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做好孩子的朋友和心理醫生

2021-02-11 藍楹樹育兒營

家長首先必須了解孩子,在了解的基礎上才能理解他們,才能幫助他們。

  了解,就必須善於聆聽他們的心聲,善於和他們溝通。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講出內心的喜怒哀樂,耐心地聽取他們對周圍事物或發生的事件的評判。在他們講述的過程中儘可能不要去打斷,不要急於批評或評價。

 從目前的家庭情況看,不少家長還不善於親子間的溝通,現在孩子不喜歡家長嘮叨,已成為普遍現象。家長出於好意,不斷重複簡單的語言,老一套的問話,比如作業做了沒有,考試成績怎樣等等,從小學到高中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以為這樣才算盡到家長的責任,其實往往事與願違,這種單調的刺激、說教的方法,使孩子易於造成厭煩和反感,從而產生逆反心理,在表現形式上往往可能呈現對抗性質。

  家長要了解孩子,指導幫助孩子,首先要認真學習家教知識提高家教藝術;對孩子說話,要理智思考不要責怪埋怨;叮囑雖然重要,但要講到點子上;要放心孩子,放心讓孩子去做,做錯了,吸取教訓,無非花點「學費」;該管的要提出具體思路和要求,做後檢查,肯定成績,糾正不足。


 2.要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

  這也是幫助孩子消除困惑的方法之一。現代的孩子過多的享用和獲取,他們只能接受愛,對父母的一句稍重的言辭,就感到受不了,就生悶氣,就發脾氣,於是家長就不敢再流露自己的不滿情緒。其實這樣並不能培養出成功的人才。

  成功人才的心理基礎可以用公式表述如下:成功人才=認知能力×情緒能力×行為能力。這其中情緒能力顯得更為重要。如果孩子只能聽讚揚的話,只能捧著、抱著,那是很難成功的。

  大家要知道愛迪生的成功與他媽媽南希的教育分不開。但南希並不是只給他關照,給他愛,她也有生氣的時候。愛迪生從小思維就極其活躍,他想到如何能飛上天空,看到氣球也能上天,就弄來了解能產生氣體的藥粉,和小朋友米傑利偷偷做「實驗」。

  結果,米傑利吃了藥粉不久,肚子就痛得要命,幸而搶救得快才免於一死。這件事使南希十分生氣。正是她的生氣,使愛迪生懂得了什麼是科學,什麼是科學精神。

  在表達情感時,要對孩子多鼓勵,而不要替代。常常聽到家長痛苦地說:孩子現在已經讀高中了,過去他不會的功課,我還能教教他,現在這麼多課,我再行也不能全包了它。請家教也請不起那麼多呀!

  於是,家長在學習這方面不能幫忙了,就在其他方面盡一切可能「幫助他們」。「去、去、去、去做你的功課,這些事不要你做。」這是高中生家長常說的一句話,似乎這就是「愛」。

  其實,這樣做的結果只會壓抑孩子的發展,只會使孩子感到人生的枯燥、乏味,使他們失去行為的動力,成天處於一種消沉、煩悶之中。一個真正成功的人應該也是個會生活的人,如果他只能讀書,不會生活,他又如何立足於社會呢?


3.做孩子朋友時,別忘了還是父母

  在做孩子朋友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了你還是孩子的父母,是他們生活、學習的榜樣。

  這個界限千萬不可模糊!美國一個青年期研究會的會長約翰.柯爾曼博士認為,孩子有很多行為都是與成人的行為變化有關。他說,成人對自己的習慣、情感和憂慮表現的日益開放,孩子常常效仿大人,大人與孩子之間的界限已經模糊不清了。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孩子為什麼產生不良行為。

  要做孩子的老師和心理醫生,家長要重視自身榜樣的作用,要自律。我們常常看到有的父母要孩子好好學習,自己卻從不學習,甚至到要晉升考試時,還作弊;父母要孩子誠實,自己卻經常撒謊;父母要孩子講究衛生,自己卻不講衛生。

  心理諮詢工作人員經常發現孩子的困惑很多來自家長的行為,他們會十分困惑地問:為什麼大人那麼「假」?為了減少孩子的這類困惑,家長必須加強自身的修養。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


 4.要幫助孩子學會交往

  心理學對交往的研究提出了一個相互作用分析的理論,稱作PAC分析理論。它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個性是由三種心理狀態構成的,這就是:「父母」、「成人」、「兒童」狀態。「父母」狀態以權威和優越感為標誌,通常以訓斥人的、權威的口氣和行為與人交往。他們說起話來總是「你應該……」「你不能……」「你必須……」。

