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節越來越近,「就地過年」成為連日來的熱詞。各地政府紛紛放出大招,發新年紅包、承包年夜飯、免費遊景點、補貼消費券……鼓勵外地企業員工留崗過春節。蘇州一學校為鼓勵外省教師留蘇過年,推出每人補貼3500元的獎勵政策。
1月29日,蘇州市中小學校將開始放寒假,辛苦學習工作一學期的師生們將開啟期待已久的寒假生活。「原籍為中高風險地區的學生可留校過寒假,原籍為外省或中高風險地區的教職工留蘇過年補貼3500元/人……」西交利物浦大學附屬學校為鼓勵外省市教職員工留蘇過年,放出了真「薪」誠意的實招,消息一出,老師們紛紛拍手稱讚、積極響應。
這兩天,一封《遙祝家鄉新桃換舊符 防控疫情過年在西浦》的公開信,在西交利物浦大學附屬學校全體師生、家長的朋友圈刷屏。文中寫道:寒假期間,西浦附校校園原則上實行封閉式管理,原籍為中高風險地區的學生可留校過寒假,原籍為外省或中高風險地區的教職工留蘇過年補貼3500元/人,向全體教職工的家人送上年禮一份……
此公開信在西浦附校官微上一經推出,就立即得到老師們的積極響應,被老師們紛紛轉發、點讚,下面更是一長串的暖心評論:「疫情無情人有情,攻克時堅、大愛西浦」「這個年,有點甜,咱西浦,挺靠譜」「貼心服務,暖心關懷,用真心換真情」「過年在西浦,讓不能回家的老師也有大家庭的感覺」「工作後第一次不回家過年的遺憾被西浦的溫情所填補,感謝西浦大家庭!」
西交利物浦大學附屬學校執行校長沈中告訴記者,全校共有370名教職工,其中蘇州大市範圍的有93人,此外江蘇省內有127人,江蘇省外的有150人。「一系列政策鼓勵下,據目前的統計,已有八成的外省老師決定留在蘇州過年。」
「90後」李智是西浦附校幼兒園的一名教師。老家在安徽的他,是家裡的獨生子,以往每年回家2次,便是在寒、暑假期間。今年因為疫情影響和教育職業等因素,李老師決定響應學校號召,寒假繼續留在蘇州。「和家裡說了不回去過年,父母一開始是比較失落的,我跟他們進行了思想上的溝通,他們看了最近的新聞,最終也能夠理解和支持我。」
李老師笑著告訴記者,為了緩解他的思鄉之情,心疼獨自在外過年的自己,父母給他從家裡寄來了很多年貨,「怕我過年想念家鄉的味道,他們想到了個好辦法,寄來了不少我喜歡的家鄉菜的半成品,稍微加工下就能吃,讓我安心在蘇州過年。」孝順的李老師也打算拿學校發的3500元補貼,為父母在網上選購一些小家電,略表心意。
「70後」艾毓朝是西浦附校一名高中數學老師,老家在湖北的他2020年春節就因疫情原因沒能回家。「去年年底的時候準備回家過年的,車票早就買好了,但年前得知湖北疫情比較嚴重,就把火車票退了,沒回去。」
艾老師介紹,等待了一年的他本來這次是準備回老家過年的,「雖然大家都說湖北現在是最安全的,但考慮到路上出行也有風險,政府、學校也都在積極倡導留蘇過年,所以決定今年也不回去了。」艾老師表示,這一年來,全國這麼多人奮戰在抗疫一線,作為一名老師,應該配合政府號召,減少流動,家人也比較支持他。
對於即將到來的寒假,艾老師表示也很期待。雖然來蘇州5年了,一直忙於工作的他也沒時間好好遊覽,學校將組織留蘇過年的老師們開展參觀遊覽活動,「正好乘這次機會好好到處轉轉,感受下蘇州的年俗、美景。」
「西浦附校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全力以赴做好防疫工作,讓西浦附校的每一個老師、員工、學生、家長安心、康樂地過好寒假!」沈中校長介紹,120多名外省教師裡,約有100位將留在蘇州的家或是自己租住處過年,還有20多位老師則吃住在學校。
為此,學校後勤部將全力做好生活保障工作。校園內定期進行清掃、消毒工作,努力創造健康安全的生活環境。「這個自然教育中心也會全天向老師開放,老師們可以自己烹製想吃的菜,也可以讓學校廚師做。」
97年出生、剛工作不久的趙建茹老師老家在吉林,鑑於最近當地疫情形勢比較嚴峻,家人也都勸說她春節留在蘇州。「蘇州還是比較安全的,尤其是我吃住都在學校裡,學校封閉式管理更讓人安心。」她表示,現在每天都會通過電話、視頻、語音、微信等與父母家人聯繫,雖然相隔的距離遠,但心的距離更近了。
光有物質滿足還不夠,精神層面也很重要!為了讓老師們在蘇州過一個開心而有意義的新年,除了新年禮物和過年補貼,西浦附校將在合理控制聚集人數的前提下,為留蘇教職工全線開放黨團委活動室、閱讀吧、影音播放廳、VR實驗室、體育館、擊劍館、馬術基地、皮划艇基地、自然課程基地等場所,並安排參觀蘇州市革命博物館、吳中博物館等場館,組織老師參加讀書分享會、在線名師培訓、愛心義賣、趣味運動會、聯歡會、年夜飯、烘焙廚藝等活動,讓老師們度過一個豐富多彩的寒假。
「很多不住學校的老師們也提出,要回來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沈校長介紹,老師們覺得學校的各種實施的開放,既能夠在學校與同事更好的互動、增進交流提升友誼,又能更好地達到身心調養、學習提高的目的。「我們也將組織些校外參觀遊覽活動,讓老師們更好地感受蘇州區域經濟的發展,感受融合創新發展的城市氛圍。」
作者 顧秋萍
編輯 弓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