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問診、開藥,靠譜嗎?

2020-12-17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 實習生尤思迪 李晨)

一張口腔內潰瘍滋生的照片,拿給3個網絡問診平臺上的若干名不同醫生問診,得出了眾多不同的診斷和處方開具。這樣的故事,在疫情影響下,正變得越來越多。

受疫情影響,此前線下購藥場景受限,很多患者把問診需求轉移到網上。各大網際網路醫院、第三方網際網路醫療平臺紛紛推出在線免費諮詢、便民門診、遠程會診等服務,醫保支付、藥品配送快速上線,助力線上抗疫。艾媒諮詢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4月我國在線醫療用戶規模為4500萬人,滲透率為6.6%;而2020年這一數字預計將達到7.9%。報告顯示,疫情使得在線醫療普及度與大眾認知大幅提升,推動了在線醫療的發展。

但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發展的同時,網絡問診、開藥過程仍存制度漏洞,導致公眾「體驗」並不算太如意。

同一病例問診多名醫生,診斷結果五花八門

家住安徽的小李今年疫情期間幫助父親使用網絡問診的經歷,如今已經成為父親抨擊「網絡不靠譜」的重要依據。

今年3月,小李的父親因「口腔潰瘍」問題受到困擾,「嘴巴裡起了很多白色的皮,而且越來越嚴重。」

小李告訴記者,當時受疫情影響,縣醫院只有發熱門診可以接診,別的科室一律停診。自詡「見多識廣」的年輕人小李,決定通過網絡問診幫父親看病。

他問診的第一名醫生是安徽一家三甲醫院口腔科醫生,在給對方看過父親的口腔照片並書面描述相關症狀後,該醫生回復認為,其父應為「舌炎引起的口腔潰瘍」,「吃一點消炎藥,注意休息就沒事了。」

這名醫生還為小李的父親開具了消炎藥處方,囑其線下購藥。但兩天之後,小李父親的病情又加重了。小李隨後又選擇了其他兩家網際網路問診平臺上的幾名口腔科醫生,提供的還是同樣的照片和病情描述。

「這幾個醫生說得七七八八,都不帶重樣的。」小李說,有人診斷是「重度口腔潰瘍」,有人診斷是「念珠菌感染」,還有人說就是「口腔發炎」。每一名線上醫生,都給小李父親開具了不同的藥,「我實在被弄糊塗了,所以乾脆啥藥也沒買,拖著吧」。

最終,小李的父親在縣中醫院開診後線下問診,確定他是「由抗生素引起的念珠菌感染」,經過幾個禮拜治療後病情有所好轉。

上海一所三甲醫院口腔科資深醫生告訴記者,「念珠菌感染」對口腔科醫生來說實在算不上是什麼疑難雜症,也不需要專門請口腔科細分領域專家問診。之所以造成「一張圖片,不同醫生給出不同診斷」的原因,他認為是網絡問診的「天然局限」造成的。

「在網上,你拿著正規大醫院拍攝的片子、出具的病理報告來複查、複診、諮詢都可以,但首診肯定不行。」這名醫生介紹,口腔科醫生線下問診時除了觀察口腔內部情況、病情問詢外,還會輔以觸摸、按壓等動作,僅憑口腔照片和病情問詢,很難實現「準確診斷」,更別說是開具處方了。

線上購買處方藥,消費者「賺到了」?

除了網絡問診外,在網際網路平臺上購買處方藥,也成為「網際網路+」便民的一大特色。

小吉是一名在讀研究生,因學習、生活壓力大等問題,他近段時間出現了脫髮症狀。在網上查詢了相關資料以後,他認為自己所患的應當是「雄性激素脫髮」病。網上搜索顯示,服用非那雄胺可能會有效果。但非那雄胺是處方藥,且其副作用可能會對男性生育功能造成影響。通常去醫院問診時,醫生也不會隨便開具這款藥物。

記者注意到,有病網上查一查,成為當代青年人遇到疾病時的一個重要反應。廣州日報此前一項針對網友的調查顯示,42.53%的人每次生病都會利用網絡搜集信息,53.64%的人視疾病情況而定,僅3.84%的人「從不這麼做」。