  成人狀態表現了客觀的理智,這種人的行為表現是待人接物冷靜,深思明斷,尊重別人。這種人說起話來只是:「我個人想法是……」

  「兒童」狀態像孩子似的衝動,表現為服從和任人擺布。這種人說起話來總是「我猜想……」「我不知道……」

  而和孩子交往的理想狀態是「成人刺激」和「成人反應」。這就是說我們與孩子對話時應該冷靜點,都應該儘可能理智些,應該相互尊重,這樣對話才能進行下去。


 5.要教會孩子欣賞自己,悅納自己

  人沒有十全十美的,也沒有一無是處的。我們常常發現,同一群人欣賞一副畫,有的人讚不絕口,有的人卻認為一錢不值。其原因只是人的看法、想法不同而已,這副畫並沒改變。我們人更是如此,同一個人,有的人會說你好,有人也會說你不好,如因別人一句褒貶之詞,就把自己搞的情緒振蕩不已,那麼,你就會被情緒所驅使,就會陷入「情感的旋渦」。

  我們要做情感的主人。要以我們的榜樣和對孩子的真切鼓舞,幫助他們在情緒上逐漸學會獨立,能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悠悠自得品味人生,都能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對於不足有信心趕上,對自己的優勢要敢於展現。要相信自己一定是個有價值的人,是個成功的人。


  6.要幫助孩子學會宣洩

  當孩子有了不良情緒時,應該幫助他學會宣洩,或是讓他到操場去跑一跑,或是放聲唱一唱,或者與他信任的人談一談,這一切都必須讓孩子明確宣洩要選擇一個合適的環境,合適的人選。

  今天的孩子生活在一個幸運的時代,這個時代比他們的先輩生活的時代有更多的機遇,更好的學習環境,更安定富足的生活。可是,這個時代又對他們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他們不僅面臨著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知識的挑戰,而且面臨著自我心理能力的挑戰,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尤其要經的起競爭和挫折的考驗。

  然而,許多孩子卻常常為一點小事而情緒低落,他們可以為自己的長相、為自己的成績、為自己的失敗、為自己……而苦惱,以至不能接受自己。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為孩子心中有一塊迷霧,因為他們還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

    

父母改進一小步,孩子成長一大步

教育路上,我願與你攜手同行!


接地氣的親子公眾號

關注回復時間清單可獲得管理假期時間表

關注回復丁丁可獲得《丁丁歷險記全套英文原版動畫片!

關注回復鵝媽媽可獲得經典磨耳朵1000首英文兒歌鵝媽媽童謠!

關注回復十萬可獲得《十萬個為什麼》動畫片視頻+MP3+PDF!

關注回復世界童話可獲得世界各國經典童話137個高清視頻故事集!

關注回復書單可獲得清華附小副校長竇桂梅給孩子們列的書單(有孩子的必看)!

關注回復巧虎可獲得史上最全《巧虎寶寶版2014年1月份--12月份全集視頻!

關注回復校車可獲得噹噹童書榜第1名的金牌科普圖畫書《神奇校車》視頻+音頻+PDF

關注回復最美可獲得中國傳統故事精華《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全套362個音頻故事+PDF電子書!

藍楹樹說:家長這項職業無需持證上崗,但需終身學習!

注回復報名更可獲得藍楹樹微課堂每周聽大咖專家講育兒知識!

注回復禮物海量免費資源等著你······免費資源持續更新中喲!

© 特別聲明:我們尊重原創者版權,除我們確實無法確認作者外,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在此向原創者表示感謝。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平臺轉載使用,須保留本平臺註明的「文章來源」,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請與我們聯繫。

