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希望給2010年開個好頭,今天將發布一件不可思議的、革命性的新品。」這是兩周前斯蒂夫·賈伯斯在蘋果發布會上的開場白。iPad平板電腦這件蟄伏了數年的產品最終亮相。
賈伯斯甚至一改往常,用「平板電腦是我一生最重要的產品」來形容iPad對他而言的重要性。iPad可以兼容所有的蘋果在線軟體商店的14萬個應用,並完全支持iPod的音樂、視頻、圖片、郵件等功能,甚至在遊戲領域,全球最大的PC遊戲廠商EA專為其開發了基於iPad的極品飛車、棒球等遊戲。但最受業內關注的閱讀器則是藉助賈伯斯發布的iBooks平臺。業內人士分析,iPad又在助燃本已火熱的電子閱讀器市場,iBooks不但提供電子閱讀功能,旨在改變公眾閱讀方式,吸引讀者在線購買、在線閱讀圖書。
每一場發布都是一次革命
曾有學者表示,歷數蘋果公司的發展,蘋果公司每一款新品都改變著人們的電子消費習慣,構建了一條新的產業鏈。雖然市場充斥著各品牌廠商的MP3播放器和智慧型手機,但是iPod、iPhone(手機上網)的推出總能成為業界一朵奇葩,形成世界級的熱潮。除了總是吸引大量消費者的獨到設計、精美外觀,更重要的是蘋果對產業鏈的重新構建。與iPod相伴隨推出了iTunes音樂商城,數字內容出售,以iPhone為平臺設計的眾多智能軟體和全屏觸摸使用方式。
iPod在10年間的銷量從2000年12.8萬部,到2009年總銷量已經達到2.5億部,而美國家庭擁有的電視機數量從1949年200萬臺增加到1959年4200萬臺。iTunes到2003年時,演變成一個音樂商城,兩年後,它又開始銷售視頻內容。到2008年時,蘋果超越沃爾瑪成為全球最大的音樂零售商。全球消費者從iTunes購買了80億首歌曲。
iPod改變了音樂行業, iPhone的推出,也影響了電信行業的發展。雖然最初只是為可以播放從iTunes下載的音樂和視頻的手機,但是目前伴隨iPhone平臺開發出的應用程式數量已至14萬個,反而成為iPhone最大的賣點,也成為智慧型手機的領航。目前,iPhone和iPod Touch用戶下載的應用軟體總量已經達到25億人次。
iPad發布會上,賈伯斯公布了最新數據,「幾周前我們賣出了第250萬部iPod,蘋果網絡直銷店上季度有 5000萬訪客。蘋果軟體店,我們有了14萬種軟體」。他以追求完美的甚至於刻薄的言辭數落了上網本,稱其慢,顯示效果差,而且還基於難用的PC軟體。
雲霧漸開,iPad的出現是否會如iPod以及iPhone一樣,成為席捲全球電子閱讀市場的弄潮兒,已成為業內人士關注的焦點。
加速電子閱讀器市場血拼
用解構主義的視角看待iPad的誕生,它似乎就是介於iPhone和個人電腦之間的第三類產品。中關村蘋果經銷專櫃的小劉告訴記者,雖然還只是在美國剛剛發布,不過現在已經每天有消費者電話諮詢,問是否已經在中國內地上市。消費者最看重的還是輕便、時尚、前衛。美國市場研究公司NPD不久前發布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在已經購買各類電子書閱讀器的美國消費者中,93%的用戶對已購買產品的性能感到「非常滿意」或 「比較滿意」。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副主任周慶山教授指出,蘋果長久以來作為信息產業潮流的引領者,除了外觀設計具有優勢,此次推出的 iPad更是結合了網絡環境下新的產權模式、盈利模式,實現了經營的創新。iPad將內容和軟體打包的模式具有獨特性,並且它的硬體和十餘萬種軟體更是從文化創意產業入手,增添了產品趣味性和文化性。
從某種程度上說,iPad電子書閱讀功能的推出,對未來電子出版複雜局勢的演變又多了一分不確定。目前蘋果公司為iPad電子書功能,專門建立了自己的iBook Store銷售網店,正式涉及內容源。
賈伯斯在發布會上表示,六大出版公司中的5家已經和iPad在提供電子書內容方面達成協議,他們是企鵝、哈勃·柯林斯、西蒙·舒斯特、馬克米倫、阿歇特圖書集團。世界最大經貿類書商蘭登書屋也表示,希望與蘋果做進一步溝通。紐約時報集團、新聞集團、康德納斯特集團等傳媒也與之多有合作。哈勃·柯林斯出版集團中國市場發展部總經理周愛蘭告訴記者,作為集團很願意和不同數字出版商合作,這樣有利於作品的推廣和讀者在不同數字出版商中的多樣選擇,這其實是一種互利共贏。
