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是什麼意思,人情真的這麼冷漠嗎?

2020-12-20 冰哥聊農家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是什麼意思,人情真的這麼冷漠嗎?

相信很多農村的朋友都會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在農村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越來越淡薄。之前一人有事鄰居和同村的都來幫忙,而現在就算是有事了找人家幫忙,人家也不一定原因。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冰哥覺得這主要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外出打工,人與人之間一旦沒了交際,關係就會淡很多。

不過今天冰哥要和大家說的並不是農村村民之間的關係,而是來說一說一句農村的俗語「哥走侄不親」。其實這句俗語還有上一句,那就是「姐去門檻斷」,其實這句俗語主要說的是親戚之間的關係。我們先來說一說「哥走侄不親」!

這句話其實是說大哥去世後,嫂子和家裡人以及侄子的關係就不親近了。也不說是雙方關係不好所以才不親近,而是在兄長去世後,嫂子自然而然的和侄子以及小叔子一家的關係就遠了。畢竟嫂子和侄子之間唯一的聯繫就是丈夫,一旦丈夫去世,嫂子和這個家唯一的聯繫就斷了,關係自然而然就不如之前了。如果嫂子改嫁的話關係就更淡了。除非有心去維護,不然的話關係就越來越差,甚至說最後都不聯繫了。

兄長在世的時候,不管是家庭還是人情,都因為兄長在所以什麼都好說,而且還可以互相照顧。但是兄長去世後,這兩家人唯一的聯繫也沒有了,這也是哥死侄不親這句俗語的由來了。冰哥覺得人情是一方面,其實這也是很常見的一種現象,除非是雙方之前關係真的很好,在哥哥去世後還能夠互相照顧,不然的話大多數人都會出現「哥走侄不親」這種情況。

說完「哥走侄不親」冰哥再來和大家說一說「姐去門檻斷」,這句話其實和哥走侄不親差不多,不同的是這句話是形容姐弟之間的,說的是如果姐姐去世,那麼做弟弟的和姐夫一家的關係就不如從前那麼親近了,如果姐夫再娶的話,很有可能兩家就不聯繫了。

其實冰哥覺得俗語只是俗語,不能套用到每個人身上,有時候就算出現哥哥或者是姐姐去世的情況,只要兩家人關係好,是真的想去維繫這段關係,也不是最後都走到不聯繫這一步。所以人情並沒有那麼冷漠,有時候只要有付出就會有收穫。以上就是冰哥要和大家分享的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是什麼意思,人情真的這麼冷漠嗎?

