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預付卡商家「跑路」如何維權?

2020-12-18 海南日報數字報
  ■ 本報記者 郭萃

  「我家辦了兩張預付卡,一共花了5000多元,卡上註明3年內有效,現在還不到一年,健身房就關門了。」海口市民馮女士說,去年4月,她在海口市濱海大道洛杉磯城「潮庭健身」健身房購買了健身卡。今年這家健身房遲遲不開門。馮女士查看發現,該健身房出入口張貼了多張告示,其中有物業張貼的「終止雙方籤訂的租賃合同」的告示。

  近年來,預付式消費在餐飲、美容美髮、汽車、健身等服務行業興起,一部分消費者辦了預付卡後發現商家「跑路」,不知該如何維權。市民辦理預付卡,一般可以享受一定的價格優惠,用起來也較為便利,但存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

  如何降低預付式消費的風險,律師建議消費者謹慎辦理預付卡,如確定要辦卡應同時保留其他證據以便維權。

  商家頻「跑路」

  消費者維權難

  「我們的錢還能要回來嗎?」在聽說洛杉磯城「潮庭健身」健身房經營者「跑路」的消息後,許多該健身房的會員在維權微信群裡發出了這樣的信息。從3月份該健身房關門至今,海口市民王先生四處奔走試圖追回預付卡內的剩餘資金。但兩個月過去了,仍沒有結果。

  與王先生有著同樣經歷的還有市民姚女士,她先後在海口日月廣場的一家美容美髮店充值會員卡總金額超10萬元,其中多個消費項目仍在有效期內,但3月份當姚女士準備去消費時發現,這家店已關門。「我們這些會員建了一個維權群,初步統計,300多名會員共130多萬元充值款需要追回。」姚女士說。

  去年以來,類似的健身房、美容美髮店關門事件在海口頻頻發生,不少消費者談「卡」色變。

  「不辦卡的單次消費價格遠高於辦卡後的價格,辦了卡每次去消費刷卡就可以了,比較方便。」姚女士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商家將會員卡劃分為多個等級,一次性充值越多,商家承諾的優惠越多。這對消費者而言,很有吸引力。

  消費者享受優惠和便利的同時,預付卡市場也存在「霸王條款」「辦卡易、退錢難」等問題,易產生消費糾紛。此外,有的商家提供的預付式消費合同不規範,消費者知情權難以得到保障。

  海南日報記者梳理發現,海口預付卡投訴案件中,消費者反映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虛假宣傳、變相漲價、霸王條款、突然關門消失、單方面終止服務等方面。

  辦卡有風險

  監管存漏洞

  「維權太難了!」王先生感慨地說。海南日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各類預付式消費亂象叢生。

  「法律法規不完善、監管有盲區是造成預付式消費投訴多發的主要原因,不管什麼規模的企業,有沒有發卡資質都在發卡。」業內人士表示,在處理預付式消費糾紛的過程中,相關監管部門的職能存在一定的交叉,加之對預付卡管理缺乏相應的依據和標準,消費者一般很難維權。

  王先生在維權的過程中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海口市市場監管局表示,單用途商業預付卡不在其監管範圍之內,建議消費者向商務部門反映,但該局會依託12345平臺的消費者投訴舉報線索,對群眾投訴多的商家進行重點監管。

  2018年5月,省商務廳出臺了《關於規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使用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對發放預付卡的企業進行規範管理。通告要求,各預付卡發放企業應辦理備案,終止單用途商業預付卡業務時,應至少提前30日以公示等形式告知消費者。

  「在實際監管中仍存在困難,如果商家沒有『跑路』,我們可以對其進行處罰,但現在消費者投訴時基本上商家都已經『跑路』了,這就涉嫌詐騙犯罪,商務執法部門無法處理。」海口市商務局政策法規科副科長趙軍介紹。

