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巨嬰楊鎖,18歲失去父母,不會洗衣做飯的他,結局讓人唏噓

2020-09-20 閒話人間事

本文作者已籤約維權騎士,抄襲必究!

父母之愛子,則為其深遠計」。現在的父母,因為生活條件比以前好了,再加上孩子又少,便時時刻刻寵慣著孩子,生怕孩子受一點制,受一點委屈。

他們對孩子百依百順,不管合理和不合理的要求,都要滿足,甚至代剝奪了孩子獨立思考、獨立生活的能力。

「溺」即「淹沒」,慣子如殺子。溺愛,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錯愛,是失去理智、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軟刀子。


它的危害超出想像,直接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和未來走向,可以說有百害而無一利。

現實生活中 「溺子如殺子」的例子比比皆是。被稱為「河南巨嬰」的楊鎖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

一、父母的掌上明珠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河南信陽的一個普通農家,一個小生命誕生了

他的出生,給這個貧困的家庭帶來了一線希望。在「重男輕女」的農村,一個男娃的誕生就好比得到了一個金蛋,父母高興得像撿到了一個寶貝,高興得合不攏嘴。

父親想把兒子牢牢看住,鎖在自己身邊,一刻也不分離,於是給他起名為「楊鎖」


但這把鎖頭鎖住了兒子,卻不能看管他一生。

楊鎖自小就說一不二,儘管家庭不怎麼富裕,但父母依舊勒緊了褲腰帶,給他最好的生活。

楊鎖長到8歲了,到了能跑能跳的年紀,父親卻擔心他受累,外出時總是用扁擔一頭擔著楊鎖,不讓他走路。自己卻累得渾身是汗,氣喘籲籲。

楊鎖雖然年紀小,但也很懂事。

他有時看見父母辛苦下地幹活,自己也學著做農活,幫父母解憂。

可楊鎖的父母一看楊鎖要勞動,就心疼的大聲呵斥,阻止他的行為,有時還從兒子手中搶下工具。為了就是不讓他受累。


久而久之,楊鎖便變得不愛做事,慢慢地懶惰起來。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楊鎖一天天長大了,什麼農活都不會做,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等家務也從不伸手,父母不僅不說他,而且還跟以往一樣寵著他。

二、家庭變故讓他束手無策

這樣的好日子沒過多久,楊鎖13歲時,父親因病出世,家裡的頂梁柱塌了,家庭的重擔一下子落在了楊鎖母親的身上。

女本柔弱,為母則剛」。

楊鎖的母親擔起了這個搖搖欲墜的家,她每天拼了命地幹活,掙錢養家,照顧楊鎖,家庭所有的重任都壓在了她一個人的肩上。

不久,楊鎖的母親就累倒了,她患了病,躺在床上不能動彈。只能眼巴巴地看著自己的兒子,求他出去做點事,幫助家裡渡過難關。

可過慣了「養尊處優」生活的楊鎖卻怎麼也不肯出去辛苦做事情,他依然如往常一樣,遊手好閒,什麼也不幹。


看著躺在床上的母親,他竟理怨母親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甚至不耐煩了,還會打她。

母親傷心欲絕,悔不當初慣楊鎖,現在竟成了這樣。

病上加氣,楊鎖母親的身體狀況越來越不好,最後撒手人寰,拋下楊鎖離開了人世。而當時的楊鎖已經18歲了。

母親一走,楊鎖成了孤兒,但他因為嬌慣長大,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甚至不能養活自己。

他便只好向親友求助。但他18歲了,也應該自立了。

於是表哥給他找了一份工作,讓他去工地打工,但楊鎖沒去兩天就逃了回來,理由是工地太熱,活計太累,幹不了。

看著他年紀輕輕,整天無事可做,有好心人又給他找了一份工作,在飯店當服務員。

可這次與上次一樣,楊鎖又幹了沒兩天就跑回了家,原因是不想伺候人。

就這樣,楊鎖高不成,低不就,成為一個「閒人」,過著朝不保夕、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生活


