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江川牌」 打造「金名片」 ——侗鄉易地扶貧搬遷新學校江川中學今秋正式開學

2020-09-10 三江發布



擦亮「江川牌」 打造「金名片」

——侗鄉易地扶貧搬遷新學校江川中學今秋正式開學


9月9日,三江侗族自治縣古宜鎮江川中學2020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在三江南站社區舉行,該校的建成和正式投入使用,實現了南站易安片區適齡學生全部入學的目標,成為侗鄉基礎教育的又一張靚麗「金名片」。縣委書記鄺驅參加活動並致辭。


(開學典禮現場)

(縣委書記鄺驅致辭)

當天上午,領導嘉賓們首先給江川中學揭牌,隨後在學校操場上進行開學典禮活動,學生們以整齊方陣就坐,以最飽滿的精神迎接新學期的到來。伴隨著雄壯的國歌聲,五星紅旗緩緩升起,全體師生和領導嘉賓們面向國旗行注目禮,學生們堅毅的眼神寄託著對新學期新學校新的希望和憧憬。


(揭牌儀式)

(縣委書記鄺驅宣布正式開學)

(升旗儀式)

鄺驅指出,江川中學是繼江川小學後,侗鄉又一個教育扶貧的重點工程,建設規模為60個班級,可招收3000名學生。近年,吳川市結合三江實際,立足長遠發展需要,積極援建江川小學和江川中學,不僅是落實粵桂扶貧協作的重要舉措,更是支持三江教育扶貧事業的重要抓手,給予了全縣易地扶貧搬遷貧困學生改變自身命運的更好機會與平臺。希望江川中學全體教職工,本著「立德樹人,服務發展」的教育教學理念,肩負侗鄉教育發展使命,勇挑培養人才重任,潛心鑽研,專心教學,努力把江川中學辦成一所讓家長放心、讓人民滿意的學校。希望全體同學刻苦學習、勤學好問、發憤圖強,以優異的成績和出色的表現來回報社會各界的深情關愛。

據了解,江川中學始建於2019年7月,是三江易地脫貧攻堅配套項目之一,同時也是廣東吳川市對口廣西三江援建的脫貧攻堅重點項目,計劃總投資2.5億元。學校位於三江南站易地扶貧搬遷區,靠近三江高鐵站和321國道路口,交通便利,學校所在轄區服務人口20406人,學校佔地面積102畝,目前在校學生2000多人。

近年來,吳川市持續加大資金投入,擦亮「江川品牌」,實施「江川扶智工程」。援建江川小學、江川中學,累計投入資金6372.72萬元,相繼建設了江川小學、江川中學等,有效解決了易安片區的義務教育保障問題。同時攜手三江設立「愛在侗鄉江川教育獎」,以獎教獎學方式推動三江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目前已籌資248.1萬元,預計可實施5年。

吳川市領導陳謀,縣領導唐利林、吳志峰、陳杏萍、郭善習參加活動。


(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縣長唐利林主持活動)

(江川中學校長廖校華致辭)

(家長代表發言)

(學生代表發言)

(校園全貌)

(學校大門)

(教學樓)

(教師辦公室)

(學生們在上課)


(記者:龔普康 楊胥傑 袁擁民)


編輯/吳茂田 校對/龔普康 監製/梁克川

投稿郵箱:cyq999666@163.com sjxw8891@126.com

聯繫電話:8611950(三江融媒體中心)


