請一名幼兒喊口令(遊戲開始),攻城幼兒瞅準機會去搶「寶貝」,守城幼兒要守住城門,(守城門的幼兒只能在圓圈上),(.本文來源:屈老.師教案網)不讓攻城幼兒把寶貝搶走,直至攻城幼兒拿到寶貝,遊戲繼續進行。
  • 南宋,政治鬥爭,土城建築非常堅固,外城共開了十幾座城門
    全城軍民在李解解指揮下、決心智死保衛都域北宋都城京,既是北宋的戰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一個軍事重鎮,都城的結構分外城、內城和言域三個部分,外是主要的線,土城建築得非常豎固,外城的四面共開了十幾座城門。城門是交通和運輸的出人口,有利於分頭出擊和防守,這些城門中,有七座是水門,各水門們跨同設有鐵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