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我們想要使用軟體或是玩電子遊戲,都需要跑到商店去買一盒光碟,還得好好保護它以防損壞。而對於軟體開發商來說更是麻煩,開發完一款軟體之後,需要尋找發行商,需要預估銷量進行提前囤貨,還要與各個商家打交道等等。應用商店的出現,大大地方便了用戶對軟體應用的獲取,更是成為了開發者們的福音。
不久前,移動應用數據調查與分析機構發布了一則報告,稱2018年全年各應用商店的應用總下載量已經超過了兩千多億。今天,就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應用商店的發展歷史與演變歷程吧。
早在1998年,Motricity 推出了Palm Gear網站,用於銷售可運行於Palm作業系統的掌上電腦的軟體。儘管它有著種種不便和缺陷,但還是被認為是電子應用商店的雛形。
1999年,在愛立信、諾基亞、摩託羅拉等公司的合作下,研發與推出了塞班手機作業系統。隨後的第二年,全球第一臺塞班手機愛立信R380正式發售。
與過去的功能機不同,塞班手機支持了第三方應用。恰好遇上當時無線網絡通信的發展,諾基亞等手機廠商和各大運營商展開合作,開啟了發送簡訊下載應用、音樂、壁紙等的分發模式。當時這類服務的廣告佔據了各大電視臺和雜誌封面,掀起一陣熱潮,也為日後各大企業推出手機應用商店,提供了可行性驗證和商業模式的參考。
2002年,開發了《反恐精英》等遊戲的美國維爾福公司收到了許多玩家來信,訴說著自己總是買到盜版、聯機對戰不方便、遊戲更新繁瑣等等問題。為了滿足玩家的需求,維爾福公司推出了集遊戲銷售、下載更新、聯機對戰於一體的Steam平臺。
通過自家遊戲吸引來了一大批玩家之後,其他的遊戲廠商也紛紛表示,希望能到Steam平臺銷售自己的遊戲。考慮之後的維爾福公司,在2005年正式將Steam向第三方廠商開放,並制定了一系列的審核與分成機制,成為了第一家正式向第三方開發者開放的電子軟體銷售平臺。
此後,維爾福公司幾乎不再自己開發遊戲,僅僅通過提供銷售平臺收取分成就成為了全世界市值最高的企業之一。這讓別的公司看到了商機,做應用商店平臺是一項有著巨大利潤的生意。
2007年,那個震驚世界的蘋果手機iPhone發布了,但是諾基亞並不擔心自己業界地位。為什麼呢?因為最初的iPhone並沒有第三方應用,憑藉蘋果自己的研發團隊只能為手機開發基礎的功能。同時還有很多用著塞班手機的用戶嘲笑iPhone用戶:"看起來很厲害,但是你這手機連個貪吃蛇都玩不了。"意識到問題的蘋果在不久後發布了一個應急方案,提供給開發者,製作在蘋果瀏覽器運行的網頁應用,但這還遠遠不夠。
一年之後,蘋果發布了App Store,提供給開發者銷售渠道以及廣告推廣,模仿雜誌定時選擇一些優秀應用進行推薦。憑藉方便的操作、大量的用戶、高額的銷售分成,開發者們紛紛湧向了App Store,蘋果手機的應用出現了爆發性的增長。用戶們也得到了大量的功能和遊戲,iPhone真真正正地成為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手機,諾基亞的市場份額開始被iPhone吞噬。此後,蘋果又將App Store移植到了Mac電腦平臺,應用商店現在也成為了蘋果公司現在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蘋果應用商店的成功也被安卓學習著。儘管安卓此前沒有應用商店,但是由於其開放性,還是有大量的第三方開發者,為它們提供各種應用程式,只是谷歌沒有從中獲得收入。不過這些程序的不規範也讓用戶叫苦不迭,影響著安卓手機的名聲。
在蘋果手機App Store公布後的不久,安卓也發布了自己的官方應用商店Android Market,安卓手機用戶們終於有了一個規範的應用程式下載的地方,而開發者們也終於有了一個規範、便捷的應用程式銷售平臺。不久後谷歌又發布了"谷歌音樂"、"谷歌圖書"、"谷歌電影"等銷售平臺,並且2012年將它們與Android Market合併為Google Play,提供應用、電影、音樂、圖書的發行與銷售。
從Palm Gear開始到今天,應用商店已經走過了20年,為無數人提供了方便的同時也讓成千上萬的開發者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為網際網路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對此,你在下載應用的時候,又是更偏好於使用哪個應用商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