家庭教育,就是對「根」的教育。「心靈」的教育,只有「根壯」「心靈好」,狀態好,才能」枝粗葉肥「,這恰是」莊稼養根,育人養心「。

相關焦點

  • 家長如何做好孩子的朋友和心理醫生強烈推薦!
    最重要的是,學習和掌握家庭教育的技巧,既做孩子的朋友,又做孩子的心理醫生,幫助他們撥開心靈的迷霧。1.家長首先必須了解孩子,在了解的基礎上才能理解他們,才能幫助他們    了解,就必須善於聆聽他們的心聲,善於和他們溝通。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講出內心的喜怒哀樂,耐心地聽取他們對周圍事物或發生的事件的評判。在他們講述的過程中儘可能不要去打斷,不要急於批評或評價。
  • 疫情宅家,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和時間做朋友?聽聽心理老師怎麼說
    如何引導孩子制定居家學習、生活計劃,以便讓孩子的居家生活有規律、有節奏、有意義?今天,請廣大家長朋友聽聽心理老師的建議,共同珍惜這段寶貴的親子時光吧。  繳月,石家莊市家庭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石家莊市第二十一中學心理教師 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近日,繳月以《當疫情再度來臨,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和時間做朋友?》為題,為家長朋友進行了指導。
  • 如何做好一個高中生家長?高一是老師,高二變朋友,高三做父母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面臨著人生無數次大大小小的考試,雖然現在的公務員考試,教師,醫生,律師考試,各類證書考試都會讓人們不由得捏一把汗,但是如果說到最讓大家難忘的,估計還是很多人會選擇高考。確實高考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稍不留神就會被擠到橋下,雖然高考也會有復讀的機會,但是這對孩子以及家長的心理素質都是極大的考驗。
  • 如何做好懷孕的心理準備
    接下來,讓小家帶你從身體到心理做好孕前的萬全準備【文章較長,建議收藏】懷孕生子也是一種情感體驗,期間心情不免跌宕起伏。在懷孕的九個月中,心情或許在激動、快樂、擔心和沮喪中變幻不定。所以,做好懷孕的心理準備至關重要。事先想想自己的情緒和身體會發生怎樣變化,這將讓你更有信心備孕。不妨試試這些辦法做好懷孕的心理準備。
  • 家長焦慮如何破解?心理醫生給出專業建議
    陸續從宅家狀態回歸正軌,對於畢業班學生和家長來說,爭分奪秒的每一刻,該如何從容應對?孩子們如何自我調適,以重啟校園生活?家長期盼「神獸」歸籠的同時,對疫情的焦慮該如何破解?對此,上海精神衛生中心醫師喬穎、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臨床心理科醫生馮強給出了專業建議。
  • 家長們注意了,幼兒園銜接沒做好很容易造成孩子心理疾病
    這樣的人是大多數,也是最幸運的,其實很多兒童因為種種原因患上了心理疾病,這種疾病很容易被家長忽視,孩子的痛苦與日加深,造成不堪設想的嚴重後果,令人唏噓。首先,親貝網小編為大家說個案例。開始小陳覺得孩子只是性格內向,但隨著年齡慢慢增長,小陳發現小玉幾乎沒有朋友,也從不與人主動說話,這才開始有些擔心,帶去醫院檢查後才知小玉是得了中度抑鬱症。醫生說疾病的誘因是從幼兒園已開始的,因為沒有做好集體生活的心理準備和過渡,在孩子的心理產生了陰影,但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會忽視。實際上,很多小學生的心理問題,都是因為幼兒園銜接沒做好造成的。
  • 面對頻發的青少年心理問題,家長要如何做好心理支持?
    睡眠不足,親子關係衝突,學業壓力,同伴關係問題成為心理行為問題的重要原因。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應對才是問題。當孩子的行為讓你出現一些擔心,要如何應對呢?首先要看到行為背後的內心需求,而不是盯著行為本身。
  • 家長必看:如何讓孩子克服浮躁的心理
    家長必看:如何讓孩子克服浮躁的心理! 前幾天,我和一位朋友聊天,這位朋友有一個初一的女兒,叫做小芳。這位朋友正在為小芳的一些想法發愁。 事情還要從小芳放假說起。
  • 家長覺得孩子有「心理問題」,想看心理醫生。這個做法對不對?
    兮爸爸認為:這個提問,實際包括兩個問題,一是家長認為孩子病了,二是要看心理病生。這兩個問題,需要分開來看。第一,有心理問題找心理醫生,這是對的。[贊][贊]因為,隨著GDP上升和經濟條件改善,心理不健康和心理疾病已成為影響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的主要問題。
  • 復學在即,孩子很焦慮?家長要幫孩子做好心理調適
    不過,適當的焦慮其實具有積極的意義,可以充分調動身體各臟器的技能,適度提高大腦的反應速度和警覺性。除非孩子持續感到緊張不安,並且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家長們就要重視起來,及時向心理醫生諮詢,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心理疏導。如何幫助孩子緩解焦慮?