聲明:以上內容,未經作者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倍受關注的這兩所學校以高顏值迎來侗鄉學子!
    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關心下,兩所學校建設順利,以高顏值迎來侗鄉學子!8月31日,開學首日,記者實地來到江川中學、民族高級中學查看新生報名註冊情況。,八九年級學生們正在明亮寬敞的教室內上課,龍蔓煜和郭佳鈺是同班同學,也是最好的朋友,分別來自八江鎮高邁村和老堡鄉讓口村,作為易地扶貧安置點的貧困學生,新學校新學期,讓她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 情滿江川 教育先行 ——三江舉行慶祝第36個教師節文藝演出暨「愛在侗鄉·江川教育獎」頒獎晚會
    教育先行——三江舉行慶祝第36個教師節文藝演出暨「愛在侗鄉·江川教育獎」頒獎晚會9月9日晚,三江侗族自治縣在縣城多耶廣場舉行慶祝第36個教師節文藝演出暨「愛在侗鄉·江川教育獎」頒獎晚會,侗鄉師生以舞龍、
  • 三江江川小學期末獎勵雙優生200多條鮮活鯉魚
    8月2日,三江侗族自治縣古宜鎮江川小學舉行了2020年春季學期散學典禮,學校向201名在期末考試語數雙優的學生,每人獎勵一條2斤多重的鮮活鯉魚,寓意全體學子鯉魚躍龍門,能有一個美好前程。當天,在江川小學操場上,一到六年級的獲獎學生和家長們分別上臺領獎,最惹人注目的要屬這兩百多條鮮活的鯉魚了。
  • 阿妹戚託小鎮的「新學期」--貴州易地扶貧搬遷點學校開學見聞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貴陽8月28日電題:阿妹戚託小鎮的「新學期」--貴州易地扶貧搬遷點學校開學見聞新華社記者楊欣、吳斯洋秋風習習,天高氣爽。貴州省晴隆縣阿妹戚託小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幾所學校,又迎來了一個新的學期,校園裡重新響起琅琅讀書聲。
  • 阿妹戚託小鎮的「新學期」——貴州易地扶貧搬遷點學校開學見聞
    新華社貴陽8月28日電題:阿妹戚託小鎮的「新學期」——貴州易地扶貧搬遷點學校開學見聞新華社記者楊欣、吳斯洋秋風習習,天高氣爽。貴州省晴隆縣阿妹戚託小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幾所學校,又迎來了一個新的學期,校園裡重新響起琅琅讀書聲。今年的秋季學期,貴州省各地的學校將全面恢復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 廣西三江:侗鄉孩子樂學足球度暑假
    8月12日,小學生們在三江侗族自治縣古宜鎮江川小學訓練足球。暑期伊始,該校舉辦為期15天的校園足球興趣培訓班,70名易地扶貧搬遷學生分男、女足球隊,通過接受基本功、對抗賽等系統培訓,充實歡度繽紛暑假,全面增強自身的團隊精神、身體機能和吃苦耐勞等綜合素質。江川小學創建於2018年7月,2019年2月正式招生辦學,現有30個教學班,生源全部來自建檔立卡的易地扶貧搬遷子女,是廣東吳川市對口三江援建的脫貧攻堅重點項目之一。
  • 侗鄉小學又發活魚、豬肉了
    圖集 新華社南寧8月4日電(記者林凡詩)暑假來臨,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江川小學、知了小學的學生們又收到了活魚、豬肉等「特殊的禮物」。近日在江川小學春季學期散學典禮上,200餘名品學兼優的學生每人獲得一條約2斤重的活鯉魚獎勵。學校希望以此激勵學生們努力學習,並與家人分享喜悅。
  • 江川一中:春風化雨育桃李
    江川一中始建於1934年,前身為「江華私立鑄民中學」,由「護國功臣」金漢鼎先生創建,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在緊抓教學質量的同時,江川一中著力打造 「特長部」,根據學生實際實施分層教育,現有傳媒班、美術班、舞蹈班、音樂班、體育班等特長班,合理配置師資力量,設計出切實有效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並依據學生愛好特長和發展情況進行流動管理,以實現既傳授知識,又提高技能,既面向全體又注重個性的教學目標。
  • 不僅有學上 更要上好學——貴州探索打造易地扶貧搬遷學校優質教育...
    黔西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惠風小區配套建設了惠風學校,於今年秋季學期開始招生。學校環境舒適、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現有學生1500餘人。圖為孩子們在課外做遊戲。範暉 攝11月13日,鳳岡縣第五幼兒園的操場上,歡聲笑語不絕,伴隨著激昂的《運動員進行曲》,該園首屆冬季親子運動會拉開了帷幕。
  • 桃源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打造群眾幸福家園
    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鎮黨委、政府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重大決策部署,將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打贏全鎮脫貧攻堅戰的「當頭炮」和「主戰場」,按照「因地制宜建新居,黨建引領保發展,多元產業促脫貧,多措並舉贏勝利」的工作思路,用心用情用力推進,嚴格落細落小落實,打造易地扶貧搬遷助力脫貧的幸福家園。