而小吉就是一個典型的、特別喜歡「自我診斷」的年輕人。為了避免去醫院排隊掛號的麻煩,他在網上隨意找了一家在線問診購藥平臺,跟「線上醫生」簡單介紹有關情況和過敏史後,醫生就為他開具了非那雄胺的處方單。「整個過程不足5分鐘。」小吉告訴記者,醫生全程並未問及其「是否線下就診過」「線下就診診斷」的情況。

而「新手媽媽」小羅,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她3歲的寶寶曾在2019年年初時因咳嗽、低燒到兒童醫院就診,當時醫生開具了蒲地藍消炎口服液的處方。今年11月,也就是距離上次處方開具時間近兩年後,她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在某線上購藥平臺購買蒲地藍消炎口服液,由於是處方藥,她被平臺方轉到了「線上問診」版塊。「醫生」看過去年年初的處方單後,甩給她一個6盒(每盒10支)蒲地藍消炎口服液的付款連結。

記者注意到,儘管網絡購藥大大方便了消費者,但其中的「處方藥黑洞」仍然不容忽視。

「線上平臺的監管責任,很多時候是落在平臺自己身上。一來,平臺是否有這個動力去掐斷自己的生意;二來,在『品控』方面各大平臺也確實都在探索中。」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網絡問診平臺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此前,《現代快報》曾曝光稱,一款名為「醫聯」的具備在線問診功能的App存在醫生帳號出租的現象。出租帳號的醫生將診費與兼職者分成,並且不問對方資質就出租帳號,一個沒有醫療知識的人,也能在平臺上為患者「看病」。

前述負責人稱,這其實是當前眾多平臺共同面臨的監管難題。

線上醫療平臺的監管之問

「核心問題是,誰來對醫生做出的線上診斷負責。」一名已經辭職並跨界到網際網路診療平臺的醫生告訴記者,在線下,各地的衛健委對醫院進行監管,醫院對旗下醫生的診療行為進行規範和管理,「細化到每一個專病的科室,科室主任都會對自己科室醫生有基本的、成文的診療規範的要求。」

這名醫生說,在線下,醫生是一個「單位人」,有各種各樣的規章制度可以規範其行醫行為;在線上,醫生就是一個「獨立人」,網際網路平臺對他幾乎沒有約束。

雲南昆明某公立醫院的副主任醫師尤某告訴記者,自己在網上問診時,可以開具處方藥,且不需要走什麼嚴格的審批程序,「但我們一般不會去開具相關處方,而只是提供一些建議。我個人認為網絡問診只能提供一些諮詢建議,如果需要開具處方還是會建議患者來線下就診。」

尤某告訴記者,醫生在線上看病幾乎沒有監管,主要靠自覺。

「我們也一直在探索『品控』,比如醫生回答幾次算是一個完整的問診;如何對那些直接把百度內容粘貼給患者的醫生進行監管、規範;出現誤診、開錯藥的情況,到底算誰的責任,等等。」前述網絡問診平臺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各大平臺也都在「摸索中」。

記者注意到,隨著我國相關管理規定的陸續出臺,目前至少在線上從業醫生資質審核方面,各大線上問診平臺均有了嚴格管理。以「丁香醫生」為例,其在挑選入駐醫生方面,就設立了兩道門檻——一是準入資格,中級職稱及以上水平醫生提交入駐意願後,平臺的專家評審委員會會對其專業性進行考核;二是日常考察,醫生接受患者打分和投訴,專家評審委員會進行二次審查,對不合格醫生進行相關處理。

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曾於2018年頒布《網際網路診療管理辦法(試行)》,其中規定醫療機構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複診時,醫師應當掌握患者病歷資料,確定患者在實體醫療機構明確診斷為某種或某幾種常見病、慢性病後,可以針對相同診斷進行複診。