冰哥覺得其實有時候在農村之所以人情冷漠,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少了,每個人都忙著賺錢,為了生活打拼。忘了去維繫之間的感情,所以有時候我們如果想要去維繫一段感情的話,不如就去主動一點,這樣就不會出現人情冷漠的情況了。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姨夫不是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姨夫不是親」,啥意思?有道理嗎現在的農村建設的好,風光迷人,好多朋友節假日,都會回到農村體驗一下安安靜靜的日子,看看流水聽聽蛙鳴,簡簡單單的放鬆一下心情。好多朋友注意到在農村從待人接物、穿著打扮、從日出日落好像都有一些不同的講究。常住農村的人會知道,這些講究其實就是農村遵循傳統的一部分,有些歲時光流逝漸漸淡了,有些則一直存在,這些講究一直對農村的結構運轉起到促進作用。在各種講究的催化下,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俗語,這些俗語有時候稱之為俚語,說白了就是鄉下話。
  • 農村俗語:「外甥是狗,吃了就走」有什麼說法?
    而和農村裡的老人們坐在一起聊天,也是非常有趣的事情,不僅能聽到他們那個年代的許多稀奇事,同時也能在聊天中學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如果你和農村的老人一起聊過天,那就會發現老人都很擅長把大道理用一句朗朗上口的俗語說出來。這些俗語都是古人們長年累積,總結出的經驗。馬上就要過年了,相信你也聽說了不少「別樣」的俗語,那下面這些你聽過嗎?
  •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啥意思,漲知識了
    在我國民間,老百姓通過自身生活經驗,不斷的總結和歸納,發現了很多接地氣的智慧哲理,於是俗語文化也就應運而生了。俗語已經融入到了我們生活當中,比如我們說一個人固執,經常會說他「不見棺材不掉淚」,說一個人做事心誠則靈,就會想起「不怕學不成,就怕心不誠」等等。我國自古就是一個人情社會,與人打交道,善於溝通,會讓我們在生活和事業上更加地如魚得水。有這麼一則俗語「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其實就是民間人情社會的經典語錄,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何意?有道理嗎?
    文/當年一木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農村人經常愛說一些土話、老話,也就是我們說的「俗語」,這種俗語往往簡單直白又有趣,聽起來還很有道理。農村人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們在日常生活方面的知識,還是很豐富的。
  • 俗話說「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後半句才經典,古人智慧結晶
    關於禮儀,我們的老祖宗總結了很多的俗語,其中有一句流傳比較深遠的叫做"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大家可能對前半句比較陌生,但是後半句就比較熟悉了。而這句俗語同時也是中國廣大農村生活的真實寫照。與城市相比起來,農村人的文化水平相對而言比較低,但這些絲毫不影響他們創造的能力。廣大農民在豐富的實踐之中,總結了很多經驗。為了使其流傳開來,逐漸演變成變成現在朗朗上口的俗語。 這些俗語雖然用詞不怎麼唯美,但卻有它存在的道理。每句俗語的背後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而且有些俗語甚至會對你的人生有啟迪作用,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彎路。
  • 俗語:姐死門檻斷,哥走侄不親,後面還有一句話,說盡親戚關係
    俗語:姐死門檻斷,哥走侄不親,後面還有一句話,說盡親戚關係歷史上有很多悽美的愛情故事,大都是讚嘆夫妻之間的愛情。也有很多故事是讚美兄弟之間的情誼的,中國人之間的相處是非常微妙的,外國人很難理解我們中國人的相處之道。
  • 俗話說:「人不走不親」,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人際交往大智慧
    老人常說:「水不打不渾、人不走不親」前半句話的意思,相信大家都知道,就是說即使是汙水,你不去攪拌它,它也不會變得渾濁。其實下半句「人不走不親」,更經典,並且蘊含人際交往大智慧。那麼這一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四十望財不比三,五十望人不親三」,啥意思?有道理嗎
    有些人很虛榮,很喜歡攀比,我們的老祖宗針對這種情況,給出了建議,是這麼說的:「四十旺財不比三,五十望人不親三」,啥意思?有道理嗎? 接下來看看後半句,五十望人不親三,人到了50,早已走過了人生的大半輩子,很多事情都早已看透,很多人已經看清,三種人就不要再親近了。
  • 農村俗語「窮不碰三藝,富不親三人」,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凝聚著無數先人的經驗和心血,這些蘊含深刻道理的文字,通常會民間俗語的形式,一代一代的流傳下來。雖然現在社會速度發展很快,但是有一些經典的東西,並沒有被淘汰,而是仍然在民間廣為流傳。那麼在古人經常講的「窮不碰三藝,富不親三人」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老人常說:「四十歲不比三,五十歲不親三」,啥意思?