三、昔日嬌兒被活活餓死

楊鎖住在父母留下的房子裡,花光了父母留下來的老本,從此坐吃山空,靠變賣家裡的東西勉強維持生活。

但家裡的家俱賣光了,再也沒有可變現的東西了。楊鎖只好靠乞討過日子。


冬天來了,沒有取曖的木炭,楊鎖便將家裡一些能燒的東西點了取暖。到最後,家徒四壁,什麼也沒有了。


大家每天都忙忙碌碌的,沒有人關注他,大家也仿佛忘了這個人。

直到春節前,表哥想起了楊鎖,便想著去看看他。

當他拿著一些生活用品登門探望時,卻發現楊鎖已經蜷縮在屋裡的一角死去了。

他竟是餓死的。

楊鎖死時,已經23歲了。這個年齡段的人正值人生最好年華,只要肯出力、肯吃苦,怎麼也能養活自己,何至於會餓死?

他的悲劇,源於父母從小的嬌慣,使他長大後養成了不勞而獲的依賴心理。而父母終不能陪伴他的一生。當他失去家庭的庇護後,無法立足,從而早早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讓人感嘆不已。

結束語:「愛子之情,人皆有之」。無條件的愛等於溺愛。溺愛不可取,只會給孩子的身心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長大後缺乏鍛鍊,沒有勇氣承受挫折,最終只能是害了孩子。人總要學著慢慢長大,家不會是永遠的避風港,溫室裡的花朵永遠承受不起風吹雨打。小時候不吃苦,長大後就要吃大虧。看似簡單的道理,卻總有一些父母拎不清,到時再想吃後悔藥就來不及了。

