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談學習、教育和培訓:第八篇要幫助孩子克服浮躁心理

2021-01-15 老馬談學習教育和培訓

01前言:

浮躁心理已成為當前青少年的通病,主要表現為做某一件事情缺乏必要的恆心和毅力,急於求成,非常盲目,缺乏思考和計劃性,而且不能踏實學習,始終無法靜下心來,稍不如意就輕易放棄,不肯傾盡全力。

浮躁心理的青少年

02正文:

浮躁心理的青少年並不是缺少理想和目標,而是好高騖遠,他們不想腳踏實地,只想把理想變成夢想,甚至就想一步登天。比如,有的青少年看到娛樂明星一年賺幾千萬甚至上億,就一心想當明星;看到公司老闆神氣活現,又想當老闆,看到軍人颯爽英姿,又想立志當軍人……。他們是有了很好的理想,卻又不願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學習。

還有的青少年興趣愛好轉換太快,幹什麼事都沒有恆心,做事情總是朝三暮四、見異思遷,今天學書法,明天學編程,後天學美術,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經常忽冷忽熱,最終沒有一樣能夠學好學精。

還有一些青少年,他們做任何事情的表現不是焦慮不安就是喜怒無常,總是自尋煩惱。

焦躁不安表現
焦躁不安表現
焦躁不安表現

根據較多的心理實驗得出,那些青少年具有強硬而不靈活、不僅容易急躁,而且更沉不住氣,一旦做事很容易情緒衝動,注意力特別容易分散。很多家長不僅沒有發現此類問題,就算個別家長發現了也不夠重視,沒有採取有效的措施。這些家長只知道給孩子灌輸很多知識,卻不知培養孩子做事情的頑強意志和良好的品德,疏忽之餘不僅造成青少年在學習中不能腳踏實地,反而怕苦怕累,做事急躁,缺乏恆心。

目前,青少年出現心理上的浮躁,主要是由於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家庭環境的影響。

父母在家庭中扮演著榜樣的力量,現如今很多父母回到家第一件事不是關心自己的孩子,而是忙於自己的事情,看手機成了浮躁的標誌。孩子看到大人每天關心的事情,自然而然就不能集中精力,腳踏實地的去學習了,相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什麼樣的家長教出什麼樣的孩子,浮躁的家長一定不會帶出穩重的孩子。

激烈的競爭的壓力使父母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苛刻,壓力和競爭直接影響著孩子浮躁的性格,使他們對學習結果發生認知的錯誤。

看手機的家長

第二是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

當今社會正處於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期,飛速發展的社會出現很多眼花繚亂的排行榜、娛樂圈排行榜、富豪榜等,讓孩子對這個花花世界認識不夠,他們追求速度和解決方法的捷徑,對知識的認知變得很膚淺,根本不願意去思考和深入研究。

對社會文化的這種浮躁心態認識不夠,也必然滲透到家教領域中來。無視孩子的個體需求而進行過度開發,希望得到一個秘訣、找到一條捷徑,使孩子快快成才,這便是家庭教育中浮躁心態的典型表現。

第三是青少年的個人原因。

個人之間的攀比是產生浮躁的直接原因。

「人比人,急死人」,通過攀比,青少年對社會生存環境不適應,對自己生存狀態不滿意,於是過火的欲望油然而生。在受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投機主義等社會心態驅使下,不少青少年最嚮往的一個目標是為金錢而學習。但學習又缺乏恆心與務實精神,缺乏對自己能力的準確定位,因而使孩子們顯得異常脆弱、敏感,稍有「誘惑」就會盲從。

浮躁是成功、幸福和快樂最大的敵人。浮躁是一種衝動性、情緒性、盲動性相交織的病態社會心理。浮躁使人失去對自我的準確定位一旦形成風氣,對國家及整個社會的正常運轉都是有害的,必須予以糾正。

