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改變浮躁心理

2020-12-11 鄭州奧數網

  小升初當前,很多孩子忽然變得浮躁,學習和生活上都是。其實,除了壓力,還有其他原因導致了孩子的浮躁。很有可能平常孩子就養成了浮躁的不良習慣,大考當前,表現的更加明顯而已。

  那麼,到底孩子為什麼會浮躁?面對孩子的浮躁心理,家長該怎麼辦?

  一、浮躁心理的產生原因

  1、家長的影響

  在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中,不少家長總擔心在新體制帶來的震動和衝擊面前無法適應,因而患得患失,心神不安。也有的家長急於脫貧或改變現狀,出現急躁的心態,這種心理也會影響到子女。

  2、意志薄弱

  有的父母只知給孩子灌輸知識,卻不知培養孩子的意志,造成孩子學習怕苦怕累,做事急躁冒進,缺乏恆心。

  二、家長如何幫孩子改掉浮躁心理

  1、教育孩子樹立志向

  父母在幫助孩子樹立理想時要注意兩點:一是立志要揚長避短。有的孩子立志經常不考慮自身條件是否可行,父母應告誡孩子根據自己的特點來確立目標,才會有成功的希望;二是立志要專一。父母要告訴孩子立志不在於多,而在於「恆」的道理,防止孩子「常立志而事未成」。

  2、重視孩子的行為習慣

  一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先思考,後行動。父母要引導孩子在做事之前,經常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為什麼做?希望什麼結果?最好怎樣做?」並要具體回答;二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終。不焦躁,不虛浮,踏踏實實做每一件事,積沙成塔。

  3、有針對性地「磨練」

  父母可以採取一些措施,有針對性地「磨練」孩子的浮躁心理。如指導孩子練習書法、繪畫、下棋等。此外,還要指導孩子學會調控自己的浮躁情緒。例如,做事時可用語言進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躁會把事情辦壞」,「不要這山看著那山高,這樣會一事無成」,「堅持就是勝利」。只要孩子堅持不斷地進行心理練習,浮躁的毛病就會慢慢改掉。

  4、用榜樣教育孩

  首先父母要調整自己的心理,改掉浮躁的毛病,為孩子樹立勤奮努力、腳踏實地工作的良好形象;其次,鼓勵孩子用榜樣,如革命前輩、科學家、發明家、勞動模範、文藝作品中的優秀人物以及周圍一些同學的優良品質來對照檢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

  最後,預祝鄭州小升初的同學們都能取得優異的成績,進入理想的中學!

 

 

-------------------------------------------------------------------------------------

  編輯推薦:

  2012年鄭州小升初語文模擬題

  鄭州重點中學小升初真題匯總

  鄭州八大名校小升初考試時間及收費詳情

  世界少年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全解析

相關焦點

  • 家長必看:如何讓孩子克服浮躁的心理
    家長必看:如何讓孩子克服浮躁的心理! 前幾天,我和一位朋友聊天,這位朋友有一個初一的女兒,叫做小芳。這位朋友正在為小芳的一些想法發愁。 事情還要從小芳放假說起。
  • 老馬談學習、教育和培訓:第八篇要幫助孩子克服浮躁心理
    為了幫助孩子改變這種浮躁的心理,父母應指導孩子做好以下幾個方面:1.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家長只有幫助孩子明確生活的目的和對崇高理想的追求,才能使孩子對生活和學習產生高度的責任感,這對防止孩子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俗話說:「有志者事竟成。」家長要告訴孩子立志的重要性,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消除浮躁的心理,刻苦努力學習,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 從心理評估的視角,看如何帶養浮躁的孩子
    看到有朋友在提問這個問題,我不禁啞然失笑:這如果不是我的小學員家長提問的,就是有一個群體的孩子是這樣的哈。開個玩笑,答案肯定是後者。所以我決定今天開篇來聊一聊,開學就上小學三年級了,孩子還挺浮躁的,家長感覺束手無措,怎麼辦呢?
  • 校長為奪魁,教孩子「互相幫助」,浮躁的教育風氣讓正義成為叛逆
    在這個過程裡面,也預示著我們向孩子傳遞了這些錯誤的價值觀。在《中毒的父母》一書裡,講述了父母是如何不知不覺地向孩子傳遞著毒素的,始終一個家庭「危害」的只有自己的孩子,而《樹上有個好地方》,卻講述了一個學校的教育觀念出了問題時,荼毒的是一整批孩子。試想,若干年後,這些孩子都成為了校長、老師,他們又會繼續締造出多少個「校長老王」?
  • 當今教育最大的悲哀是浮躁,家長希望孩子速成,學生喜歡秒殺技巧
    家長希望孩子速成 作為家長,肯定都希望自家孩子成績好,但是又有多少家長願意花時間陪著孩子一起學習,幫助孩子變得更好呢? 很不幸的是這樣的家長並不多,就以我接觸到的家長來說,如果孩子成績好了,他們自然非常高興。
  • 開學一周,你的孩子浮躁了嗎?
    如果你需要我幫助可以隨時來找我。」開學浮躁的原因:對於小女兒的開學狀態我看在眼裡,其實很多家長也在反應,開學一周以來,孩子上學後變得異常興奮,經常丟三落四、寫作業馬馬虎虎、和同學的互動會頻繁,但是都是為了湊在一起打遊戲,周末在家都坐不住。
  • 期末考試在即,孩子卻特別浮躁,怎樣調整心態?
    考試將至,孩子浮躁是正常現象。此外,孩子們可以體驗到這種面對壓力時的內心波動對他們的成長也是一件好事,父母不必太過擔心。如上述內容都同意,家長就是要幫助孩子提供一個安靜、放鬆、保證營養供應的家庭環境。別因為每個人都生氣就對孩子大吵大鬧或夫妻不和,家長要知道和諧穩定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學業和情緒穩定也很重要。
  • 孩子害怕寫作文,有恐懼心理,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呢?
    ——羅斯福孩子為何會害怕寫作文呢?無外乎以下幾個原因:【1】絞盡腦汁思考,還不一定寫出來【2】作文字數多,花費時間長【3】自己覺得作文差,失去信心【4】還要接受老師的批改與評判【5】其它因素那麼,家長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克服恐懼作文的心理呢
  • 小升初是孩子重要轉折點也是心理敏感期,如何幫助孩子順利闖關?
    小升初是孩子成長的重要轉折點,也是孩子面臨的第一個重要升學階段。從此他們將由一名小學生升級成為一名中學生。能夠考上一所理想的中學,是家長們的共同期望。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在這一階段也是孩子心理上的敏感期,同樣也應得到父母的足夠重視。
  • 當孩子發出心理危機求助信號,家長如何做?
    孩子發現求助信號的時候,我們如何做呢?第一,求助專業資源。比如,「守護小家」項目,以及木下心理的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守護計劃與家校醫社跨系統心理服務,它們整合了各方資源,包括學校、醫院、心理機構、社工機構等有資質、有資源的組織,協助家庭來幫助孩子形成一個專業的資源網絡。我們可以向這樣的專業的資源。除此,還有婦聯、團委等。
  • 北京醫童康心理診所:幫助孩子應對疫情心理恐慌,家長的穩定至關重要
