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教育病了!愛國教育引人深思,我們民族如何才有希望?

2020-12-27 可愛的花生Andy

教育崩潰足以摧毀一個國家。——曼德拉

最近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出現了一道題:是否同意1900-19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大於弊。這道題連日在香港引起了巨大的批評聲。在15日香港考試及考評局取消試題。

我想會出現這樣的試題,無疑是很嚴重的專業失誤,甚至讓我們的教育蒙羞。這也間接地反映出我們的教育出了一些嚴重的問題——愛國教育根植在哪裡?

這段時間,愛國是個熱門的話題。我們國內和留學生貶低我們自己國家的人屢見不鮮,比如許可馨,生長在國內,享受著優秀的資源,走出國門後卻看不起自己出生的地方和人民。甚至在香港,有中學22年未升過國旗,可想而知這些學校能培養愛自己祖國的公民嗎?這無疑是教育的一種失敗。

想想我們民族在崛起的時候,周恩來總理為了中華崛起而讀書,英烈們付出了多少鮮血才有了我們今天幸福的時光。雖然走過了槍林彈雨,但有些人卻倒在了糖衣炮彈裡,是非不分。有大國才有我們自己家,只有我們自己的國家,我們的國家才會越來越好!假如每個人只想著自己,不顧全大局,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愛國愛家的思想的根植啟蒙應該在家庭,在學校壯大,學校有責任去引導,讓孩子們了解我們國家的歷史,接受這樣的教育,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熱愛自己國家的人。

對於校園愛國教育,你們怎麼看呢?歡迎留言、關注!

