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早期難以發現,但身體冒出2種變化,建議檢查

2020-12-18 快速問醫生

最近這段時間,網上突然火了一個梗:乾飯人,乾飯魂!

三餐對人類的確有絕對的重要性,它不單單是為了滿足我們口腹之慾、緩解飢餓感,更是為了給身體提供必需的「燃料」,讓機體各處得到充分營養支持!

不過,我們攝入的食物,並不會完全被機體吸收和利用,所剩的食物殘渣、沒用的物質,都會隨著消化道流入大腸內,它們被腸道黏膜榨乾水分、最後一點營養物質後,不斷堆積刺激機體產生便意,最終就變成了糞便排出體外!

所以,在臨床看來,腸道這一消化器官,既負責了食物的營養吸收,又負責了糞便儲存和排出工作。

近些年隨著飲食習慣改變、國民平均壽命增長等多個因素影響,大腸癌的病發率也在逐年增長,已然躋身進入了癌症排行榜的前五位!

而且,腸癌和其他癌症類型有一個共同點:早期症狀不夠典型!

我國每年新被確診的腸癌患者中,有超過2/3都已經走到了浸潤和轉移期,甚至部分患者是在腸癌誘發急性腸梗阻之後才就醫檢查,最終確診為了癌變。

臨床數據表明,大腸癌若能在早期發現,患者五年內生存率能達到70~90%左右,但是進入晚期後,患者五年內生存率還不足10%,由此可見早期發現大腸癌的重要性!

其實,大腸癌在出現後,也並不是毫無症狀可言,比如以下兩個身體改變,就可能是腸癌發出的信號:

大便異常

就如上文中所說,大腸為糞便儲存和排出的場所,所以在腸道發生癌變之後,患者也會有不同程度的大便異常,這包括了排便習慣紊亂、大便形狀改變、便血等三大方面:

1.便血:

腸癌最明顯的症狀表現之一就是便血,早期由於出血量並不多,患者用肉眼很難發現,而在進行糞便常規檢查時,就可發現大便潛血陽性。隨著腸癌出血量增多,患者可排出無痛混合樣血便,血液與大便、粘液混合在一起。若腸癌誘發了感染,後期還可直接排出膿血便;

2.大便形狀改變:

正常人排出的糞便受到腸道形狀局限,呈現出圓柱狀。但腸癌患者則不相同,因為腸癌已經在腸道內形成了異常佔位,它們既侵佔了腸道空間,又對糞便產生了壓迫,所以患者可排出細條狀、扁條狀的糞便,每次排便過後還總有排不淨的感覺;

3.大便習慣紊亂:

臨床認為只要是一周內大便多與2次,糞便成形容易排出,就屬於健康狀態,不過在大部分情況下,正常人每天排便在1-2次左右,且有自己的大便規律。但是,如果近期這種規律突然發生了改變,比如一天內多次排便、幾天一次大便,又或者是腹瀉便秘交替出現等,就應當警惕是腸道癌變後的表現。

腹痛

腸癌和其他癌症相同,在病情發展期都難逃疼痛症狀。造成腸癌腹痛的原因,主要和腫瘤侵犯腸道黏膜肌層或下層、對腸道黏膜產生了刺激、侵犯周圍器官並造成黏連、腸梗阻、癌穿孔等因素有關。早期腸癌疼痛,大部分都是隱隱作痛、刀絞樣或鈍痛;

部分患者表現為飯後出現下腹部隱痛、脹痛,隨著癌腫不斷發展,疼痛會逐漸加深、疼痛位置漸漸固定。在腸癌造成腸梗阻、腸穿孔之後,患者會突發腹部劇痛,並伴隨噁心嘔吐、出汗、發熱等多個症狀表現。

以上兩個明顯症狀到來,就可能是腸癌發出的信號。不過需提醒大家的是,僅憑症狀表現,很難判斷就是腸道癌變,只有經過完善檢查後,才能確定腸道究竟出現了什麼問題。而臨床最常用到的篩查手段,就是腸鏡、肛門指檢、糞便常規檢查等,大家可按照個人症狀、醫生建議選擇相應的篩查方式。

