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付卡「卡跑跑」何時休? 治亂還需組合拳

2021-01-08 中國臺灣網

  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 題:預付卡「卡跑跑」何時休?

  新華社記者魏玉坤、楊洋

  「我的錢還能要回來嗎?」這是絕大多數手持預付卡的消費者在遇到老闆「跑路」時的第一反應。

  最近,家住北京市大興區的韓先生「犟」了一回,使出渾身解數「追討」餘額,但至今仍未有結果。

  預付消費,這個商業模式因為「跑路」亂象備受質疑。維權成本高、監管存盲區、「跑路」處罰輕……預付消費如何實現其健康發展?

  老闆「跑路」 找了5個部門也難以解決

  「追……再追……繼續追……等……再等……還是等……沒精力等了!算了!」談起過去一個多月的維權路,27歲的韓先生很鬱悶。

  韓先生在北京的億能量健身會所花費1600多元辦了一張年卡。可剛過了半年,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健身房在8月初的一天貼出「暫停營業」聲明,稱因內部管理問題暫時停業三周,想退卡的會員三周後來店退費。

  韓先生苦等三周之後,卻只等到健身房人去門鎖。

  「這是『跑路』了?」韓先生疑惑。

  他先找到健身房所在商場物業部門求助,可對方說也聯繫不上健身房。然後又選擇報警,但警察了解情況後,認為無法以企業詐騙為由立案,建議向消費者協會、市場監管部門投訴,或者向法院起訴。

  「打12315投訴熱線試試吧!」韓先生得到的回覆令他失望:工作人員雖表示會向相關職能部門反映,但兩天後回復稱該企業營業執照已作廢,相關部門無法受理,建議走司法程序。

  韓先生又撥打了北京市非緊急求助熱線「12345」求助,但他們能做的也只是反映情況。

  「我就不相信沒辦法!」9月初,韓先生找律師寫了起訴狀,並向法院遞交,但至今也未接到開庭通知。律師提醒他,就算贏了官司,但若公司破產沒有錢可供執行,同樣難以要回餘額。

  「繞了一大圈,不僅要不回錢,還得搭上更多時間和金錢,感覺就像進了一個坑。」韓先生說。

  維權咋就這麼難?

  健身房老闆「跑路」是預付卡「卡跑跑」亂象的一個縮影。

  洗衣卡裡的錢還沒用完,卻發現洗衣店「跑路」了;花5000元辦美甲卡,用了一次店鋪就不見了;在網上訂了幾個月的鮮花,沒收到幾次就發現小程序已下線……

  如今,預付消費成為不少商家「拴住」消費者的模式,辦卡費用少則幾百元,多則上萬元。然而,一旦關門「跑路」,消費者想退卡要回餘款相當困難。

  ——「套路」環生 難以追究法律責任

  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邱寶昌介紹,企業「跑路」往往有「套路」:先以管理問題、消防檢查等理由暫時停業,然後一跑了之。

  北京市律師協會監事、營建律師事務所律師王集金分析稱,如果企業主觀上沒有打算履行合同,通過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等手段騙取辦卡人財產,就構成合同詐騙罪,消費者可以依法維權。但如果因為經營不善導致停業,則依據破產法處理,不構成犯罪,消費者想要回餘款就比較難。

  ——「似跑非跑」 餘額多少難認定

  記者調查發現,部分商家在銷售預付卡時,並未與消費者訂立書面合同,僅在其系統內登記消費者相關信息,即使籤訂書面合同,也多是由商家提供的格式文本。

  邱寶昌分析說,在資金鍊出現問題時,部分商家為了拖延時間或躲避懲罰,宣稱相關數據及網站信息已丟失,消費者所持有的充值卡內餘額也就無法核實。這種「似跑非跑」的行為,讓消費者陷入維權困境。

