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餘名會員維權路漫漫!預付卡最終「卡」住了誰?

2021-01-15 騰訊網

從盛夏到寒冬,樂邁健身1700餘名會員預付卡維權路漫漫。作為維權代表的許先生已心力交瘁地說:「太難了,我們找過市場監管、派出所、商務局、體育局,問過律師、專家,查過法條,現在沒有一個部門能幫我們把錢要回來!」

預付式消費作為一種新型消費模式迅速發展,小到蛋糕店、擦鞋店、美發、餐飲幾百元預存卡,大到健身、美容、教育培訓幾千上萬元,各類商家通過推行預付卡的方式刺激消費。但是近幾年來,預付卡消費糾紛也在增多,經營者捲款「跑路」屢有發生,辦卡容易退卡難,維權成本高、時間長,最後投訴無門,預付卡變成「跑路卡」、「糟心卡」,引起消費心理的不安。

辦卡容易維權難

2020年8月初,家住哈爾濱市道裏區歐洲新城小區的居民組建了一個樂邁會員維權群,他們發現樓下樂邁健身泳池裡的水變綠了,這證明商家說場館裝修的事是假的!找不到老闆,會員們卡裡預存的錢怎麼辦?「我們找到屬地的建國市場監管所,他們說這屬於經濟合同糾紛,市場監管只能監督其經營行為,已將該企業納入經營異常名錄,但是想要錢,建議會員們去公安部門報案或者去法院起訴維權。」會員們了解到,樂邁健身早在停業前就已將註冊資本降為5萬元,就算真去法院打官司,樂邁健身也未必能有可執行的財產。9月末,共樂派出所牽頭組織,樂邁健身終於出面與會員協商,但談判結果依然讓會員們失望。

「要錢太難了!我們維權微信群裡有會員1748人,登記的總預付卡金額610萬餘元,會員中六成是附近小區的老年人,每張卡從兩千元到幾萬元不等,現在都退不回來。」11月17日,記者收到2份有關樂邁健身的官方調查結果,一份是哈爾濱樂邁健身服務有限公司告會員書,稱場館現已停止經營,會員權益將轉至群力融江路、學府路和哈西的三處健身館履行。另一份哈爾濱市公安局道理分局的不予立案通知書,通知會員們提出的有關樂邁健身涉嫌詐騙一案,認為「無犯罪事實,不予立案」,這也表明會員們想通過公安部門向樂邁健身施壓兌現預付卡款項的想法落空了。

「辦理會員六成都是老年人,樂邁健身單方面決定轉會的三個地址距離原址都在5公裡以上,我們老年人沒有體力去那麼遠,來迴路上耗損多,樂邁給出的解決方案太不可行,相當於讓我們放棄卡裡的錢,商家可以這麼霸道解決問題嗎?」69歲的會員滕女士對記者說。

樂邁健身的告會員書。

「聽說商家收預付卡的業務歸所屬行業部門管理,健身歸體育局管,應該有備案,但是我們去體育局也打聽過,沒有備案資金一事,現在哪個部門都兌現不了610萬的預付資金問題。」許先生對記者說:「商家有資金困難我們理解,但是一刀切不協商的轉會,沒有考慮大多數人的需求!」

據黑龍江省消費者協會統計,2020年度全省共受理消費者預付投訴765件,比2019年上漲153件,主要集中在無資格發放預付卡、退卡難、經營場所等信息突然變更服務難兌現引發群體投訴,以及經營者逃避兌付責任和預付金額龐大資金安全難保證的五個種類的投訴問題上。

監管部門權責劃分不明確

樂邁健身會員維權難的案例只是眾多預付卡維權現象的縮影,預付卡監管部門在哪裡?市場監管、商務、公安等部門對預付消費卡經營者的經營活動雖然都具有一定的監督權,但是監管部門之間權責交叉,且存在監管職能漏洞,連日來,記者在黑龍江省商務廳、黑龍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多個行政部門尋求答案。

黑龍江省商務廳相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2012年商務部出臺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目前,針對商場、超市等企業發行的預付卡管理由商務部門負責,對於健身、教育培訓行業則由行業行政監管部門負責,而個體經營業者的預付卡發放管理則不在商務部門管理範圍。目前,資金備案、實名制管理等措施在商場、超市的預付卡監管中落實較好,此類消費投訴也較少。