相關焦點

  • 大腸癌早期,身體會給你「暗示」,專家:別擔心,一種水能解毒
    隨著現在生活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自身的身體健康。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每天都在採用不良的飲食和不良的作息,來糟蹋自己的身體,其實這樣的做法,對於身體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大腸是人體的重要保護傘,所有吃進去的食物殘渣都要通過大腸來排出體外。
  • 身體出現這4種症狀,十有八九是大腸癌的前兆,及時檢查
    目前它有很多種類,主要分為大腸癌、小腸癌、直腸癌等等。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癌症也不是一天就形成的。如果說人們發現身上有一些奇特的現象,最好引起重視。比如說在生活中出現了這些症狀,很有可能是大腸癌引起的,希望人們可以及時的去做檢查。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下大腸癌會引起的4種不容忽視的症狀有哪些。
  • 「警惕」大便時拉出便血,檢查發現大腸癌!幾類人高度注意……
    沒事,就是痔瘡而已但是,過了幾個月還是沒好轉,並且,出血次數慢慢多了起來,張伯感覺不對頭,就和兒子說起來,兒子一聽,趕緊催促張伯到市一檢查。張伯來到消化內科門診,門診主任檢查後建議張伯趕緊做腸鏡檢查。3天後,腸鏡檢查發現直腸有一個腫瘤,後來化驗結果是腸癌,幸虧發現得早,及時手術治療,張伯很快就康復出院了。還好檢查了一下,不然...為什麼張伯會檢查出大腸癌?大腸癌有什麼症狀?
  • 腸癌早期,檢查時做B超、CT為什麼發現不了?醫生給出科學解釋
    不得不說,近些年我國大腸癌的病發率的確是呈現出了上升趨勢,每年新發的大腸癌患者就達到了近35萬左右,但這些患者中有超過70%都是在中晚期才被確診發現的。有部分腸癌患者每年都進行常規體檢,也並沒有發現腸癌。
  • 腸鏡能發現早期腸癌,醫生直言:3種情況的人,最好每年檢查一次
    因為在大家的認知中,腸鏡需要通過肛門進行檢查,隱私部位暴露本就會讓人感覺尷尬、難為情。而且,很多分享腸鏡檢查經歷的文章中,都曾提及疼痛、不適感,這又在尷尬的基礎上增加了人對疼痛的恐慌!再加上很多人都錯誤認為,普通的體檢項目就足以篩查出身體潛藏的問題。再花費更多金錢進行腸鏡篩查,根本就是沒有必要的做法。
  • 大腸癌早期診斷科用直腸指檢
    核心提示:我國80%以上的直腸癌作直腸指檢可以發現,如採取左臥位並雙下肢上屈可以捫及更高部位的癌瘤。檢查時要了解腫塊的位置、形態、大小、表面情況,質地以及佔腸周的範圍、基底部活動度、腸腔有無狹窄、病灶有無侵犯鄰近組織臟器。迕壩掛惪艏芸侗尢皿聚刊大便住狀,盆底有無結節。   怎樣診斷大腸癌?
  • 大腸癌早期檢測除了做腸鏡還有哪些方法
    先說說什麼是大腸癌的早期檢測或者稱早期篩查 大腸癌早期篩查就是在還沒有出現腸癌症狀的人群中,或者有腸癌高風險的人群中通過一系列的檢查來發現早期腸癌的方法。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表明,對沒有症狀的人群進行大腸癌篩查是早期發現大腸癌、提高治療效果、降低發生率的最有效和最經濟的措施。
  • 身體出現這6種信號,要警惕,可能是大腸癌找上門了
    大腸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一般發病人群集中在30~50歲。引起大腸癌的原因有很多種,在確診之後必須要及早採取措施治療,大多數患者都是可以治癒的。但是臨床上有很多患者在出現早期信號時,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錯過了治療時機。
  • 不要錯過大腸癌的徵兆,注意大便的變化
    在2017年的癌症患病人數預測中排在首位的是大腸癌。初期缺乏自覺症狀,容易錯過。聖瑪麗安娜醫科大學(川崎市)臨床腫瘤學的砂川優準教授強調「為了早期發現大腸癌,注意到大便的變化等初期症狀,接受檢查是很重要的」。
  • 大便不成形2個月,一檢查發現早期癌症,腸癌的症狀還有哪些?
    王大爺今年67歲,2個月前開始出現大便不成形的情況,然而因為疫情原因,加上元旦回老家,拖到現在才去醫院檢查,結果做腸鏡時,醫生在距王大爺肛門12公分處,發現了一塊1.5cm大小的息肉樣隆起,而且中央凹陷,醫生根據經驗判斷,有可能是早期腺癌。
  • 大腸癌(結直腸癌)早期有哪些症狀?身體發出這5個信號就要警惕了