  ——耗時費力 維權不如認倒黴

  「為了不到1000元餘款,找了那麼多部門,折騰來折騰去,也不知道啥時候能折騰出個結果,這筆帳怎麼算都不划算!」韓先生說。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說,「為了追回一隻雞,就要殺掉一頭牛」,消費者維權成本常常比較高。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即使消費者贏了官司,也可能會遭遇執行難。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預付卡類案件缺席審判的比例較高。消費者申請強制執行後,很多被告無財產可供執行,執行難度較大,消費者款項難以得到實際清償。

  治亂還需組合拳

  劉俊海說,要進一步採取公益訴訟等舉措,降低消費者維權成本;同時要明確預付餘額屬於消費者,如果企業申請破產要優先保障消費者權益。

  「比如消費者協會可以代表不特定的公眾消費者,向失信的預付卡消費商提起公益訴訟,如果贏了,可以考慮設立專項賠償基金,消費者出具預付卡購買證明,去消協領款,這樣就極大減少了維權成本。」劉俊海說。

  劉俊海表示,事後維權畢竟是被動之舉,杜絕預付卡「卡跑跑」現象,關鍵要從源頭上監管,引導預付消費模式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會長河山提出,「有必要設立預付卡行業準入制度,提高預付卡發行門檻,經營者要取得發卡權,應交付保證金或者提供相應擔保。」

  「要聯合工商、公安等部門,打造協同監管、精準監管、功能監管、全覆蓋監管新格局,消除監管盲區。同時,儘快建立黑名單制度,必要時追究刑事責任。」劉俊海說。

  當然,消費者自身也要擦亮雙眼,提高警惕,理性消費。

  相關法律人士提醒消費者:購卡之前,要查詢企業的基本工商信息,儘可能實地考察;如果確需辦卡,辦小額卡、短期卡以規避風險;辦卡過程中,要審查有關事項,仔細閱讀合同條款,理性選擇。

