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孫儷發表了一篇微博:「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傷的情緒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他,如果想讓孩子有不好的情緒的時候,這時候不要立馬講道理,先讓孩子冷靜下來,這樣才會聽。
在評論區,很多的家長都表示贊同,說明理解孫儷並稱讚她是個好媽媽,因此這個做法贏得了很多家長的贊同,但是還是有媽媽據說,道理都會明白,可是火上來後,克制不住自己啊!
當我問一個孩子:「你能形容一下跟爸爸在一起的是什麼感受嗎?」孩子說:「爸爸經常出差,回來時會給我買東西,陪我玩,很開心,但是我也會害怕,因為他有時會對我大發脾氣,很嚇人。」
媽媽馬上把話接過來了:「你怎麼能這樣說呢?爸爸脾氣是有點暴躁,但是也在努力改變啊,上次你考那麼差,按以往的話,他肯定要大發脾氣,但是他也忍住沒說什麼啊。」
道理上來看,媽媽說的話完全正確,但實際上媽媽是在責怪孩子不應該對爸爸有恐懼情緒。
「孩子的道理」,應該怎麼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就意味著,爸爸媽媽對待學習、工作的認真態度,堅持性和責任感將成為孩子的學習榜樣。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犯了錯。
不要怕丟面子而拒不認錯,更不要因為你是長輩就拒絕向孩子做出檢討。否則孩子會在父母身上學習到推卸責任的態度。如果父母說錯了話,冤枉了孩子,一定要向孩子道歉。只有父母為孩子做出了榜樣,孩子才會照著做。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有一些家長確實很少對孩子講道理,他們很直接,三句話不對就把孩子罵一頓或打一頓,這就不是我們這裡所說的「不講道理」,而是不講理了。
更有些家長,對孩子簡單粗暴,卻在事後美化自己的行為。
在和孩子有了分歧之後,你否定或者是試圖說服他們,這個是很難的。
因為本身你們就不在一個立場上面,這個時候你和孩子講道理的話,孩子是不會聽的,只會對你產生厭煩的心理。這個時候,你再給孩子講道理的話,還有可能家中孩子的逆反心理。你不妨用平和的心態去引導孩子,平等的去接受孩子,這個時候,你再給孩子說一些話,他就能夠聽的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