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永吉縣綠色水稻標準化示範區建設紀實​

2020-12-23 中國質量新聞網

打造致富「金飯碗」

——吉林永吉縣綠色水稻標準化示範區建設紀實

□ 孫淑平 張華 徐洪志

   永吉縣地處北緯43度、長白山脈向松遼平原過渡地帶的吉林市內。這裡是世界三大黃金水稻種植帶之一,歷經千年積澱形成的深色草甸土,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源自長白山天池的第二松花江水系的上乘水質,為水稻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長條件。自唐代以來,這裡出產的大米一直被列為皇室貢米。

    永吉縣境內,沿國道302線兩側,有一片水稻組成的綠色海洋,輻射一拉溪、岔路河、萬昌、金家4個鄉鎮,種植面積1.5萬公頃。作為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和粳稻貢米的核心產區,這裡的標準化生產普及率達85.5%。

    永吉縣開展「國家級綠色水稻標準化示範區」建設以來,水稻產業發生了驚人變化:鴨田稻搶佔全國高端有機米市場,綠色水稻闖出私人訂製新路,標準化綠稻種植實現全程可視農業…… 「在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建設的3年中,全縣農民人均收入平均年增幅達14.4%,示範區內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98.8%,示範區年人均節本增收達850元以上,累計增加經濟效益達1.5億元,農業投入品用量下降24%。標準化在資源優化和合理配置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永吉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王成志介紹說。 

    綠色水稻標準化示範區的建設,不僅給該產業鏈的參與者帶來了財富,而且給整個農業帶來了發展新思維,成為推動永吉全縣農業標準化、加快產業升級的有力引擎,正打造著廣大農民持續致富的「金飯碗」。

     升級提檔

    播種綠色新希望

    永吉縣水稻種植歷史悠久,稻農經驗豐富,村民幾乎家家種植水稻,但各家有各家的種法,產出的稻米質量良莠不齊。讓農民上課學習水稻種植,大部分村民都想不通。強烈牴觸的另一個原因,是要回歸人工除草、滅蟲等原始耕作方式,「這不是放著輕鬆的日子不過,自找麻煩嗎?」許多農民提出了這樣的質疑。

    在許多農民看來,種地不需要別人教。如何引導農民轉變思想,從無序的不規範的稻作生產轉變到健康規範的可持續發展軌道上來,成為當地開展綠色水稻示範區建設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鎮政府的於鎮長經常來,還有我們村的李書記也來做工作,還有專家來講課、發宣傳單。通過一段時間的宣傳,老百姓的思想開始轉變了,但是沒看到效益,大夥還是不願意先嘗試。」一拉溪鎮新興村民馬忠川說。      

    為了把種植綠色水稻的觀念植入農戶心中,當地政府通過召開全縣性會議,為建設綠色水稻示範區作動員,並制定了《永吉縣關於開展綠色水稻示範基地建設工作的實施方案》。相關鄉鎮(區)也迅速行動,通過召開動員會、利用宣傳車、張貼政府通告、發放宣傳單等方式宣傳建設示範區的好處。

    「此外,我們利用廣播電視,通過下發宣傳單、宣傳手冊、通過各種會議、農業人員和鄉村幹部走村入戶的方式宣傳,面對面和農民算清效益帳,讓農民了解現行的種植方式的劣勢與發展綠色水稻的優勢,幫農民看清前景,讓綠色發展觀念進入民心。」 示範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王洪豔說。

    百聞不如一見,為了讓稻農直觀感受到標準化種植綠色水稻的利益,永吉縣質監局聯合農業部門提出了在示範區優先培養示範戶的方案。同時,通過新聞媒體、網絡平臺舉辦培訓班、發放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宣傳標準化知識與技術,不斷提高農業標準化應用水平。在春耕生產時節,質監局組織由農業科技人員、標準化人員聯合組成的技術服務隊到種糧大戶、大公司生產基礎現場指導農民育種、施肥。在田間管理階段,農業技術專家來到田間指導農民採用生物方法除草、殺蟲,進一步推廣標準化種植技術。

    在岔路河鎮下坎村,全部種植了統一品種、統一技術要求、統一質量標準的綠色水稻,這裡出產的稻米還擁有了自己的商標,走進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各大城市市場。

    花家村村民佟佔波是最早培養的示範戶之一,「我們不光按綠色水稻標準生產,近年還搞了鴨田稻,在稻地裡養鴨,鴨糞做肥料;用人工捉蟲 ,田間不用一點農藥。雖然投入的人力成本多、產量少,但是價格高,普通大米一斤3~4元錢,我們的鴨田稻每斤20元,付出辛苦也值得。」在示範戶的帶動下,鄰近的稻農看到種綠色水稻「錢」景好,紛紛按綠色標準要求種植水稻了。

