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網7月31日訊西北民族大學「一帶一路」沿線博物館文物實證調研小分隊於7月23日清晨,抵達了敦煌。敦煌歷史悠久,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和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的薈萃和集散之地,也是享譽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
上午小分隊前往敦煌博物館調研。敦煌市博物館成立於1979年,館內設施齊全,功能完善,是弘揚敦煌文化、展示敦煌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也是敦煌學又一個重要的研究基地。敦煌市博物館館藏文物13077件,包括了四千多年來的各類文物,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由於敦煌地處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交互地帶,作為中國陸路向西開放的門戶,敦煌能夠依靠華夏文明的深厚底蘊而不斷地吸納來自世界各國優秀的文明,這些豐富多彩的館藏文物也印證著這段輝煌的歷史。小分隊成員們詳細了解了敦煌博物館的館藏文物特點,與文物種類分布,通過實地調研與史料相結合的方式,對敦煌博物館的發展沿革、館藏文物及近年開展文化宣教工作開展的特點與成效做了詳實的調研。成員們先後與博物館講解員、文物保護技術人員、管理人員進行了交流,詳細了解了敦煌博物館目前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的工作及未來的規劃。
在敦煌莫高窟,成員們調研了8個不同朝代、不同風格洞窟,並結合所學專業,重點對敦煌文獻、歷代雕塑、壁畫等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進行實地考察,對莫高窟旅遊資源的開發和保護,並對莫高窟壁畫保護情況做了詳細的了解。
敦煌文化是中華文明在繼承中以虛心的態度與包容的精神借鑑和吸收人類優秀文明而不斷創新與發展的典型代表,是多元文化不斷融合的結晶,彰顯著華夏文明海納百川的博大襟懷和開放包容的極大自信,是當今中國向世界展示文化自信、文化包容、文明共存、文化創新的鮮活範例,具有強大的文化感召力和精神輻射力。
帶隊教師丁曉東表示,在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新形勢下,多姿多彩的敦煌文化是我們汲取營養、增加智慧的寶貴資源,有助於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有助於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此次小分隊成員專業背景都是歷史學、博物館學、文物保護技術相關專業,此次調研對他們的專業認知、專業實訓都是一次感觸頗深的浸入式實踐。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是實踐隊成員在這次敦煌考察之行後深深的感悟。成員們表示,在國家「一帶一路」文化政策的大背景下,敦煌文化是建設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也是世界各國人們共享和平、團結互信、共同發展、和衷共濟的寶貴歷史財富。該地區的博物館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正當其時,同時身兼重任。而對於新時代歷史學專業的青年來說,堅持文化自信,發揚傳統文化,保護歷史文化,他們必將肩負起新時代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