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期】12歲見到霍金,他點亮了我的宇宙

2020-12-14 中國網新聞中心

http://mp42.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18/3/16/20183161521181452740_456.mp4

「2002年,12歲的我親眼見到了霍金先生。」在北京工作的王雪巖說。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著名物理學家、宇宙學家、數學家,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2018年3月14日逝世。

從1985年開始,霍金曾三次到訪中國,在合肥、北京、杭州、香港四個城市留下足跡,與中國結緣,並對中國許多青年產生深刻影響。

王雪巖就是其中一位。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現場聆聽了霍金的講座,從霍金的講述中了解物理科學,感受他的靈魂。

遇見霍金的我

2002年霍金第二次訪華時,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做《膜的新奇世界》主題科普報告,闡釋關於天體演化的「M理論」。

當時正是王雪巖小學升初中的暑假。他來到北京上學習班,親戚給的兩張票,讓他有機會聆聽霍金的講座。對於年少的王雪巖來說,講座深奧的內容讓他很難理解,但霍金的樣子卻讓他至今難忘。

在王雪巖的記憶裡,霍金身材瘦小,蜷縮在輪椅上。在整個講座的過程中,他藉助電子合成器發聲,利用電子大屏幕積極與現場觀眾交流。

「霍金活躍的思維和病弱的軀體形成了鮮明對比。」王雪巖說。

聽到霍金去世的消息,王雪巖先是很震驚,但沒有特別悲傷。

在王雪巖看來,被醫生預言活不過兩年的霍金,不僅一直堅強活到了76歲,而且度過了非常精彩又有意義的一生。「現在他擺脫了殘破的軀體,結束了病痛對他的折磨。」

不幸遭遇裡的別樣人生

1959年,17歲的霍金在牛津大學攻讀自然科學,獲一等榮譽學位。1963年,霍金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隨後,他轉讀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23歲時取得劍橋大學博士學位,並留校進行研究工作。

20世紀70年代,霍金與彭羅斯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共同獲得1988年沃爾夫物理獎。霍金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

霍金不僅在科學研究方面有與時俱進的洞見,在科普方面也做出極大的貢獻。《時間簡史》被譯成40餘種文字,在全世界的銷量以千萬計,創造了科普史上的神話。

作為80後青年的史曉宇,從小就喜歡讀霍金的《時間簡史》。儘管很多內容他至今還不明白,但這本書卻為未來的他奠定了對問題科學的分析方法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霍金讓我們對這個世界甚至整個宇宙都有了重新的認識。他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永遠都不要追隨權威,而是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

霍金曾圍繞霍金輻射的黑洞理論進行了自我否定式的研究。2004年7月,他承認自己的「黑洞悖論」觀點是錯誤的。2014年在一篇名為《黑洞的信息保存與氣象預報》的論文中,他承認「黑洞是不存在的」,不過「灰洞」的確存在。

漸凍症軀體裡的有趣靈魂

對於霍金來說,自身的殘疾並沒有阻擋他成為一個閱歷豐富、精神充實的人,「如果你在椅子上被困了四十年,你也會覺得無聊的。」因此,這個努力嘗試理解宇宙的天才,保持著樂觀與幽默感,一生都在不同領域追尋著人生的意義。

1992年《星際迷航:下一代》中霍金貢獻了自己的熒幕首秀,其後在《生活大爆炸》、《紅矮星號》中都有參演,展示著自己獨特的幽默天賦。

音樂領域中的霍金同樣毫不遜色。1994年與著名搖滾樂團Pink Floyd合作,在歌曲《Keep Talking》中以電腦合成器的獨特聲音過了一把音樂癮,20年後又在他們的專輯《The Endless River》中再度獻聲。

雖然被固定在輪椅上,霍金內心仍然充滿新奇的點子。2007年,一直嚮往太空旅行的霍金體驗到了失重飛行的感覺,40年來第一次離開輪椅的霍金感受到了於他而言的「真正自由」。 「認識我的人都說在那幾分鐘的時間裡,是見過我笑得最燦爛的時候,那時我是一個超人。」霍金曾在接受採訪時說。

攝影師普拉登·安東尼烏曾問了霍金一個問題:「您能不能給我一個詞,來表達您對這個世界的感受?」儘管護士表示霍金已經很疲憊恐怕無法進行回答,但光標的移動聲卻突然傳來。

霍金用眼睛下方一小塊活動肌肉指揮著光標,在字母間緩緩移動著。「wow」代表著驚奇的感嘆詞出現在屏幕上,這也是霍金用盡全身力氣想要告訴這個世界的話。

(文字/仝選 喬玉 許志玉 導演/尚陽 策劃/尚陽 仝選 攝像/趙超 宋桉柢 趙丹 郭豔豔 剪輯/趙超 吳佳潼)