浮躁的人,不論做什麼,總是不能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的時候,不是想著以前的事情,就是想著做完這件事情以後接下來要做什麼,他們的心不是在以前,就是在以後,但永遠不在現在。

為了幫助孩子改變這種浮躁的心理,父母應指導孩子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家長只有幫助孩子明確生活的目的和對崇高理想的追求,才能使孩子對生活和學習產生高度的責任感,這對防止孩子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俗話說:「有志者事竟成。」家長要告訴孩子立志的重要性,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消除浮躁的心理,刻苦努力學習,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2.要培養孩子遇事情多思考的習慣

無論孩子遇到什麼事情,不是馬上行動,而是先要思考,繼而行動。就像出門釣魚,要先決定目的地與路線;上臺主持,應先準備好手稿。家長要引導孩子在做事之前,經常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為什麼這樣做?目的是什麼?希望什麼結果?最好怎樣做?」並要具體化回答,並詳細寫在紙上,目的明確,言行、手段具體化。

3.要增強孩子的責任心

每個孩子的責任心都是不同的,有的受家長影響,責任感很強,做事很有責任感,而有的孩子需要父母經常督促和提醒,所以家長要重點培養孩子對事情負責的心態,做事情要有始有終。不焦躁,不浮誇,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分開做,關鍵是把責任心放在首位。

4.要合理引導孩子的好奇心

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對各種事情的好奇心是很強的,家長應把孩子的好奇心引入對問題、對事物、對現象的深入探討中,讓孩子對深層次、更本質的內容產生興趣,從而鍛鍊孩子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要幫助孩子調節好心理狀態

孩子有時候在學習中會感到心情煩悶,這時候家長可讓孩子先把功課放一放,聽聽優美、舒緩的音樂;可帶孩子出去散心,減輕他的負擔,讓他心情平靜下來,重新投入學習中。這樣,孩子專注於學習,浮躁之心自然就消失了。

6.要有「磨練」的措施

對於如何「磨鍊」孩子的浮躁心理,家長可以採取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比如讓孩子練習書法、學習繪畫、下棋等,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耐心。不僅如此,家長也要指導孩子學會調控自己的浮躁情緒。例如,做事時,孩子可用語言進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躁會把事情辦壞」「不要這山看著那山高,這樣會一事無成」「堅持就是勝利」。只要孩子堅持不懈地進行心理上的練習,孩子的浮躁心理就會慢慢平復。

推薦一本書,名為《浮躁》,它是著名文學家賈平凹的一部著名長篇小說,記述了一條河上的故事,以農村青年金鎖與小水之間的感情經歷為主線,描寫了改革開放初始階段暴露出來的問題以及整個社會的浮躁狀態和浮躁表面之下的空虛。大家不妨一看!

03結尾:

我是老馬,今天我給大家談了浮躁心理的表現、浮躁心理產生的原因、改變浮躁心理的具體方法,大家一定要重視消除孩子的浮躁心理,如果家長也是浮躁的,孩子必然是浮躁的,家長要做好孩子的榜樣。關於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浮躁的心理這個話題,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你們的看法。