願楊鎖的悲劇不再上演!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河南巨嬰楊鎖,18歲失去父母,不會洗衣做飯,將自己活活餓死
    自古孩子都是一個家庭最為寵愛的寶貝,孩子作為一個家庭的紐帶,他享受到的不僅是來自父母的關愛,同時也會享受來自家庭物質上的寵愛,而這也漸漸演變成為千百年的難題,如何教育孩子,「溺子如殺子」更是古人總結的至理名言,可是總有許多的家庭置之不顧,而在河南就有一位河南巨嬰楊鎖,18歲失去父母
  • 河南巨嬰楊鎖,18歲成為孤兒,不會洗衣做飯的他,後來結局如何
    1986年,河南一個很普通的家裡降生了一名嬰兒,因為在出生的時候差點因為臍帶繞頸而難產,再加上三代單傳,他的父母給他取名楊鎖,從這個「鎖」字上就可以看得出來,他父母對他寄予多少愛。但正是這份愛,讓楊鎖的一生都被「鎖」住。
  • 河南巨嬰楊鎖,18歲失去父母,不會洗衣做飯的他,如今怎樣了?
    不少父母都不想讓孩子受一點的磨難,保持著疼愛與寵愛。但是很多時候過度溺愛不僅不會給孩子好的生活,反而可能害了他一生。楊鎖出生在1986年河南信陽的一個村莊,他的出生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歡樂。家庭十分的貧窮,但是家中卻只有他這麼一個獨苗苗。所以對於他的到來非常歡喜,所以對他也十分寵愛。
  • 河南巨嬰楊鎖,18歲失去父母,不會洗衣做飯的他,如今現狀如何?
    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導致父母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吃曾經受過的苦,於是對自己的孩子過於的溺愛,從小就嬌生慣養,而河南巨嬰楊鎖就仿佛所有孩子父母溺愛的一個縮影,含辛茹苦一輩子卻換來孩子的無能,甚至斷送了自己孩子的性命。
  • 河南巨嬰楊鎖18歲成為孤兒,不會洗衣做飯的他,後來結局如何?
    1986年,一個叫楊鎖的孩子出生了,他的父母一定沒有想到自己的孩子,未來竟然能轟動全國,只因為楊鎖有著中國最難少年之稱。河南巨嬰楊鎖18歲成為孤兒,不會洗衣做飯的他,後來結局如何呢?楊鎖出生時臍帶纏住了脖子,險些活不下來,又因為楊鎖家中三代單傳,所以父母格外珍重這來之不易的一根獨苗。
  • 「懶王」楊鎖18歲不會洗衣做飯釀成悲劇,殺手型父母有多可怕?
    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一個人文化課學得再好,思想道德不過關,體育、美育、勞育缺失,同樣是一個不健全的人,早晚會被社會所淘汰。今天要說的這個人叫楊鎖,他是河南信陽人士,家裡唯一的男丁。在父母的舊觀念中,這個男孩子就是家裡的天,全家全部的希望。
  • 河南巨嬰楊鎖:吃飯父母餵,不會洗衣做飯,23歲活活餓死在家中
    但是在河南信陽,卻有一個窮人家的孩子到二十多歲依然生活不能自理,父母去世之後四處乞討,連飯都不會做。乍一聽實在匪夷所思,但這件事就發生在21世紀,這個孩子叫做楊鎖,被稱為「天下第一懶人」。 河南巨嬰楊鎖:吃飯父母喂,不會洗衣做飯,23歲活活餓死在家中
  • 中國第一「巨嬰」:13歲喪父18歲喪母,22歲因不會洗衣做飯被餓死
    楊鎖就在父母的「溺愛」下,變成了一個十足的「少爺」。凡事都不用自己動手,天天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而楊鎖的父母卻一點沒有發現此舉有什麼不妥,反倒認為這都是為人父母應該做的事。但長期的操勞已經嚴重的透支了楊母的身體,終於有一天因過度勞累而病倒在床。直到那時,楊母才猛然間醒悟,兒子雖已年近成年,可長期的「溺愛」已經讓他變成了一個巨嬰。她不知道自己如果遭遇不幸,自己的兒子怎麼辦。
  • 河南「懶人」楊鎖,父母離世時18歲,不會洗衣做飯,後來怎樣了?
    父母的教育過於嚴苛,容易讓孩子陷入自我懷疑的狀態,孩子會變得謹小慎微,自卑乃至是脆弱;而父母的教育太過鬆散,也容易讓孩子們養成目中無人的性格,毫無規矩可言。所以孩子是否能夠身心健康地成長,還得取決於家庭教育這個天平是否平衡。生活中,我們不乏聽見父母溺愛孩子導致孩子教育出現問題的例子,就比如,在河南有個出名的「懶王」楊鎖,父母離世時18歲,居然不會洗衣做飯,後來他怎樣了?
  • 河南23歲小夥被自己餓死家中,不懂放手的父母,容易養出「巨嬰」
    孩子是父母最珍愛的寶貝,世界上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有時候父母過度的愛卻會變成"溺愛",不懂放手讓孩子成長,而養出"巨嬰"河南23歲小夥被自己餓死家中河南的一位23歲的小夥子在父母去世之後,活生生地餓死家中,據了解,這位小夥子名叫楊鎖,四肢健全,智商也很正常,為什麼就會活生生地餓死呢
