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等外」有了新的立法依據

2020-08-31 閬中檢察

來源:檢察日報

從搖籃到墳墓」,民法典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作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同樣給檢察機關「四大檢察」「十大業務」賦予了新的內涵。

  2017年6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決定,這兩部法律確定的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範圍,都有一個「等」字。

  2020年1月18日,全國檢察長會議提出,探索擴展公益訴訟新領域案件的原則由「穩妥、積極」調整為「積極、穩妥」。一個小小的調整,對「等」字的探索有了更廣闊的空間。檢察機關如何從一個小變化中發掘出新天地?

  為「裸奔」的個人信息穿好防護衣

  檢察公益訴訟中常常提到的「等外」探索是什麼意思?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目前檢察機關履行公益訴訟職責的範圍是「4+1」,即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英烈權益保護。法條中的「等」,就是除這些法律明文規定之外,其他需要同等保護公共利益的領域。

  那麼,哪些領域可以探索呢?今年的全國檢察長會議提出:「要以高度負責的精神,積極辦理群眾反映強烈的安全生產、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網絡侵害、扶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公益訴訟案件,為完善立法提供實踐依據。」

  一個「等」字為何能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民法典中有哪些法條為「等外」探索提供了依據?

  2019年7月,一起利用網站作為買賣公民個人信息平臺的特大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被曝光。上海市檢察院立即要求寶山區檢察院及時跟進。經查,涉案公司主要從事網路遊戲軟體等業務研發和技術諮詢,韓某擔任公司經理。2019年2月,該公司設立一個網站,楊某負責具體運營,黃某為網站客服。網站運營期間,韓某等人在明知用戶上傳的數據中有大量公民個人信息的情況下,為牟取非法利益,仍為非法交易公民個人信息提供平臺。網站涉及公民個人信息共37萬餘條,被交易的達3萬餘條。以該案為契機,檢察機關針對網絡服務提供者和網絡用戶利用網際網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行為,開展公民個人信息保護領域的公益訴訟探索工作。

  2019年底,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檢察院、浦口區檢察院首次試水公民個人信息保護領域公益訴訟,通過微信平臺發送調查問卷,向社會公眾開展調查。調查分析表明,98.7%的人群接到過廣告推銷等騷亂電話,98.2%的人群認為廣告推銷電話侵犯了公眾利益。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的要求,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已經成為公益訴訟拓展新領域,民法典中對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的規範體系為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提供了實體法支持。

  民法典第1032條對「隱私」進行了界定,規定「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而第1034條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並明確了個人信息的定義:「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此條還明確:「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

  同時,民法典第1036條至第1038條還初步構建了信息權利人與信息處理者之間的權利義務框架。這對於平衡保護個人信息與滿足信息收集、大數據利用之間的關係,落實憲法人格尊嚴的規定,保障公民民事基本權利具有裡程碑意義。

  「民法典中人格權編可謂是我國民法典的最大亮點,也是最為顯著的立法創新。不但回應社會熱點和關切,還完善了相關法律規定。」北京京師(合肥)律師事務所主任朱政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民法典的頒布實施,重新界定了隱私和個人信息的定義,有利於從源頭預防侵害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治理個人信息洩露,保護每個公民的合法權益。

  讓「隱秘的角落」不再灰暗

  未成年人保護是全社會關注的公共利益,也是檢察機關目前正在積極穩妥探索的公益訴訟範圍。

  「民法典有個涉及未成年人的原則貫穿始終。」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第一檢察部負責人金鶯告訴記者,就是最有利於未成年人原則,或者叫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則。

  一次辦案中,北京市海澱區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部門負責人楊新娥偶然發現了一個「灰色地帶」。

  「有個老師無意間提到,現在網絡上涉毒品的音視頻很多,很多孩子都知道。」楊新娥告訴記者,經調查取證,辦案人員發現,一些用戶量很大的音視頻網絡平臺上存在60餘個涉毒品音視頻。