相關焦點

  • 霍金去了屬於他的星辰宇宙,地球上的我們還能在這些影像裡懷念他
    科學界最聰明的人史蒂芬·霍金今天去世,享年76歲。霍金在物理學上的成就自然不用說,除了為研究黑洞和宇宙起源提供理論基礎,這位無所不能的「大神」還去過南極洲、乘過潛水艇、為平克·弗洛伊德的專輯獻過聲。同時霍金也是在娛樂圈混的最好的物理學家了,美劇《星際迷航:下一代》、動畫《辛普森一家》和《飛出個未來》等影視劇中都有他的身影。
  • 霍金:方寸輪椅 無垠宇宙
    新華社倫敦3月14日電 (天下人物)霍金:方寸輪椅 無垠宇宙新華社記者張家偉「如果宇宙不是你所愛之人的家園,那這個宇宙也沒什麼值得探索,」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曾說。14日,76歲的他永遠停止了對所愛宇宙的探索。
  • 伽利略忌日那天,霍金出生;愛因斯坦生日這天,霍金走了……
    昨日,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霍金被譽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理論物理學家。霍金的子女露西,羅伯特和蒂姆在英國新聞社協會通訊社發表的聲明中說:「我們深愛的父親今天去世了。」聲明稱,霍金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一個非凡的人,他的工作和成就的影響將會持續多年。
  • 霍金自傳與「他傳」
    《時間簡史》《時間簡史普及版》《果殼中的宇宙》和《大設計》等霍金科普著作中譯本的吳忠超,此次仍是《我的簡史》的翻譯者。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吳忠超認為,「霍金的《我的簡史》全球學界都已經期盼已久。作為一本自傳,這本書肯定也會像《懺悔錄》《我的苦難史》一樣,傳諸後代」。  吳忠超向記者說起了霍金寫這本自傳的起源,那是霍金70歲生日那天,劍橋大學和國際同仁為霍金舉辦了「宇宙的態」的學術會議,並從全球各地邀來霍金的學界友人、過去的合作者和學生共100餘人慶祝。
  • 仰望星空:霍金和他的先行者
    童年的霍金學習成績一般,但喜歡玩具,尤喜設計複雜的玩具。他曾用一些廢棄物製作了一臺簡單的電腦——僅此一點,似乎有著某種暗喻。霍金在剛進入牛津大學時,並沒有開始便顯露出才華洋溢,但他在一步步地接近輝煌和他的21歲。霍金的輝煌和他的21歲青春年華是如此相互糾結難於割捨,1963年霍金21歲,被確診患有一種運動神經元病,即「漸凍症」。
  • 【霍金】書上的宇宙之神說來就來了
    自4月12日開博以來,僅2天時間,霍金的粉絲量就已超過290萬(且在持續瘋狂漲粉中.)社交媒體真是個神奇的地方,或許下一秒你夢中的大神就對你說話了,雖然可能是單方面的...最後,終於到了提問環節,突然有人問霍金:"單向樂隊(One Direction)的成員Zayn離隊讓全球無數少女心碎不已,這件事會產生怎樣的宇宙效應呢?" 下面就是見證霍大神性感智商的時刻:
  • 霍金生前最後一篇論文發表:關於多元宇宙與宇宙的永恆膨脹
    IT之家5月3日消息 近日,霍金生前最後一篇論文在《高能物理雜誌》(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上發表。據報導,霍金最後一次編輯這篇論文的時間是3月4日,即他去世的10天前。這也或許是他對宇宙本質的最後的想法了。
  • 《霍金傳:我的宇宙》推出中文版 是其生前親自授權的個人傳記
    《霍金傳:我的宇宙》由美國作家凱蒂·弗格森 所著,也是霍金生前親自授權的個人傳記,近日推出了中文版本。史蒂芬·霍金是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他被禁錮在輪椅上,卻成為穿越時空的「宇宙之王」。在與霍金結識的30多年裡,作者不斷地探究他的前沿科學理論,並在霍金本人及其家人、親密夥伴的鼎力協助下,創作了這部完整記錄霍金一生的經典傳記——從追溯他的出生到出席他的葬禮,作者為我們還原了一個擁有非凡成就和世俗煩惱的本真霍金。霍金是繼愛因斯坦後又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他生命的後三分之二的時間,都面臨著死亡威脅。雖行走在死亡的邊界,卻成了傳奇的「宇宙之王」。
  • 霍金告別地球回歸宇宙 劍橋大學降半旗緬懷
    但霍金卻痴迷於探索宇宙的奧秘,他覺得數學和物理可以幫助他更深入的了解宇宙。最後和老爸談判的結果就是保留自己喜歡的物理,再加上一門好就業的化學。 1959年,17歲的霍金進入牛津大學學習並獲得獎學金。年少也瘋狂的天才學者。大家可以找一找在這張牛津遊艇俱樂部的合照中哪一個是霍金。