    只說真話的農民公眾號實際上,應該很多人都對我們國家的文化很感興趣,尤其是農村的俗語文化雖然俗語距離現在已經有很長一段歷史,但是只要我們用對觀念去解釋,同樣能夠明白這些俗語的意義。農村現有一句俗語:「四十歲不比三,五十歲不親三」,是老一輩想要給下一代的忠告,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門口有橫路,子孫多富貴」,是什麼意思,為啥這麼說
    農村俗語:「門口有橫路,子孫多富貴」,是什麼意思?為啥這麼說呢?在農村裡,有許多有趣的俗語,而這些俗語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讓後人們學以致用,少走彎路。雖然一些俗語並沒有膾炙人口的名句,但是卻句句屬實、包含著一些哲理。所以來說,一些農村俗語就像能工巧匠雕刻出來的藝術品一樣,讓我們愛不釋手,句句扎心。
  • 農村老人常說:「三教九流,七十二行」,是什麼意思?有知道的嗎
    導語:農村老人常說:「三教九流,七十二行」,是什麼意思?有知道的嗎農村俗語是農村傳統文化的濃縮精華,口口相傳的農村俗語雖然很大一部分隨著時間的更替出現了斷層,但還是有相當多的一些俗語傳了下來,有些話有些事情哪怕到如今也是適用的。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留下來了很多的農村俗語,這些農村俗語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而且字字珠璣,句句屬心。這農村俗語又分為很多種,有涉及生活的、有關於健康的、有了解氣象的、還有關於為人處世的。因此來說,這些農村俗語也是五花八門,各種原因都有,這對於我們後人來說自然有很大的幫助。而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關於老人和少年健康的農村俗語。而老祖宗認為,老人是以後是否要長壽,少年知否以後會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這和自身的養生是差不多的。
  • 農村俗語:人怕抬頭,狗怕彎腰,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麼說
    農村俗語:人怕抬頭,狗怕彎腰,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麼說農村很多的俗語都是以前的勞動人民通過自身的經驗總結出來的,阿寧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句俗語,這句俗語就是:人怕抬頭,狗怕彎腰,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姑親姨不親,舅遠叔叔近」究竟是為什麼?有道理嗎?
    農村的俗語非常多,關於俗語的來歷並沒有統一的說法。有人說,俗語是勞動人民從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也有人說,俗語是某些人根據自己而不是別人的體會憑空杜撰出來的「經驗」。總之,對於「俗語」這種現象的存在,也可謂是眾說紛紜。
  • 農村俗語,「黑泥白水黃幹道」!說的是什麼意思?
    小編從小在農村長大,聽到過很多的俗語。這些俗語包羅萬象,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生活中總能聽老人們說起。這些俗語內涵豐富,多跟老人們了解一些可以讓人受益匪淺,學到很多書本上沒有的東西。就比如在走夜路的時候,村裡的老人就說起過這麼一句俗語,「黑泥白水黃幹道」。
  • 農村俗語:抬頭嫁姑娘,低頭娶媳婦,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麼說?
    農村俗語:抬頭嫁姑娘,低頭娶媳婦,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麼說?農村流傳著很多的俗語,有的俗語很能反應一個時代的情況。但是有的俗語在不能情況可以有不同的解釋。小豔今天就給大家介紹這麼一句俗語。這句俗語就是抬頭嫁姑娘,低頭娶媳婦。
  • 農村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不走了」,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走親戚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活動,小時候最盼望著和長輩一起去走親戚,不僅意味著能吃到許多好吃的,而且還能見到好多同齡的兄弟姐妹,可以在一起愉快地玩耍。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對於親戚關係是很看重的,其中主要分兩種親戚關係:堂親和表親。
  • 你都聽過嗎?建議收藏
    點擊右上方紅色字體,關注【農愛邦】,獲取農村最新熱點資訊!農業諺語,簡單通俗,生動精練,更是文化瑰寶。是老祖宗通過精心觀察總結出的寶貴經驗,是從實踐中積累的結晶,下面農愛邦整理了一些農諺,你都聽過嗎?建議收藏。
  • 農村俗語「男怕三搖頭,女怕大步走」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農村的很多老話俗語都是和人的一些習慣有關係的,通過這些習慣,會根據經驗總結出擁有這類習慣人的一些脾氣習性,雖然說不能是百分百的準確,但很多時候還真的是很管用很靈驗的,這也是多年的經驗累積所留下來的智慧。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句俗語「男怕三搖頭,女怕大步走」,看看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