同時,iPad與出版社採取了更為寬鬆的合作方式,更是允許出版社自主定價。前不久,因為長久以來亞馬遜電子堅持9.9美元的低售價吸引顧客,而麥格勞希爾認為圖書售價過低,要求亞馬遜提高麥格勞希爾出版公司在亞馬遜網上的電子讀物售價。最終亞馬遜在這一糾紛中妥協,願意提高售價。甚至有媒體報導說,這一事件折射出蘋果iPad對Kindle在電子閱讀器市場的統治地位已經形成了強有力的挑戰。亞馬遜和蘋果在未來電子書市場的出版和零售領域必將展開一場爭奪,而這僅僅是個開始。
除此之外,分析人士指出,蘋果iPad在電子書閱讀器閱讀方面,滿足了用戶更多需求。iPad代表的是一種電子書閱讀方式的改變。讀者將從閱讀純文字轉向多媒體閱讀方式。不但可以欣賞圖片和視頻,還可以在看過的內容後面發表我們的評論。以《紐約時報》網站為例,iPad專門配備了《紐約時報》數字版的程序,首頁標題不斷更新,同時夾雜系列圖片、視頻、用戶評論、指向其他來源的連結,以及紀錄片式的新聞報導。
周慶山教授認為,iPad對電子閱讀器的發展,首先取決於人們是否能接受「手機電腦加電子閱讀器」的使用模式。其次是,iPad在「標準、應用軟體、硬體供應、附件」等配套發展中能否為用戶接受。但更為關鍵的是,出版是影響人類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精神產品,面對不同國家、地區社會文化背景的不同,出版內容應能夠符合各個銷售地區的文化習俗、法律習慣,這是蘋果公司要注意的。
至於電子書市場是否會使iPad一家獨大,形成席捲世界的潮流,中國出版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立表示,電子書和音樂產業完全不是一個產業形態和概念。電子書資源更分散,在世界範圍內,不會形成超大的壟斷公司。移動終端的發展對傳統出版的挑戰是一定的,但是蘋果公司良好的市場經驗和表現,還需要進一步觀察。電子書要面對的競爭對手除了紙介質以外,還要面對其他電子閱讀器的競爭。ABI Research分析師傑夫·奧爾Jeff Orr稱:「平板電腦不會取代筆記本、上網本或手機,至少在未來幾年內,它將成為一款與上述設備相併存的奢侈品。」
iPad 5年後有望售出5700萬部
當然,iPad也並非十全十美。10小時電池續航時間,彩色顯示屏而非L-ink電紙書屏,沒有GPS,貧乏的接口類型,沒有攝像頭,不具備多任務運行模式等等都成為網民指責 iPad的「罪過」,網上甚至有帖子仔細羅列出iPad不盡如人意的缺陷,稱其為「七宗罪」。
與此同時,iPad的未來也並非會一帆風順,將面臨更多強大公司的競爭。本月2日,美國科技博客網站TechCrunch搶先發布了谷歌平板電腦Chrome OS的模型照片,並據估計它將會成為蘋果iPad強大的競爭對手。其中多任務處理功能、網際網路下載軟體、價格優勢等10點成為谷歌平板電腦擊敗iPad的優勢。
但即便是有一些競爭壓力,也不能忽視蘋果公司歷來新品推出的市場影響力。IDC分析師理察·希姆預測,iPad今年的銷量有望達到400萬-500萬部。調研公司ABI Research甚至表示,蘋果iPad的發布意味著平板電腦時代的來臨,今年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將達到400萬部。到2015年,年出貨量將達到今天的10倍之多,年出貨量有望達到5700萬部。
對於iPad的命運自然不乏悲觀人士,據《CNN Money》報導,平板電腦概念早已有之,1993年時蘋果曾推出名為Newton Message Pad的產品進軍平板電腦市場,但在它問世的5年後,只賣出了數百臺。至於 iPad和智慧型手機涇渭分明的區別界定也愈加模糊,部分分析師更是認為,平板電腦一開始會因為市場興奮感而表現不錯,而最後它將會扮演催化小型裝置如智慧型手機的進化,並且壓低計算機的價格。
也許iPad的命運也會像發布當天的蘋果公司股價一樣曲折。在發布會的一個半小時內股價先跌後漲,開盤下跌1.17%,接著又上漲,但在賈伯斯介紹iPad產品特性時再次下滑,然後再一路飆升,最終突破每股210美元。不論股價如何運行,每一場蘋果公司的發布會不但受到消費者的關注,更成為電子產業發展的導航。
商報記者 管笛 張曉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