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盛夏到寒冬,樂邁健身1700餘名會員預付卡維權路漫漫。作為維權代表的許先生已心力交瘁地說:「太難了,我們找過市場監管、派出所、商務局、體育局,問過律師、專家,查過法條,現在沒有一個部門能幫我們把錢要回來!」
預付式消費作為一種新型消費模式迅速發展,小到蛋糕店、擦鞋店、美發、餐飲幾百元預存卡,大到健身、美容、教育培訓幾千上萬元,各類商家通過推行預付卡的方式刺激消費。但是近幾年來,預付卡消費糾紛也在增多,經營者捲款「跑路」屢有發生,辦卡容易退卡難,維權成本高、時間長,最後投訴無門,預付卡變成「跑路卡」、「糟心卡」,引起消費心理的不安。
辦卡容易維權難
2020年8月初,家住哈爾濱市道裏區歐洲新城小區的居民組建了一個樂邁會員維權群,他們發現樓下樂邁健身泳池裡的水變綠了,這證明商家說場館裝修的事是假的!找不到老闆,會員們卡裡預存的錢怎麼辦?「我們找到屬地的建國市場監管所,他們說這屬於經濟合同糾紛,市場監管只能監督其經營行為,已將該企業納入經營異常名錄,但是想要錢,建議會員們去公安部門報案或者去法院起訴維權。」會員們了解到,樂邁健身早在停業前就已將註冊資本降為5萬元,就算真去法院打官司,樂邁健身也未必能有可執行的財產。9月末,共樂派出所牽頭組織,樂邁健身終於出面與會員協商,但談判結果依然讓會員們失望。
「要錢太難了!我們維權微信群裡有會員1748人,登記的總預付卡金額610萬餘元,會員中六成是附近小區的老年人,每張卡從兩千元到幾萬元不等,現在都退不回來。」11月17日,記者收到2份有關樂邁健身的官方調查結果,一份是哈爾濱樂邁健身服務有限公司告會員書,稱場館現已停止經營,會員權益將轉至群力融江路、學府路和哈西的三處健身館履行。另一份哈爾濱市公安局道理分局的不予立案通知書,通知會員們提出的有關樂邁健身涉嫌詐騙一案,認為「無犯罪事實,不予立案」,這也表明會員們想通過公安部門向樂邁健身施壓兌現預付卡款項的想法落空了。
「辦理會員六成都是老年人,樂邁健身單方面決定轉會的三個地址距離原址都在5公裡以上,我們老年人沒有體力去那麼遠,來迴路上耗損多,樂邁給出的解決方案太不可行,相當於讓我們放棄卡裡的錢,商家可以這麼霸道解決問題嗎?」69歲的會員滕女士對記者說。
樂邁健身的告會員書。
「聽說商家收預付卡的業務歸所屬行業部門管理,健身歸體育局管,應該有備案,但是我們去體育局也打聽過,沒有備案資金一事,現在哪個部門都兌現不了610萬的預付資金問題。」許先生對記者說:「商家有資金困難我們理解,但是一刀切不協商的轉會,沒有考慮大多數人的需求!」
據黑龍江省消費者協會統計,2020年度全省共受理消費者預付投訴765件,比2019年上漲153件,主要集中在無資格發放預付卡、退卡難、經營場所等信息突然變更服務難兌現引發群體投訴,以及經營者逃避兌付責任和預付金額龐大資金安全難保證的五個種類的投訴問題上。
監管部門權責劃分不明確
樂邁健身會員維權難的案例只是眾多預付卡維權現象的縮影,預付卡監管部門在哪裡?市場監管、商務、公安等部門對預付消費卡經營者的經營活動雖然都具有一定的監督權,但是監管部門之間權責交叉,且存在監管職能漏洞,連日來,記者在黑龍江省商務廳、黑龍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多個行政部門尋求答案。
黑龍江省商務廳相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2012年商務部出臺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目前,針對商場、超市等企業發行的預付卡管理由商務部門負責,對於健身、教育培訓行業則由行業行政監管部門負責,而個體經營業者的預付卡發放管理則不在商務部門管理範圍。目前,資金備案、實名制管理等措施在商場、超市的預付卡監管中落實較好,此類消費投訴也較少。
記者從黑龍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了解到,從事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業的企業法人開展單用途商業預付卡業務由商務部門實施監管,市場監管部門依法依職責查處單用途預付卡相關不公平格式條款、違法廣告、不正當競爭、不正當價格行為等違法違規行為。在2018年10月26日,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黑龍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老年人保健產品等消費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為黑龍江省預付卡監督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決議》將預付卡發放主體統稱為「經營者」,並提出了5項預付卡監管新措施,明確要求新措施由商務廳負責落實辦理,措施包括:建立統一的預付卡消費協同監管服務平臺,向消費者警示消費風險;規定經營者需自設立登記之日起六個月後,方可發放預付卡;預付卡設定使用期限屆滿後,經營者應退還預付卡餘額或者延長期限;經營者停業、歇業或者遷移經營場所,應提前30日在當地主流媒體發布告示等,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將個體經營者預付卡監管部門進行單獨區分的規定。
記者了解到,目前教育、旅遊、健身類預付卡業務由相應的行業行政部門負責監管,而理髮、美容、蛋糕店等個體工商者並沒有明確的監管部門。此外,目前關於預付卡管理的規定中,只停留在對預付卡發行方式的約束上,而對於預付卡存在的資金風險、低準入門檻等體制性問題談及較少,有關預付卡風險監管制度等方面仍是法律空白。
樂邁會員收到的不予立案通知。
樂邁健身的維權代表許先生擔憂地和記者說:「像樂邁健身這種規模大、人數多的維權案件,如果都不能在法律框架下得到妥善解決,那商家收卡、跑路然後換個身份再收卡、跑路的模式就會被複製,違法成本低,且不用擔責,那就會出現第二個『樂邁』甚至更大規模的『樂邁』維權案,那以後誰還會辦卡?誰還能放心去消費?」
檢察公益訴訟探索預付卡監管新模式
解決預付卡糾紛案件,佳木斯市向陽區檢察院的成功案例值得借鑑。
2019年7月,佳木斯市向陽區某健身中心突然關門停業,並拒絕退還會員剩餘卡費。會員崔某某等32名消費者向消費者協會和行政機關投訴無果,向檢察機關申請提供法律和證據幫助,並支持其進行民事訴訟。
向陽區檢察院審查企業資質、了解消費者訴求等情況後認為,預付卡消費糾紛案件具有群體性、頻發性、交易小額性以及維權難度較高的特點,屬於弱勢群體維權案件,檢察機關應依法支持其訴訟。最終,檢察院與法院共同對原被告雙方開展訴前調解工作,通過多次細緻地釋法說理,最終健身中心與會員們達成調解協議,向32名消費者返還預付卡餘額共計1.7萬餘元。
經此案,檢察機關對近年來預付卡消費糾紛情況展開專題調研,發現預付卡消費存在行政監管盲區。根據《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規定,從事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業的企業法人在法律法規調整範圍內,但個體工商戶和常易發生糾紛的健身、教育等行業領域卻不在相關法律法規調整範圍內。由此,2020年3月27日,檢察院向行政監管部門發出檢察建議,提出了六點建議,完善預付卡經營者資質申報與信息備案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設置擔保履約與風險控制制度,監管制度與資質分級制度,完善市場經營者信用評價系統,並將預付卡消費納入檢察公益訴訟監督領域,從制度層面切實解決預付卡消費亂象。
來源:龍頭新聞·黑龍江日報 記者 孫海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