文章作者

相關焦點

  • 家長必看:如何讓孩子克服浮躁的心理
    家長必看:如何讓孩子克服浮躁的心理! 前幾天,我和一位朋友聊天,這位朋友有一個初一的女兒,叫做小芳。這位朋友正在為小芳的一些想法發愁。 事情還要從小芳放假說起。
  • 怎樣克服學習中的心理浮躁?
    姝蕤:楊老師您好,我是一名高三複習生,請問怎樣才能克服學習中所遇到的心理浮躁問題?楊永龍:心理浮躁其實是你對學習的狠勁不夠,也就是沒有發瘋的學習心理和勁頭!學習「狠」為先,如果你不夠狠,你就無法堅持學習下去。怎樣才能獲得狠勁呢?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改變浮躁心理
    小升初當前,很多孩子忽然變得浮躁,學習和生活上都是。其實,除了壓力,還有其他原因導致了孩子的浮躁。很有可能平常孩子就養成了浮躁的不良習慣,大考當前,表現的更加明顯而已。   那麼,到底孩子為什麼會浮躁?面對孩子的浮躁心理,家長該怎麼辦?
  • 英語複習要克服急躁情緒和浮躁心理 - 網易教育頻道
    英語複習要克服急躁情緒和浮躁心理 2003年08月20日10:48:33但我認為,考生自己的讀書與練習更要加重。老師把考試的內容與方法、技巧歸納一下對考生是有一定幫助的,但從另一方面講,過多地參加輔導班也是對考生時間的一種浪費。考生如果不親自動手進行大量的閱讀與練習來提高自己的實際能力,單憑「高招兒」是無法通過考試的。技巧本身也只有在一定的語言能力和實踐基礎上才能發揮作用。所以,考生一定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靜下心來,認真讀書。
  • 全省中小學心理老師集中培訓,研討蘇科版《心理健康教育》省編教材
    今年秋學期開始,江蘇省教育廳向全省中小學推薦使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地方教材。新教材怎麼上?現代快報記者獲悉,昨天上午,近600名來自全省中小學一線的心理老師會聚金陵中學河西分校,參加江蘇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會。
  • 迷茫不知所措,如何克服內心的浮躁?
    理想條件下,我們生活中聽到的所有方法都可以有效的克服浮躁。舉個諮詢中常見的例子:工作或者學習中的年輕人,帶著浮躁的神情坐在諮詢師對面「沒有辦法靜下心來做些自己喜歡的事甚至工作,只想刷手機,停下來就會開始鬧心,您就告訴我用什麼方法吧?」「那你想達到什麼狀態呢?」
  • 大學生作弊墜亡 孩子的心理教育要從克服這三點負面情緒開始
    這些一個又一個的事故似乎在我們的心裡打上了大大的疑問: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真的這麼脆弱嗎?心理素質與個人、家庭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好的心理素質能夠幫助一個人成功,而消極的心理素質卻對成功有阻礙作用。作為孩子的家長,健全的心理素質應該怎麼培養,首先要克服這三個負面心理。
  • 孩子缺乏自信,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起自信心?
    一個人的自卑與他的童年經歷是緊密相關的,比如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在學習生活中,得不到老師的認可。比如父母對孩子要求過於苛刻,喜歡挑剔孩子的缺點和毛病,並且時常掛在嘴邊進行指責,這樣給孩子造成很重的心理暗示,使得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和消極的情緒。
  • 學生自卑心理的克服
    自卑心重的學生,意志薄弱,總以為處處矮人一截,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他們或表現為沉默少言,鬱鬱寡歡;或表現為每逢測驗、考試時就提心弔膽,精神緊張;或表現為面對較難的科目心灰意冷,不敢主動質疑解難;也有的表現為遇到親朋好友、昔日同學問及學習成績時,覺得難於啟齒。怎樣才能有效地幫助這些同學克服自卑、找回自信呢?
  • 父母怎樣才能幫助孩子克服自卑的心理,讓孩子重新建立起自信心?
    所以,當家長發現孩子有自卑心理和行為表現的時候,首先要做的,是接納孩子自卑這一事實。然後,把阿德勒的這段話的意思告訴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卑不奇怪,也不可怕,每個人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感,包括我們大人也一樣有自卑的心理,關鍵是我們要學習和思考如何用行動去克服它。
  •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作文恐懼心理
