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例題】
下圖為某地區地質構造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圖中
A.斷層①形成時間早於地層②
B.形成③④的內力作用相同
C.⑤受到擠壓後隆起形成山地
D.巖層⑥斷裂之後相對下降
2.關於圖中a、b、c、d四處說法正確的是
A.a地質構造具有良好儲油氣條件
B.b處的巖石緻密堅硬
C.c處有河流流經,適宜建壩蓄水
D.d處地貌由風力侵蝕作用形成
【解析】 1.D 2. A
1.圖中斷層①將地層②切斷,說明形成時間晚於地層②;形成③的是巖漿活動,形成④的內力作用是變質作用;⑤是巖漿噴出地表後,冷凝形成山地;巖層⑥位於斷裂之後相對下降的一側。
2.圖中a地質構造是背斜構造,具有良好儲油氣條件;b處的巖石是噴出巖,多氣孔;c處是斷層構造,巖層不穩固,不適宜建壩蓄水;d處是喀斯特地貌,由流水侵蝕、溶蝕作用形成。
(2017江蘇)下圖為某地區的地質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3~4題。
3.地質構造和巖層形成的先後順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4.在地質演化過程中,形成褶皺的次數是
A.1 B.2 C.3 D.4
【解析】 3.B 4.B
第3題,本題主要考查地質構造與地殼運動。
從該地區的地質剖面示意圖可以看出,乙處巖層出現斷裂、錯位,為斷層構造;丙為侵入型巖漿巖層,為巖漿侵入乙所在巖層形成的,丙巖層上方為侵蝕面,再往上才形成沉積巖層甲。所以B正確。
第4題,本題主要考查地質構造與地貌。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未形成褶皺的沉積巖層應與地平面平行,而形成褶皺後沉積巖層發生彎曲變形。從該地區的地質剖面示意圖中的巖層傾斜狀況可以看出,甲、乙附近沉積巖層與地平面相比,發生傾斜,且甲、乙附近沉積巖層傾斜角度不同,因此該地區在地質演化過程中,形成兩次褶皺,所以B正確。
甲地礫石堆積物中發現了金剛石。讀圖回答5~6題。
5.含金剛石堆積物的成因是( )
A.冰川沉積 B.流水沉積
C.風力沉積 D.風化殘積
6.圖中可能找到金剛石礦的地點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5.B 6.B
第5題,甲地處於河流彎曲處的凸岸,流速較慢,流水沉積作用顯著。
第6題,金剛石堆積物是由流水搬運而來的,故金剛石礦一定位於甲地上遊,排除A、D兩項;含金剛石堆積物多為礫石等大顆粒沉積物,而③地為砂粘土堆積物,顆粒較小,②地為巖漿巖,且周圍多斷層發育,巖石破碎,故在②地可能找到金剛石礦。
(2012江蘇)圖5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積巖層埋藏深度示意圖。巖層的埋藏深度(巖層距離地面的垂直距離)可以用來幫助恢復巖層的形態。讀圖回答7—8題。
7.屬於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⑤處發生的地殼運動是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斷裂下降
D.斷裂上升
【解析】7. D 8.C
7.解答本題的關鍵是:一定要清楚埋藏深度的概念及如何判斷背斜和向斜。埋藏深度=當地海拔—巖層海拔。故,本題不應根據埋藏深度線的輪廓直接判斷出地質構造。而應該通過地形剖面線和埋藏深度線兩條線,先判讀出實際巖層的位置,根據實際巖層的海拔來判斷地質構造。即繪出左側的黑線,根據黑線的起伏來判斷地質構造。故,①④為背斜谷,選擇 D選項。
8.⑤處同一巖層出現斷裂,為斷層構造,且巖層海拔低,故為斷裂下降,選擇C選項。
(2014江蘇)圖為某向斜山地形地質示意圖。讀圖回答9—10題。
9.與M點的地形一地層關係相符的是
10.與沿Y線相符的剖面圖是
【解析】9. D 10.A。
解析:依據題幹已經給出的明確信息,可作出左側立體圖像。
圖像滿足已知條件:①此處為一向斜山地,所以畫出向斜山的立體形態。②同一地層海拔高度範圍相同。即2,3的海拔相同,1,4的海拔相同。③M點位於向斜的右側。
故,得出結論,XY線為向斜的槽線。從槽部延伸方向看過去,巖層並未發生彎曲變形,而是呈水平狀態。垂直於槽線的方向看,巖層呈向斜狀的彎曲狀態。
故:兩題很容易得出答案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