  • 高冠教育 · 再見,霍金!你屬於宇宙和星辰
    ——世界級頂尖雜誌《天文學》1942年1月8日,史蒂芬•霍金的故鄉倫敦正籠罩在希特勒的狂轟濫炸中──這個戰爭狂人正在為爭奪地球上更多的權力和資源而胡作非為,宇宙雖然更為廣闊卻並不在他的考慮之列。為此史蒂芬•霍金不得不出生在臨近的城市牛津,面向世界發出了他的第一聲啼哭。
  • 果殼中的宇宙,喜劇中的霍金
    前幾天,朋友圈被霍金的去世刷屏了。   毫無疑問,霍金是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很多人都稱,他的離世將使人類繼續在黑暗中前行,直到下一個霍金的出現。   我對霍金的了解僅限於他的肢體殘障,他的《果殼中的宇宙》和《時間簡史》。
  • 宇宙外面是什麼 霍金告訴你答案
    宇宙外面是什麼,霍金告訴你答案。浩航宇宙無窮無垠,人們在探索宇宙的同時也在思考著一個問題,宇宙外面是什麼呢?
  • 靈魂在太空飛舞,說說「宇宙之王」霍金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男,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霍金把他的一生全部都奉獻給了科學事業,他主要研究的是宇宙學和黑洞,他提出的這些理論對人類探索宇宙學產生了很大的幫助。
  • 宇宙外面是什麼?霍金告訴你答案
    10月24日消息,宇宙外面是什麼,霍金告訴你答案。浩航宇宙無窮無垠,人們在探索宇宙的同時也在思考著一個問題,宇宙外面是什麼呢?近日,霍金在自己的個人主頁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告訴大家宇宙外面是什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就讓小編帶你看看吧。
  • 仰望星空的人——讀霍金《我的簡史》隨筆
    吳忠超(霍金的學生)於1979年第一回見到他時是這樣描述的:身後門一打開,腦後忽然響起一種非常微弱的電器的聲音,回頭一看,只見一個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電動輪椅上,他自己驅動著電開關。吃飯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舉起頭來。
  • 學位是博士,老師是霍金,這位男神卻用了15年「穿牆打洞」
    忽然有一天,一位白鬍子老爺爺問他:「你與霍金教授談話了嗎?」加爾法德回答說還沒有見過霍金。於是老爺爺開始了仙人指路:「那你去見他一下吧。」加爾法德最先見到的是霍金教授的秘書。他一說明來意,秘書便表明霍金教授早已看中了加爾法德,已經計劃要與他會面了。第二天中午,他見到了霍金,並一起共進午餐,整整談了6個小時。
  • 劍橋大學公開霍金24歲時博士論文《宇宙膨脹的性質》 任何人可免費...
    原標題:劍橋大學公開霍金24歲時博士論文《宇宙膨脹的性質》 任何人可免費下載 英國劍橋大學10月23日發布聲明稱,世界上最知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24歲時的博士論文已經在網上面向全球免費開放。
  • 史蒂芬霍金留下的名言,人生使命是為了理解宇宙
    霍金作為一位飽受病魔侵襲的科學家,可能對於他的科學探索人生來說,一切都是那麼的不公平。但他能依靠自己的意志力,站上了人類所能探究的科學領域巔峰,能讓人尊敬他的不僅僅只是他的科學貢獻,他對於生命的理解也是一個重要部分。
  • 科學家霍金去世了,你懂這些宇宙日語嗎?
    愛因斯坦很多人是從《時間簡史》這本科普著作認識霍金這個人的,通過這本淺顯的科普著作,就算是高中生也能對深奧的「黑洞」一探究竟了。霍金可謂是讓越來越多的人對宇宙開始感興趣,啟迪了整整一代人。如果大家想了解黑洞的話,是一定要看看《時間簡史》的。
  • 丘成桐:願霍金先生的聲名和見解永留宇宙
    2016年,霍金與好友丘成桐在哈佛大學數學科學與應用中心(CMSA).3 月 14 日,據英國《衛報》報導,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去世,享年 76 歲。霍金 1942 年 1 月 8 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是近數十年來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