記者從黑龍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了解到,從事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業的企業法人開展單用途商業預付卡業務由商務部門實施監管,市場監管部門依法依職責查處單用途預付卡相關不公平格式條款、違法廣告、不正當競爭、不正當價格行為等違法違規行為。在2018年10月26日,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黑龍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老年人保健產品等消費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為黑龍江省預付卡監督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決議》將預付卡發放主體統稱為「經營者」,並提出了5項預付卡監管新措施,明確要求新措施由商務廳負責落實辦理,措施包括:建立統一的預付卡消費協同監管服務平臺,向消費者警示消費風險;規定經營者需自設立登記之日起六個月後,方可發放預付卡;預付卡設定使用期限屆滿後,經營者應退還預付卡餘額或者延長期限;經營者停業、歇業或者遷移經營場所,應提前30日在當地主流媒體發布告示等,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將個體經營者預付卡監管部門進行單獨區分的規定。

記者了解到,目前教育、旅遊、健身類預付卡業務由相應的行業行政部門負責監管,而理髮、美容、蛋糕店等個體工商者並沒有明確的監管部門。此外,目前關於預付卡管理的規定中,只停留在對預付卡發行方式的約束上,而對於預付卡存在的資金風險、低準入門檻等體制性問題談及較少,有關預付卡風險監管制度等方面仍是法律空白。

樂邁會員收到的不予立案通知。

樂邁健身的維權代表許先生擔憂地和記者說:「像樂邁健身這種規模大、人數多的維權案件,如果都不能在法律框架下得到妥善解決,那商家收卡、跑路然後換個身份再收卡、跑路的模式就會被複製,違法成本低,且不用擔責,那就會出現第二個『樂邁』甚至更大規模的『樂邁』維權案,那以後誰還會辦卡?誰還能放心去消費?」

檢察公益訴訟探索預付卡監管新模式

解決預付卡糾紛案件,佳木斯市向陽區檢察院的成功案例值得借鑑。

2019年7月,佳木斯市向陽區某健身中心突然關門停業,並拒絕退還會員剩餘卡費。會員崔某某等32名消費者向消費者協會和行政機關投訴無果,向檢察機關申請提供法律和證據幫助,並支持其進行民事訴訟。

向陽區檢察院審查企業資質、了解消費者訴求等情況後認為,預付卡消費糾紛案件具有群體性、頻發性、交易小額性以及維權難度較高的特點,屬於弱勢群體維權案件,檢察機關應依法支持其訴訟。最終,檢察院與法院共同對原被告雙方開展訴前調解工作,通過多次細緻地釋法說理,最終健身中心與會員們達成調解協議,向32名消費者返還預付卡餘額共計1.7萬餘元。

經此案,檢察機關對近年來預付卡消費糾紛情況展開專題調研,發現預付卡消費存在行政監管盲區。根據《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規定,從事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業的企業法人在法律法規調整範圍內,但個體工商戶和常易發生糾紛的健身、教育等行業領域卻不在相關法律法規調整範圍內。由此,2020年3月27日,檢察院向行政監管部門發出檢察建議,提出了六點建議,完善預付卡經營者資質申報與信息備案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設置擔保履約與風險控制制度,監管制度與資質分級制度,完善市場經營者信用評價系統,並將預付卡消費納入檢察公益訴訟監督領域,從制度層面切實解決預付卡消費亂象。

