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塌乳頭",乳頭內陷主要是先天性的,但也可由外傷或手術、乳腺腫瘤以及乳腺炎後的纖維增生引起。先天性乳頭內陷也就是原發性乳頭內陷,主要是乳頭、乳暈的平滑肌發育不良、乳頭下缺乏支撐組織支託所致。繼發性乳頭內陷是由乳腺內病變組織的牽拉,如炎症、乳癌、外傷或巨乳症乳腺過分下垂所致。內陷一般是雙側同時發生,也可有單側發病。
一般來講,程度較輕的乳頭凹陷不會影響正常授乳,如扁或短的乳頭及臍狀乳頭;而嚴重的乳頭凹陷則表現為乳頭深陷於乳腺內,不能拉出,此種情況則影響授乳,並且易發生感染。
乳頭凹陷分以下幾種情況:
1、乳頭較扁或較短;
2、臍狀乳頭,即乳頭內陷,但尚能被拉出;
3、內陷乳頭,即乳頭內陷,但不能被拉出。
如果您的乳頭只是稍有些扁或為臍狀乳頭,則不必擔心哺乳的問題。在哺乳之初可能會有些困難,但仍應堅持哺乳。方法是:每次將乳頭輕輕拉出,送入乳兒口中,待其能含住乳頭並能吸吮了,即告成功。但因乳頭通常是內陷的,故應特別注意乳頭處的清潔,平時應經常將乳頭拉出清洗;哺乳期間,於每次哺乳前、後均應清洗乳頭,避免因乳頭周圍殘留乳汁及汙垢而引起繼發感染。
如果您的乳頭凹陷很嚴重,則不可強行往外拉、拽乳頭。確實不能哺乳者,應儘早回乳,以免發生急性乳腺炎。
【特別注意】如果平時乳頭並不凹陷,無意中發現乳頭內陷了,與平時不一樣了,則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種情況很可能是乳房發生了病變,應立即到醫生處就診,以期明確診斷,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1、乳頭內陷極易引起乳頭乳暈炎症和乳腺炎症等疾病
長期的乳頭內陷,壓迫乳暈後的淋巴管,導致淋巴回流障礙,膠原組織滲出,同時,由於乳頭內陷,乳頭表面脫落的表皮細胞及乳暈分泌物不能及時清除而刺激乳頭皮膚,引起乳頭乳暈炎症。嚴重乳頭內陷導致內陷皮膚黏膜化伴有
溼疹,有部分患者,出現出血、糜爛,形成慢性炎症。乳腺導管又與內陷處相通,炎症可向乳腺內擴散逆行性感染,引起乳腺炎。
如果乳頭內陷得不到及時糾正,炎症長期刺激,致使乳腺導管因慢性炎症而收縮,乳頭內陷則更加嚴重,易形成惡性循環。
不論乳頭扁平、內陷、內翻,均可使產後哺乳發生困難。如果乳頭髮育異常,尤其乳頭內陷,勢必影響新生兒的含接和吸吮,使產後母乳餵養發生困難,或無法哺乳。同時,由於嬰兒含接不住母親的乳頭,乳汁不能被吸出,新生兒易發生脫水熱。乳頭內陷的準媽媽,往往因妊娠乳房發育變大及產婦分泌乳汁乳房更加脹大,乳頭內陷進一步加重,產婦會因自身存在的不足,而放棄母乳餵養。
3、乳頭內陷影響了嬰兒的身體健康
嬰兒得不到母乳的餵養,影響嬰兒的發育,身體健康也受到一定的影響。
4、影響乳房的美觀
乳頭內陷有損女性胸部健美,失去應有的曲線,影響乳房的美觀。
乳頭是女性非常重要的性敏感點,乳頭一旦內陷,則難以發揮有效的性刺激,甚至會影響男方的性慾。
6、影響患者心理健康
長期的焦慮,擔心和對自己身體的不自信,嚴重影響女性心理健康。
正常的乳頭為圓柱形,突出於乳房平面,呈一結狀。乳頭扁平或輕度凹陷者,往往在
分娩之後會自然突出。如果乳頭內陷,可導致產後哺乳發生困難,甚至無法哺乳,並且會使乳汁淤積,繼發感染而發生乳腺炎。故對乳頭內陷者,應該於
懷孕5~6個月時開始設法糾正。由於準媽媽身體的特殊性,矯正乳頭凹陷切不可時間過長、用力過猛,以免給身體帶來不良刺激誘發不適症狀。準媽媽如果乳頭凹陷症狀較為嚴重,可向專業醫生諮詢專業指導建議。
1、輕度乳頭內陷的自我校正
(1)乳頭伸展練習:將兩拇指平行地放在乳頭兩側,慢慢地由乳頭向兩側外方拉開,牽拉乳暈皮膚及皮下組織,將乳頭向外突出。隨後將兩拇指分別放在乳頭上下側,由乳頭向上、下縱形拉開。此練習反覆多次,做滿15分鐘,每天2次。
(2)乳頭牽拉練習:用一手託住乳房,另一手的拇指和中、食指抓住乳頭向外牽拉,重複10~20次,每天2次。
(3)器械牽引:即通過手動或電動吸奶器,利用負壓原理,將乳頭吸出,同樣可持續或間斷吸拉乳頭,每次30分鐘,雙側交替進行,每日3~5次。
2、重度乳頭內陷的矯正
不可復性的乳頭內陷,也就是重度的乳頭內陷,只有通過外科手術方能矯正。手術是通過徹底松解牽拉內陷的肌纖維束,周圍組織填充於乳頭下,以增強乳頭的支撐力,使乳頭隆出,並重新塑形。手術一般在局部
麻醉下進行,術式多種多樣,可根據具體情況,有目的選擇,手術均在乳暈範圍內進行,手術較小,不會遺留明顯的手術瘢痕,正常情況下,不會損傷乳頭的感覺神經,故手術後,不會妨礙乳頭的正常感覺。手術一般不破壞乳腺導管,所以也不會造成哺乳障礙。值得一提的是,乳頭內陷手術矯正後,仍有復發的可能性,所以,在手術5~7天,拆線後,還需要手法牽引乳頭1~2個月,有條件者也可行器械牽引,以鞏固療效,防止乳頭內陷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