    「買車,買房,娶新娘,全靠綠色水稻來幫忙。」如今,綠色水稻種植示範區流行這樣的順口溜。

    量質齊升

    打造金色綠稻鏈

    綠色水稻種植示範區連年獲得豐收,稻農樂在心裡,喜在眉梢。

    日前,筆者在示範區的萬昌鎮看到,正午時分,花家村水稻收購點——吉林齊新通達糧油有限公司外,數十輛滿載著水稻的賣糧車一字排開。院內稻農和工人一起往長長的傳送帶上卸水稻,生產車間裡隆隆作響的大型機組正在加工新米,在出米口一端大米正在裝入貨櫃……

    在結帳窗口前,花家村七社村民王憲君毫不掩飾心中的喜悅:「今年種了稻花香,打了4萬公斤。增產加上價格好,總體算下來比去年多收入1萬多元。」

    在現場指揮收糧的齊新通達糧油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勝利說:「去年市場收購水稻均價是1.7元左右,今年價格普遍比去年高。企業去年生產大米2.7萬噸,今年計劃生產3.5萬噸,現在每天是24小時不停,各地的分銷處還是供不應求。」 

    「綠色水稻近年產銷兩旺,農戶、企業實現雙贏,主要得益於綠色水稻標準化種植,市場認可我們的質量,市場供不應求,這是綠色水稻價格上升的主要原因。」永吉縣農經站的負責人說。

    據了解,為了保證質量,打造全程標準化生產,永吉縣質監局和相關部門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首先,把農業標準化的實施與發展農業產業化有機結合,在培育、扶持大米加工龍頭企業發展的同時,引導企業建立標準化體系,不斷提高產品質量,進行產業化、規模化經營。目前永吉年實際加工量在萬噸以上的大米加工企業超過40戶。其次,組織企業和農戶籤訂定單,要求農戶按照示範區統一標準進行生產,以達到綠色優質目標。通過農業標準化示範區的創建,提升了產品質量檔次和產業化程度,進一步推動了永吉縣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模式的轉變。

    近年來,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不斷總結經驗,完善政策,創新機制。為了給農業標準化建設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向更加科學的方向發展,農業標準化技術人員和專家隊伍,加強自身建設,發揮技術優勢,不斷提升能力,強化指導作用;科研機構和農業專家加強農產品技術標準科研與制訂,提高農產品標準的技術含量,增強了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質監部門、農業部門依據法律法規和標準加大對農產品的監督和執法力度,開展專項整治工作,從源頭確保了農產品質量與安全;農業行業協會和專業組織加強標準宣貫、推廣與應用,在推進農業標準化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經過土地流轉,萬昌鎮玉華村今年197戶農民的全部土地由綠星公司統一經營,用於綠色水稻種植和大米產品的開發。從備耕生產開始,就實行全程五統一:統一品種、統一用肥、統一用藥、統一用水、統一栽培技術,實現了示範區建設與龍頭企業的協調發展。隨著中新(吉林)食品區建設的深入,泰國正大集團的籤約,上海光明食品、四川米老頭食品等國內知名企業的入駐和投產,拉長了當地米業產業鏈條,萬昌、岔路河、一拉溪、金家等鄉鎮的農業標準化示範區輻射面積、帶動的農戶數量和經濟效益都大幅度提升。

    精耕細作

    以大品牌贏未來

    以吉林粳稻貢米精髓著稱的永吉縣萬昌大米,近年正在有條不紊地實施「好米」變「名米」的大品牌戰略。

    綠色水稻國家級標準化示範區建設使萬昌大米的品質不斷提高,品牌知名度也不斷提升。一些大米加工企業積極開展質量體系認證,爭創名牌產品。2013年12月,示範區龍頭企業之一——吉林市宇豐米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金蛙」牌大米被評為吉林省名牌產品。為進一步推動標準化示範區建設,提升萬昌大米知名度,永吉萬昌大米地理標誌保護工作穩步推進。2014年5月,國家質檢總局專家組在遼寧省興城市召開了萬昌大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專家審查會,「萬昌大米」獲準使用「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標誌。

    如今,萬昌大米的生產銷售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萬昌大米產品暢銷東北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國內30多個大中城市。目前,吉林市宇豐米業有限公司已成為吉林北華大學的實習基地,作為共建項目,北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通過網絡營銷策劃,與阿里巴巴、淘寶網就採取B2B、B2C合作模式達成一致,產品已上線,此外,還與京東、萬達在線等電商洽談合作;大富人家米業有限公司採用有機大米「私人訂製」營銷模式,今年已有100公頃土地用作「私人訂製」,開創了大米銷售領域的新模式。在龍頭企業的推動下,萬昌大米生產、營銷方式不斷創新,成為當地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實行土地流轉和集約經營、實現農民增收的高效載體。