相關焦點

  • 預付卡亂象何時休
    據現代快報報導,《江蘇省預付卡管理辦法(草案)》目前在徵集意見階段。包含了預付卡不得設有效期,企業發預付卡要提供擔保,消費者付款後有15天「冷靜期」,若企業未及時上傳預付卡信息最高或被罰5萬等條款。可是在實際生活中,由於管理手段的缺失,預付卡這一消費模式經常會在各處給消費者挖掘陷阱,嚴重時甚至會損害到消費者的正當權益。比較常見的是,店家在向消費者介紹活動和優惠政策時,往往會誇大自己的產品效果或服務態度,以此來加強消費者辦卡的決心。可是一旦消費者選擇為卡裡充值之後,會發現店家的態度與辦卡之前天差地別,自己也無法享受到之前受承諾的商品或服務。
  • 發卡需擔保!讓預付卡不再成「糟心卡」
    其中明確,預付卡不得設有效期,企業發預付卡要提供擔保,消費者付款後有 15 天「冷靜期」,若企業未及時上傳預付卡信息最高或被罰 5 萬 ……這個辦法的出臺,有望為江蘇的預付卡消費管理系上「保險帶」。預付消費,即消費者與商家約定支付一定的資金,就可以以優惠的價格獲得一定的商品或服務。
  • 超市預付卡監管如何突破難點
    11月1日起,由央行發布的《支付機構預付卡業務管理辦法》和商務部發布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正式實施。兩個新規都聚焦「實名制購卡」今後,一次性購預付卡超過1萬元需實名。  記:你們這邊刷卡和付現金還不一樣啊?  工:那是當然,我們這邊肯定是鼓勵付現金的。  最後,該工作人員還熱情表示,如果記者擔心數額過大,不安全,她還可以派人和記者一起去取錢。交談中,未提及新規中一次性購買大額單用途卡,應通過銀行轉帳,不得使用現金一事。  【讀懂「預付卡」】  預付卡主要有哪些?
  • 預付卡消費,欲「卡」住消費者?
    □見習記者楊書貞    核心提示|洗車卡、健身卡、美容美髮卡、家政卡……近年來,五花八門的預付卡越來越多,一方面給消費者帶來了實惠和便利,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不少弊端。諸如商戶老闆卷錢跑路、充值卡「擅自縮水」、服務不滿意卻無法退款等問題屢屢發生。3·15維權活動啟動後,預付卡消費投訴成一大熱點。
  • 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開徵意見 購萬元以上需實名
    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今起開徵意見——  購萬元以上預付卡需實名  購萬元(含)以上不記名卡的單位或個人,發卡企業應進行實名登記,包括購卡人購買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的時間、地點、卡號、金額等信息,
  • 萬元以上預付卡需實名購買 分析稱劍指公款消費
    本報訊 (記者沈瑋青)昨日,商務部網站公布《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根據該辦法,購買1萬元(含)以上單用途預付卡的單位或個人,需進行實名登記。他還表示,能否切實有效地規範單用途預付卡市場,關鍵還是要看相關部門的監管力度。一,購買(充值)記名卡和一次性購買(充值)不記名卡的單位和個人,達一萬元即需實名登記。二,不記名商業預付卡面值不超過1000元。三,記名商業預付卡面值不超過5000元。
  • 青島「組合拳」應對預付卡監管難題 教你五招守護錢包
    為解決這一問題,青島將消費預付卡監管列入「2020年十大民生領域-消費糾紛管理服務提升行動」重點工作之一,跨部門成立了專項工作組,以第三方銀行資金監管、「黑名單」曝光和專項整治行動等多種方式,加強對消費預付卡的監管,提升消費者滿意度。
  • 青島「組合拳「應對預付卡監管難題 教你五招守護錢包
    為解決這一問題,青島將消費預付卡監管列入「2020年十大民生領域-消費糾紛管理服務提升行動」重點工作之一,跨部門成立了專項工作組,以第三方銀行資金監管、「黑名單」曝光和專項整治行動等多種方式,加強對消費預付卡的監管,提升消費者滿意度。
  • "大氣十條"頒布一周年 治霾"持久戰"需打"組合拳"
    業內專家表示,我國治霾的複雜性遠超歐美國家,註定是要打「持久戰」,在此過程中要善打「組合拳」,採取綜合施治。    專家表示,我國霧霾是在工業化發展與機動車劇增同步的情況下,汙染疊加並相互作用所致,屬於大面積區域性、複合型汙染,不同於上世紀倫敦(煤煙型為主)、洛杉磯(機動車為首要原因)相對單一的汙染,因此,治霾需打持久戰、組合拳。
  • 評論:預付卡成「糟心卡」誰是輸家
