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儷談教育:你什麼脾氣,孩子就是什麼命!家長別忽視性格教育

2020-09-02 教育起航夢想飛揚

之前,孫儷發表了一篇微博:「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傷的情緒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他,如果想讓孩子有不好的情緒的時候,這時候不要立馬講道理,先讓孩子冷靜下來,這樣才會聽。

在評論區,很多的家長都表示贊同,說明理解孫儷並稱讚她是個好媽媽,因此這個做法贏得了很多家長的贊同,但是還是有媽媽據說,道理都會明白,可是火上來後,克制不住自己啊!

當我問一個孩子:「你能形容一下跟爸爸在一起的是什麼感受嗎?」孩子說:「爸爸經常出差,回來時會給我買東西,陪我玩,很開心,但是我也會害怕,因為他有時會對我大發脾氣,很嚇人。」

媽媽馬上把話接過來了:「你怎麼能這樣說呢?爸爸脾氣是有點暴躁,但是也在努力改變啊,上次你考那麼差,按以往的話,他肯定要大發脾氣,但是他也忍住沒說什麼啊。」

道理上來看,媽媽說的話完全正確,但實際上媽媽是在責怪孩子不應該對爸爸有恐懼情緒

「孩子的道理」,應該怎麼講?

先做個有責任心的家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就意味著,爸爸媽媽對待學習、工作的認真態度,堅持性和責任感將成為孩子的學習榜樣。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犯了錯。

不要怕丟面子而拒不認錯,更不要因為你是長輩就拒絕向孩子做出檢討。否則孩子會在父母身上學習到推卸責任的態度。如果父母說錯了話,冤枉了孩子,一定要向孩子道歉。只有父母為孩子做出了榜樣,孩子才會照著做。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切不可把「不講道理」做成「不講理」

有一些家長確實很少對孩子講道理,他們很直接,三句話不對就把孩子罵一頓或打一頓,這就不是我們這裡所說的「不講道理」,而是不講理了。

更有些家長,對孩子簡單粗暴,卻在事後美化自己的行為。

正確引導

在和孩子有了分歧之後,你否定或者是試圖說服他們,這個是很難的。

因為本身你們就不在一個立場上面,這個時候你和孩子講道理的話,孩子是不會聽的,只會對你產生厭煩的心理。這個時候,你再給孩子講道理的話,還有可能家中孩子的逆反心理。你不妨用平和的心態去引導孩子,平等的去接受孩子,這個時候,你再給孩子說一些話,他就能夠聽的進去了。