    不但很多小朋友一談到作文就害怕,更是有很多家長對孩子的作文感到頭疼,下面我謹以自己作為一個語文教師的經驗來談談家長如何讓孩子克服作文恐懼心理。(本文謹從三年級剛開始學習作文的孩子作為示例)一 要先作文,先鼓勵孩子多閱讀。閱讀是作文的基礎熱愛閱讀的孩子,作文起來才會不陌生,從孩子熟知的故事開始引導就沒那麼難了。
  • 貴陽市啟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培訓
    央廣網貴陽8月24日消息(記者王珩 通訊員杜琨)為增強本市心理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切實提高學校開展家庭教育的水平,8月24日,由貴陽市教育局主辦的貴陽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在貴陽市第八中學拉開序幕。
  • 幫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請嘗試這樣做
    自卑的孩子往往對自身條件不滿意,經常性的比較只會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短處,更習慣用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作比較,這樣讓自己更加自卑。那麼,家長怎樣幫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第一,減少批評,適當鼓勵。在平時生活中,家長要注意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和說話內容,不要情緒化的批評孩子,或者在孩子渴望鼓勵及表揚的時候潑冷水,任何事情過猶不及。家長應該在孩子取得進步的時候不吝嗇表揚,並引導孩子不要驕傲。
  • 孩子怕黑怎麼辦,這些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克服怕黑心理
    1.家長不要動不動嚇唬孩子有的家長為了制止孩子哭鬧,經常用「黑房間裡的老鼠專咬不聽話的孩子」、「再哭就把你關到黑房子裡」等嚇唬孩子。這樣,黑房子、老鼠、小蟲等成了可怕的東西。由於怕黑,孩子對與黑暗有聯繫的事物避而遠之,更不用說去觀察、接觸和探求了。因此,嚇唬在孩子的教育中是不可取的。
  • 校長為奪魁,教孩子「互相幫助」,浮躁的教育風氣讓正義成為叛逆
    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葉聖陶在面對學校統考的時候,校長老王給小童心老師的班級開了小會,示意同學們在考試的時候,要「互相幫助」。在考試的時候,特意支開小童心老師去買西瓜,好讓監考老師們在吃瓜的時候,給孩子們創造「互相幫助」的機會。
  • 孩子膽小怕事怎麼辦?家長運用這4個方法,幫助孩子克服膽小心理
    被人欺負不敢吭聲,回家卻對家長發脾氣,自己不敢獨自外出買東西,非要找一個人陪著等等還有許多現象。這裡我幫助大家整理出4個幫助孩子克服膽小心理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4個方法幫助孩子克服膽小心理1、去磨練孩子在家長看到孩子膽小怕事的一面時,就會忍不住指責孩子一番,但任憑說幾次都沒有效果,所以有時候家長不要插手管太多孩子的事,該讓孩子面對的事,就該讓他們面對。
  • 孩子膽小怕事,聰明父母用4個方法,幫助孩子克服膽小心理
    導讀:孩子膽小怕事,聰明父母用4個方法,幫助孩子克服膽小心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膽小怕事,聰明父母用4個方法,幫助孩子克服膽小心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從心理評估的視角,看如何帶養浮躁的孩子
    家長們要能夠看到這個區別,看到孩子有著良好的行為動機。他是想要完成任務的,這是一個非常值得表揚的想法。意味著孩子願意為自己的事情負責,願意完成自己的作業。其次,看到孩子浮躁背後的原因在看上去浮躁的孩子群體中,卻有著各自不同的原因和細微區別的表現。
  • 孩子膽小不敢前進,巧用馬太效應,幫助孩子克服畏懼心理
    孩子膽小不敢前進,巧用馬太效應,幫助孩子克服畏懼心理孩子們的性格雖然有天生的因素,但也會受到環境的影響。有些孩子很有自信,對某件事可以無憂無慮地做好。但是有些孩子很膽小,不敢上前,遇到困難時不知所措,也有依賴父母的幫助的情況。
  • 如何克服孩子學習上的懶惰心理
    知識改變命運,這是很多70、80後的共識,那時候,面對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父母,很多人包括我在內,心裡想的就是一定要考上學校,改變自己的命運,在種地和學習之間,選擇了學習,學習再苦也沒有種地苦,那時候,我們一邊幫父母幹農活一邊學習,種田實在是太苦了,所以我們一有空就拿起書本學習,因為家長看到我們在學習,就很少讓我們做家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