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爺今年67歲,2個月前開始出現大便不成形的情況,然而因為疫情原因,加上元旦回老家,拖到現在才去醫院檢查,結果做腸鏡時,醫生在距王大爺肛門12公分處,發現了一塊1.5cm大小的息肉樣隆起,而且中央凹陷,醫生根據經驗判斷,有可能是早期腺癌。
於是,在徵得王大爺及其家屬的同意後,醫生當下用內鏡切除了此病變組織,而後續的病理結果也證實了醫生早癌的猜測。
所幸,醫生用內鏡將癌完全切除,並未給腫瘤繼續生長的機會。而王大爺只需要定期複查即可。
王大爺又驚又喜,一個勁兒地感謝醫生:「真是太謝謝了!要是沒有你,讓這癌症繼續橫行霸道下去,我不知道要受多少罪呢!」
而醫生則表示,其實是王大爺及時來醫院救了他自己,要是多拖幾個月,後果可能就真的不堪設想了。
相比其它癌症,腸癌「好防好治」!
一、腸癌「好預防」
·症狀易察覺
大腸癌的初期會因為癌灶表層出現潰破、癌塊突出腸腔與糞便摩擦等等原因導致出血,所以症狀表現主要為大便帶血,多屬於膿液或黏液的血便,血色較暗,可伴有腹部包塊、腹痛、慢性進行性消瘦等症狀,容易被患者察覺,但要注意與痔瘡等疾病區分,及時就醫排查病因。
·腸道息肉的預警
腸癌的發生是一個多階段、漫長的過程,數據顯示,將近95%的結直腸癌由息肉演變而來。
雖然不是所有的腸息肉都會最終發展成癌,但是對於腸息肉的出現,一般都是建議治療或切除,將風險降到最低。
所幸的是,腸息肉發展為大腸癌一般需要5-10年的時間,多數息肉患者可以在體檢中發現。不僅可以讓患者提高警惕,也能更好地調整生活、飲食習慣,增加預防意識。
·腸癌篩查方法有效性高
腸癌的篩查方法主要有肛門指檢、大便潛血試驗、腸鏡檢查。其中,直腸指檢方便快速,檢查前後無特別注意事項。在臨床診斷中,肛門指檢一般為2分鐘左右,簡單易行,而且診斷率較高,約八成的直腸癌,尤其是直腸下段癌,僅靠肛門指檢就可發現。
而每年定期做大便潛血篩查可降低16%的大腸癌死亡率;腸鏡更是大腸癌診斷的金標準。這些篩查手段都可以有效的篩查出早期腸癌。
腸癌除了症狀較好發現,有效的預防效果之外,其治療結果對於腸癌患者來說,也是頗為顯著的。
二、腸癌治得越早,患者治療效果越好!
·生存率高
美國ASCO官網數據顯示:結直腸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是65%。其中結腸癌整體5年生存率為64%,局限期結腸癌5年存活率為90;若結腸癌發生遠處轉移,則5年生存率為14%。
而直腸癌總體5年生存率為67%,局限期直腸癌5年存活率為89%;若直腸癌發生遠處轉移,則5年生存率為15%。
很多病人通過手術跟綜合治療,都可以達到一個較好的治療效果。如果是早期發現結直腸癌的患者,通過合理的治療,幾乎可以達到治癒目的。
·治療手段的提升
隨著技術的進步,現在的結直腸癌手術也已進入了微創時代,例如NOSES術,被譽為微創中的微創。
跟傳統的腹腔鏡手術比起來,NOSES手術的優勢是避免了輔助的取標本切口,給患者造成的創傷更小。而傷口小,疼痛自然也輕,患者對於鎮痛藥物的使用也會減少,恢復得更快。
在治療中,很多患者會遇到一個難以接受的問題,就是「保肛」。有些人可能難以接受,甚至扛著高復發的風險也想保全肛門,事實上,肛門保不保還得從實際病情出發!
得了腸癌,保肛和造口怎麼選?
首先要明白是,根治腫瘤是第一,保留肛門是第二。醫生會對病情進行診斷以及治療的結果來判斷是否保留肛門,患者強行保留肛門,或導致病情復發並且惡化。
建議患者及家屬客觀看待是否保留肛門這件事情,醫生也會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出最佳建議。一般來說,高齡且基礎性疾病較多的患者,是不建議進行保肛手術的,因為患者的肛門括約肌,生活質量和控便功能都是非常差的,所以更建議進行永久性造口。
預防腸癌,從調整生活方式開始
不要久坐:長時間久坐會導致體內炎症的積聚,而慢性炎症是腸癌和其他一些癌症的誘發因素。此外,久坐也跟糖尿病和肥胖的風險升高存在一定的聯繫。
改善飲食:多食用粗糧,有相關研究顯示,食用全穀物可以幫助預防腸癌。除了粗糧,多吃十字花科蔬菜,例如西蘭花跟甘藍。還有沙丁魚、鯖魚和鮭魚這樣的多脂魚類對預防腸癌也有一定的作用。
戒菸戒酒:酗酒是結直腸癌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有證據表明,腸道中的細菌能將酒精轉化為致癌物乙醛。而吸菸會增加腸癌的風險,且對於女性作用更高!
控制體重:有調查研究發現,體重指數大於25的人患上腸息肉的機率高,而且肥胖本身也是癌症的高危風險之一!
其實,在所有的惡性癌症當中,腸癌算得上是「溫和」了,在預防與治療方面,也有著不錯的效果。當然,前提是人們自己得重視,預防得當,治療及時才是最關鍵!
參考資料:
[1]《腸炎會變為腸癌嗎?從防到治,八大腸癌問題,一一解答!》.健康時報.2020-11-12.
[2]《4個大便信號或預示大腸癌!看視頻了解消化道腫瘤防治》.健康時報.2020-12-30.
[3]《涉10萬人新研究:腸癌最愛盯上胖人!男女各有「危險體型」》.生命時報.2020-12-2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