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家小山 點關注,不迷路
01
婆媳問題,千古難題,而有了小寶寶以後,在育兒和教育上婆媳之間會產生很大的分歧,婆媳關係也日漸嚴重!
《安家》裡的宮蓓蓓的大寶已經五歲了還在餵飯,並且是一邊餵飯一邊看平板電腦。
宮蓓蓓提出來不能這樣慣著孩子,孩子卻仗著爺爺奶奶寵愛,直接說「你不給我看,我就不吃飯」。
宮蓓蓓教育兒子,公婆不高興了。婆婆委屈得只哭,公公甚至趕人:「本來挺好的,你這一回來,又哭又鬧又吵的,你們走,都走,走走走走走!」
相信這樣的場景在無數的家庭裡上演。
老一輩固有的觀念,自以為是的育兒經驗,看不上也不相信年輕兒媳帶孩子的那套。
很多年輕媽媽都覺得十分委屈,在孩子教育問題上更有說一不二,最好和公婆分開住!
就像宮蓓蓓,她選擇買一套兩居室,和公婆分開住,自然她的這一決定得到了她先生的不認同。
可是,又有幾個人想過,爺爺奶奶也是第一次當爺爺奶奶,我們享受著免費的帶娃福利,我們沒必要一邊享受著老人幫忙帶娃這個福利,卻把老人的意見當成封建舊思想一樣抵制。
更有甚者,我生的孩子我做主,你要幫我帶,可以!必須完全聽我的!不聽我的就不要過來說什麼幫我了!分明是過來添亂!
在大前提上已經完全否認婆婆的一切個人想法。老話說隔輩親,爺爺奶奶對孩子的那種愛,我相信不必爸爸媽媽少。
02
小麗的孩子生下來就黃疸,數值一度達到了16.9,醫生建議住院。婆婆卻說十個孩子八個黃,住什麼院,回家用草藥泡泡澡沒幾天就好了。為此,小麗沒少和婆婆說明情況,孩子早產黃疸數值高對孩子有哪些影響,那些後果,醫生不是嚇唬!
後來孩子住院了,一星期後出院的時候孩子又瘦又黑,精神也是焉焉的。
婆婆心疼不已,話裡帶話說「非得讓那麼小孩子住院!看把孩子委屈的!」
小麗更是心疼,還要面對婆婆無端的指責。小麗老公很是護她,說了婆婆一頓,孩子瘦了可以養回來,萬一黃疸傷了腦子那是一輩子不可逆的,那責任誰承擔!
後來小麗直接買了一本育兒專家的書,告訴婆婆這個專家很權威她認字可以自己翻翻。
婆婆有事沒事就翻著看,再後來小麗和婆婆在育兒上分歧越來越少,有時意見不統一婆婆會拿出來書說,我們看看專家咋說的。
秋冬天給寶寶穿衣服,婆婆會說不能捂著,太厚抵抗力不好!
帶孩子去遊泳,婆婆也不再說不好,反而催著她帶孩子去,說著書上說了,多遊泳有助於開發大腦。
孩子感冒了,婆婆甚至知道要洗澡降溫,不超38.5°不給喝退錢藥……
慢慢的婆婆成了帶娃奶奶圈裡的育兒專家,說起科學育兒總是一套一套的,連小麗也自嘆不如。
摒棄固有偏見,給老人一些時間,他們會有所改變。
他們也希望把孩子養成最好的寶寶,初心都是好的。
前些日子一個偷看孫女化妝的奶奶火了。
一名女網友結婚時拍到奶奶偷看自己化妝的照片,她說,奶奶怕打擾年輕人,怕他們嫌棄自己老了,想關上門。但這動人一幕被攝影師抓拍到。
奶奶眼睛裡含著淚花,隔著屏幕都能感到她的不舍。
這一幕引發了無數網友「想自己的奶奶了」。奶奶愛孩子,真的不比父母少。
更有無數奶奶,為了和心愛的孩子一起生活,任勞任怨,忍受著兒媳的各種挑剔不發一言。
我們不能一邊享受著老人帶來的好處,一邊挑三揀四各種指責。
03
很多媳婦總說「婆婆不是親媽」,卻忘了還有同樣一句話叫做「媳婦不是閨女」。
在自己要和婆婆保持距離的時候,卻把一切要求推給了婆婆。
有一個朋友堪稱「婆媳關係典範」,我們在一個媽媽群裡,在其他年輕媽媽吐槽自己婆婆各種不好的時候,她總是不參與,所有人都以為她的婆婆必定是十分優秀的。
後來才得知她的婆婆也是不好相處的,可是她說「別說婆婆了,就算親媽在養小孩上分歧還很大了!親媽尚且如此,又憑什麼要求婆婆?」
後來她去上班,自己能做的事,全部做好。需要婆婆的做的,列出來,拜託婆婆。
如果婆婆有想法,也會讓老公好好溝通。
她呢錢和禮物隔三差五給婆婆,她說「請個人是不是還得給工資了,婆婆本來就沒義務幫我帶孩子!我能出去上班,已經很感激婆婆了!我現在也不要求那麼多了……」。
沒有那麼多理所應當,就因為她是婆婆更要心有感激。畢竟婆媳關係全因一個教訓丈夫或兒子的男人而起。在最初的時候,她們也是完全的陌生人!
有人會說,那還是自己窮!你看宮蓓蓓,她獨立有錢就不用忍受公婆的橫加指責!直接買房出去住,直接請人幫看孩子!獨立的女人才能硬氣!
我們總說「嫁給一個人相當於嫁給他的家庭」,不少人都希望總有papi醬那樣的婆媳關係模式。
父母輩有自己的生活和愛好,自己父母和公婆甚至沒有見過面……
過年了,也是各回各家,各陪各的爸媽……
可是我只能說,她的這一關係非常理想,但是絕大多數人的生活仍舊是柴米油鹽,家長裡短。
並且,這些和錢多少無關!
04
很多年輕媽媽,包括我都想自己把孩子一手帶大,這也是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做全職媽媽的重要原因。
更有一部分女性,選擇家庭職場兩不誤,則讓老人幫忙帶孩子。
婆婆帶娃,首先要和老人事先溝通好,就像小麗那樣,給婆婆時間和機會讓她接受科學的育兒觀念。
其次,放心心中的固有成見,老年人有些觀念不可取,但是不一定全部都是糟粕,也有精華。
最後,不要一言否定婆婆,就像這位爸爸說的,我們的孩子,最終決定權在我們,他們有建議權。
有人說,婆媳關係是一場苦行,可是我想說無論什麼樣的關係,尊重是前提!
不能親如母女,那就相互理解、尊重。而真正做到經緯分明的婆媳關係還是比較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