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產後大姨媽恢復是一種自然規律,表示體內的激素水平恢復到平穩的狀態。
在醫學上專業名稱:月經。在日常生活中被很多人稱呼為大姨媽。廈門市婦幼保健院的吳主任認為:月經叫大姨媽,有多種說法。其中有一個說法是一個小女孩月經初潮時,不知道,納悶地叫了一聲咦,然後緊張地叫了聲媽,月經由此叫大姨媽。還有一些地方的人把月經叫來事或來親屬等等。無論是哪種說法,只是供大家娛樂一下而已,並不需要當真!。
「我的大姨媽到底啥時候來呢?」寶寶熟睡之後,小玉又想起這件煩心事,寶寶滿月都過去兩個月了,大姨媽還不來拜訪。閨蜜細雨倒是給她發來一堆有關產後大姨媽的信息:順產的產婦,自我恢復能力強的,大姨媽一般在12周時就會重新報導。有的恢復快,小寶貝剛滿月,就來了大姨媽。但是有的產婦,恢復得比較慢,有可能大姨媽要過半年甚至長達一年後,大姨媽才會在此降臨。剖腹產的產婦,大姨媽一般是在產後的8-24周會回歸。
一直心存疑慮的小玉最終在產科醫生那裡得到答案。
發育成熟的女性每個月都有一次的月經。發生人群一般是14到50歲左右的女性。 大部分女孩每個月的生理期大約損失不超過150cc的血液。一般女性的月經周期在12歲-51歲,周期在21—35天。
產婦的月經恢復時間早晚沒有好壞之分。什麼時間恢復大姨媽,主要是跟產婦選擇的是順產還是剖腹產,是否母乳餵養,母乳餵養時間,以及產婦的年齡等因素有關。還和產婦的內分泌也有關,內分泌失調的高發群體其中就有產後女性,再加上分娩時流血過多而引起的血虛、睡眠不足、心情起伏變化等,都會引起哺乳期月經不規律的發生。產後大姨媽普通「報導」時間各有不同,剛出月子就來大姨媽的產婦,其實只是少數。大部分的產婦,會在產後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內,開始來月經。
未哺乳的產婦:產婦的卵巢需要一定的恢復時間,所以,前幾次的例假,時間周期和月經量上都會較生產前發生變化。極少數產婦在產後4周的時候恢復;有些產婦在產後6周內恢復;有些產婦會在產後12周內恢復;有些產婦會在產後24周內恢復。
產後哺乳:哺乳產婦的泌乳素分泌增加,會暫時抑制了產婦大腦分泌相關激素,因此恢復月經的時間會相應延遲,大多會在產後的 4~6 個月恢復,但也有一些恢復月經的時間比較長,可以超過2年之久。
1、分清是惡露未淨還是大姨媽遲到?
惡露排淨:產婦可能會發現惡露排出的顏色,跟自己的經血一樣是暗紅色甚至有些塊狀物,但是隨著時間體內排出惡露的量就會減少,顏色也會慢慢的變淺。甚至到最後變成淺紅色,甚至是粉色。而當最後排出的物質幾乎開始成為白色透明時,那就說明子宮現在已經處於非常乾淨的狀態了。然後靜待大姨媽來訪。
2、有些產婦哺乳期結束後的三個月,或者更長時間依舊沒有來大姨媽,就需要去醫院就診。
3、有些產婦哺乳期就來大姨媽,而且一直不規律。哺乳期結束之後,依舊非常不規律,也需要去醫院就診。
對自己有利,避免落下月子病,而且也對孩子很有好處。
1.按肚子:一般順產後2小時回到產房,4小時後護士就會來提醒按壓肚子。如果是剖宮產,則是產後6小時按壓。根據產婦的身體恢復情況,大概按壓8~10次,共計2~3天。這樣做的原因是由於不管是順產還是剖宮產,在生產過程中,盆腔內都有不同程度的積血,按壓肚子可以有效地幫助寶媽排出惡露,刺激子宮收縮,這樣有利於子宮恢復。
2.開奶:儘早開奶就能讓寶寶能夠儘快喝珍貴的初乳。產後恢復大姨媽,說明卵巢開始周期性工作了,來月經的時候激素水平是最低的,所以乳汁會減少,月經結束後,激素會逐漸升高,乳汁也就會增多了。來月經不影響奶水
3.在哺乳期間來大姨媽是完全不需要停止哺乳的:大姨媽是子宮內膜定期脫落及出血而產生的,而母乳是大腦-催乳素-乳腺的共同作用產生的。產後大姨媽是受到寶媽自身激素水平變化導致,對母乳的成分並沒有影響。美國兒科學會認為:母乳是1歲以內嬰兒的最佳營養來源。建議純母乳餵養時間至少達到6個月,然後再逐步添加輔食,同時繼續母乳餵養,直到嬰兒滿1周歲。只要母親和嬰兒都願意,1歲後仍可以繼續母乳餵養。
結語:產後恢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好心情才會有好狀態,產後大姨媽「報導」時間不同,因人而異,科學對待即可。
——END——
我是為娃學畫,我始終堅信初生的嬰兒好似一張白紙,一方未開墾的沃土,父母唯有勤練「畫功」,才能為娃畫出一條人生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