相關焦點

  • 你什麼脾氣,孩子就是什麼命
    」尤其是家長發著脾氣對孩子講道理,只要開始質問說教,孩子便意識到你是不理解TA的,會從心理上形成抵抗,更加歇斯底裡。有一份機構的調查顯示,全國超過89%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吼叫,但年齡越低、學歷越低的家長越愛吼叫孩子。而在從來不會吼叫的家長中,博士家長佔比最高,達到44%,碩士和本科家長佔比28%。可見吼叫與個人脾氣、智慧、閱歷息息相關。吼叫管用嗎,對孩子影響如何?
  • 孩子發脾氣,別只是教育,孫儷的育兒方法值得一試
    一個小小的舉動就可能會讓其高興或傷心好幾天,他心裡其實應該是會很想和家長說,但家長可能認為他說的問題是小問題,沒必要大驚小怪,也就完全不會放在心上,甚至還會責怪他,這樣他就會覺得什麼事和父母說都沒用,就會慢慢地不再願意和家長多聊天。
  • 孫儷帶娃經驗,不隨意和孩子講道理,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
    孫儷和鄧超這對夫妻,自從結婚以來,就備受大眾的關注,是大家眼中的模範夫妻。他們的兩個孩子,等等和小花也是網友所關注的焦點。孫儷經常在微博上分享兩個孩子的趣事,還有自己的育兒經驗。「不要對正在發脾氣的孩子講道理」,孫儷的這個育兒觀念引起很多家長共鳴和點讚。現在很多家長都希望給孩子一個公平成長的環境,所以當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他們不會對孩子進行打罵,但會和孩子講道理。但其實,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和孩子講道理,對孩子也是有害無益的。
  • 孩子愛哭太難帶?多半是性格導致,家長試一試「挫折教育」
    其實,很多時候這是孩子性格導致的。每個孩子天生性格不同,有的脾氣急;有的性格倔;有的安靜;有的頑皮。高中之前的孩子的性格幾乎是家長賦予的,和原生家庭的遭遇密不可分,然而在高中之後,孩子的性格幾乎定型了。根據科學研究,3-6歲的幼小銜接期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家長要把握住這個黃金機會,使用「挫折教育」著重參與孩子的性格養成。
  • 你是什麼脾氣,就代表你的「命」
    都說,脾氣能代表一個人的品行。脾氣越大的人,快樂也會少很多。脾氣越好的人,也會有很大的「福報」。都說,成年人,合理控制自己的脾氣就是本事。一個人有情緒很正常,但是能合理宣洩情緒,也是一門學問。曾經有個故事,下屬對著領導喊,「我無論怎麼樣都不能讓你滿意!即使我做什麼都沒用。」因為自己的委屈,領導不能明白自己的需求,有不滿的情緒也很正常。更重要的是,下屬很渴求領導的認可,假如你是領導,你會怎麼做?脾氣有時候能摧毀人的關係,也能讓人明白你的需求。站在領導的角度來說,領導有時候的確沒看到下屬的需求。
  • 孫儷的教育方式很智慧,兩個孩子不必一碗水端平,家長:深有同感
    最棘手的問題莫過於平衡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不至於他們出現什麼心理問題。很多時候人們都會忽略老大的心情最後導致孩子心理出現問題,但是在一個訪談節目中,我看到孫儷的回答真的被驚豔了。金星問孫儷二孩兒的名字是哪裡來的,孫儷回答:「我在懷妹妹的時候,就滿滿滲透給大兒子你馬上就要有一個妹妹了。」「我們希望,在肚子裡的時候,他(指大兒子)能夠對她(妹妹)有好感。」
  • 是你的脾氣是教育孩子最大的死敵
    2、壞脾氣會遺傳什麼環境,造就了什麼孩子?易怒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內心易怒,好鬥。小孩長大後,脾氣也很暴躁,為人刻薄。3.脾氣暴躁是親子關係中最強大的殺傷力性情暴躁,讓孩子不敢親近,不敢和你敞開心扉,時時刻刻處於害怕、害怕中,沒有安全感,成長中會出現各種問題。這方面的例子很多:父母脾氣越大,孩子越頑固;父母越生氣,孩子越難以管教;父母脾氣越暴躁,孩子的壞行為也隨之增長。
  • 壞脾氣的你,同樣可以給孩子好的教育
    「我的脾氣是天生的,沒法改!」「不是我想發脾氣,是這個孩子你不發火,不教訓不行!」「我一直想克制,但是脾氣一上來就什麼都忘了。」...... 這些話,我們經常能從家長的嘴裡聽到,很多家長似乎對自己的壞脾氣聽之任之,並沒有覺得不好,也不去想它可能帶來的後果,甚至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理所當然的使用,美其名曰「我都是為你好!」。
  • 孫儷的育兒經驗獲贊:聰明的父母,在孩子發脾氣時從不講道理
    孩子哭鬧總是表達不出為什麼這樣,一些家長就會很著急地說:「你到底在哭什麼?」有的脾氣急躁的家長,甚至會吼了起來,結果孩子越哭越傷心。而在這種在意、關注孩子情緒的教育方法下,養出的孩子,也是相當懂得照顧他們情緒,讓人覺得暖心的性格。孫儷有一條微博獲贊92萬,是如下的內容。
  • 脾氣和屬相是有關係的,你屬什麼脾氣就是什麼,特點不可忽視
    脾氣和屬相是有關係的,你屬什麼脾氣就是什麼,特點不可忽視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生肖馬,你的脾氣比較溫和。是個典型的熱心腸,你是個比較隨遇而安的人,不喜歡被約束。