  「違法涉毒品音視頻在網際網路上可以被輕易搜索觀看,極易對未成年人造成負面影響,應予以高度重視。」海澱區檢察院副檢察長潘度文告訴記者,該院在最高檢和北京市檢察院的指導下,開展了網際網路平臺違法涉毒品音視頻領域未成年人公益訴訟檢察專項監督活動。

  今年6月24日,海澱區檢察院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建議網絡平臺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對上述經營性網際網路文化單位持續存在多個涉毒品音視頻的違法情形進行查處,並加強對轄區內網際網路文化單位傳播涉毒品音視頻違法情形的檢查監測,及時發現、處置違法情形並完善發布審核、巡查、黑名單等制度。

  「回應人民群眾關切,積極、穩妥進行網絡領域未成年人公益訴訟『等外』探索,對於促進未成年人保護相關法律規定落實,推動網絡生態淨化、促進社會治理具有積極意義。」最高檢第九檢察廳廳長史衛忠說。

  被照亮的「隱秘角落」,不止這一處。

  「民法典全文1260條,有11處直接表述了『公共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最高檢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告訴記者,其中就包括英烈保護條款。

  2018年5月實施的英雄烈士保護法,授權檢察機關提起英烈保護民事公益訴訟。這充分說明立法機關在確定檢察公益訴訟適用領域的同時,預留了拓展空間,為後續立法完善提供了方式和路徑。

  2018年5月,江蘇省淮安市發生曾某侮辱消防烈士的事件,檢察機關積極履職及時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是英烈保護公益訴訟的典型案例。

  「對於個別『等內』『等外』理解有分歧,但又嚴重侵害公益、群眾反映強烈、普通訴訟又缺乏適格主體的情況,一些地方檢察機關在當地黨委、人大、政府和法院等支持下,進行了審慎而又積極的探索。」在探索初期,負責公益訴訟工作的最高檢第八檢察廳尚在籌備,時任負責人胡衛列當時在接受採訪時就這樣表示。

  以人為本,以人民為中心

  「民法典草案中設置了獨立的人格權編,這一點我非常關注。」江蘇省檢察院檢察長劉華告訴記者,黨的十九大報告特別強調了對人格權的保護,民法典體例上的這一創設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徵,尤其是其中關於名譽、榮譽、隱私、個人信息等方面權益保護的內容,貫穿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立法理念,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

  「民法典將人格權獨立成編,適應了新時代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對更高標準人格權保護的需要,回應了人格權保護在網絡資訊時代所面臨的各種挑戰,為解決現實中的諸多新情況、新問題提供了法律依據。」天津市檢察院檢察長宮鳴表示。

  「在我國,對於個人信息的認識和保護是在逐步發展完善的。」中國法學會研究部副主任彭伶指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雖對「公民個人信息」作了具體闡釋,但目前沒有明確保護個人信息的專門法律。民法典的誕生,不僅彰顯出以人為本的理念,更正面回應了社會公眾對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的迫切訴求。

  「民法典規定,收養人、送養人要求保守收養秘密的,其他人應當尊重其意願,不得洩露。將收養關係規定為隱私信息,有利於營造被收養人的健康成長環境,尊重其隱私權,增強收養關係的穩定性。」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虞潯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記者注意到,民法典總則編中有關於撤銷監護人資格的規定,檢察機關可以通過支持起訴等方式依法履職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又如侵權責任編中關於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的規定,也為更加有力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

  「檢察機關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在依法保障民事主體權利的最後一道防線中不可或缺。」在四川省檢察院檢察長馮鍵看來,制定民法典對檢察工作的影響全面而深遠。