來源:龍頭新聞·黑龍江日報 記者 孫海穎

相關焦點

  • 預付卡消費,欲「卡」住消費者?
    □見習記者楊書貞    核心提示|洗車卡、健身卡、美容美髮卡、家政卡……近年來,五花八門的預付卡越來越多,一方面給消費者帶來了實惠和便利,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不少弊端。諸如商戶老闆卷錢跑路、充值卡「擅自縮水」、服務不滿意卻無法退款等問題屢屢發生。3·15維權活動啟動後,預付卡消費投訴成一大熱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預付卡商家「跑路」如何維權?
    海口市民馮女士說,去年4月,她在海口市濱海大道洛杉磯城「潮庭健身」健身房購買了健身卡。今年這家健身房遲遲不開門。馮女士查看發現,該健身房出入口張貼了多張告示,其中有物業張貼的「終止雙方籤訂的租賃合同」的告示。  近年來,預付式消費在餐飲、美容美髮、汽車、健身等服務行業興起,一部分消費者辦了預付卡後發現商家「跑路」,不知該如何維權。
  • 評論:預付卡成「糟心卡」誰是輸家
    評論:預付卡成「糟心卡」誰是輸家 2015-03-16 08:51:03但是,事前誘惑美妙,事後維權無門,讓預付卡成了眾多消費者的「糟心卡」。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消費者購買預付卡後,商家耍賴、跑路已非一時一地之個例,而成了一種「常規手法」。  眼下的預付卡消費市場,最讓消費者頭痛的亂象有三:一是商家誘導消費者買卡充值時,口舌如簧,吹得天花亂墜,而一旦消費者掏了腰包,才真切感受到什麼叫「買的沒有賣的精」,各種消費陷阱讓人防不勝防。
  • 預付卡消費有了新規則 不記名卡限額不超過1000元
    廣西新聞網訊(記者 石鍚  實習生 吳玲葭)  在商家處辦理會員卡、儲值卡等預付卡,事先存入一筆金額,今後持卡消費,多數情況下都能享受優惠。近日,記者走訪南寧各大市場發現,此類預付卡消費五花八門;同時,也存在預付卡消費的糾紛。
  • 包頭一健身房突然關門閉店,近千名會員無法退費無處維權……
    近日,一家名叫億健身club的健身房,位於九原區和東河區的兩個店面均關門閉店,近千名會員無法退費無處維權。開業至今,不斷有市民辦理健身年卡,會員李女士今年10月24日辦了一張800元的年卡,同時花6600元買了40節私教課和拉伸課。「我購買的私教課還沒怎麼上,而且給教練交的課時費也沒有收據,這錢該找誰要?」李女士說。和李女士有同樣擔心的是會員王女士,她今年秋天剛花了1萬多元辦了卡,也購買了私教課,現在課還沒上幾節,店關門了,店員和老闆都聯繫不上。
  • 店家跑路,消費卡變「廢卡」,用戶維權難,預付卡水這麼深?
    根據不完全統計,這屆教育機構在北京有十幾家門店,旗下的會員有近3000名,預付的費用達到了上千萬元。隨著機構的倒閉,想來這筆錢也沒辦法返還了。消費卡這麼「坑」?這些用戶被坑了以後大部分都會自認倒黴,年輕人維權的佔大多數。
  • 預付式消費維權「卡」在何處?
    然而,因市場覆蓋面廣、準入門檻低、從業流動性大等因素,預付式消費已成為消費者投訴的熱點,並存在維權難問題。家住北京的路女士的女兒今年讀初中三年級。為了讓女兒在英語學習方面有所進步,2019年11月,路女士經朋友介紹,找到了一家教育機構。經過試聽,路女士的女兒對課程表示滿意。該機構介紹說,現在多購買一部分課程比較划算,還可以用於以後的高中教育。
  • 預付卡「卡跑跑」何時休? 治亂還需組合拳
    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 題:預付卡「卡跑跑」何時休?  新華社記者魏玉坤、楊洋  「我的錢還能要回來嗎?」這是絕大多數手持預付卡的消費者在遇到老闆「跑路」時的第一反應。  最近,家住北京市大興區的韓先生「犟」了一回,使出渾身解數「追討」餘額,但至今仍未有結果。
  • "美車飾"關門會員卡泡湯 預付卡頻頻出事維權難
    黃先生2008年時在美車飾共和新路店辦了一張價值2000元的會員卡,對方承諾,卡裡的錢既可以用來洗車,也可以買汽車配飾,還能享受優惠。「那時候美車飾在上海有十幾家分店,辦一張卡所有店都通用,我感覺挺方便的。」之後幾年,黃先生陸續在滬太路等幾家店享受過洗車服務。   然而就在上周,黃先生到滬太路店洗車時,店員卻說:「換老闆了,美車飾的卡不能用。」
  • 單用途預付卡,遇到問題如何維權?
    單用途預付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如零售、餐飲、美容美髮、文旅、體育、交通、教育等多個領域,並以其便於攜帶和使用的特點深受消費者喜愛。然而,消費者往往會因卡無法兌付、商家拒絕退卡等多方面問題頭痛不已,心生怨恨。對消費者而言,碰到這些問題該如何維權?
  • 美容院推銷「步步驚心」,預付卡套路如何破?