  • 曾經的巨嬰楊鎖在失去父母之後,該怎樣生活?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河南一位巨嬰的故事,從中你就能感受到父母的溺愛,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就讓楊鎖過著養尊處優的日子,與楊鎖同年齡的孩子,有的已經在農田裡幹活了,而楊鎖卻在家裡睡大覺,這讓他當時也是感到非常舒適的,而且自己有什麼要求,父母都會儘量給他滿足,這也就是我們所常說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吧!
  • 還記得那個"河南巨嬰"楊鎖嗎?父母離世後23歲餓死在家中,結局讓人...
    還記得那個"河南巨嬰"楊鎖嗎?父母離世後23歲餓死在家中,結局讓人唏噓 南宋·朱熹:溺愛者不明,貪得者無厭。河南信陽,就發生了被自己活活餓死的慘事,可是卻讓人生不出同情心來,只有恨鐵不成鋼。他叫楊鎖,聽著這個名字就知道,父母想要留著這個孩子,才起名叫"鎖",鎖住他,可是不僅鎖住了他的人還鎖住了他的命。楊鎖家庭並不富裕,可是好不容易生了兒子,他的父母把他當寶,十歲之前楊鎖沒有自己走過路,要是出門父親就把他放在筐裡挑著他走,或者母親背著他走。
  • 在溺愛下長大的巨嬰楊鎖,失去父母后,他過得好嗎?
    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導致父母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吃曾經受過的苦,於是對自己的孩子過於的溺愛,從小就嬌生慣養,而河南巨嬰楊鎖就仿佛所有孩子父母溺愛的一個縮影,含辛茹苦一輩子卻換來孩子的無能母親的臥病在床再加上父親的離世,讓楊鎖成為了家裡唯一的依靠,母親也希望楊鎖能夠承擔起家中的重任,而從小嬌生慣養的楊鎖早已沒有了小時候的孝順,他完全不想出去工作,妄想著母親能夠像之前一樣出去賺取養他,懶惰像一個影子跟隨著楊鎖。
  • 23歲河南小夥楊鎖,父母去世後,他是如何活活把「自己餓死」的?
    這樣長大後就成了「巨嬰」,「懶人吃餅」這個寓言故事大家都聽過,但你有見過現實版的嗎?河南信陽小夥楊鎖,他就是「懶人畫餅」的真實版,也是電影《罪愛》的原型。楊鎖是家裡的獨生子,一出生就被父母高高的捧在手心裡。
  • 23歲小夥活成了「巨嬰」,現狀讓人唏噓,背後原因引人深思
    23歲小夥活成了「巨嬰」,現狀讓人唏噓,背後原因引人深思。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喜歡好吃懶做,他們往往不懂得自食其力,而是希望不勞而獲,甚至有些人將好吃懶做演繹到極致。
  • 23歲都要父母餵的河南巨嬰,父母雙雙去世後,他的結局怎樣了?
    ——達·文西人生活在這天地之間,要學會為自己的生活打算。每一個人都為自己的生活奔波,很多人在這個城市裡面幾乎匆匆忙忙,從未敢停留下半分,因為每當你停留下來之時,你所有的工作都會堆積而來,從來都沒有讓你休息的餘地。而勤勞是每一個人該有的品質,因為只有勤勞才能夠讓你走向成功,只有勤勞你才能夠在這社會生存。
  • 母親為大一女兒招聘保姆洗衣做飯!網友:這是在培養「巨嬰」
    劉女士:給她洗衣做飯,這樣孩子也方便一點,省得她也擔心我們。拍客:(女兒)平時不會洗衣做飯是吧。劉女士:對,從小就沒有幹過這樣的活嘛,一個人在外面也擔心。對於招聘保姆的費用,這位媽媽直言不心疼,只要能照顧女兒日常起居,洗衣做飯就行,她說這樣花錢圖安心,現在很多人這樣。當被問及女兒對保姆有什麼要求時,媽媽笑答,女兒說比她強就行。其實,劉女士的朋友圈一經發出,便有許多人在下面評論。
  • 23歲小夥被自己餓死家中,不懂放手的父母,容易養出「巨嬰」
    孩子是父母最珍愛的寶貝,世界上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有時候父母過度的愛卻會變成&34;,不懂放手讓孩子成長,而養出&34;河南23歲小夥被自己餓死家中河南的一位23歲的小夥子在父母去世之後,活生生地餓死家中,據了解,這位小夥子名叫
  • 他是「巨嬰鼻祖」,走路怕累吃飯需要人喂,一天只想在家睡大覺
    能做到這種「境界」的父母也是不簡單,懶人的養成,也非一日之功。在別人家同齡的孩子都會自己動手吃飯、穿衣服的時候,楊鎖依然依偎在媽媽的懷抱中,等著人給他更衣。餓了的時候,只用張開嘴巴,飯就會送到他的嘴邊。甚至在他的父母在需要洗衣做飯抽不開身來帶他的時候,怕他會餓懷了嬌貴的身體,有時候就直接在他的鼻子上掛一張餅,讓他餓了就啃兩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