  此外,根據商務部出臺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預付卡監管對象僅限於從事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業的企業法人,不包括教育、旅遊、健身類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近年來較為常見的健身房經營者「跑路」現象,商務部門也沒辦法監管,應由旅文部門監管。趙軍表示,如果涉及金額大,消費者可向警方報案,收集證據走司法程序解決。

  律師建議:

  辦預付卡應注意「留痕」

  海南陽光島律師事務所律師陳劍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發現商家「跑路」後,大多數消費者會因為怕麻煩、訴訟及公告費用高而選擇放棄維權。消費者在辦理預付卡時要做到合同內容留痕,儘可能以紙面合同、微信、電郵等方式留存合同內容,認真了解卡的適用範圍、期限、功能、退卡條件,並索要發票,以便出現糾紛時進行維權。

  此外,陳劍建議,消費者辦理預付卡要謹慎,不應貪圖高折扣或輕信商家的宣傳推廣承諾,如果確需辦理預付卡,應儘量降低預付額度。

  陳劍認為,解決預付式消費問題,需要主管部門、商戶、消費者三方共同努力。強化對預付卡發放企業的管理是規範預付卡市場的首要環節,加強預付資金管理是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重要手段。相關部門應對轄區內的商鋪及企業進行摸底備案,為有效監管和執法做好準備。「目前有一些企業經營者『跑路』後,借別人的名義搖身一變又成為股東,針對這種現象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管。」

  (本報海口6月22日訊)

