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9 來源:教育部
國家督學 、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 蘇春海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於「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論述,對教育事業發展作了系統性、全局性的部署,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教育工作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教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廣大人民謀幸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強化教育督導是推進各項教育改革措施落地的重要舉措,督促政府及職能部門依法治教,是提高教育質量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手段。進入新時代,教育督導工作應有新作為。
一、把握督政工作的重點,鞏固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第一要務,是今後一個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的行動指南。對地方各級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要準確把握督政工作的重點。一是促進政府切實履行教育工作職責。督促政府落實科教興國戰略,把教育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並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領域。二是把落實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教育發展問責制、學校安全責任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素質教育實施、提供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目標、任務和要求,真正變成政府的自覺行為,建立政府、社會、學校溝通平臺,及時反映和解決群眾關注的教育熱點問題,及時化解各種教育發展中的矛盾。三是通過深入基層、面向一線直接宣傳教育法規、了解教育現狀、有針對性地提出整改意見和建議,確立政府辦高水平高質量的教育,推進教育事業優先發展、率先發展、科學發展的意識,有力地推動區域教育事業科學協調發展。
二、圍繞教育中心推進工作,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教育督導必須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保駕護航作用。一是提高政府對教育發展的保障能力和評價水平。監督政府在貫徹落實國家和省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推進教育科學發展中的領導責任。二是促進政府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科學評價教育質量,為教育發展提供更好的環境。對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導考核,從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等多個層面,切實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建立實施素質教育的長效機制,努力為推進素質教育創造良好條件。三是針對各項教育事業發展的薄弱環節開展督導,重點檢查農村和城區薄弱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職業教育、學前教育等的經費投入、條件改善、師資配備、教育管理情況,關注弱勢群體受教育問題,督促政府採取有效措施逐步縮小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校際之間的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平。
三、回應社會關切,引導解決存在的矛盾和問題。
近年來,各級政府積極履行教育管理職能,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對教育的需求,做了許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前教育工作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如社會培訓機構亂辦班、義務教育階段「擇校熱」、中小學課業負擔過重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仍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現象。這些問題,現象在教育,根子在政府。對這些社會關注、群眾關心的教育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積極回應。一是正視熱點難點問題,幫助政府剖析原因,把脈問題,提出對策,要為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保障和服務。二是緊扣教育發展主題主線,幫助政府增強依法行政意識,督促政府提高對教育法律法規和上級重要決策部署的執行力,全力推動政府提高依法治教、科學管理水平。三是通過督政和有效問責,將各項教育重大政策、工程、項目實施情況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特別是主要領導政績考核範圍,作為幹部任用的重要依據,從制度上入手及時加以解決。
四、注重實效,推動落實政府教育工作的重點任務
(一)通過督政進一步加大財政教育投入。教育經費財政投入是督導考核的核心內容。一是看是否將義務教育全面納入政府財政保障範圍,財政預算內對教育的投入是否依法做到了「三個增長」。二是看教育費附加是否嚴格按規定足額徵收和規範使用。三是看政府財政是否落實了有關教育經費政策,義務教育學校家庭貧困寄宿生的補助,普通高中、學前教育貧困學生的資助,職業教育的助學金和免學費的政策是否落實。督導考核時,要大膽履職、堅持原則、敢於碰硬,要著力破解財政投入不足、建設普惠性學前教育面臨著資金缺口等發展難題,要督促有關職能部門加強監管,保障教育投入。
(二)通過督政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要通過督導,督促地方黨委、政府加大對農村和城鎮薄弱學校的改造力度,不斷改善各類學校辦學條件,努力辦好義務教育階段的每一所學校,縮小學校間的差距。一是看教育結構和學校布局是否合理。要通過現場督導,引導政府高度重視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適應城市化、信息化的新形勢,調整城鄉學校布局,學校規模適度,切實解決一些地方中小學「大班額」和「超級大校」的問題,鼓勵新建、改造、撤併等多種形式合理調整學校布局,保留並辦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學點,方便孩子們就近上學。二是看各項教學設施設備是否達到標準。要保證農村學校的基礎設施、教學設施、圖書資料等配置基本達標,縮小區域內學校間軟硬體配置差距。三是看是否建立了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長效管理機制。要按照標準安排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資金,及時消除校舍D級危房,確保所有校舍、附屬設施無安全隱患。
(三)通過督政進一步加快教師隊伍建設。一是督促政府在提高農村教師職業的吸引力上下功夫。在工資待遇上,對農村學校教師要給予傾斜,要檢查是否把不低於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的要求落實到位,並逐步提高。在職務職稱上,對長期在村小和教學點工作的教師,要給予政策傾斜,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晉升高級職稱。二是督促政府在健全教師交流補充機制上下功夫。針對教師結構不合理和音體美等學科教師緊缺問題,要督促各地加以調整,對富餘學科的教師,要動員轉崗,經過培訓,補充到音體美等學科中去。同時政府要不斷增加音體美等緊缺薄弱學科教師的招聘補充數量,特別要重點檢查每年教師校長交流不少於15%,要實現教師由「學校人」變成「系統人」。三是督促政府在強化師德教育上下功夫。要引導政府抓好中小學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全面建立和實施師德師風檢查制度,擴大學生、家長和整個社會的參與度,並把檢查結果作為評價學校和教師的重要內容。
今後,督政工作要在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指引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不斷加強對各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督導,著力推動教育事業發展,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努力實現新時代的教育新願景,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責任編輯:曹家豪(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