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誠法師」事件中,看「守戒」與「破戒」結下的果 | 文 三隻眼讀史
因涉嫌違反佛教戒律,2018年8月15日,學誠法師辭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常務理事、理事等職;2018年8月23日,學誠法師辭去福建省佛教協會會長職務。一連串關於學誠法師的新聞,在網絡上鋪天蓋地而來,讓學誠法師的信徒無所適從,信仰搖搖欲墜。實際上,學誠法師的問題就是佛教中「守戒」與「破戒」的問題。佛示現滅度時告訴弟子:「佛滅度後,以戒為師。」修行過程尤其注重持戒,佛家弟子應該持守的最基本的戒律。若是內心散亂或放逸,就一定會犯戒律。
當代高僧守成法師曾講述過一段禪門公案,說佛在祗園禪寺弘法,有兩個小沙彌結伴遠道前去聽法。正值暑期炎熱,這兩個小沙彌忍飢挨餓,一路上連水都找不到來喝,眼看就要餓死、渴死了。這時,兩人見路旁有個小水坑,裡面儲有大約一升水,只是水積已久,裡面生長出很多細蟲。一個小沙彌說:趕快喝,留下性命去聽佛法。另一個小沙彌說:裡面有生命,喝了就破戒了,既已破戒,見佛又有何裨益?寧死我也不喝。結果,不喝水的小沙彌最後渴死了,沒能當場聆聽佛法。但他的識神卻往生有三十三個天國忉利天,成為佛前持香供奉的神祗。
飲了水的小沙彌最後千辛萬苦到達祗園禪寺,禮佛後哭著訴說同伴慘死的情景,佛說:我已久知。你看我座前的持香侍者就是你的那個同伴。你不奉我戒,聞法何益?速去清淨僧眾中至誠懺悔,再來聽法。由此可見佛制戒之嚴,當不容許方便行事,修行者寧可守戒而死,不可破戒而生。一個認真守戒的人,雖然未聞佛法,卻可證得一定的果。一個破戒的人,即使自認佛學造詣高深,最後也會為「佛」所棄,成為不可教化者。
佛家弟子應該持守的最基本的戒律是皈依戒,這是一切戒律的基礎。其次,修行者要守殺、盜、淫、妄、酒五戒,也成為居士戒。佛經中還講過,以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供養十方三世諸佛所產生的功德,都不如在末法時期,一天守持清淨戒律所得到的功德。大家在社會上生存、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要顧慮的事很多,守持戒律的障礙很大,但就是守戒艱難,所以守戒的功德才更大。一個著名的法師,更應該成為佛家弟子守戒的表率!從學誠法師的事件中,看出破戒容易守戒難,諸佛弟子要警鐘長鳴。
用生動的故事,講述枯燥的歷史,請關注「三隻眼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