    評論:預付卡成「糟心卡」誰是輸家 2015-03-16 08:51:03但是,事前誘惑美妙,事後維權無門,讓預付卡成了眾多消費者的「糟心卡」。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消費者購買預付卡後,商家耍賴、跑路已非一時一地之個例,而成了一種「常規手法」。  眼下的預付卡消費市場,最讓消費者頭痛的亂象有三:一是商家誘導消費者買卡充值時,口舌如簧,吹得天花亂墜,而一旦消費者掏了腰包,才真切感受到什麼叫「買的沒有賣的精」,各種消費陷阱讓人防不勝防。
  • 監管提示預付卡風險:個別企業發行實質上的多用途卡
    但是仍存在個別商業企業違法違規經營多用途預付卡業務或變相從事多用途預付卡業務,給持卡人資金安全和權益保障帶來較高風險。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表示,單用途商業預付卡和多用途預付卡在許可經營、資金管理、使用範圍等方面有著明顯差異。但部分商業企業在單用途預付卡經營過程中,受利益驅動和合規經營意識薄弱因素影響,存在變相經營多用途預付卡業務的情況,主要表現如下。
  • 商家應提供的購卡協議僅是傳說?預付卡咋管該有說法!
    剛辦的卡咋辦?」「濟南一養生會館關門,顧客卡內餘額拖了9個月還退不了。」「濟南一寵物店突然關了門,市民卡內數百元餘額無處退」……今年以來,關於預付卡退費難的問題,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就報導了幾十例。有消費者反映,自己辦理的預付卡一次沒用,想退費的時候卻被告知要扣手續費。
  • 消協提醒:春節預訂酒店有技巧 預付卡消費需謹慎
    昆明市消費者協會日前發布消費警示,提醒消費者春節期間預訂酒店應查看其證照是否齊全,謹慎選擇酒店住宿預付卡消費,遇到消費糾紛時應保存證據及時維權。  消協提醒,預訂酒店時應注意查看其營業執照等相關資質,選擇證照齊全、市場信譽度高、經營狀況好的酒店進行消費。提前諮詢發票開具、住宿條件、提供服務等情況,了解確認後再預訂,以便入住得到權益保障。
  • 【「遼」聊法】預付卡消費有風險,購買需謹慎
    【「遼」聊法】預付卡消費有風險,購買需謹慎 2020-07-10 10: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正義網:違約不退款、關門跑路……預付卡消費亂象怎麼治?
    終於下決心辦了卡,可沒幾天,門店關門老闆跑路了,你想維權卻不知道找誰。此類預付式消費還廣泛存在於教育培訓、美容美髮、洗車、餐飲等日常領域,由此引發大量糾紛。記者發現,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預付式消費糾紛明顯增多。
  • 規範商業預付卡管理將使預付卡行業進入嚴管時代
    政策提要    國務院辦公廳於5月23日轉發了《關於規範商業預付卡管理的意見》。    《意見》提出,一次性購買1萬元以上不記名商業預付卡需實名登記;嚴禁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在公務活動中收受商業預付卡;不記名商業預付卡有效期不得少於3年。
  • 預付卡消費「陷阱」要小心~
    今年,面對更為複雜的經濟社會背景,截至7月底,我區已接到預付卡類信訪投訴1400餘件。熱線投訴頻頻發生,各種預付卡「打水漂」現象迭出,消費者更需提高警惕,理性認識。對於這種「層出不窮」的消費現象,濱濱有話說~什麼是單用途商業預付卡?
  • 預付卡「過期」是個偽命題
    有消費者向北京商報反映,近日分別遇到預付卡過期的問題,但其中一張過期卡經過工作人員簡單激活後就可以正常使用,另一張卻被告知已過期無法再使用,卡內餘額作廢。對於消費者反映的過期預付卡的不同處理方式,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八成預付卡都規定了有效期限,但按照相關規定,超過有效期尚有資金餘額的,發卡人應提供激活、換卡等配套服務。
  • 預付卡最終「卡」住了誰?
    預付式消費作為一種新型消費模式迅速發展,小到蛋糕店、擦鞋店、美發、餐飲幾百元預存卡,大到健身、美容、教育培訓幾千上萬元,各類商家通過推行預付卡的方式刺激消費。但是近幾年來,預付卡消費糾紛也在增多,經營者捲款「跑路」屢有發生,辦卡容易退卡難,維權成本高、時間長,最後投訴無門,預付卡變成「跑路卡」、「糟心卡」,引起消費心理的不安。
  • 健身房跑路、美髮店關門……疫情影響的預付卡糾紛怎麼管?
    預付卡消費究竟有多少「坑」?一些消費者反映,辦卡時往往遭遇商家「套路」,辦卡後面臨好好承諾不兌現、服務質量打折扣、違反約定又加價等情況,想要維權又面臨退卡難、舉證難、上訴難等困境。由於部分消費者未與涉事機構籤訂正規合同,有些收據上還標明「本卡不予退還現金」,因此消費者到法院起訴時很難立案,或者因費時又費力,最終放棄起訴不了了之。