相關焦點

  • 店家跑路,消費卡變「廢卡」,用戶維權難,預付卡水這麼深?
    這些用戶被坑了以後大部分都會自認倒黴,年輕人維權的佔大多數。5、有的消費者甚至反映商家設置霸王條款,比如消費卡裡還有剩餘的幾百塊錢,但是想要繼續用,就必須充錢激活等類似的行為。如何避免入坑/被坑了怎麼辦?1、是在想要辦卡,一定要和商家籤訂合同,理清合同條款,尤其是一些細枝末節。
  • 單用途預付卡,遇到問題如何維權?
    單用途預付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如零售、餐飲、美容美髮、文旅、體育、交通、教育等多個領域,並以其便於攜帶和使用的特點深受消費者喜愛。然而,消費者往往會因卡無法兌付、商家拒絕退卡等多方面問題頭痛不已,心生怨恨。對消費者而言,碰到這些問題該如何維權?
  • 揚州推行預付卡押金制度 消費不再怕商家跑路
    以後這樣的情況有望得到遏制,記者昨從市商務部門了解到,我市首批9家企業已完成單用途預付卡備案管理,具體做法是:商家委託銀行管理一部分資金,一旦商家捲款逃跑,這部分錢將優先用來賠付消費者。什麼是預付卡備案制?
  • @青島人 謹防捲款「跑路」 這份預付卡消費警示請收好!
    日常生活中,單用途商業預付卡通常表現為儲值會員卡、禮品卡、購物卡(券)等,在餐飲、美容美髮、洗浴、汽車、健身等多種行業廣泛使用。預付式消費解決經營者資金短缺問題的同時,也給消費者帶來一定方便和實惠。但有關預付式消費的糾紛也不斷增多,經營者捲款「跑路」時有發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 廣州日報:預付卡消費這個「坑」該怎麼填
    如今,辦理預付卡消費,成為不少商家的營銷方式。但背後存在很大的消費風險。一旦商家跑路、倒閉,消費者將很難把錢追回。此前全國連鎖餐飲企業金錢豹大規模閉店,涉及預付卡金額超千萬元。對此,商務部稱將開展聯合檢查,將儘快完善工作機制,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手段,來完善預付卡監管。
  • 專家詳解如何規範預付卡消費市場
    專家詳解如何規範預付卡消費市場  對話人  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          劉俊海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法學院副教授                王天星  《法制日報》記者        韓丹東  《法制日報》實習生       楊雨桐  預付卡處於野蠻生長狀態
  • 第三方帳戶監管是防止預付卡跑路的好辦法
    相反,不少預付卡消費在現實操作中異化成了變相融資、非法集資,甚至頻頻發生商家捲款跑路事件,讓消費者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比如在6月底,微博上多位石家莊網友突然接連發布信息稱,石家莊一名為「梓墨」的連鎖理髮店突然停業,人去樓空,老闆「跑路」,牽連眾多儲值會員,有人甚至只消費了一次,卡裡上萬元就這麼打了水漂。
  • 健身房頻「跑路」 記者調查:預付卡套路多 消費者維權難
    齊魯網濟南4月21日訊近日,大連、合肥相繼發生健身房跑路事件。大連的沃德健身房註銷了營業執照,工作人員正在轉移健身器材的消息走露後,100多位消費者前去維權。事實上,健身房跑路並非個例,近半年來,全國各地已發生多起。記者在社交平臺上搜索發現,不少人都有相同的經歷:一位網友在去年10月辦卡後,健身房一直以裝修為由閉店整修,直至前幾天他才發現健身房已經捲款跑路;除了小規模健身房,不少消費者反映,即使是全國連鎖的健身房也存在各類跑路現象。
  • 1700餘名會員維權路漫漫!預付卡最終「卡」住了誰?
    預付式消費作為一種新型消費模式迅速發展,小到蛋糕店、擦鞋店、美發、餐飲幾百元預存卡,大到健身、美容、教育培訓幾千上萬元,各類商家通過推行預付卡的方式刺激消費。但是近幾年來,預付卡消費糾紛也在增多,經營者捲款「跑路」屢有發生,辦卡容易退卡難,維權成本高、時間長,最後投訴無門,預付卡變成「跑路卡」、「糟心卡」,引起消費心理的不安。
  • 評論:預付卡成「糟心卡」誰是輸家
    來源:廣州日報作者:責任編輯:孫靜波 2015年03月16日 08:51 來源:廣州日報 但是,事前誘惑美妙,事後維權無門,讓預付卡成了眾多消費者的「糟心卡」。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消費者購買預付卡後,商家耍賴、跑路已非一時一地之個例,而成了一種「常規手法」。  眼下的預付卡消費市場,最讓消費者頭痛的亂象有三:一是商家誘導消費者買卡充值時,口舌如簧,吹得天花亂墜,而一旦消費者掏了腰包,才真切感受到什麼叫「買的沒有賣的精」,各種消費陷阱讓人防不勝防。
  • 謹防捲款「跑路」!濱州發布預付卡消費警示
    、虛假宣傳、霸王條款、個人信息洩露甚至捲款「跑路」等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導致消費糾紛高發。對此,濱州市消費者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要提高防範風險意識,多比較,謹慎消費:一要謹慎選擇商家。辦理預付卡前要注意選擇證照齊全、信譽度高、經營狀況好的商家。最好提前了解該業態該模式存在的漏洞和缺點,做到心中有數。