相關焦點

  • 民法典與檢察工作|探索"等外"有了新的立法依據
    探索「等外」有了新的立法依據——「民法典與檢察工作」系列報導之八  「從搖籃到墳墓」,民法典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作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同樣給檢察機關「四大檢察」「十大業務」賦予了新的內涵。  2017年6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決定,這兩部法律確定的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範圍,都有一個「等」字。  2020年1月18日,全國檢察長會議提出,探索擴展公益訴訟新領域案件的原則由「穩妥、積極」調整為「積極、穩妥」。
  • 圍觀 | 探索「等外」有了新的立法依據,與你的隱私、孩子都有關……
    作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同樣給檢察機關「四大檢察」「十大業務」賦予了新的內涵。2017年6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決定,這兩部法律確定的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範圍,都有一個「等」字。2020年1月18日,全國檢察長會議提出,探索擴展公益訴訟新領域案件的原則由「穩妥、積極」調整為「積極、穩妥」。
  • 【重磅】探索「等外」有了新的立法依據,與你的隱私、孩子都有關……
    作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同樣給檢察機關「四大檢察」「十大業務」賦予了新的內涵。2017年6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決定,這兩部法律確定的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範圍,都有一個「等」字。2020年1月18日,全國檢察長會議提出,探索擴展公益訴訟新領域案件的原則由「穩妥、積極」調整為「積極、穩妥」。
  • 探索「等外」有了新的立法依據 ——「民法典與檢察工作」系列報導之八
    作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同樣給檢察機關「四大檢察」「十大業務」賦予了新的內涵。2017年6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決定,這兩部法律確定的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範圍,都有一個「等」字。
  • 民法典與檢察工作|探索「等外」有了新的立法依據,與你的隱私、孩子都有關……
    作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同樣給檢察機關「四大檢察」「十大業務」賦予了新的內涵。  2017年6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決定,這兩部法律確定的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範圍,都有一個「等」字。  2020年1月18日,全國檢察長會議提出,探索擴展公益訴訟新領域案件的原則由「穩妥、積極」調整為「積極、穩妥」。
  • 探索「等外」有了新的立法依據,與你的隱私、孩子都有關……|民法典與檢察工作
    作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同樣給檢察機關「四大檢察」「十大業務」賦予了新的內涵。2017年6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決定,這兩部法律確定的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範圍,都有一個「等」字。2020年1月18日,全國檢察長會議提出,探索擴展公益訴訟新領域案件的原則由「穩妥、積極」調整為「積極、穩妥」。
  • 民法典與檢察工作|探索「等外」有了新的立法依據,與你的隱私、孩子都有關……
    作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同樣給檢察機關「四大檢察」「十大業務」賦予了新的內涵。2017年6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決定,這兩部法律確定的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範圍,都有一個「等」字。
  • <必看>探索「等外」有了新的立法依據,與你的隱私、孩子都有關……|民法典與檢察工作
    作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同樣給檢察機關「四大檢察」「十大業務」賦予了新的內涵。2017年6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決定,這兩部法律確定的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範圍,都有一個「等」字。2020年1月18日,全國檢察長會議提出,探索擴展公益訴訟新領域案件的原則由「穩妥、積極」調整為「積極、穩妥」。
  • 民法典 | 探索「等外」有了新的立法依據,與你的隱私、孩子都有關……|民法典與檢察工作
    作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同樣給檢察機關「四大檢察」「十大業務」賦予了新的內涵。2017年6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決定,這兩部法律確定的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範圍,都有一個「等」字。
  • 學習民法典 | 檢察公益訴訟「等外」探索有了新的立法依據,與你的隱私、孩子都有關……