    為促進產業發展,穩步提升「萬昌大米」品牌知名度與美譽度,確立「萬昌大米」在全國的品牌地位,永吉縣制定了「萬昌大米」品牌發展戰略規劃,以「做強示範區、做響品牌、做大市場」為著力點,按下了加快綠色大米產業發展的快進鍵。目前,由政府推動、典型示範戶帶動、龍頭企業和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拉動的農業標準化運行機制正在形成,企業和種植戶的標準化意識進一步增強,水稻標準化種植的整體水平和產品質量顯著提高。同時,示範區建設工作的成功開展對全縣其他產業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提高了農民的科技意識,輻射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

    在綠色水稻示範區建設帶來的綠色標準化新思維的引領下,永吉縣農業正在走出一條全新的現代化發展之路,加速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生態友好」的富民夢想。《消費指南》2014年12月刊

相關焦點

  •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國家糧食豐收工程初見成效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縣萬昌鎮位於北緯43°,是世界黃金水稻帶的中央,這裡地勢平坦開闊、土質肥沃、水源充沛。 針對我國糧食生產的嚴峻現實,科技部、農業部、財政部、國家糧食局聯合12個糧食主產省,立足東北、華北、長江中下遊3大平原,圍繞水稻、小麥、玉米3大糧食作物高產高效目標,啟動實施了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
  • 福建南安市紮實開展農作物病蟲綠色防控示範區建設
    為推進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與專業化統防統治融合示範工作,促進農藥減量增效,保障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和生態環境安全,南安市紮實開展農作物病蟲綠色防控示範區建設。  2020年,該市共建立農作物病蟲綠色防控示範片14個,示範作物有水稻、蔬菜、茶樹、柑橘等,示範面積1800畝,示範區集成示範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的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模式,示範區綠色防控主推技術到位率95%以上,病蟲綜合防治效果85%以上,病蟲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20%以上,農產品農藥殘留不超標。
  • ...楊劍波調研農業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工作時強調:依託農業生態...
    嫩江縣委書記楊劍波調研農業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工作時強調:依託農業生態優勢做好「綠色」大文章 時間:2018-03-15 08:35:15  來源:嫩江縣網管辦 日前,縣委書記楊劍波利用3天時間,到嫩江鎮、臨江鄉、前進鎮、長福鎮、伊拉哈鎮等地調研農業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工作
  • 引領建設綠色城市示範區:濟南黃河綠色研究院正式註冊成立
    據了解,此前濟南市委、市政府決定將先行區打造成為「濟南市綠色城市示範區」,建設全國規模最大的綠色城市建設示範區,旨在深入貫徹落實新舊動能轉換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兩大國家戰略,推動建築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綠色建設向標準化和產業化方向發展,堅定走綠色、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 永吉縣​縣長樸貞玉一行赴京津兩地開展經貿交流活動
    9月16日至19日,永吉縣縣長樸貞玉一行圍繞招商引資、招商引智赴北京、天津兩地開展經貿交流活動。  9月17日,樸貞玉拜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政策研究部城市診斷室主任王爭並進行了深度交流。
  • 山西省盂縣市場監管局以標準化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紀實
    標準化讓這裡變了樣 ——山西省盂縣市場監管局以標準化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紀實□ 鄭寶紅 本報記者 秦海峰「處處規範統一、事事有章可循!」「凝聚共識」「務實進取」……這是社會各界對山西省陽泉市盂縣市場監管部門的積極評價和廣泛讚許。
  • 2019綏化慶安綠色有機水稻文化節舉行
    東北網8月18日訊 (記者 陳顯春)8月17日,慶安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2019黑龍江綏化慶安綠色有機水稻文化節開幕,大型稻米訂貨會同步舉辦。參加水稻節的嘉賓品鑑慶安大米。慶安宣傳部供圖此次節會主題為「質量興農、產業富農、品牌強農、文化潤農」,堅持為農民辦節,為企業搭臺,開展稻米展銷、商貿洽談、稻田馬拉松、稻田音樂會、媒體推介會、綠色有機水稻高端論壇、稻作文化展、慶安味道美食品鑑、暢遊綠鄉等活動,以展稻、論稻、賞稻等形式展示慶安稻米產業發展新成果、稻作文化底蘊內涵,以節會為載體平臺擴大合作交流,共享綠色商機、共商發展大計,共創美好未來。
  • 永吉縣西陽鎮人民政府永吉縣西陽鎮農村公路交通基礎設施水毀重建...
    中吉國際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受永吉縣西陽鎮人民政府的委託,就「永吉縣西陽鎮農村公路交通基礎設施水毀重建項目道路、涵洞工程招標公告」項目(項目編號:20180209Z0118)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項目編號:20180209Z0118