  • 孩子脾氣太過倔強,軟硬不吃,家長不如試試「心理暗示」教育
    孩子就很容易在耳濡目染中被影響,去模仿家長倔強的脾氣。舉例而言,家長執著的要求孩子必須在七點之前吃完飯,不吃完就不許看動畫片。以上三點可見,孩子的倔脾氣不是與生俱來的,與父母后天的教育息息相關。孩子從必須解題成功的執著轉變為這題很簡單,我覺得一定能夠成功的積極暗示。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也可以採取這種積極的暗示教育方法。當孩子倔強於某一事物時,轉移孩子注意力,緩解孩子執著。
  • 孩子脾氣暴躁?是什麼原因?家長要留心啦
    當孩子成長到了一定階段,脾氣會變得非常暴躁,因為一丁點的事情就大發脾氣,並且對任何事情都缺乏耐心。對於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父母應該要充分了解孩子情緒變化的原因,及時疏導孩子的不良情緒,不要等到孩子的不良情緒影響到學習積極性。
  • 什麼脾氣,什麼命
    有一句話這樣說:「性格越急,智慧越低;脾氣越大;快樂越少;脾氣越溫,福報越深。」脾氣和福氣就像一對冤家,此消彼長,你弱他強。脾氣人人都有,發脾氣是本能,把脾氣壓下去才是本事。要想留住福氣,先要管住脾氣。家裡有一個好脾氣的妻子或丈夫,就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氣。夫妻相處脾氣好,一家人和睦相處,自然家和萬事興。不僅是在生活中會少很多摩擦和衝突,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最好的教育。
  • 李玫瑾:孩子將來脾氣如何,3歲是「分水嶺」,家長的教育是關鍵
    在孩子3-6歲的時候,如果家長不注意孩子的性格培養,沒有正面引導孩子進行情緒管理的話,孩子以後的性格脾氣就很可能不會太好。 為何李玫瑾教授會說3歲是孩子性格的「分水嶺」? 如果說,家長在這個時期,依然沒有注重自己的言行的話,就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脾氣,孩子很容易在和家長交往的過程中,受其影響,變成一個脾氣不好的人。
  • 脾氣火爆的孩子該如何教育
    現在的孩子不好管教,成了學校家庭教育的難題,管又管不了,不管又不行,特別是脾氣暴躁的孩子,時不時與學生發生衝突,或不聽老師的話,頂嘴、不理踩等方式與老師硬碰硬。老師只有請家長配合教育,由於孩子已經養成不好的習慣了,有時候連家長的話也不聽。幾天前武漢發生一起媽媽打了孩子幾耳光,過了幾分鐘,孩子當即從樓上跳下去。
  • 孫儷「恐嚇」孩子獲贊: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居然是父母的不講理?
    有位家長說她7歲的大寶特別逆反,不讓做什麼就偏去做,她經常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卻不聽,惹得家長常發脾氣。她知道打罵孩子不對,但不知該怎麼辦,她講述了這麼一件事:她家住公寓樓五層,沒有電梯,走樓梯上下。
  • 教育專家:孩子壞脾氣是因為缺愛,家長要將控制情緒放在第一位
    當然,養娃也是要分兩方面來看待,一個是孩子的穿衣吃飯,另一個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正是因為孩子的如此表現,才會容易讓家長將壞脾氣和自己的孩子畫上等號,不過這裡要說的一點是,家長的這種想法很大可能性上是錯的。家長草率的就畫了一個等號,也等於是忽視了孩子的內心想法,不了解孩子為何會發脾氣,不明白問題的源頭,自然也就沒了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 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最大的天敵,是你的脾氣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孩子的問題,幾乎都是源於家長,只是很多父母從來不反思自己,只是想盡辦法修理孩子,當孩子受到「精神虐待」或者「身體虐待」,就會變得越來越消極和悲觀。家長們知道嗎?其實每個問題兒童的背後,都會有一個問題父母。
  • 你找什麼脾氣的老公,孩子就是什麼命
    每天與你不見不散。孩子不能從爸爸那裡感受到愛,就會陷入痛苦的沼澤,變得高度緊張,異常脆弱。我們常說,一個好脾氣的媽媽,是一個家的好福氣。但其實,一個好脾氣的爸爸,才是一個家最大的寶藏。爸爸的脾氣裡,藏著孩子的未來。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者曾對遺傳和性格之間的關係進行了一項實驗。
  • 脾氣不好的孩子怎麼教育?首先家長要自我反思
    孩子脾氣火爆管不住很是頭疼,很多家長會「以暴制暴」,這會導致事情更加不好辦。那麼要怎麼解決呢?首先家長還是要先反思下自己,通常孩子會脾氣不好,大概率還是因為家長本身也是脾氣不好的那一類人。成年人是有不同的身份,會有不同的責任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