    每天診所都會接到無數的求助電話:我們家女兒今年10歲,最近總莫名奇妙地哭;我家兒子完全管不了,已經成為「網癮少年」不讓玩遊戲就不吃飯,大喊大叫,跟我們打架…… 作為家長,該如何正確安撫和疏導孩子的焦慮心理呢?心陪伴心理作為專業兒童青少年心理機構,給家長們支支招,告訴大家如何巧妙應對!
  • 孩子缺乏自信,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起自信心?
    一個人的自卑與他的童年經歷是緊密相關的,比如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在學習生活中,得不到老師的認可。比如父母對孩子要求過於苛刻,喜歡挑剔孩子的缺點和毛病,並且時常掛在嘴邊進行指責,這樣給孩子造成很重的心理暗示,使得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和消極的情緒。
  • 小升初、中考背後心理問題:家長和學生如何疏解升學壓力
    5、只考慮眼前的升學問題  在升學籌備的時候,建議還是考慮長遠一些,比如很多家長在籌備小升初時,一心想著上名校,卻很少會考慮到三年後的高中會如何,我們提醒廣大小升初家長,我們的目光不應局限在初中,你還要考慮孩子未來上哪所高中,然後去哪所初中會更好地升入該高中,這樣中考的時候才會更加從容。
  • 【生命教育】家長如何識別孩子心理危機?
    致家長的一封信 ——《家長如何識別孩子的心理危機》 隨著我市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各中小學生(幼兒園)孩子已陸續回到校園開始學習生活。一直以來,東城街道婦兒工委、婦聯與街道各部門緊密聯動,始終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積極引導孩子回歸到正常的校園生活。那麼作為家長,應如何幫助孩子疏導情緒走出心理困惑,陪伴他們更好成長?
  • 【心理指導】心理學家:四個方法讓你浮躁的內心平靜下來
    過渡客體是母親的替代物,往往具有母親柔軟、撫摸、親暱的特點,能夠幫助嬰兒對抗焦慮、寂寞,是寄託嬰兒安全感和依賴的載體。因此,當我們感到浮躁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撫摸一些柔軟的公仔娃娃,這樣做能夠幫助我們體驗到安心的感受,安撫我們浮躁不安的情緒,就像回到了母親溫暖的懷抱一樣。
  • 心理問題孩子的家長,放下執著就是最大幫助
    熱愛生活,喜歡超心理學和人生哲學,樂於分享生活感悟,致力於幫助全人類擺脫心理疾病困擾,獲得健康快樂富足人生。我犯了所有家長犯過的錯誤,我執著孩子,放不下孩子!我不想讓孩子受我受過的苦!我讓孩子向著我認為正確的方向努力!
  • 孩子拒絕做心理諮詢,家長該怎麼辦?
    在青少年心理諮詢中,除了遇到極少數孩子自己要求前來, 很多家長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孩子不願意過來做心理諮詢,該怎麼辦?在這種情況下,有些父母試圖用欺騙的手段讓孩子得到幫助。比如,騙孩子說出去玩,然後帶到諮詢室。有的家長,甚至提議說讓諮詢師假裝是朋友到家裡與孩子交流。
  •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怕黑心理
    怕黑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心理,只要正確引導,孩子慢慢就不怕黑了。那該怎麼引導呢?首先,這與孩子的體驗有關。因此,家裡突然停電後,家長不要過度緊張,要學會疏導,讓孩子不要害怕,告訴孩子白天變黑夜的原因。其次,不要拿「關小黑屋」來懲罰和嚇唬孩子。
  • 家長如何做好孩子的朋友和心理醫生
    家長首先必須了解孩子,在了解的基礎上才能理解他們,才能幫助他們。  了解,就必須善於聆聽他們的心聲,善於和他們溝通。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講出內心的喜怒哀樂,耐心地聽取他們對周圍事物或發生的事件的評判。在他們講述的過程中儘可能不要去打斷,不要急於批評或評價。  從目前的家庭情況看,不少家長還不善於親子間的溝通,現在孩子不喜歡家長嘮叨,已成為普遍現象。
  • 面對孩子的情緒——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管理情緒
    家長先不著急,首先從內心裡就有,無論我的孩子是啥樣,我都是愛他的心理,然後在言行舉止上,讓孩子感受到我爸媽就是愛我的。還有來自人際交往的問題對孩子情緒的影響。挨了老師批評的孩子、跟同學打了架的孩子,談戀愛的失戀的孩子、以及親子關係不好的孩子,她們的情緒都會很受影響,而且也會有大的波動。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管理情緒呢?第二,細心觀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