  • 複課在即,家長和孩子該做好哪些準備;如何幫助孩子做好複課返校
    學生重返校園在即,是時候該做好複課準備啦!經過了這個特殊的假期,家長、孩子和老師們都難免有些焦慮不安。一是疫情的突然襲擊造成的恐慌,加上目前還沒有徹底結束大家還沒有完全放心下來;二是這麼久的宅家生活也發生了許多的「故事」牽扯著我們的心弦;三是返校又面臨著要重新調整節奏適應新的變化。這個時候,我們該如何來應對即將到來的變化呢。
  • 「金牌醫生」父母該如何做好孩子青春期性教育?
    對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正確的性教育是不是非常有必要的呢張主任?「青春期」是指由兒童逐漸發育到成人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學生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性都走向全面成熟,即身體外形的劇烈變化、體內機能的迅速健全,以及性器官和性機能的發育成熟。這一方面刺激了中學生成熟意識的覺醒;另一方面也給中學生帶來很多異性交往和性心理衛生方面的問題。
  • 三寬家長學校第七課:如何判斷孩子當前的心理健康狀態
    心理健康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抑鬱、焦慮、強迫症都和心理健康水平有關。在談到心理健康的時候,家長們總是露出一副茫然的表情,言語裡都是孩子挺好的,孩子沒問題。那麼這些看似正常的孩子,心理發展真的正常麼?孩子的內心是否像他們的身體一樣健康呢?
  • 孩子害怕打針,看到醫生就哭,家長該如何引導?
    文 | 齊麗娟寶寶們最怕的人大都是同一種,這個人不是警察,不是小偷,甚至不是劫匪,而是我們最常見的一種人——醫生。小孩子對醫生的畏懼程度,就像是傑克和湯姆的關係一樣。孩子之所以對醫生這個害怕,一來是因為每次見到醫生都代表著要打針,哈子一向都比較害怕打針,二來是因為有些家長用醫生來嚇唬孩子,比如孩子不穿衣服的時候,家長就說感冒了就有醫生來給你打針,孩子就害怕的趕緊穿上衣服了。
  • 家長要認真關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和精神異常,12歲前做好功課
    今年的疫情,對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影響很大,同時對每個家庭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影響,特別是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作為家長或老師,需要加以關注和引導。青春期的孩子本身處於身體和心理發生巨大變化的時期,對其如暴風驟雨般強烈,因此從表現上有很多異常,或未有異常,但其仍然是不平靜的,其心理和精神可能會有異常的外在表現:1.不想去上學。
  • 孩子該怎麼和父母說想去看心理醫生?
    目前在醫院的臨床心理科,非常普遍的現象是:青少年在父母的陪伴下去看心理醫生。在我看來,他們是何其幸運!很多孩子在一段時間的治療後,情況逐漸好轉,恢復了面對學習和生活的力量。但在這背後,又有多少孩子,並未如此幸運地獲得父母的理解和幫助,他們在獨自忍受著情緒問題和失眠的困擾。他們的父母是完全不關心他們嗎?
  • 孩子上幼兒園之前,該如何做好心理準備?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平時接觸的人很少,去過的地方也不多,只生活在父母給他們營造的小圈子內,所以孩子在內心深處就認為自己每天應該和父母在一起,他們對父母的依賴將會讓孩子很難獨立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下面這些方法能夠讓孩子提前做好入園心理準備
  • 學期末是厭學高峰期,家長如何照顧好孩子的心理?
    其實今年一整年,由於疫情等各種原因,各類青少年身心問題的門診量和諮詢量一直處於「井噴」狀態。「少年大不同」先後邀請了著名心理專家陳默和葉斌老師做了專題講座《今天,我們如何保護孩子?》、《如何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孩子、支持孩子。
  • 考生和家長如何緩解心理焦慮?權威專家的這幾招很實用
    這期間,不僅學生焦慮,家長也跟著一起焦慮。如何面對焦慮,如何以最好的心態面對即將到來的高考呢?中國吉林網的《吉網服務團·名醫直播間》欄目,特別邀請到了長春市第六醫院黨委書記、院長桑紅做客直播間,針對考前焦慮等問題,給考生和家長們帶來了滿滿的「乾貨」。
  • 15歲的孩子半夜偷穿絲襪被發現,家長當場懵了:預約心理醫生
    孩子們在家裡日子也是給我們帶來了不少的開心和哭笑得不得以及一些奇事,剛剛看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熱搜:15歲的孩子半夜偷穿絲襪被家裡人發現了,家長不知道還如何是好,向網民詢問要不要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15歲的孩子都已經懂得不少道理了,並且也是擁有自己的小秘密,大家都宅在家裡,除去學習,也是需要找點樂子的,像什麼平時跟朋友玩遊戲輸了然後懲罰這也挺正常的。以前還看過不少的婚鬧,也有說新郎穿絲襪的,偶爾那麼一兩次都算正常的。三、網絡反串角色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