「這裡明確了要先有線下實體機構的診斷、處方,在線機構才能開展複診。且,針對的是慢性病、常見病。」上海一家三甲醫院的行政管理負責人告訴記者,醫院在審批醫生線上執業申請時,會特別提醒醫生謹慎在線上為初診病人看診、診斷、開具處方,「出診診斷如果僅在線上看看照片,對病人是不負責任的」。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網絡問診、開藥,靠譜嗎
    同一病例問診不同平臺 不同醫生給出不同診斷網絡問診、開藥,靠譜嗎 一張口腔內潰瘍滋生的照片,拿給3個網絡問診平臺上的若干名不同醫生問診,卻得出了眾多不同的診斷和處方開具。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下購藥場景受限,很多患者把問診需求轉移到網上。
  • 同一病例問診不同平臺診斷結果五花八門 網絡問診開藥靠譜嗎?
    靠譜之惑:同一病例問診多名醫生,診斷結果五花八門但在線醫療大幅發展的同時,網絡問診、開藥過程仍存制度漏洞,導致公眾「體驗」不太如意。比如,安徽一名患者將口腔內潰瘍滋生的照片,拿給3個網絡問診平臺上的若干名不同醫生問診,得出了不同的診斷和處方開具。
  • 同一病例問診不同平臺診斷不同 網絡問診開藥靠譜嗎
    同一病例問診不同平臺 不同醫生給出不同診斷網絡問診、開藥,靠譜嗎一張口腔內潰瘍滋生的照片,拿給3個網絡問診平臺上的若干名不同醫生問診,卻得出了眾多不同的診斷和處方開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下購藥場景受限,很多患者把問診需求轉移到網上。
  • 花上百塊問診,醫生就回了個你好……網上看病,靠譜嗎?
    ▲圖為醫生在網絡平臺跟蹤隔離人員情況,並提供諮詢建議。如果在平時,算上問診,網際網路醫療平臺能提供的服務,基本包括線上預約掛號、問診、開藥這幾類。▲圖為好大夫在線、平安好醫生、微醫三大平臺APP首頁功能塊截圖先說掛號。
  • 在線醫療發展飛速,線上醫療平臺問診開藥頻翻車,哪裡出了問題?
    線上醫療平臺問診開藥,真的靠譜嗎?今年三月,小李的父親受到了口腔潰瘍的困擾,「嘴巴裡起了很多白色的皮,而且越來越嚴重」。但是彼時正值疫情時期,無奈之下小李只能轉向了線上醫療平臺求助。其實,線上問診所得結果不同也並非是醫生的問題。線上看病不像線下,線下醫生除了可以直接觀察患者的傷口、病情外,還會通過觸摸、按壓等多種方式來確定病情,同時還有相關的儀器用作輔助。而網絡平臺問診開藥,只能依靠照片和問詢,本來就很難實現「準確診斷」。
  • 平安好醫生---在線問診,真的有保證
    醫生靠譜嗎?診斷安全嗎?買藥放心嗎?  隨著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體會到網際網路醫療的便捷,但對於「雲醫院」的諸多疑慮,依然存在於不少患者心中。  在線問診,真的有保證!以構建專業醫患溝通橋梁為使命,以「專業、信任、便捷」為服務理念的平安好醫生,旗下子品牌平安醫家又有新動作。
  • 平時網絡上給出的抑鬱症測試靠譜嗎?醫院一般如何診斷抑鬱症?_澎湃...
    X 平時網絡上給出的抑鬱症測試靠譜嗎網絡上關於抑鬱的測試工具,都是針對抑鬱症狀,測量症狀的嚴重程度,但不具備診斷抑鬱症的價值。因此從診斷的角度來看,就不靠譜。
  • 自診靠譜嗎?
    她說現在的病人總喜歡上網搜索,看病時甚至直接要求醫生做診斷、開藥,自以為比醫生更專業。微博上,也常看到醫生吐槽,自己每天的工作就是跟百度不知道哪裡冒出來的「專業人士」打架。許多病人自己「百度」了病情以後,就覺得自己很懂了,甚至指揮大夫要這樣治療,要求用或不用某些藥,大多都是不靠譜的。
  • 在線問診加速破局,你pick的醫生上線了嗎?
    今年上半年,不溫不火的在線問診迎來了新冠疫情這一催化劑,流量和政策"雙豐收"。新冠疫情突然來襲,不溫不火的線上問診一夜之間成為全民打call的抗疫"神器"。疫情之前,在線問診已有一定的用戶基礎,但大多數人使用頻率不高。
  • 南寧人足不出戶就可以問診,這些平臺線上看病太方便了!
    ……生病不需要去醫院嗎?在家裡也能看好病嗎?據悉,今年2月,國家衛健委兩次發文,鼓勵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複診及藥品配送服務,也建議慢病患者儘量線上問診買藥!2月7日,有關發布了在疫情防控中做好網際網路診療諮詢服務工作的通知。
  • 在家問診,送藥上門!禪醫網際網路+醫療助力抗擊疫情
    在家問診,送藥上門!宅家奶奶宅家不安心複診開藥都受阻為了解決市民疫情期間的就診剛性需求減少出門看病交叉感染機率禪醫「網際網路+」線上問診解鎖宅家就醫新模式300多位專家在線等您來「撩」問診、複診、開藥統統線上解決