    據官網資料顯示,可諾丹婷公司位於深圳南山區,於2000年開業,目前有1700多家合作美容門店,門店遍布全國近300個城市,擁有美容技師17000多名。據啟信寶數據顯示,廣東可諾丹婷美容服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2月4日,法定代表人為劉巧汀,註冊資本1000萬元,由江西登雲健康美業互聯有限公司百分百持股。
  • 《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存在監管漏洞,全國人大代表:將在...
    「檢察機關能夠代表國家去支持起訴預付卡糾紛在全國尚屬首例。」3名來自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的全國人大代表在寫給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的聯名信中,這樣評價佳木斯市向陽區人民檢察院辦理的預付卡消費民事支持起訴案件。
  • 預付卡"坑你沒商量" 維權難 多部門:不歸我管
    原標題:預付卡投訴年增三成多 監管「踢皮球」曝出幾多漏洞? 健身美容預付卡未在監管之列  「不歸我管」成常態 預付卡侵權現象頻繁,但維權卻阻力重重。近期記者隨維體會員到鄭州市消費者協會、公安、商務局反映情況,親歷維權過程。
  • 辦卡沒幾天 健身房關了門 700多名會員面臨維權困境
    辦卡沒幾天 健身房關了門700多名會員面臨維權困境  每日甘肅網11月6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11月4日,本報新聞熱線4286666接到投訴,消費者周先生在A11健身房王府井店辦了買一年送一年的1380元健身年卡,沒成想第二次去健身就看到健身房大門上張貼著永久閉店的通知。只去了一次健身房就關門了,是退款還是換店,周先生和700多名健身房會員面臨著相同的維權困境。
  • 預付卡限額不得超過5000元!加盟店跑路總部擔責
    會員卡「卡」會員的新聞屢次出現。辦了卡錢退不出也就罷了,最慘的是無良商家捲鋪蓋走路,會員卡就成了張塑料片。不過,這些都可能成為歷史。   江蘇省政府法制辦發布的《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草案)》第一次徵求意見稿,其中關於會員卡的亮點還是不少的:預付式記名卡限額不得超過5000元,不得設有效期,不記名卡不得超過1000元,有效期至少3年;加盟店跑 路了消費者可找總部索賠。   目前,預付卡式消費主要集中在健身和美容美髮行業。今天記者隨機走訪了南京鬧市區的幾家健身房和美容美髮店。
  • 預付卡消費頻現糾紛,如何維權?你需要這樣做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法官付瑞潔告訴記者,消費者享受方便優惠的同時,預付卡市場也存在著「霸王條款」「辦卡易、退錢難」「人走樓空」等現象,易產生消費糾紛。此外,有的因預付費合同籤訂不規範,消費者知情權難以得到保障。付瑞潔說,考慮到預付卡消費類型化、批量性的經營模式,經營者可靈活選擇卡面記載、卡片章程的方式提供合同內容。
  • 健身房頻「跑路」 記者調查:預付卡套路多 消費者維權難
    大連的沃德健身房註銷了營業執照,工作人員正在轉移健身器材的消息走露後,100多位消費者前去維權。而在合肥北城,一家名為威仕頓的健身房對外一直是試營業狀態,卻在一夜之間關了門,好幾百人的會員卡費打了水漂。事實上,健身房跑路並非個例,近半年來,全國各地已發生多起。
  • 剛給卡續費美容院關門 顧客被轉店需花幾千辦卡
    據了解,在這家美容院辦卡的會員有上百人,每個人的卡裡都有一些錢。更讓人不能接受的是,這家店的顧客集體被「轉」到另一家店,想激活舊卡還要花幾千元辦新卡。業內人士提醒,目前,我國的預付卡管理還沒有完善有效的信用機制來保障,這類消費糾紛解決起來相當棘手。建議消費者選擇預付款消費時,一定提前了解商家的信譽和實力。
  • 市場監管公安商務部門都搖頭「吞錢」預付卡到底該誰管?
    李先生已經作廢的預付卡 生活消費投訴臺開通至今接到130餘起預付卡相關投訴消費者投訴「有理有據」卻屢屢碰壁 本報訊(記者陳明菲文/攝)如今,健身、美發、洗車、餐飲等各類預付卡在消費領域屢見不鮮,事前辦卡雖然優惠,事後遇商家違約卻往往維權無門。
  • 預付卡:「餡餅」還是「陷阱」
    「本店擁有最終解釋權」「消費卡過期作廢」「售出後概不退卡」等霸王條款,消費者通常是被動接受。如湖北省鹹寧市某健身房推出的《健身俱樂部會員入會申請》,公開標明「公司口頭承諾無效」「開卡已使用,均不退卡」等內容。2019年,該健身房投訴量達100餘件。(二)辦卡前後「兩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