  • 「新華網 貴州頻道」江口縣「易扶優學」教育改革讓易地搬遷點學校...
    近年來,江口縣教育局實施以「五化」共育為主要內容的「易扶優學」教育改革,進一步強化以縣第二幼兒園、第三幼兒園、凱德民族學校、第四中學和淮陽中學等為主的易地扶貧搬遷點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讓更好的教育惠及易地扶貧搬遷子女。黨建引領常態化擦亮「最紅底色」構建紅色堡壘。
  • 新市民·追夢橋:玉屏易地扶貧搬遷戶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玉屏易地扶貧搬遷戶:日子越過越有奔頭!「現在住的房子又大又漂亮,我還有了自己的房間!從家裡走路4分鐘就可以到學校,早上再也不用五、六點鐘起床了,我超級喜歡現在的生活!」11月11日,玉屏侗族自治縣田坪第二小學四(3)班學生郭雨馨說。2016年,玉屏啟動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田坪鎮新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便是其中一個安置點。
  • 精準「把脈開方」 助力侗鄉教育新發展
    8月19日,教育部副部長鍾登華率隊到我縣開展教育脫貧攻堅調研指導工作,為我縣教育工作把脈開方、加油鼓勁,助力侗鄉教育高質量發展調研組一行先後到縣民族實驗學校、南站第二幼兒園、江川小學、民族高中進行實地調研,聽取學校情況匯報,詳細了解學校硬體建設、信息化教學、民族文化課程建設等情況。
  • 閔行區江川路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啟用
    新民晚報訊(記者 魯哲)6月28日,閔行區江川路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正式啟用。分中心坐落於瑞麗海賦綠地中,處在整個江川版圖的中心。它由11個色彩斑斕的貨櫃組合而成,遠遠看去就像一組積木。分中心內部約200平方米,上下三層。
  • 鳳山易地扶貧搬遷成全國典型案例
    【原標題】鳳山易地扶貧搬遷成全國典型案例  近日,國家發改委通報了一批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在全國100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明顯縣通報中,鳳山縣名列其中。  「這個成績來之不易,背後凝聚著廣大幹部的智慧與汗水。」鳳山縣委書記薛海源說,「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 交大附中(閔行)教育集團成立 「江川-交大」學區規劃方案出爐
    同時,「江川-交大」學區建設方案發布,這意味著江川路街道同時擁有了兩個教育集團——交大附中(閔行)教育集團、閔行中學教育聯盟。至此,閔行區學區化集團化辦學涉及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達到99所,佔全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共131所)的75.6%。  在儀式上,區教育局與交大附中簽署關於成立交大附中(閔行)教育集團的合作備忘錄。
  • 江門市助推廣西崇左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據悉,江門對口扶貧協作的崇左市大新、寧明、龍州、天等4個縣屬於石漠化片區縣,部分村落土地貧瘠、交通不便,沒有可供發展的資源。實施易地搬遷,是脫貧的唯一選擇。其中,龍州縣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目標為2221戶7292人,城南、城北、水口3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設推進任務由鶴山扶貧工作組負責。
  • 南木林縣易地扶貧搬遷點新春見聞:新家 新業 新生活
    2月27日是藏曆新年初四,南木林縣卡孜鄉普星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群眾尼瑪次仁家裡分外熱鬧:電視機前,一家四口人身穿節日盛裝,唱著動聽的歌、跳著歡快的舞,互致祝福、其樂融融。去年9月,尼瑪次仁搬進新家,搬遷點緊挨省道。「現在這個家,水電、家具一應俱全,交通也很方便。等疫情一過,我就準備到縣城去找一份工作。」搬了新家,安居更要樂業。在南木林鎮昌果村,記者見到了村民普瓊,他正開始為自家民族服裝加工合作社的復工復產而忙碌。
  • 蘇銅共建家門口的好學校,貴州易地扶貧搬遷戶的心安了
    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岑 文/攝)再過兩天,從貴州大山裡搬遷出來的孩子,就可以到新學校上學了。扶貧先扶智,教育是最根本、最穩定、最可持續的脫貧方式。現代快報記者近日走進貴州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團山社區,家門口新建的第八幼兒園和第七完小解決了這裡1388戶易地扶貧搬遷戶子女的上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