  • 預約、問診、開方、送藥到家溫馨便民 掛號難?試試網際網路診療吧...
    很多人疑問:這是看病嗎?畫面好溫馨……是的,這是方興未艾的網際網路診療就診過程的真實場景。轉變觀念不妨體驗網際網路診療「避免交叉感染,足不出戶,在家就可享受一對一的診療服務,藥品配送到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網際網路診療得以迅速發展。
  • 免費網上問診!這些醫院上線網絡問診,專家24小時在線解答
    免費網上問診!這些醫院上線網絡問診,專家24小時在線解答 2020-01-28 17: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網店售賣「祖傳秘方」,專家稱不靠譜
    不僅如此,這些銷售網店根本不用看病,僅憑三言兩語的網上交流,客服就能問診開方,所謂「秘方」更是售價驚人,一服藥賣幾千甚至上萬元。文/圖記者 張舒  「祖傳秘方」包治百病  6月23日,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上看到一家名為「桂林老中醫中藥」的網絡店鋪,正在出售所謂治療癌症的「中藥秘方」。
  • 「妙手醫生」推出24小時發熱及心理諮詢免費問診
    日前,北京圓心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妙手醫生」推出了7*24小時發熱免費問診,並上線了「免費心理諮詢門診」。現在這些服務已經在妙手醫生APP和妙手醫生微信端上線。「妙手醫生」相關負責人介紹,發熱患者在去醫院前,可以先通過在線問診形式與醫生進行溝通,讓醫生通過症狀初步判斷發熱原因,降低患者到醫院的交叉感染機率,也保證疑似患者可以儘快到醫院接受治療,避免延誤病情。
  • 網絡教育學歷靠譜嗎?
    :網絡教育學歷靠譜嗎? 雖說網絡教育發展歷史相對不長,但也已有二十餘年的發展史。 現代遠程教育,也稱網絡教育,是成人教育學歷中的一種。是使用網際網路等傳播媒體的教學模式。教學方式充分發揮網絡的各種教育功能和豐富的網絡教育資源優勢,向受教育者提供網絡教學的環境,傳遞數位化內容,開展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動。不受時間、地點和教學進度的限制,靈活學習。
  • 線上問診 回答你的可能不是醫生
    記者與出租醫聯帳號者的聊天記錄  均為截圖線上問診,為醫生和患者建立了快速溝通的橋梁,給患者帶來便利。一名網友稱自己是某二甲醫院兒科醫生,他說自己曾在多個在線問診平臺註冊帳號,可以出租「醫聯」帳號。還有一名自稱全科三甲的醫生稱,他曾出租過「醫聯」號,分成比例是3.5:6.5,不過他的號正有人做著,不能租給記者。據了解,這些出租帳號的人,有些是因無時間打理,從而通過出租分成獲得問診收入。
  • 現在扎堆兒到醫院開藥能省錢嗎?市衛計委:沒必要
    2017年3月29日訊, 新醫改方案公布後,有些患有慢病的老年人看到去三級醫院看病所支付的醫事服務費比原來的掛號費要多花幾元錢,就打算在4月8日前專門到醫院去開藥。現在扎堆兒到醫院開藥能省錢嗎?相關部門表示,根據測算,醫改後全市醫療費用總量保持基本平衡,患者總體費用負擔不會增加,由於取消藥品加成、實行陽光採購,藥價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沒必要趕在4月8日醫改前扎堆兒開藥。
  • 線上問診、送藥上門 湖南開通首批8家網際網路醫院
    線上問診 送藥上門湖南開通首批8家網際網路醫院華聲在線2月16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段涵敏)記者今天從湖南省衛生健康委獲悉,湖南省衛生健康委已正式批准同意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湘雅二醫院、湘雅三醫院,湖南省人民醫院、湖南省兒童醫院、湖南省腦科醫院、湖南省腫瘤醫院、
  • 報考在職研究生網絡授課靠譜嗎?
    目前, 對於在職研究生可以跨地區跨專業報考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很多外的考生想要報考北京地區的在職研究生的課程,採用是節假日上課和網絡教學的形式。但有很多考生並太相信網絡教學的形式,生怕學不到東西。有部分學員疑問,報考在職研究生網絡授課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