    作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同樣給檢察機關「四大檢察」「十大業務」賦予了新的內涵。2017年6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決定,這兩部法律確定的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範圍,都有一個「等」字。
  • 【晉檢 • 關注】探索「等外」有了新的立法依據,與你的隱私、孩子都有關……|民法典與檢察工作
    作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同樣給檢察機關「四大檢察」「十大業務」賦予了新的內涵。2017年6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決定,這兩部法律確定的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範圍,都有一個「等」字。2020年1月18日,全國檢察長會議提出,探索擴展公益訴訟新領域案件的原則由「穩妥、積極」調整為「積極、穩妥」。
  • 探索公益訴訟的中國方案——公益訴訟單獨立法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首先,目前立法對公益訴訟採取了概括式立法與分散式立法相結合的模式。一方面通過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為公益訴訟制度探索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據,一方面通過環境保護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實體法對各領域的公益訴訟實踐進行概括式授權。
  • 如何理解民法總則立法目的和依據
    如何理解民法總則的目的和制定依據呢?民法總則第1條對此作了闡述,其中規定: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係,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該條的規範對象是民法的立法目的和立法根據。該條規定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下稱《民法通則》)第1條的規定。
  • 民事訴訟法釋義: 民事訴訟法的立法依據
    【釋義】本條關於民事訴訟法的立法依據。民事訴訟法立法依據有兩個:第一,《憲法》是制定《民事訴訟法》的法律依據。《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立法活動的基礎。《民事訴訟法》也須以《憲法)作為基本依據。民事訴論法是落實憲法精神、原則的具體體現,同時民事訴訟法通過其具體實施以保障憲法的貫徹。
  • 海事犯罪 | 海事刑事案件專門管轄的現實困境與立法探索
    相反,為了保證國家在世界航運市場能有立足之地,國家極力建設穩定的海上交通秩序。因此,國家對海事刑事案件處理有了新的政策態度,海事刑事案件開始交由海事法院進行處理,海事刑事案件專門管轄的政策障礙已徹底得到扭轉,國家政策扶持成為海事刑事案件專門管轄的重要助力。另一方面,我國海事法院的創設時間已經近40年,並成為亞洲海事司法中心,在不斷發展中逐漸完善了相關的海事審判制度。
  • 烏日努力探索適應新時代財經立法工作要求的新機制和新舉措
    非常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和媒體的各位朋友們來共同分享在過去一年全國人大財經立法的工作。按照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的要求,正如剛才許主任講的,在一二類立法項目的一共116件當中,有36件立法項目是由財經委負責起草或者聯繫起草單位並進行初步審議。
  • 周雨:社會信用立法的地方立法實踐與路徑選擇
    一是缺失有效規範信用信息共享的統一立法,「信息孤島」、「信息壁壘」時有出現,信用信息名義上共享了,但實則未有互聯互通;二是法理依據不充分,缺少理論支撐,基本概念尚未達成共識,部分基礎性理論仍有爭議;三是地方立法權受限。
  • 學前教育法立法的目的依據何在?
    果雪兒回答: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第一章《總則》第一條顯示,其立法的目的依據有四個方面堅守學前教育責任、秉持啟蒙教育情懷,辦更高質量、更有溫度的中國特色的幼兒園教育,才能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夯實人才之基。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上個世紀,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卡皮察面對記者的問題:「在您的一生裡,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裡學到的?」
  • 立法後評價初論
    通過進行立法後評價,對已完成的立法項目的實施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總結立法的經驗教訓,可以檢驗在作出立法決策時所依據的立法項目前期評價中進行的分析和預測是否準確,增強立法者的責任感,促使立法決策更加慎重、科學;可以指導正在進行的立法工作以及未來立法的管理活動,提高管理水平;可以及時發現法律法規制定中存在的不足,比較法律法規實際效果和預計效果之間偏離的程度,提出修改完善意見;也可以通過後評價發現新的立法需求
  • 競業禁止糾紛增多審案依據各有不同 判案法官呼籲完善競業禁止立法
    判案法官呼籲完善競業禁止立法  本報記者 王鬥鬥  經濟大發展,人才大流動。「跳槽」、「炒老闆魷魚」如今已成了一些人的家常便飯,這些人在頻繁流動的同時,也帶走了企業的商業秘密,此時競業禁止制度在一些企業「老總」的眼裡就顯得格外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