  • 在辦理預付卡消費時,應當理性
    但由於部分發卡商家誠信缺失,許多消費者手上的預付卡一度變成了「糟心卡」,由此引發了大量的消費糾紛。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生活頻道近期獲悉,為幫助廣大消費者提高防範意識,駐馬店市消費者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在選擇辦理預付費(購物卡、儲值卡等)業務時,首先要明確預付卡消費存在一定的風險,由於目前經營者發放預付卡的隨意性較大,導致發卡者良莠不齊,誠信意識擔當意識不盡相同,特別是發卡人關門跑路後消費者維權難以保障。
  • 青島管理預付卡商家有新招 店鋪租賃期限需明確提示
    原標題:誰圈錢「跑路」?消費者「碼」上知道「我在一家美髮店裡辦理了會員卡,充了幾千元,現在商家關店不幹了,商家我一直聯繫不上,希望相關部門能幫忙解決。 」市民李女士致電青島市市南區市場監管局。伴隨著預付卡消費的流行,因商家跑路造成的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也成為市民投訴的重災區。市南區市場監管局通過探索長效機制,通過制定《預收款消費侵權案件辦案指南》,扭轉預付卡問題處置過程中「重調解輕處罰」問題,進一步提高對預收款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萬象城一家商戶櫃檯上張貼著詳細的信息。
  • e查到底丨預付卡店大「欺客」 消費者只能忍氣吞聲?
    《經濟日報》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商家明確表示不籤訂任何形式的合同,僅有口頭約定,消費者的權益沒保障,事後也會苦於沒有證據而難以維權。類似的事件,在全國各地時有發生,然而由於常發生在中小商家,涉案金額較小,消費者往往選擇自認倒黴,即使報警、投訴,也往往面臨立案難、取證難、執行難等困境。
  • 河南駐馬店消費者協會:辦理預付卡消費時應當理性
    但由於部分發卡商家誠信缺失,許多消費者手上的預付卡一度變成了「糟心卡」,由此引發了大量的消費糾紛。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生活頻道近期獲悉,為幫助廣大消費者提高防範意識,駐馬店市消費者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在選擇辦理預付費(購物卡、儲值卡等)業務時,首先要明確預付卡消費存在一定的風險,由於目前經營者發放預付卡的隨意性較大,導致發卡者良莠不齊,誠信意識擔當意識不盡相同,特別是發卡人關門跑路後消費者維權難以保障。
  • 預付費卡商家跑路經濟糾紛不涉詐騙 警方難以介入調查
    一些不法經營者利用辦卡「優惠」「打折」等作為幌子,當卡賣出到一定數量時,便開始「跑路」。面對商家跑路,消費者往往會選擇報警。但是,由於此類情況多屬經濟糾紛,警方也無可奈何,從而導致大多消費者追回損失幾無可能。頻繁上演的店主「跑路」現象,折射出此類消費模式暗藏的風險,同時也凸顯此類消費監管存在盲區。《法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採訪。
  • @濱州人,謹防捲款「跑路」!這份預付卡消費警示請收好
    ,使消費者容易忽視預付式消費存在的諸多風險,如經營者因經營不善導致無法依約履行合同、虛假宣傳、霸王條款、個人信息洩露甚至捲款「跑路」等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導致消費糾紛高發。對此,濱州市消費者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要提高防範風險意識,多做比較,謹慎消費:一要謹慎選擇商家。辦理預付卡前要注意選擇證照齊全、信譽度高、經營狀況好的商家。最好提前了解該業態該模式存在的漏洞和缺點,做到心中有數。
  • 健身房老闆頻繁跑路!三問海口健身房行業亂象
    隨著人們對健康問題的重視,健身房越來越受到都市年輕人的青睞,但隨之而來的健身房倒閉關門、老闆聯繫不上、預付卡無法退款等消費糾紛頻繁出現。 今年1月至9月,海口多家健身房停業、老闆跑路,頻繁被消費者投訴。健身行業背後是繁花似錦還是暗潮湧動?為何商家停業、老闆跑路、人去樓空現象時有發生?
  • 「風險提示」預付卡消費警示:謹防捲款「跑路」!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近年來,預付式消費模式在教育培訓、餐飲、健身、美容美髮、零售購物等很多領域盛行,人們對生活便捷的追求以及經營者對預付卡優惠的承諾,使消費者容易忽視預付式消費存在的諸多風險,如經營者因經營不善導致無法依約履行合同、虛假宣傳、霸王條款、個人信息洩露甚至捲款「跑路
  • 辦理的多張儲值卡遭遇商家「跑路」
    辦理的多張儲值卡遭遇商家「跑路」    有消費者一年損失近萬元   如今,很多人手頭都會有幾張儲值卡,涉及餐飲、理髮、洗車等等。但辦理了儲值卡後,門店關門或改頭換面的情形也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一旦遭遇商家跑路,消費者維權則很難,預存的錢款也很難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