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將至,孩子浮躁是正常現象。此外,孩子們可以體驗到這種面對壓力時的內心波動對他們的成長也是一件好事,父母不必太過擔心。
、父母首先要做到的
在孩子情緒不穩定的時候,家長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憂慮和焦慮,因為作為孩子的依靠也是成年人的事,如果你比孩子更急躁,那麼孩子無意中感受到的,吸收的也是同樣的情緒,會增加孩子的情緒緊張度。因此家長首先要調整自己。那是從情感的角度。
事實上對孩子在考試壓力下出現的各種問題,家長也有一定的責任。除學校教師無意中通過語言行為等方式加強了孩子對考試成績的重視外,我相信家長在家裡也經常這樣加強,所以在孩子的大腦裡,也會特別關注考試成績。
由於父母對孩子成績的期望,父母對孩子分數的期望,父母對孩子名次的期望,都轉化為日常的言語行為,你說得越多,孩子的壓力自然就越大,如果孩子很優秀,很自覺地可能問題不大,如果孩子本來就是平常的人,在面對這麼高的壓力,害怕考試,自然就會帶來煩躁和浮躁。
調節的方法是少說話,不做折嘴人,心事不要全擺在臉上,可用無聲的動作,用潤物細無聲的方法,感染孩子,把壓力轉化為前進的動力,那樣積極進取,努力向上,心胸開闊,奮發有為,這樣踏實,不會浮躁。
但是,極少有孩子能對考試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例如,考試成績的高低究竟有多少因素在其中起著作用,例如,實際上對於學習過程的點點滴滴將會更加重要,例如,每天孩子對學習的態度等等。
若把孩子每天的功課、習慣、態度等做好,自然也會減輕對考試成績的焦慮。那麼,家長們是否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給予了正確的指導,而不僅僅是將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結果上?
、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做的
因為事情已經到了這種地步,說出父母現在能做些什麼吧。
例如在考試前與孩子聊天,談到考試的情況,談到學習的情況,要讓孩子對這些內容的了解儘可能全面、深入,特別是提醒孩子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考試,也不一定是考試的結果能代表孩子本學期的努力程度,畢竟平時太多的功課都要下等,讓孩子儘可能客觀的認識考試,其實很多孩子的焦慮都是源於對未知事物的無能為力,一旦有了一個整體的觀念,也會放鬆很多。
例如,家長需要真實地表達自己對孩子考試成績的看法,讓孩子知道家長對考試成績的態度到底是怎樣的,當然,家長說到時就行,不能兩面派。小孩知道了成績也就不會太擔心如果考不好怎麼跟父母交代。
如上述內容都同意,家長就是要幫助孩子提供一個安靜、放鬆、保證營養供應的家庭環境。別因為每個人都生氣就對孩子大吵大鬧或夫妻不和,家長要知道和諧穩定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學業和情緒穩定也很重要。
還有就是考試前儘量不要改變家裡的日常生活,儘量保持這種生活狀態對孩子已經形成的作息習慣很有好處,至少不會因為大腦需要能量來保持平衡而造成混亂。那就是說,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更有利於孩子集中注意力。
、孩子自己需要做的
如果已經是半歲的小孩,就需要小孩自己學習去做一定的調整,而不能總是依靠父母的幫助,父母的幫助和指導也只能局限於小學和初中的小孩。家長也要儘早放手,讓孩子自己想辦法把事情辦好。將來的前途是個問題。
兒童自身需要了解他們的考前狀態和日常學習狀態,例如,在每次考試前,你需要知道自己睡眠是否良好,飲食是否良好,大腦運轉是否迅速,由於每個人的緊張表現各不相同,是否每天進行定量的鍛鍊等等,關於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用腦習慣等等,是否足夠健康。
對自己的了解當然不會在短時間內就能完成,也需要每個人的經歷逐步總結,但是具體的感覺和應對還是需要孩子們自己去有意識地去完成。
大多數人對於自己所關心的事情一定有心理上的波動,所以大家都一樣,不過只要每個人都盡力去做,不管結果如何都不會後悔,那這是對自己最好的交代。有關自己生活的課還是要自己去上的,而且越早越好!
本文由精彩生活開心生活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