  • 航拍吉林——永吉縣第十中學
    永吉縣第十中學,坐落永吉縣在口前鎮。
  • 打造「濟南市綠色城市示範區」,濟南黃河綠色研究院正式註冊成立
    據悉,此前濟南市委、市政府決定將先行區打造成為「濟南市綠色城市示範區」,建設全國規模最大的綠色城市建設示範區,旨在深入貫徹落實新舊動能轉換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兩大國家戰略,推動建築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綠色建設向標準化和產業化方向發展,堅定走綠色、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 生態芮城爭先行——芮城縣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工作紀實...
    (原標題:生態芮城爭先行——芮城縣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工作紀實(組圖))
  • 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管理培訓班在佳木斯開班
    東北網7月15日訊 11日至12日,「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管理暨貧困縣基地創建培訓班」在佳舉辦。各省級負責綠色食品基地管理和縣基地辦負責人共計200人參加了培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黨委書記唐泓、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顧毅出席培訓。
  • 永吉縣2018年農村公路建設項目(自然屯通硬化路改建工程)施工中標...
    中吉國際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受永吉縣農村公路建設指揮部辦公室的委託,就永吉縣2018年農村公路建設項目(自然屯通硬化路改建工程)項目(項目編號:20180122Z0042)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項目編號:20180122Z0042
  • 湛江市兩項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項目通過中期評估
    ——廣東省甘蔗機械化種植標準化示範區、廣東省冬種馬鈴薯標準化示範區的中期評估。經過實地考察、聽取匯報、查閱資料、專家提問等程序,兩項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項目順利通過了中期評估。    由廣東省湛江農墾科學研究所承擔的甘蔗機械化種植標準化示範區建設面積1000畝,構建了從種苗到甘蔗購銷的完整標準體系,制定了《甘蔗機械化種植技術規程》、《甘蔗收割機操作規程》等多項企業標準,實現了從土地翻整到甘蔗收穫的全程機械化作業,減輕種植戶負擔,節約了成本,提高了資源的循環利用率。
  • 種好水稻 賣好價錢——來自吉林省吉林市的備春耕見聞
    新華社長春4月8日電 題:種好水稻 賣好價錢——來自吉林省吉林市的備春耕見聞  新華社記者段續  松花江穿城而過的吉林省吉林市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水稻種植條件得天獨厚。這幾年,吉林市大力推廣高標準農田建設,萬昌大米、舒蘭大米等品牌在國內有了知名度,農業變得精緻,好米賣出了好價錢。  早春時節,吉林市的夜間最低氣溫依然在0℃左右,黑土地上還未開犁。但水稻種植戶們早就忙活起來,育秧苗、備農資、聯繫農機……為今年有個好收成。  在吉林市舒蘭市,返鄉務農的大學生「新農人」蔡雪今年新流轉承包了1500畝稻田,為的是進一步擴大高品質水稻種植面積。
  • 2019年吉林省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名單公示,金恪集團旗下吉林卓遠榮登...
    近日,吉林省農業農村廳發布《關於擬認定2019年度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名單的公示》,金恪集團旗下吉林卓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林卓遠」)被擬認定為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今年,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省委副書記、省長景俊海,吉林省政協江澤林等領導多次走訪調研吉林卓遠,對吉林卓遠在現代農業發展領域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
  • 國慶七天樂第六天:國慶來吉林,這些江城特產你帶全沒?
    哎呀,咱吉林到底都有啥實惠又有特色的東西呢?小編馬上跟大家來分享!一起來看一看,除了三寶外,大吉林,還有啥特產?!萬昌大米:永吉縣萬昌鎮地處長白山麓西,這裡山清水秀、黑土肥沃,水稻生產條件優異,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加上無任何汙染的長白山水系自流灌溉孕育出了特有的綠色晚粳稻穀,萬昌系列優質珍珠米正是以該稻穀為原料,採用科學方法加工而成,其米粒色漢潔白如玉,晶瑩剔透,清亮如珍珠。煮熟後香氣四溢,且脹份小、粘性大口感甚佳。
  • 二九一農場「綠色種植」促精特作物轉型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張藝偉 高笑天)8月20日,二九一農場三管理區第10作業站劉步軍僱用人工給有機水稻拿大草。今年,二九一農場加強管理提高農業標準化水平。擴大特色、綠色、有機面積,增加雜糧和特色品種,提高產品附加值,控成本增效益,實現精特作物綠色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