    大腸癌(結直腸癌)具有明顯的地理分布性,在西歐、北美等發達國家的發病率較高,位居腫瘤第二位。在我國,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發生變化,人們生活習慣不健康,攝入的脂肪和蛋白質過多,而攝入的纖維素太少,「吃得太精細了」導致我國大腸癌的發病人數每年持續增長。
  • 腸癌早期出現的四個症狀是哪些?80%大腸癌發現時已是晚期
    臨床上大腸癌主要是發生在大腸的病變,和很多因素都有關係,當人體內出現大腸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觀察,80%大腸癌發現時已是晚期,哪些症狀「暗示」大腸癌?腸癌早期出現的四個症狀:一、便血。血便在很多人看來可能是痔瘡引起的,不會重視。但腸道發生癌變也會有此情況,被忽視,可能就醫會被耽誤。
  • 大便不正常,會不會得大腸癌?做2個檢查,才能給出答案
    大便不正常,會不會得大腸癌?做2個檢查,才能給出答案 說到癌症,每個人都很害怕,在消化道癌症中,結腸癌當屬發病率極高的一種。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人的身體素質情況悄然下降,加上飲食和作息的不良習慣,每年患上結腸癌的人數都在上升。
  • 早期腸癌症狀不明顯?若出現這6種信號,需提高警惕,早做檢查
    如果能夠早期發現大腸癌,早治療,可以大大地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有的腸癌患者在綜合治療後甚至有治癒的可能。因此,早發現顯得特別重要。早期腸癌不痛不癢,沒有明顯症狀,發現就是中晚期?一旦身體出現這6種症狀,要儘早去醫院,越早檢查越好。 1.排便習慣發生改變
  • 別傻了,或許是「大腸癌」在提示你
    如果您可以及時了解某些癌症症狀並及早發現癌症,則可以有效治癒或有效抑制癌症。我今天要談的是大腸癌。早期大腸癌的症狀是什麼?排便時帶血,你以為痔瘡犯了?別傻了,或許是「大腸癌」在提示你大腸癌早期,身體或許會有這4種信號,發現的人都很幸運!
  • 20歲女孩查出大腸癌 年輕人切勿忽視早期信號
    漫畫來源/網絡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楚燕通訊員洪於蕙)日前,一位年僅20歲的女性患者在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內鏡中心查出大腸癌。而去年這個時候,一名23歲的女孩因腹痛、腹脹一個多月,也在該院查出大腸癌,且已發生肝轉移,確診後不到半年便離開了人世。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內鏡中心姚禮慶教授提醒:大腸癌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也要警惕大腸癌。
  • 腹痛、排便紊亂,該做腸鏡檢查?4個指標都達成,大腸癌靠近你
    近些年隨著我國居民飲食習慣改變、平均壽命增長等因素影響,大腸癌的病發率也在逐年增長,平均每年新發的大腸癌患者就達到了近30萬以上,而且大腸癌還呈現出了逐漸年輕化的趨勢,臨床上甚至曾出現過十幾歲的大腸癌患者!更讓人擔憂的是,大腸癌早期症狀容易被患者忽視,甚至是患者沒有任何症狀表現。所以,我國大腸癌早期診斷率非常低迷、臨床總體治癒率並不高。
  • 大腸癌術前為什麼要做全身的檢查?需要做哪些術前檢查?
    在國際上首創「直腸拖出式經括約肌間吻合器切除吻合術(PISTA), 是國內PPH手術治療重度環狀脫垂痔的開拓者之一,在慢性頑固性便秘、直腸脫垂等疾病的診治方面有較深的造詣。大腸癌術前為什麼要做全身的檢查?大腸癌手術的創傷較大,而且需要行全身麻醉,風險較大,這些對患者的身體是一次重大的考驗。
  • 警惕大腸癌早期信號「黃燈」
    核心提示:近年來,我國大腸癌(直腸癌、結腸癌)發病率有顯著上升趨勢,甚至已經超過肝癌、胃癌、惡性腫瘤。不論是影視明星、商業驕子,還是政壇高官、普通百姓,都有很多人因患了該病而不治身亡,原因很簡單,對便血沒有足夠重視,誤以為是痔瘡而拖延不治,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數據顯示,八成腸癌患者,早期只是認為是簡單痔瘡而不予理會。
  • 大腸癌早期有什麼前兆?5種異常「亮燈」,你該去醫院了
    所以大腸癌也不例外。那麼大腸癌的症狀是什麼呢?如何判斷生活中大腸癌的發生?今天,我們來看看大腸癌的這些症狀。大腸癌早期有什麼前兆?5種異常「亮燈」,你該去醫院了1、在排便時產生血在日常生活中的排便過程中,當血液出現時,大多數人不會認為這是單純的上火,導致便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