相關焦點

  • 澳門愛國教育青年協會伍芷蕾:我和我們的愛國心
    澳門愛國教育青年協會博士智庫委員會常務副委員長伍芷蕾:我和我們的愛國心  在日前的一次論壇現場,伍芷蕾用不太流暢的普通話說,聽到開場歌曲《我和我的祖國》時,自己激動得直想流淚。
  • 我們如何愛國?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愛國從來不是抽象的,它包含著豐富的內容,而且在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要求。今天,身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該如何愛國?本文梳理了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談到的「愛國」,一起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愛國觀」。
  • 「高考」歷史題被斥「引導學生做漢奸」,港媒:香港教育病了
    有香港輿論直言,香港教育病了,已經到了不能不正視、不能不解決的程度。港大歷史系博士拋謬論據香港《星島日報》14日報導,網上流出疑為考評局評核發展部經理楊穎宇及高級經理盧家耀的臉書帳戶帖子,充斥大肆反特區政府、侮辱國家的言論。
  • 香港教育病了!
    來源:海外網最近,香港「高考題」要求學生分析,1900年至1945年「日本是否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考題一出便因其強烈的引導性而飽受批評。香港教育如此病態設問,原因有三:一來,港英時期的歷史教育餘燼尚存。長期以來,港英當局刻意淡化歷史教育裡的愛國成分,讓香港人以一個「與我無關」的角度學習中國歷史。香港回歸後,一些扭曲國家民族觀念的教育教材被直接保留下來,導致許多香港年輕人對國家和「一國兩制」充滿偏見。
  • 專訪香港培僑中學校長伍煥傑:70多年來,我們一直堅守愛國愛港教育
    中新社香港9月27日電 題:專訪香港培僑中學校長伍煥傑:70多年來,我們一直堅守愛國愛港教育  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愛國愛港教育是我們的立校之本,70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堅守,未來也不會改變。」近日在香港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培僑中學校長伍煥傑如是說。
  • 周顯:有必要在香港增建愛國學校
    當時的教育統籌局局長羅範椒芬則反駁說,當年的通識教育課程經過審慎討論,設計全面,希望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並不承認這是失敗。從其言論可知,直到現在,他們仍未明白教育失敗的真正的原因,正因不明,失敗也就有了必然性。一言以蔽之,教育失敗是政治問題。絕大部分的教師都是教協(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的成員,而教協領導層成員絕大多數是反中的泛民派。
  • 港臺腔:「沒有日本侵華,哪有新中國?」香港教育病了
    來源:海外網香港考評局評核發展部負責歷史科的經理楊穎宇多有「仇中」、違背《基本法》的言論。作為專業考評機構的香港考評局,歷史題目設置違背公正性和中立性,嚴重傷害民族感情,當然需要認真反思檢討。再看香港考評局評核發展部負責歷史科的經理楊穎宇,近來網上流出疑似其臉書帖文,他曾狂言「沒有日本侵華,哪有新中國?」同時多有「仇中」、違背《基本法》的言論。
  • 香港某些年輕人,愛國熱情哪兒去了?
    對於某些香港年輕人而言,歷史上的這一天到底發生了什麼、有什麼意義、背後沉痛的歷史記憶是什麼,可謂一片空白。如何讓越來越多的香港年輕人能夠緬懷先烈、緬懷英雄,對民族苦難感同身受?△作者:楊志紅眾所周知,當下,香港愛國主義教育出現了不少問題,引發了全港乃至全國的反思。借著紀念「九一八事變」89年之際回顧過往,有助於引導香港愛國教育重回正軌。
  • 香港學校多種形式弘揚愛國正氣 認知情懷大聲講出
    他希望學生客觀了解國家的好處及問題,「用赤子之心,去為國家的改變與進步作出貢獻,這是我作為校長對你們最衷心的希望。」  其實,這已不是陳卓禧第一次教育那些攪事的學生。2016年畢業典禮奏響國歌時,混入該校的港獨團體「香港眾志副主席」黎汶洛突然舉起「反對人大釋法」的標語。陳卓禧同樣沒有選擇沉默,他與學生進行對話,細析香港與國家的關係。
  • 香港學校:大聲說出愛國愛港
    類似的取態不時在港冒出,有分析認為會變相鼓勵「港獨」分子在校園內「播獨」。  作為香港負責教育的機構、教育工作者,到底應如何看待國民教育、國歌與國旗等國家符號?校方認為這二人不尊重國歌,要求立即離場,早有準備的十多名學生忽然發難抗議,都被校方趕離場。  畢業禮後,港專校長陳卓禧主動面見學生。面對責問,他動容地說,港專作為一所愛國愛港的學校,必定高舉愛國旗幟,沒有妥協餘地,「由我們(學校)成立第一日開始,我們就掛五星旗,唱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我們因為這件事,受盡港英政府打壓、資助被取消、校址被收回,也從無放棄愛國立場!
  • 愛國教育,當然要從娃娃抓起
    有國才有家。和平時期,可能我們不覺得。但凡有大事發生時,我們就會理解這句話的真諦。例如,2019年年底,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所以,愛國主義教育一定要從娃娃抓起。我們內地學校在愛國教育方面一直做得不錯。我小時候,是唱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聽著《我愛你中國》長大的。再加上家裡的父母言傳身教,愛國思想根深蒂固。
  • 今天,我們如何愛國?聽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說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 愛國從來不是抽象的,它包含著豐富的內容,而且在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要求。今天,身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該如何愛國? 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梳理了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談到的「愛國」,一起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愛國觀」。
  • 香港故事|一所香港中學的愛國傳承
    「在港英時代,愛國學校困難很多。」現任香島中學校長黃頌良說,沒有資助,不給生源,學校用地難以獲批,學校老師與外界交往受到監控。學生畢業也受到各種歧視,成績再好也不能進入公務員隊伍,連教育學院、消防隊都難以進入。 「我校歷史,不僅是一所愛國學校的歷史,而且是香港地區在殖民統治下進行愛國教育奮鬥史的一部分。」
  • 在香港不能理直氣壯「愛國」,豈非咄咄怪事?
    香港回歸祖國23年了,一所學校卻連表達「愛國」的自由都要被「攬炒派」剝奪,香港教育真是病得不輕。有位香港作家感嘆,今時今日,只要你不黃不黑,你就沒有說話的自由。70年前,在英國殖民統治下,香港香島中學毅然升起五星紅旗,秉持愛國宗旨至今。
  • 港科大一系列亂象顯示香港教育病得不輕,莫忘臺灣前車之鑑
    但如今的香港科技大學則是另一番景象——黑衣人流竄校園,威脅「抓到小粉紅就打」;打砸校園設施,美其名曰「裝修」;來自內地的學生或是被迫躲進宿舍,或是離開香港進入深圳……一時間,讓人恍惚,這是頗有名氣的高等學府?更讓人氣憤,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愛國是民族的希望
    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未來能夠為國家出一份力。這是我在近些天聽到狀元炫富,炫未來最提氣,最為感動的一個。在我們眾多的學子學霸還在想著考名校,當演員,做官發財的時候。居然還有人在堅持自己的理想,堅持著為國家民族擔憂,我覺得很了不起!而我也希望我們國家能夠給這些學子更好的規劃,讓她們可以拋灑熱血,報效祖國。
  • 北京日報評論:香港的教育問題花多少年都要解決
    近日,受反對派不斷阻擾,香港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會議未能就教科書議題持續推進。委員會主席葉劉淑儀感慨,香港教育要想走出困局,起碼還需要5到10年的時間。香港教育病了,而且病得不輕,這已是觀察者的共識。「修例風波」以來,我們目睹了太多怪現狀。
  • 國安法之後,香港亟待去除教育「臺灣化」
    6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全票通過香港國安法,7月1日,該法在香港正式實施。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香港國安法已經成為香港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點。接下來,如何讓香港社會重新回歸平靜,回歸到初期的愛國、愛港並同祖國內地一起,融入到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潮中去?
  • 【港內觀察】香港學校:大聲說出愛國愛港
    作為香港負責教育的機構、教育工作者,到底應如何看待國民教育、國歌與國旗等國家符號?「熱血校長」大聲講愛國可貴的是,香港許多學校長期以來堅持愛國辦學,近年更身體力行,在師生中倡導尊重國家憲法,理直氣壯地講愛國愛港,培育浩然正氣,有校長面對舉止錯誤的學生時,敢於直斥其非。
  • 港教育局長:學生價值教育必須包含愛國教育 | 香港一日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28日)在社交平臺發文指,經完善的特區選舉制度已開啟了良政善治的好局面,現在需要的是全港400多萬登記選民在三個星期後,即12月19日,在立法會換屆選舉中,投下對香港有信心的一票、選出你心目中的議員。她強調,要實現願景,我們需要良好的政治體制,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為社會增值、為市民做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